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地,得的区别和用法口诀是什么?
具体如下:一、的、地、得区别:的:修饰名词,用在名词或代词前,如红的书包,伤心的我。地:修饰动词,用在动词前,如轻轻地走。得:用在动词后,形容词前,作介词。如变得瘦了,长得高。1、“的”是定语的标记,一般用于主语和宾语的前面。“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如:他是一个长相帅气(形容词)的男孩(宾语)。2、“得”是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如何,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如:她真是傻(形容词,作谓语)得可爱(副词)。3、“地”是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一般用“地”前面的词语形容“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如:他难过(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不及格的事实。二、的、地、得口诀:名词前面是“白勺”。动词跟着“土也”跑。形动后补“双人”得。用的地得造句:1、小明拿起他的故事书,安静地读,读得不亦乐乎。2、小华的爸爸畅快地大声唱起情歌,他唱得心情舒畅。3、 小花的妹妹在草场上开心地玩耍,玩得很开心。4、梅花的姐姐很认真地画画,画得非常美丽。5、小鸟用它的歌声自由自在地唱歌唱得非常美妙。
画蛇添足的意思是什么? 寓意是什么?
画蛇添足: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画蛇添足 (发音 huà shé tiān zú)
【解 释】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出 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用 法】 连动式;作宾语;含贬义
【示 例】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他想接上去说,又觉得是~,只好惋惜地坐着没动.”
【近义词】 徒劳无功、多此一举
【反义词】 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灯 谜】 巳
【典 故】
故事发生在古代楚国.有一家人家祭祀祖宗.仪式完毕后,把剩下的一壶酒,赏给手下的办事人员喝.人多酒少,很难分配.这几个人就商量分酒的办法.有个人说:“一壶酒分给几个人喝,太少了.要喝就喝个痛快.给一个人喝才过瘾呢!”大家都这样想,可是谁也不肯放弃这个权利.另一个提议说:“这样吧,让我们来个画蛇比赛.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完,谁就喝这壶酒.”大伙儿都赞成这个办法.于是每个人折了一根树枝,同时开始画起来.有一个人画得最快,转眼之间,把蛇画好了.他左手抓过酒壶,得意地看看同伴,心想,他们要赶上我还差得远哩.便洋洋自得地说:“我再给蛇添上几只脚,也能比你们先画完.”正当他画第二只脚的时候,另一个人把蛇画完了.他一把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画的根本就不是蛇.还是我先画完,酒应当归我喝.” 添画蛇脚的人无话可说,只好咽着唾沫,看别人喝酒.
[提示]
画蛇,就要象一条蛇;添上脚,就成了“四不象”.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不节外生技.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办糟.
[原文]
楚有祠者①,踢其舍人卮酒②.舍人相谓曰③:“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⑤,子安能为之足⑥?”遂饮其
酒⑦.为蛇足者,终亡其酒⑧.——《战国策》
[注释]
①祠(cí)——春祭.
②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卮(zhī)—— 古代盛酒的器具.
③相谓——互相商量.
④引酒——拿过酒杯.引,取过来.且——将要.
⑤固——本来.
⑥子——对人的尊称.安——怎么.
⑦遂——就.
⑧亡——失去.
示例 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
英文:draw a snake and add feet to it—ruin the effect by adding sth.superfluous 蛇本来没有脚有人却给它加上脚,故事见《战国策·齐策二》.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坏事.例: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三国演义》
的地得的区别和用法口诀是什么?
用法口诀:名词前面是白勺,动词跟着土也跑。形动后补双人到,默记五遍脑开窍。区别:后面跟的词语内容不同、作用不同、用法不同。一、后面跟的词语内容不同: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拼命地逃、严密地注视。得:前面跟的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走得很快、踩得稀烂。二、作用不同:的、地、得:附着在词或词组后面,在句子中起结构作用时,都读作de,在书写时却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所以非常容易发生混淆。用得对,意思表达就明确,用得不对,有时也会产生意思的变化。比如: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得哭了。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地哭了。这两句话从表面看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不完全相同。前一句强调激动,哭了是对激动程度的补充说明。后一句主要是陈述哭了,激动是对哭的样子的修饰,因此两句用了不同的de。三、用法不同: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加”的“加名词。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加上“地”加上动词。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加上得加上补充、说明的词语。
三个的地得分别的用法三个的地得分别的用法是什么
1、三个“的、地、得”分别的用法是:“的”是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一般用在名词前;“地”是表示动作行为的词,一般用在动词前面;“得”是助词,一般用在动词后面。
2、“的”用法结构一般为:修饰的词语+的+名词。比如:明媚的蓝天、伟大的祖国、可爱的花儿、温暖的阳光等。“地”用法结构一般为:修饰的词语+地+动词。如:紧张地注视着前方、仔细地看、快乐地笑、用力地踢等。“得”用法结构一般为:动词或形容词+得+形容词。比如:红得发紫、乐得合不拢嘴、笑得多甜啊等。
3、“的、地、得”三字的相同之处是:它们都是现代汉语中高频使用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在语音上没有区别都读“de”。
的,地,得三个的用法
的,地,得三个的用法为: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形容动后“双人”“得”。1、“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2、“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地+动词。3、“得”前面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少数是形容词。“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词语。“的、地、得”用法举例:一般而言,常见的“的、地、得”用法错误,主要表现在该用“地”、“得”的地方全部用了“的”。如。①这两年,该公司的职工不断的(地)转变观念。我们说“地”是状语的标记,用在谓语的前面。此例中主语是“职工”,谓语是“转变”。很显然,用“的”是错误的,应该用“地”。②该项目不仅创下了该公司单项工程总产值之最,更为重要的是成功的(地)闯进了上海的国际石油化工项目建设市场,踏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这个例句虽然比较长,但谓语“闯”前的“的”明显用错了,应该改为“地”。③各项安全工作做得很到位,安全防范措施都落实的(得)很好。补语一般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前面一句回答“做”得怎么样,用了“得”,很对;可接下来回答“落实”得怎么样问题时,作者却用了“的”。这个错误非常明显,可惜作者没有发现,正确的用法应该是“得”。④身体更不敢碰到被太阳炙烤的(得)滚烫的铁车梯。如果我们问“炙烤”得怎么样,就知道例句里用错了,应该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