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政策议程?
正式议程指政府的决策者所积极关心的密切关注的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过程。政策议程的第一个阶段。由社区的成员普遍认为值得公众注意,并且属于政府权限范围内的问题组成。本质上属于讨论议程,表现为众说纷纭的情形。成为系统议程的问题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必须具有一定的影响广度和深度,引起公众的注意,公众认为必须对该问题采取行动,该问题属于政府管辖范围内的事务。一般由一些较抽象的项目所组成,其概念和范围还很模糊,仅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以不提出政策方案或解决办法。政策议程的第二个阶段。由受到政府注意并可能对之采取具体行动的一些事项构成。本质上是一种行动议程,是决策机关和人员对有关问题,依照特定程度予以解决的实际活动过程。可分为旧有议程和新增议程。政府议程较系统议程来得特定而且具体,是对政策问题进行界定或陈述的阶段。
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
1、关门模式这是最传统的议程设置模式。在这种模式里,没有公众议程的位置;议程的提出者是决策者自身,他们在决定议事日程时没有、或者认为没必要争取大众的支持。在传统社会里,当一般老百姓没有什么政治参与意识时,这是议程设置的主要模式。在当代中国,这种议程设置模式也没有完全消失,1988年的“物价闯关”也许可以算得上一个例子。2、动员模式与关门模式一样,动员模式里的议程也是由决策者提出的;与关门模式不同的是,在动员模式里,确定一项议程后,决策者会千方百计引起民众对该议程的兴趣、争取他们对该议程的支持。也就是先有政策议程、后有公众议程。3、内参模式在内参模式里,议程不是由决策者提出的,而是由接近权力核心的政府智囊们提出的。形形色色的智囊通过各种渠道向决策者提出建议,希望自己的建议能被列入决策议程。他们往往不会努力争取民众的支持,而更看重决策者的赏识;他们有时甚至不希望所讨论的问题变成公众议程,因为担心自己的议案可能招致民众的反对,最终导致决策者的否决。在这个模式里没有民众与决策者的互动,只有智囊们与决策者的互动。扩展资料:相关背景公共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生于美国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公共政策作为一门学科而出现,既是当代世界中社会、经济和政治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与战后美国的特殊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虽然导致公共政策学科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更直接的原因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社会问题的压力;政府管理的需要;政治科学的发展。
政策议程是什么?
美国学者罗杰科布的政策议程模型分为:内在提出模型,外在创始模型。公共政策议程的设定 关于公共政策议程的性质问题,多数学者认为其实质上是一种政府的行动过程。公共政策议程通常是指有关社会公共问题受到决策者高度重视,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对政策问题采取行动的过程,也就是问题有望获得解决的过程。政策议程是在一定的制度基础上构建的。作为社会的行为规则,有效的制度可以减少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扩大人类的选择范围,创造合作的条件,提供激励机制,遏制“搭便车”等机会主义行为,使外部效应内部化,实现有限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不好的制度,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在政治系统中存在多种公共政策议程,目前学界多接受美国学者科布和爱尔德(1972)将公共政策议程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
什么是政策议程?
美国学者罗杰科布的政策议程模型分为:内在提出模型,外在创始模型。公共政策议程的设定 关于公共政策议程的性质问题,多数学者认为其实质上是一种政府的行动过程。公共政策议程通常是指有关社会公共问题受到决策者高度重视,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对政策问题采取行动的过程,也就是问题有望获得解决的过程。政策议程是在一定的制度基础上构建的。作为社会的行为规则,有效的制度可以减少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扩大人类的选择范围,创造合作的条件,提供激励机制,遏制“搭便车”等机会主义行为,使外部效应内部化,实现有限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不好的制度,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在政治系统中存在多种公共政策议程,目前学界多接受美国学者科布和爱尔德(1972)将公共政策议程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