世界肝炎日宣传资料
预防病毒性肝炎关键是加强落实各项预防 措施 。7月28日就是世界肝炎日,在这个宣传有关丙型肝炎的预防、筛查和治疗知识的日子里,我精心给你推荐世界肝炎日宣传资料,欢迎阅读。 世界肝炎日宣传资料【1】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分为甲、乙、丙、丁、戊型。 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预后良好;乙肝和丙肝易发生慢性化,危害较大;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世界肝炎日宣传资料【2】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甲肝和戊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因食用或饮用受到污染的食品或饮水而感染;乙肝、丙肝和丁肝主要通过血液途径传播,常经血液制品、静脉注射、分娩和性接触等方式感染。 世界肝炎日宣传资料【3】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预防病毒性肝炎关键是加强落实各项预防措施,深入开展健康 教育 ,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 甲肝和戊肝的预防采取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措施,做好饮水、食品和环境卫生,加强服务行业、幼托机构及学校的卫生管理,从源头上杜绝潜在的传播来源。乙肝、丙肝和丁肝(包括庚肝和输血传播肝炎)的预防均应严格管理血液和血液制品,预防家庭内经密切接触传播。此外,还可以通过甲肝和乙肝疫苗接种来有效预防甲肝和乙肝。 世界肝炎日宣传资料【4】转氨酶升高一定是病毒性肝炎吗? 这是一种错误的见解。转氨酶升高只是肝脏损害的一种表现。因为转氨酶不仅存在于肝组织中, 其它 组织和器官中,如心肌和骨骼肌等也存在丰富的转氨酶。当这些组织和器官发生病变时,亦可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此外,酗酒、熬夜、药物、寄生虫引起的肝脏损害,甚至剧烈运动后都会引起转氨酶升高。因此诊断病毒性肝炎,应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检查、血液中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进行综合诊断。 世界肝炎日宣传资料【5】肝炎治疗的4个误区 1.偏方治大病。这是常见的肝炎的治疗误区。偏方治大病较为普遍。其实,这些病例疗效多不可靠,或凭空而造;或无知名医院验证;或系部分自愈病例;或属误诊或假阳性病例。 在临床中,常见到大量因为使用偏方导致病情加重或恶化的情况,甚至肝坏死,影响生命。丧失抗病毒时机。 2.轻视抗病毒的肝炎的治疗:注重肝功能指标。使用一些降低转氨酶类的药物,表面看来取得近期治疗效果,但就象发热打退热剂,腹痛用止痛针一样,没有解决真正的问题。 3.中医药能抗乙肝病毒。目前还没有发现能抗乙肝病毒的中药、方剂和中医的治疗方案。 由于患者对中药极度信服,中医较少检查病毒和抗原定量,靠自我感觉有时会掩盖病情,最后发展为肝坏死。这是肝炎的治疗误区。 4.过高。由于一些感染者遭受的歧视和不平等待遇,他们迫切追求转阴治疗,对抗病毒期望值过高。不注意肝功能,一味抗病毒也是错误的。其实,目前抗病毒药仅能起到抑制,并不能完全清除病毒。 世界肝炎日宣传资料【6】肝炎的早期症状 肝病早期临床上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或体征,而且化验肝功能也无明显异常,好像肝脏是完全正常的。但实际上,肝脏已发生了一些很细微的病变,只有通过病理检查才能发觉肝病的早期症状。 1、甲型肝炎的症状:甲肝病情初发时,病人会出现疲乏无力、不想吃饭,小便颜色加深,有时伴有发烧等症状,严重时眼睛、皮肤发黄。 2、乙型肝炎的症状:乙肝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乙肝症状比较常见,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疲乏无力,有时会有肝区(右上腹)疼痛,查体可有皮肤巩膜发黄,肝区触痛,化验检查可出现肝功能异常等等。慢性乙肝往往是症状、体征都不太典型,仅稍感乏力,容易疲劳,大多慢性乙肝是在健康体检时被发现。慢性乙肝也有可能会有肝区胀痛不适的情况。 3、丙型肝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疲劳、低热,更多的病人没有任何症状。慢性丙肝病人可以在20年间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感觉身体无力、没劲,即便经过了充分休息,这种疲倦感也仍会持续。 4、戊型肝炎的症状:戊肝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分为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急性重型和淤胆型四种。除了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外,急性黄疸型病人还有尿黄,眼睛黄,皮肤黄,血中胆红素也升高。重症肝炎的表现更重,甚至可以发生肝昏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世界肝炎日相关宣传资料: 1. 世界肝炎日宣传活动总结 2. 世界肝炎日宣传总结 3. 2016年“世界肝炎日”宣传活动总结 4. 世界肝炎日宣传活动总结 5. 世界肝炎日总结范文 6. 社区世界肝炎日咨询活动总结
