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色温与白平衡的关系

时间:2024-08-28 07:29:39 编辑:莆仙君

色温与白平衡的调节技巧

  拍摄,是用摄影机、录像机把人、物的形象记录下来。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拍摄技巧,有夜景拍摄、雨景拍摄、建筑物拍摄、人像拍摄等,电影动态艺术拍摄同样是拍摄的一类,但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色温与白平衡的调节技巧,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色温与白平衡的调节技巧   光是影响摄影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光即有色,无光便无色。比如在日出之时与夕阳下西下这一时间段的光源下,在钨丝灯光的室内或是在阳光明媚的白天等,拍出来的照片颜色效果都是反差极大的。这说明一个现象,光和颜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有时为了还原真实的光线环境,我们必须用到白平衡,而白平衡设置是否合适,则影响了照片的色彩还原质量。   白平衡、色温概念要弄清   1、什么是白平衡   白平衡就是以18%中级灰的“白色”为标准,让相机在不同光线环境中拍出来的照片色彩尽可能还原标准“白色”。再简单点的说就是矫正照片色差的过程。   2、什么是色温   色温是光线在不同的能量下,人们眼睛所感受到的颜色变化,以开尔文(K)为色温计算单位,简单说就是光线的颜色。大家常会在色温数值中看到K2000、K3200、K4000等不同的数值。那么,我们知道了K是色温的单位,这些数值该怎么理解和记下呢?大家了解下面几个要点就好。   A、和人物有关:K(开尔文温度)由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洛德·凯尔文制定出了一整套色温计算法而创立,此后便以其名为单位了。   B、打铁现象说色温原理:“假定某一纯黑物体,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便会因受到热力的高低而变成不同的颜色。”   而铁受热后颜色的变化便可以充分说明上述原理,那块铁受热后发光的颜色所对应的温度=色温。需要注意的是,色温不是光线冷热的程度,而是测量光线中包含的颜色成分。   3、白平衡和色温的关系   从对上述两个名词的解释来看,白平衡和色温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由于白平衡的调整过程其实就是通过调色温来实现的,所以,色温对于数码相机而言就是白平衡的问题,彼此有着密切关联性。   了解冷暖色调创作独特照片   由于不同环境的色温值过多,笔者就不在这做具体数字列表了,大家可自行在网上搜索“色温参考表” 大致了解一下。如果觉得麻烦不妨记住两个要点:冷暖色调以及正常日光环境下的标准的色温值。   色温>5000K,属于冷色调(颜色为偏蓝),具有冷的氛围效果;   色温在3300-5000K,属于中间色调(白),具有爽快明朗的氛围效果;   色温<3300K,属于暖色调(颜色为偏红),具有温暖稳重的氛围效果。   分清楚这个色温值范围所属的色调以及带来的氛围效果,有利于在拍摄创作出更有意境的照片和把握好自定义的色温调整。绝大多数的标准日光环境的色温值为5200-5500K。对于上述两点简单的说就是:标准5400K,低温呈暖色,高温呈冷色。   实际拍摄中,自定义色温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功能,通过调节不同是色温值,同一环境下可以拍摄创作出不同意境的效果。比如常见的小清新风格、复古风格等照片所涉及到的色温对照片氛围影响非常大。这也是为什么笔者没有完全去背下每个环境的色温值具体是多少,仅仅只是说色调区分和效果的原因。   我们通过下面的照片来举例说明,左图为原图色调,看上去比较平庸;有图是通过后期改变色温后的下效果。