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大师作品有哪些?
1、克里奥·牛顿美国美女画家克里奥·牛顿,出生于1989年,毕业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虽然克里奥·牛顿很年轻,但是她的作品却非常老练,仅仅用一根木炭条画出来堪比照片的素描作品。2、泽维尔·卡斯尔塔单色花卉素描很多人都认为简单,如果告诉你用点画,你还会觉得画出来的作品简单吗?这位素描点画家名字叫做泽维尔·卡斯尔塔,他的一幅作品需要两个星期的时间,每天要点超过2万个点。3、博格·布雷登贝克超现实主义素描也是一个比较热门的题材,来自挪威的艺术家博格·布雷登贝克,他笔下的素描动物作品,每个发丝都清晰可见,他一幅作品创作时间长达半年之久。4、德克·季米尔斯基来自德国的艺术家德克·齐米尔斯基,以肖像画被人熟知,绘画人物肖像每一个细节包括发丝,水滴等,德克·齐米尔斯基都不会放过。5、伊曼纽尔·达斯卡尼奥出生于1983年的伊曼纽尔·达斯卡尼奥,将超写实和超现实融合在一起,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他的作品尺寸都很大,极具震撼效果,一些复杂的作品需要花费艺术家七八百个小时之久。
雕塑系素描教学中的几点问题
在长期从事雕塑系的素描教学中,积累一些经验,也发现一些问题。美术学院素描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建立立体的结构观,整体地充分地表现客观对象。重要的一点是强调表达处在空间中的物象的形体结构。画得好与不好首先是你怎样去看,怎样去观察,学生只有看到、观察到、感受到,才能通过手表达出来画出来,归根到底是训练学生的观察方法。素描是一切造型专业的基础,素描在雕塑专业中尤显重要。对素描掌握得好,就对立体形体把握得好,就会做出形体空间都好的雕塑来。形体空间概念深入脑海,就能画出好的素描也能作出好的雕塑。只不过一个平面,一个立体。究竟怎样建立整体理性的理解方式,怎样建立结构的立体的思维概念,这需要有一套正确完整的训练方法和比较合理的课程安排。上好雕塑系素描难度比较大,有几个原因,以雕塑艺术专业为例,谈几点问题。1) 素描课程总量比过去少。2) 学生比过去成几倍的增加。过去一班几个人,现在几十人,教师对个体 的指导力度下降。3) 由于招生量大,就要放低入学标准,学生基础不够好。4) 教具极其有限。学生没有很好古典石膏像作为参照。5) 设课不合理。短期作业太多,缺少长期作业,没有经过一段或几段深入研究人物形体的过程。6) 没有确定一个教学体系作为方向,没有严格的尺度标准衡量学生作业是否达标。 前三点基本不用说,因为现实就这样,没法逆转。我主要说后三点的问题。一) 教具不足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就有这样一篇课文,讲的是一名老八路往解放区运输教科书,途中遇到敌人壮烈牺牲,死前他紧抱着那捆教科书。后来解放区的孩子们每当翻开被血染红了的书本就想起这位老战士。教材对学生来讲太重要了,当年那么没条件,老战士拿生命换来一捆教科书,再看看今天我们美院的教具,极度贫乏。现在几乎和我94年来到美院时的条件差不多,可能还不如当时,因为修综合教学楼时教具科搬家砸烂一批很优秀的教具。我记忆中,我教的第一个班的同学杨小波就抱回一件“掷铁饼者”残缺的躯干,而且带着大半个头。那个石膏真好,几乎和原作一样。后来有一段时间教具科不断复制一些仅有的教具出售,越复制越变形,比如“垂死的奴隶”,其变形的程度象一个雕塑二年级学生的劣等作业,跟原作天壤之别。我想这也能当教具?米氏在天之灵也会黯然神伤的。我们上学(鲁迅美院)时,学校教具科好的优秀的古典石膏像比比皆是,大卫、莫里哀、大摩西、拉奥孔胸像、卡拉卡拉胸像,阿波罗胸像,布鲁达斯胸像、伏尔泰,大维纳斯、斗士、掷铁饼者、被缚的奴隶、垂死的奴隶、罗马夫人全身像、希腊大躯干、河神(希腊卧式大躯干)、维纳斯出浴(浮雕),等等,更不用说阿格利巴、罗马青年、海盗、马赛了。后来我到中央美院发现他们专门建了个古典雕塑石膏馆,更多更全。这么好的教具陈列在那,学生看不明白做不明白的地方随时可以找到对应物参照,怎么会不进步吗?学院派的素描教育基础是继承传统。素描中最重要的两大要素,一是结构,二是解剖。用结构来框架形体,用解剖来丰富形体。结构是看不见的,是训练学生形而上的思维,解剖是看得见的,需要整体地观察方法去归纳总结。那么临摹古典的石膏像是解决两大因素的必经之路。这些石膏像都是历代大师们注入智慧的结晶,是经他们已经整理了的杰作。更便于学生解释形体结构、解剖和透视关系。尤其无色彩干扰,最便于观察、认识和理解“五个调子”的基本规律。而且在一年级有意识地多安排画经典石膏像是有好处的。