世界肝炎日宣传资料
世界肝炎日宣传资料 病毒性乙型肝炎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乙肝在我国广泛流行,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给病人、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给社会发展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是我国现阶段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据调查,我国人群中约有60%的人感染过乙肝病毒(HBV),10%的人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每年乙肝新发病人数约50万人,占全国传染病发病总人数的1/4;目前我国慢性乙肝现患病人约2000万例,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还将发展为肝炎、肝硬化,少部分慢性肝炎患者还会转变为肝癌。病毒性乙肝不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而且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我国每年用于肝炎和肝病的医疗、保健费用高达1000多亿元,乙肝成为贫困地区因病致贫的.一个重要因素。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入托、入学、就业、婚姻等方面也受到很大影响,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 乙肝实验室检查常用的血清学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膜蛋白,在感染乙肝病毒的早期出现。表面抗原本身无传染性,但因其和乙肝病毒同时存在,故表面抗原阳性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 (2)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 HBs)。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是由表面抗原诱导产生的保护性抗体。在乙肝感染恢复期或注射乙肝疫苗后出现,它的出现标志着对乙肝病毒产生了特异性免疫能力。 (3)乙肝病毒e抗原(HBeAg)。 乙肝病毒e抗原是组成乙肝病毒核心的成分,是乙肝病毒复制活跃和传染性较强的标志。 (4)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 乙肝病毒e抗体是由HBeAg诱导产生的非保护性抗体。在病程中,HBeAg消失,抗-HBe 出现是病情稳定好转,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低的象征。长期抗-HBe阳性伴HBsAg阳性,或时而出现HBeAg→抗-HBe转换,是病情不稳定及可能慢性化的表现。 (5)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是由核心抗原诱导产生的非保护性抗体,分核心抗体 IgM和核心抗体 IgG。核心抗体 IgM出现较早,但消失较快,持续时间短,故其阳性可作为乙肝急性期及病毒复制的标志;核心抗体 IgG出现较晚,持续时间长,也是乙肝感染的标志。 (6)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 HBV-DNA是乙肝病毒特异性脱氧核糖核酸,其阳性是乙肝病毒存在、复制及有传染性的直接指标,也可作为抗病毒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乙肝“大三阳”及“小三阳”的含义 (1)“大三阳”的含义及其临床意义 “大三阳”是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及核心抗体(抗-HBc)阳性。血清学检测结果呈“大三阳”,说明乙肝病毒在人体内复制活跃。 这类患者的血液、唾液、精液、乳汁和阴道分泌液都有传染性,如果同时有转氨酶增高者,首先应注意隔离,在家庭内,患者的日常用具可与家人分开,定期消毒,并到医院定期检查。 (2)“小三阳”的含义及其临床意义 “小三阳”是指表面抗原(HBsAg)、e抗体(抗-HBe)及核心抗体(抗-HBc)阳性。“小三阳”表明乙肝病毒繁殖减低,传染性弱。如果随访半年肝功能均为正常,又没有什么症状,我们称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