(当然,色温的调整除了通过相机自定义改变,后期也是可以的。本文以相机内置为主,所以后期方面暂且不谈。)   上面这张照片,当时拍摄环境是下午6点多,最初用自动白平衡拍摄出来的效果整个画面是发白的,怎么也没有秋意暖阳的感觉。第二张也是听取老师建议通过自定义色温调整后,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氛围,后期也省了。不过把握色温一方面需要对冷暖色调的效果有所区分,另外就是审美感了,倘若使用不当则会适得其反,比如下面:   常见错误色温方式:1、色温过重;2、颜色选择错误   把握不当色温的控制,的确也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觉,只不过这种感觉确实不太舒服,更别说美感了。在这里笔者有个使用经验,当你不确定自己的审美感足够正确时,那么在使用色温时,尽量选择上下比较偏中间的数值,少选过于“极端”的色温值。我们从下面的样片可以对这个说法做一参考。   从这张色温效果对比图来看,K6300-K3700的色温相对比较能接受,冷暖效果也比较适度。而偏高或过于偏低的数值拍摄效果明显就有些过度了。当然,大家在实际拍摄中还是需要结合主体与环境来最终决定这个“度”了,所以多拍多尝试也会逐渐找到感觉的。   如何调节白平衡   1、丰富白平衡模式让你少操心   如今的数码相机几乎都有至少5种以上的白平衡模式,比如:自动、日光、阴影、阴天、钨丝灯、白色荧光灯、闪光灯等,不同品牌的相机内置模式名称也各有不同。其中自动白平衡是大家使用最多的,而在平时日光正常拍摄环境下,自动的确可以满足大家的拍摄需求。除了专业摄影摄像需求,会使用到灰卡。   个别特殊拍摄环境和需求下,大家可以选择合适的白平衡模式或通过调节色温值来获得更加满意的拍摄效果,比如室内,一般室内灯光环境主要以钨丝灯和荧光灯两种为主,相对于钨丝灯的环境,荧光灯下使用自动白平衡矫正的已经足够了。而钨丝灯环境下,画面大都灰偏暖色调。   比如上面这张室内灯光环境下的照片,其实狗狗的毛色的灰色的,而自动白平衡下拍出来的画面色调明显发黄失真。如果是为了表现不一样的意境效果,倒也无妨,倘若是为了体现其真实性,不妨选用钨丝灯模式,从对比照片来看,狗狗毛发色彩有了很好的还原。   2、如何手动调整白平衡   除了多种比较自动化的白平衡模式以外,手动调整白平衡会更准确一些且调整范围更大。那么如何手动调整呢?操作步骤:镜头对准灰卡或白纸,并让它充满取景器画面,快门拍摄下来,设置确认以此为新白平衡标准。   勤快的办法:A、灰卡。让模特或自己手举灰卡靠近被摄主体位置,将灰卡面向主光源与相机的中间角度(比如光源是从上往下,那么灰卡就需要倾向上方光源处),避免卡面向相机反光。另外只要光源和环境有变化就得重新测。不过,目前灰卡的应用主要是在专业的拍摄包括视频拍摄中才会用到,目的是为了保证最精准的曝光和色彩还原,而平时用自动白平衡其实已经足够了。   方便的办法:B、白纸。如果你说不想为此花钱还买张灰卡,或是不会随身都带灰卡,那么就用白纸(如果白纸都没有,那就找纯白色物体)。相对于灰卡来说,白纸也是无奈的临时替代品,而通常白纸也并非是纯白的,所以基于白纸测试的话,会有一定程度的色差,并不能做到像灰卡那般精准。当然,在光源颜色特别复杂的环境下,比如酒吧、KTV等,白纸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的,至少比自动白平衡靠谱。   D、白平衡包围功能。与包围曝光功能类似,你可以提前选定自己想要的色温范围,然后一次拍摄生成三张不同白平衡效果个照片,方便你的选择。不过这个功能几乎很少有人用到。   我们在正常的日光环境下使用白平衡补充功能拍出三种不同色温的照片,具体的色温范围可以自行调节红、蓝、洋红、绿色不同的色彩区域。比较适合在不确定自己偏移设置是否合适的时候使用。   总结:   1、白平衡是矫正照片色差的过程。   2、色温是光线的颜色。单位是K(开尔文)   3、日光标准色温值5400K,低温呈暖色,高温呈冷色。   4、手动调整白平衡:灰卡、白纸测。   5、室内灯光发黄画面要还原,首选钨丝灯模式。   