所以我们美院要想使学生素描以至泥塑真正取得进步,购入大量的古典名著石膏像是非常必要的。 二) 设课不合理我们作学生的时代,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只重视基础训练。素描是从一年级开始一直上到三年级结束。而现在教学内容丰富了,压短了素描课。现在雕艺素描课到二年级期末就结束了,比我们当时少了一年。在有限的两年训练里,更应该考虑合理地设课,不然绝对达不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可是我发现雕艺的设课从一开始就存在问题。我们例举一下雕艺设课(素描内容)和我们当时的素描设课比较。川美雕艺素描设课学时:共414学时一年级:头骨 6 石膏头像 12 人物头像 18 古典人体石膏 18 东方古典佛像 18 女人体 18 速写 18 胸像 18 大卫 54 男人体 18 女人体18 男着衣 18二年级:男人体 36 女人体 36 女人体 18 场景素描 18 石膏人体组合 36 女子双人体 36我们当年鲁美的素描设课学时: 一年级:大卫 72 莫里哀 72 拉奥孔 72 人体结构训练 18 大奴隶 108 女人体 54 男人体 72二年级:女人体,男人体,男人体,女人体,速写三年级:石膏与人体组合108 1,从雕艺的素描大纲上看,第四张作业才是大卫像。而且是两年素描教学中唯一张长期作业,54学时。我们当年作学生时,素描课一直上到3年级,可第一张就是“大卫像”。现在雕艺的素描只上到2年级,可第四张作业才是“大卫像”。时间缩短很多,为什么还把它放在那么后的位置呢?我们当时那么多时间为什么这么着急把难度如此大的作业排到第一位呢?大卫像是经典中的经典。画好它,头颈的形体穿插,体量感,整体的结构关系以及疏密对比基本就解决啦。即使是三年的时间学习素描也不算长,把大卫石膏像放在首位就是让出生牛犊的同学们趁士气正好的一年级认真专研,提高一大步。我们不能以学生基础差为由让他们从简单的入手,因为没时间。如果可以循序渐进地从简单入手,那为什么素描课还比以前砍掉许多?所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必须合理安排。大卫石膏像必须设置在第一张作业,学生有能力完成。2, 缺乏设置一个经典的胸石膏像或半身石膏像作为进入人体素描的过度。我们当时第二张作业是拉奥孔,它头颈胸的形体穿插非常清楚,因为动作大,肌肉饱满,身体各部的截断面很明确,内轮廓和外轮廓线相互交错。对初学者怎样认识形体非常有好处。3, 缺乏一两张长期的人体作业训练设置。我们看到雕艺整个两年的素描课设置中,人体安排不少,但几乎没有长期的。怎么也得让他们做过一次深入的研究。这种深入研究一般都要四周以上,或最少四周。很多事情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而是一定做透,一件事做透了,其他事也一样通了。不然总是蜻蜓点水,浮在表面。4, 速写很重要,要养成画速写的习惯,但应该在课后进行,而不是在课堂解决。因为总课时太少。 三) 没有确定一个合理的素描教育系统我们国家建国以来美术学院的素描教学系统几乎等于徐悲鸿学派+前苏联素描体系=中国现当代美术教育基础。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一代艺术教育家留学归国带回来的素描认识与教学方法,对中国素描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徐悲鸿先生在人体素描上造诣精深,将欧洲素描表现技法与中国民族绘画精神相结合,提出了素描造型的“新七法”论,即1,位置得宜(构图)、2,比例正确(比例)、3,黑白分明(色调)、4,动态天然(动势)、5,轻重和谐(对比)、6,性格毕现、传神阿睹(意境),开创了中国素描近代史的先河。并指出作画时要宁方勿圆,宁脏勿洁,反对画面油腻华洁,主张形体要塑造,要主动理性地深入分析,对中国近代素描民族风格的形成具有开创和先导的作用。而苏派传统主要是继承了契斯恰柯夫素描教学系统。他强调素描基础训练严格的程序性和系统性,继承了巴洛克艺术开始的明暗法,针对当时欧洲各国学院派以轮廓线条加明暗的素描格式化,提出三度空间的透视造型法则。认为“素描画的不是线,而是形,是两条线之间所包含的体积。”从形体结构上理解这些体积的有机联系。强调学生既要掌握对象的规律性,又要有描绘上尊重客观的准确性。画人讲究布局、比例、肖似。力图克服古典学院派素描的缺点,使素描建立在“形”的严格和正确的描写上。他们坚持了对自然和客观规律的研究,发展了自文艺复兴就提倡的写实传统。契斯恰柯夫素描教学体系虽然存在缺点,对发挥学生视觉记忆、速写、默写和形象想象力等能力方面注意不够,但它毕竟为当时俄国现实主义画家打下扎实的造型基础。