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上真的有嫦娥吗
关于月亮上是否真的有嫦娥,解答如下:月球上没有嫦娥,这个人物仅存在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但在2022年的时候,中国科学家首次在月球上发现了一种新矿物,并将其取名为“嫦娥石”,这是我国在空间科学领域取得的一项重大研究成果,也是中核集团核工业与航天领域跨行业、跨专业合作的一次成功探索。嫦娥石的出现是除了广寒宫、织女、河鼓等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外,又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名称,它展示了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融合的中国式浪漫,为和平利用与合作开发太空资源贡献了中国力量。而它发现的时间恰逢中华民族传统佳节。中秋前夕,中国人将其视为一份来自月球的珍贵礼物。月球上不可以住人,上面没有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而且也没有空气,昼夜温差非常大,人类几乎无法承受。加上它的引力太小,不足以束缚住大气,强烈的宇宙射线会对人体造成最大的伤害。据说月球上向阳的一面最高温达到160℃,背阳面最低温达到零下180℃,人类根本无法生存。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星球名叫格里581d,这个星球位于温度较低的一个星系,处于星系的外延部分,它之所以适合人类居住,是因为大气层内部的环境相对温暖,这样的温度适合液态水的保存。但是人类想要迁居到这颗行星上所要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十分巨大,对于航空器的要求也很高,将无法实现。
月亮上真的有嫦娥吗
月亮上是没有嫦娥的。嫦娥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虚拟人物,现实中并不存在。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嫦娥也不太可能存在。月球上并没有维持生命的能量,例如呼吸的空气,食用的水和食物。即便生命力最顽强的水熊虫,在月球上也难以做到永生。如果没有任何大气层,或者没有创造大气层的能力,月球就不能提供生命发展的基本条件。月球上没有大气层的存在,就不可能形成生命所需的更复杂的分子,月球表面存在一些较重的分子,形成了通常所说的外逸层。它的密度极低,比地球上大气分子的浓度低数万亿倍,并不适合生存。月球上存在的生命唯一能在月球上生存的生命(或在真空空间的任何其他地方)是缓步动物,也就是所知的水熊。这种微生物已经在世界各地被发现,并表现出对极端温度和压力的耐受力以及在没有水的情况下生存的能力。到目前为止,这是唯一一种被证明能在真空中生存的生物,真空是由强烈的压力、低温和来自太阳射线的高辐射共同作用的结果。缓步动物的样本被放置在环绕地球10天的航天飞机的外部,然后重新进入大气层。令人震惊的是,超过60%的缓步动物存活了下来,这让科学家们从此对缓步动物的“停滞”或“脱水”策略有了更好的理解。
月球是怎么形成的?
对月球的起源,大致有四大派,但仍未定论。
1、分裂说
这是最早解释月球起源的一种假设。早在1898年,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儿子乔治·达尔文就在《太阳系中的潮汐和类似效应》一文中指出,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而遗留在地球上的大坑,就是现在的太平洋。这一观点很快就收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他们认为,以地球的自转速度是无法将那样大的一块东西抛出去的。再说,如果月球是地球抛出去的,那么二者的物质成分就应该是一致的。可是通过对“阿波罗12号”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进行化验分析,发现二者相差非常远。
2、俘获说
这种假设认为,月球本来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小行星,有一次,因为运行到地球附近,被地球的引力所俘获,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地球。还有一种接近俘获说的观点认为,地球不断把进入自己轨道的物质吸积到一起,久而久之,吸积的东西越来越多,最终形成了月球。但也有人指出,像月球这样大的星球,地球恐怕没有那么大的力量能将它俘获。
3、同源说
这一假设认为,地球和月球都是太阳系中浮动的星云,经过旋转和吸积,同时形成星体。在吸积过程中,地球比月球相应要快一点,成为“哥哥”。这一假设也受到了客观存在的挑战。通过对“阿波罗12号”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进行化验分析,人们发现月球要比地球古老得多。有人认为,月球年龄至少应在53亿年左右。
4、碰撞说
这一假设认为,太阳系演化早期,在星际空间曾形成大量的“星子”,先形成了一个相当于地球质量0.14倍的天体星子,星子通过互相碰撞、吸积而长合并形成一个原始地球。这两个天体在各自演化过程中,分别形成了以铁为主的金属核和由硅酸盐构成的幔和壳。由于这两个天体相距不远,因此相遇的机会就很大。一次偶然的机会,那个小的天体以每秒5千米左右的速度撞向地球。剧烈的碰撞不仅改变了地球的运动状态,使地轴倾斜,而且还使那个小的天体被撞击破裂,硅酸盐壳和幔受热蒸发,膨胀的气体以极大的速度携带大量粉碎了的尘埃飞离地球。这些飞离地球的物质,主要有碰撞体的幔组成,也有少部分地球上的物质,比例大致为0.85:0.15。在撞击体破裂时与幔分离的金属核,因受膨胀飞离的气体所阻而减速,大约在4小时内被吸积到地球上。飞离地球的气体和尘埃,并没有完全脱离地球的引力控制,通过相互吸积而结合起来,形成全部熔融的月球,或者是先形成几个分离的小月球,在逐渐吸积形成一个部分熔融的大月球。
月球是怎么形成的?
月球是地球俘获的星球。月球可能是在地球轨道附近运行的一个小行星,后来被地球所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因为月球和地球的平均密度相差很大,而化学组成又十分不同,所以,它们可能是由太阳原始星云中不同部位的不同物质形成的。另一方面,月球的平均密度却与陨石、小行星十分接近。因此,很可能是小行星在围绕太阳运行中,由于接近地球,地球的引力使它脱离原来的轨道而被地球所俘获。在月球被地球俘获后,月球由于受到地球的起潮力,喷发出大量岩浆,形成月海玄武岩。月球距离地球平均为384401公里,这段距离约为地球赤道周长的10倍。月球轨道呈椭圆形,近地点平均距离为363300公里,远地点平均距离为405500公里。月球直径为3476公里,约为地球直径的3/11。月球特征月亮存在的最大意义是稳定了地球的自转。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它的公转周期一样,因为地球的引力在不断减小它的自转速度最终趋于平衡。而反过来,因为月球存在,地球受月球引力,牛顿第三定律。地球的自转也在减速,而且地球的自转轴(地球仪上贯穿球体的轴)也因此稳定下来没有摆动。这些创造了地球稳定的昼夜、稳定的气候带、稳定的四季变化。正因此,地球才能够适宜生物的诞生和进化。如果没有月球存在,地球的自转将十分不利于生命的形成,比如四季变化太快导致气候不稳定。此外,因为月球的公转周期很稳定,月球对海水的吸引也是稳定有规律地,即潮汐是稳定而有规律的,这不仅有利于对洋流稳定,还使人类能够利用潮汐航海,不是吗?月球毫无疑问对生物是不可或缺的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