拓展:   白平衡定义   白平衡的英文为White Balance,其基本概念是“不管在任何光源下,都能将白色物体还原为白色”,对在特定光源下拍摄时出现的色差现象,通过加强对应的补色来进行补偿。相机的白平衡设定可以校准色温的偏差,在拍摄时我们可以大胆地调整白平衡来达到想要的画面效果。   数码相机的白平衡设置是确保获得理想的画面色彩的重要保证。所谓的白平衡是通过对白色被摄物的颜色还原(产生纯白的色彩效果),进而达到其他物体色彩准确还原的一种数字图像色彩处理的计算方法。如果某一光源发出的光,与某一温度下黑体发出的光所含的光谱成分相同,即称为某K色温。如100 W灯泡发出光的颜色,与绝对黑体在2527℃时的颜色相同,那么这只灯泡发出的光的色温就是:(2527+ 273)K =2800K。   白平衡,字面上的理解是白色的平衡。那什么是白色?这就涉及到一些色彩学的知识,白色是指反射到人眼中的光线由于蓝、绿、红三种色光比例相同且具有一定的亮度所形成的视觉反应。我们都知道白色光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组成的,而这七种色光又是有红、绿、蓝三原色按不同比例混合形成,当一种光线中的三原色成分比例相同的时候,习惯上人们称之为消色,黑、白、灰、金和银所反射的光都是消色。   通俗的理解白色是不含有色彩成份的亮度。人眼所见到的白色或其他颜色同物体本身的固有色、光源的色温、物体的反射或透射特性、人眼的视觉感应等诸多因素有关(请参阅《色彩学原理》),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有色光照射到消色物体时,物体反射光颜色与入射光颜色相同,既红光照射下白色物体呈红色,两种以上有色光同时照射到消色物体上时,物体颜色呈加色法效应,如红光和绿光同时照射白色物体,该物体就呈黄色。当有色光照射到有色物体上时,物体的颜色呈减色法效应。如黄色物体在品红光照射下呈现红色,在青色光照射下呈现绿色,在蓝色光照射下呈现灰色或黑色。   白平衡作用   在日常拍摄中,会遇到各种光源,光源不同,色温也不同。有时,拍摄的画面会出现色差,而白平衡就是用来解决这一问题的。白平衡具有以下作用:   1、纠正色温,还原拍主体的色彩,使在不同光源条件下拍摄的画面同人眼观看的画面色彩相近。   2、通过控制色温,可以获得色彩效果迥异的照片。   白平衡色温   在了解白平衡之前还要搞清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色温。所谓色温,简而言之,就是定量地以开尔文温度(K)来表示色彩。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认为,假定某一黑体物质,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便会因受到热力的高低而变成不同的颜色。例如,当黑体受到的热力相当于500-550℃时,就会变成暗红色,达到1050-1150℃时,就变成黄色,温度继续升高会呈现蓝色。光源的颜色成分与该黑体所受的热力温度是相对应的,任何光线的色温是相当于上述黑体散发出同样颜色时所受到的“温度”,这个温度就用来表示某种色光的特性以区别其它,这就是色温。打铁过程中,黑色的铁在炉温中逐渐变成红色,这便是黑体理论的最好例子。色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相信人们对它并不陌生。钨丝灯所发出的光由于色温较低表现为黄色调,不同的路灯也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天然气的火焰是蓝色的,原因是色温较高。正午阳光直射下的色温约为5600K,阴天更接近室内色温3200K。日出或日落时的色温约为2000K,烛光的色温约为1000K。这时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规律:色温越高,光色越偏蓝;色温越低则偏红。某一种色光比其它色光的色温高时,说明该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蓝,反之则偏红;同样,当一种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蓝时说明该色光的色温偏高,反之偏低。   