苏氏素描体系,在世界素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与法国、德国齐位。契氏“素描教学体系”在俄罗斯却独领风骚。列宾美术学院的素描教学,从临摹古典作品开始,然后进行石膏像写生,基础素描课描写对象是古希腊、罗马雕刻人像。如宙斯、荷马、力士、大卫、日耳曼人、掷铁饼者、拉克力士等石膏像,最后才进入人物写生,其顺序为:头像、肖像、人体、双人体,重点为长期作业。另外有解剖学、透视学、构图学和创作。第一是自然界的客观对象,第二是适应我们眼睛的结构及物象的相互关系,即主观意识所领悟的东西。契氏素描体系,虽然文革后的一段时间因对苏修的逆反心理而否定它,认为它扼杀了艺术个性,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再认识,该教育体系又焕发出生命力,这证明其核心内容是科学的。其循序渐进、静思慎审地研究物体空间造型本质的严谨精神,是造型艺术的基石。我们美院就是差这种严格系统地训练,没有建立起整体的观察方法。我个人认为尤其是雕塑系素描教学应该继承契氏传统,以他的教学方法为主,对理解雕塑形体很有作用。在写实训练的领域暂时还找不到比它更科学的训练方法。列宾美院的百年不变的现实主义传统在世界独树一帜,它的雕刻系素描课达到一千多学时,而我们美院雕塑系的素描只有四百多学时,基础方面,课时方面都无一能与之比,但即使那样,也要确定它为我们的主要教学系统,否则我们根本达不到预期的训练目的。我的母校鲁迅美院基本就是延续了契氏这一传统,鲁美毕业的学生基础扎实跟契氏教学无不相关。它科学,严谨,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上来。最后一点,我要说明,坚实地打好写实素描基础和当代艺术的关系。我个人认为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性,也就是没有直接关系。很好的当代艺术家可能没有学过画画,有很好写实基础的学生不一定能成为当代艺术家,这个问题很复杂,不是几句话说清的。但我们不能以任何理由来减低对素描教学的要求。学好素描,对理解形体,空间,对事物的整体把握,都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世界素描大师
1、米开朗基罗(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生于佛罗伦斯加柏里斯镇,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他与列奥纳多·达芬奇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米开朗基罗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他的人物以“健美”著称,他的建筑,他的雕塑,无不闪耀着感人的光辉——雄壮完美的生命力量。2、鲁本斯(1577~1640):鲁本斯的创作以对生活的富于诗意的表现来歌颂生活,歌颂作为宇宙最完美的造物的人类.他的绘画具有巴洛克艺术的壮丽风格.鲁本斯不仅承上启下地维护了传统审美在造型上的总体准则,而且创造出了巴洛克艺术那生动、豪放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以灵动、变幻的线条表现为主,强调形体在运动中的相互转化与作用,强调对象和画面的节奏与韵律。在唯美的大原则之下,捕捉生活中生动的一面,将世俗中的可用因素进行重组与利用,突显出鲜活的视觉感受。3、丢勒Albrecht Durer(1471-1528年):阿尔布莱希特·丢勒Albrecht Durer生于德国纽伦堡.丢勒不仅是画家,而且是数学家、机械师、建筑学家,他曾创立了筑城学理论。 丢勒的全部艺术活动是和德国的人文主义进步思想联系在一起的,他是德国第一位真正的有思想的艺术家。4、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1606年7月15日 - 1669年10月4日):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伦勃朗知道无论他身在何处,无论所面对的创作对象在别人眼中有多么“贫瘠”,他始终能作出美妙、无限地探索。 5、华托(JeanAntoine Watteau,又译让·安东尼·华多,1684~1721):法国18世纪罗可可时期最重要的也最有影响力的一位画家。华托的世界是一种极人为的世界,在轻浮的底下往往默默流淌着一种忧郁的情感,似乎无时无刻都在提醒人们,一切感官的愉悦均是短暂的。这往往可以为他的作品增加一种特殊的诗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