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服图的五服是什么?
此五服皆是丧服名,是照服丧期限长短和布料粗细不同分为五种。亲属关系的亲疏程度不同,服丧的轻重程度不同,穿戴的丧服也不同。最重的如子女为父亲,妻子为丈夫等,最轻的则如男子为外孙、外甥等。
一、斩衰
丧服名。衰通“缞”。五服中最重的丧服。用最粗的生麻布制布制做,断处外露不缉边,丧服上衣叫“衰”,因称“斩衰”。表示毫不修饰以尽哀痛,服期三年。古代,诸侯为天子,臣为君,男子及未嫁女为父,承重孙(长房长孙)为祖父,妻妾为夫,均服斩衰。至明、清,子及未嫁女为母,承重孙为祖母,子妇为姑(婆),也改齐衰三年为斩衰。女子服斩衰,并须以生麻束起头发,梳成丧髻。实际服期约两年余,多为二十五个月除孝(“三年丧二十五月毕”)。
二、齐衰
丧服名。齐,下衣的边。齐通纃,衰通缞。是次于“斩衰”的丧服。用粗麻布制做,断处缉边,因称“齐衰”。服期分三年、一年、五月、三月。服齐衰一年,用丧杖,称“杖期”,不用丧杖,称“不杖期”。周代,父在父母服齐衰杖期,父卒服齐衰三年。唐代,为母,父在父卒皆齐衰三年;子妇为姑(婆)亦齐衰三年。至清代,凡夫为妻,男子为庶母、为伯叔父母、为兄弟及在室姊妹,已嫁女为父母,孙男女为祖父母,均服齐衰一年,杖与否,各有规定;重孙男女为曾祖父母,服齐衰五月;玄孙男女为高祖父母,且齐衰三月。
三、大功
亦称“大红”。丧服名。是次于“齐衰”的丧服。用粗熟麻布制做。服期为九个月。清代,凡为堂兄弟、未嫁堂姊妹、已嫁姑及姊妹,以及已嫁女为伯叔父、兄弟,均服“大功”。《史记·孝文帝本纪》:“已下,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裴骃集解:“服虔曰:‘当言大功、小功布也。’”《明史·礼志十四》:“曰大功九月者,为同堂兄弟及姊妹在室者,为姑及姊妹兄弟之女出嫁者;父母为众子妇,为女之出嫁者;祖为众孙;为兄弟之子妇......为兄弟之子为人后者。”
四、小功
亦称“上红”。丧服名。是次于“大功”的丧服。用稍粗熟麻布制成。服期五月。清代,凡为伯叔祖父母、常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及堂姑,已嫁堂姊妹、兄弟妻、再从兄弟、未嫁再从姊妹,又外亲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均服小功。《仪礼·丧服》:“小功,布衰掌,牡麻致,即葛五月者。从祖祖父,从祖父母报;人祖昆弟;从父姊妹篇,孙嫡人者;为人后者为其姊妹嫡人者。”
五、缌麻
丧服名,是次于“小功”的丧服。“五服”中最轻的一种。用较细熟麻布制成,做功也较“小功”为细。清代,凡男子为本宗之族曾祖父母、族祖父母、族父母、族兄弟,以及为外孙、外甥、婿、妻之父母、表兄、姨兄弟等,均服缌麻。服期三月。
五服图到底是哪五服?
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穿着的一种服饰。因五服本身就表明生者与死者的亲疏远近关系,同时又表明与死者同有关系的生者与生者之间的远近亲疏关系,所以不仅在执行丧礼时要涉及到,而且在执行宗族、家族事务及执行法律时也必须涉及,所以家谱中一般都载有五服图。第一等叫"斩衰"。"衰"(读若“催”)是指丧服中披于胸前的上衣。斩衰上衣下裳都用最粗的生麻布制成的,左右衣旁和下边下缝,使断处外露,以表示未经修饰,所以叫做斩衰。"衰"就是指不缝缉的意思。凡诸侯为天子、臣为君、男子及未嫁女为父母、媳对公婆、承重孙对祖父母、妻对夫,都要穿衰榱,是最重的孝服。第二等叫"齐衰",是用本色粗生麻布制成的。自此制以下的孝衣,凡剪断处均可以收边;下摆贴边都在砸边际。孙子、孙女为其祖父、祖母穿孝服;重子、重女为其曾祖父、曾祖母穿孝服;为高祖父、高祖母穿孝服均遵"齐衰"的礼制。第三等叫“大功”,是用熟麻布制作的,质料比"齐衰"用料稍细。为伯叔父母、为堂兄弟、未嫁的堂姐妹、已嫁的姑、姐妹,以及已嫁女为母亲、伯叔父、兄弟服丧都要穿这种"大功"丧服。第四等叫“小功”,是轻于"大功"的丧服,是用较细的熟麻布制作的。这种丧服是为从祖父母、堂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堂姑、已嫁堂姐妹、兄弟之妻、从堂兄弟、未嫁从堂姐妹,和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服.丧而穿的。第五等孝服是"缌麻",是用稍细的熟布做成的。现在大多用漂白的布做成。称为"漂孝"。凡为曾祖父母、族伯父母、族兄弟姐妹、未嫁族姐妹,和外姓中为表兄弟、岳父母穿孝都用这个档次。扩展资料:五服之外,古代还有一种更轻的服.丧方式,叫"袒免"。在史籍中记载:朋友之间,如果亲自前去奔丧,在灵堂或殡.葬时也要披麻;如果在他乡,那就"袒免"就可以了。袒,是袒露左肩;免,指不戴冠,用布带缚髻。 五服规定,是晚辈对长辈的丧服规定,夫妻属平辈不穿孝服,戴黑袖标即可。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五服
出五服是什么意思?