色温是表示光线中包含颜色成分的一个计量单位。从理论上讲,色温是指绝对黑体从绝对零度( -273℃)开始加温后所呈现的颜色。黑体在受热后,逐渐由黑变红,转黄,发白,最后发出蓝色光。当加热到一定的温度,黑体发出的光所含的光谱成分,就称为这一温度下的色温,计量单位为“K” (开尔文)。   白平衡适应性   由于人眼具有独特的适应性,使我们有的时候不能发现色温的变化。比如在钨丝灯下呆久了,并不会觉得钨丝灯下的白纸偏红,如果突然把日光灯改为钨丝灯照明,就会觉查到白纸的颜色偏红了,但这种感觉也只能够持续一会儿。摄像机的CCD并不能像人眼那样具有适应性,所以如果摄像机的色彩调整同景物照明的色温不一致就会发生色差。那么什么是白平衡呢?白平衡就是针对不同色温条件下,通过调整摄像机内部的色彩电路使拍摄出来的影像抵消色差,更接近人眼的视觉习惯。白平衡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任意色温条件下,摄像机镜头所拍摄的标准白色经过电路的调整,使之成像后仍然为白色。这是一种经常出现的情况,但不是全部,白平衡其实是通过摄像机内部的电路调整(改变蓝、绿、红三个CCD电平的平衡关系)使反射到镜头里的光线都呈现为消色。如果以偏红的色光来调整白平衡,那么该色光的影像就为消色,而其他色彩的景物就会偏蓝(补色关系)。   白平衡工作原理   白平衡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最通俗的理解就是让白色所成的像依然为白色,如果白是白,那其他景物的影像就会接近人眼的色彩视觉习惯。调整白平衡的过程叫做白平衡调整,白平衡调整在前期设备上一般有三种方式:预置白平衡、手动白平衡调整和自动跟踪白平衡调整。通常按照白平衡调整的程序,推动白平衡的调整开关,白平衡调整电路开始工作,自动完成调校工作,并记录调校结果。如果掌握了白平衡的工作原理,那么使用起来会更加有的放矢,得心应手。   白平衡是这样工作的:   摄像机内部有三个CCD电子耦合元件,他们分别感受蓝色、绿色、红色的光线,在预置情况下这三个感光电路电子放大比例是相同的,为1:1:1的关系,白平衡的调整就是根据被调校的景物改变了这种比例关系。比如被调校景物的蓝、绿、红色光的比例关系是2:1:1(蓝光比例多,色温偏高),那么白平衡调整后的比例关系为1:2:2,调整后的电路放大比例中明显蓝的比例减少,增加了绿和红的比例,这样被调校景物通过白平衡调整电路到所拍摄的影像,蓝、绿、红的比例才会相同。也就是说如果被调校的白色偏一点蓝,那么白平衡调整就改变正常的.比例关系减弱蓝电路的放大,同时增加绿和红的比例,使所成影像依然为白色。   很多摄影初学者把白平衡设置错误地理解为单纯的色温凋节,认为色温越高影像越偏蓝,色温越低越偏红。然而真正的影像结果是偏蓝还是偏红不仅仅取决于照相机内的色温,还取决于拍摄现场的色温,而拍摄效果是机内色温与现场色温的差值决定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直接牢记这一使用规律:机内色温高于现场色温,画面色调偏红;机内色温低于现场色温,画面色调偏蓝;机内色温等于现场色温,画面色调正常,白平衡在摄影使用中有两种最常用的基本原则,一种是精确地调整色温使得照片的色彩还原准确;另一种是创造性地利用破坏了的平衡艺术地再现画的色彩。经验丰寓的摄影者往往会使用第二种方式来进行创作,比如利用蓝天来调节平衡,从而得到偏红黄色调的画面。搞清楚白平衡的工作原理之后,再使用的时候就会大胆地尝试不同的效果,丰富了摄像创作[5]。   换一个思路来考虑白平衡调整的问题,摄像机在白平衡调整容度之内不会“拒绝”放在镜头前面的被调校景物,就是说镜头可以对着任何景物来调整白平衡。大多情况下使用白色的调白板(卡)来调整白平衡,是因为白色调白板(卡)可最有效地反映环境的色温,其实很多时候某种环境下白板(卡)并不是白色,多多少少会偏一点蓝或其它的颜色,经验丰富的摄像也会利用蓝天来调白平衡,从而得到偏红黄色调的画面。搞清楚白平衡的工作原理之后,再使用的时候就会大胆地尝试不同的效果,丰富了摄像创作。   