出五服的意思是:亲属关系超过五代。比方以某人为第一代,他儿子是第二代,孙子是第三代,曾孙是第四代,玄孙是第五代,第五代又称“五服顶子”,到这儿还没出五服,而到第六代就出五服了。简介至于五服的由来,我认为很可能跟以前人的寿命和生育年龄有关!以前人差不多20岁就当爹了,也就是20岁有第二代,然后40岁有第三代,60岁有第四代,80岁有第五代,五世同堂的场景在很多家庭中还是能见到的,而等第六代出生,最初的那位老祖宗就已经100岁了。以前能活到这个年纪的人就很少了!第一代这位还活着的时候,后代们都算一家人,为了显得家族人丁兴旺,五服顶子的堂兄弟们一起排行也没问题;而等第一代去世了,第二代的兄弟就可以分家了。
没出五服是什么意思
没出五服的意思如下:古代的中国为宗法社会,人们往往聚族而居。例如,吴家湾,村子里的人全姓吴,都是一个祖先传下来的后人。一般情况下,家里有婚丧嫁娶之事,都是五服之内的人参加。五服,指五种丧服,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即你得为死去的亲戚分别得穿三年、一年、九个月、五个月、三个月的丧服。因为古代以亲属关系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例如,父母死了,儿子得穿三年的丧服,即“斩衰”,守孝满了三年,方可出外做官、经商等。祖父母死了,孙子为其守一年,穿一年丧服,即“齐衰”。五服,也可指代五辈人。自古有“五服之内为亲”的说法。即往上推五代,从高祖开始,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己,凡是血缘关系在这五代之内的都是亲戚,即同出一个高祖的人都是亲戚,从高祖到自己是五代,就成为五服。一般情况下,出五服,表明已到了第六代,血缘不那么近,也就不怎么亲了,不需要穿丧服了。出五服是允许通婚的。但古代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说法,即是说同姓共一个祖宗,或多或少有血缘,两人结婚,后代不会繁盛。大概生出的孩子得遗传病的几率大,智商或身体有时会出现问题。
五服是指哪五服?
五服,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中国古代社会,以父宗为重。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五服论”则指以天子为核心根据距离和亲疏画五个同心圆,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成为甸服,环绕天子建立起来的列国为侯服,侯服之外为绥服或宾服,其外是要服和荒服。与五服论相匹配的制度为朝贡,其频率根据亲密程度而大有区别,甸服每日朝贡,侯服按月,绥服按季度,要服按年,而荒服则只朝贡一次。五等服式古代统治阶级的五等服式。《汉书·地理志》:“尧遭洪水,怀山襄陵,天下分绝,为十二州,使禹治之。水土既平,更制九州,列五服,任土作贡。”何谓“五服”?《国语·周语》记载,周穆王时祭公谋父曾阐发过“五服”说:“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具体而言,即以王畿为中心,按相等远近作正方形或圆形边界,依次划分区域为“甸服”、“侯服”、“宾服”(汉书作“绥服”)、“要服”、“荒服”,是为“五服”。《荀子·正论篇》云:封内甸服,封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国语·周语》也有同样的记载: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
五服是指哪五服
五服分别是指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为有服亲属,死为服丧。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礼记·丧服小记》所谓“上杀、下杀、旁杀”即此意。服制按服丧期限及丧服粗细的不同,分为五种,即所谓五服。1、斩衰。衰读作cuī,同“缞”,指披于胸前的麻布条。斩衰是五服中最重的一种孝服,用粗麻布制成,边际开散,左右和下边不缝制。服斩衰的有子、未嫁女对父母,媳对公婆,妻对夫,承重孙(按封建时代的宗法制度,若父与己皆为家族中嫡长而父先死,于祖父母丧亡时,称承重孙;若祖父及父均先死,于曾祖父母丧亡时,称承重曾孙)对祖父母。凡穿斩衰者,服丧三年。2、齐衰。齐,读作zī,指衣服的下摆。齐衰是五服之一,次于斩衰,以本色粗生麻布制成,凡剪断处均可以收边,下摆贴边都在砸边际。服齐衰的有孙子、孙女对祖父母,重子、重女对曾祖父母和高祖父母。凡穿齐衰者,为继母、保母服三年,为祖父母、妻、庶母服一年,为曾祖父母服五月,为高祖父母服三个月。3、大功。以熟麻布制成。为堂兄弟、未婚的堂姊妹、已婚的姑、姊妹、侄女及众孙、众子妇、侄妇等服丧,皆穿大功,及已婚女为伯父、叔父、兄弟、侄、未婚姑、姊妹、侄女等服丧,也服大功。凡穿大功者,服期九个月。4、小功。以较粗的熟布制成。为从祖父母、堂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堂姑、已嫁堂姐妹、兄弟之妻、从堂兄弟、未嫁从堂姐妹,和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服丧,皆穿小功。凡穿小功者,服期五个月。5、缌麻。五服中最轻的一种,用疏织细麻布制成。为疏远亲属、亲戚如高祖父母、曾伯叔祖父母、族伯叔父母、外祖父母、岳父母、表兄弟、婿、外孙等服丧,皆服缌麻。凡穿缌麻者,服期五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