白平衡调整   在生活中日光的色温是不断变化的,可以说没有两个地方的色温会完全一样,不同的地域、季节、地面环境、天气、早晚等等都会对色温造成影响,还有大量的人工光源,色温也不尽相同。摄像师调整白平衡的方法大体分粗调、精细调整和自动跟踪(ATW)三种:粗调指在预置情况下改变色温滤光片,使色温接近到3200K的出厂设置;精细调整是指在色温滤光片的配合下通过摄像机白平衡调整功能,针对特定环境色温得到一个更为精确的调整结果;自动跟踪是指依靠摄像机的自动跟踪功能(ATW),摄像机自身根据画面的色温变化随时调整。   白平衡预置   以3200K色温条件下设置的蓝、绿、红感光平衡。当环境色温为3200K时,摄像机色温滤光片放置在3200K,景物可以得到正确的色彩还原;当环境色温为5600K时,摄像机色温滤光片放置在5600K,景物可以得到正确的色彩还原。当环境色温在3200K上下1000K和5600K上下1000K范围内,利用白平衡预置功能可以得到人眼可以接受的色彩还原,由于色温偏差不大,使拍摄出的画面呈现出细微的色彩变化。这有一个好处,不同的生活环境本身会由于环境色和照明差异的影响而色彩基调不同,如果到处调白会使不同的环境呈现单一白光照明的效果,而利用白平衡预置则可以保留这种丰富的色彩变化。   一般精细调白的方法   在拍摄环境中以顺着拍摄方向的调白板(卡)来调整白平衡。这是一种普遍的情况,还有几种非常灵活的精细调白方法。利用一块透过性良好的标准白板,把它置于紧贴镜头的前面,在拍摄环境中对着光源照明方向或对着主拍摄方向来调整白平衡,专业的摄像机会给出一个色温读数,比如是5000K,如果希望拍摄还原正常的画面就以这个白平衡结果来拍摄。在摄像创作中,有时希望得到色彩偏差的画面来达到创作目的,这时可以利用任何景物来调整白平衡,被调白景物的色温同画面的色彩偏差呈补色关系,既以红色调白画面偏向青色,以绿色调白画面偏向品色,以兰色调白画面偏向黄色。白平衡自动跟踪功能(ATW)是随着镜头摄取景物的色温变化而时实调整,如果一个推镜头或摇镜头由于被摄景物的色温(镜头摄入景物的色温同环境照明色温是不同的)变化,会使画面在一个镜头内发生色彩变化。如镜头由人物全景推近脸部特写,因为景别的变化摄入镜头的色温会不同,画面中人物的肤色也就会发生变化,所以非特殊情况不建议使用该模式。

色彩调整,色温调整,白平衡调整之间的区别与关系如何?

1、白平衡调整众所周知,同一颜色分别在日光灯和普通白炽灯下让人感觉颜色是不一样的,有经验的女士们在大商场买衣服时会将衣服拿到自然光下辨识一下,就是这个道理。我们所说的“颜色”是以“白色”作为基准的,只要能确定在不同条件下“白色”的准确,其他颜色就可以确定了。白平衡调整就是确定不同拍摄光线条件下对“白色”的校准,让机器“知道”什么是白色,依此来确定对三原色的曝光控制,从而达到色彩平衡和还原。2、色温调整不同的光源具有不同的光谱功率,摄影光学中用“分布温度(色温)”的概念来表示光源的光谱能量分布,同时也表示了光源的颜色。比如高色温偏蓝色,低色温偏红色。而不同的感光材料对不同色温光源的适应性不同,被制造成三类,日光型、灯光型、日/灯光通用性。因此,“色温调整”是针对光源的,使我们使用的感光材料与拍摄光源在“色温”上基本一致,从而保证感光范围适当,充分达到感光材料的正确曝光条件。3、色彩调整就是通过不同成像阶段、技术手段使最终呈现的色彩与实际颜色符合或达到一定的特殊要求。 简单地总结就是:色彩调整主要是针对成像的颜色要求,色温调整主要是针对光源和材料的匹配,白平衡调整主要是针对拍摄机器对颜色识别的“基准”设定。白平衡影响色彩还原和成像质量,但与色温无直接关系。当材料和光源选定后,其色温是一定的,色温不匹配会产生偏色,当然可用一些滤镜和技术手段弥补;色彩是最终的结果之一,成像过程的每个环节都会影响,色彩调整方法很多,有时也可作为艺术处理手段。

白平衡什么意思?

白平衡,字面上的理解是白色的平衡。白平衡是描述显示器中红、绿、蓝三基色混合生成后白色精确度的一项指标。白平衡是电视摄像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它可以解决色彩还原和色调处理的一系列问题。白平衡是随着电子影像再现色彩真实而产生的,在专业摄像领域白平衡应用的较早。家用电子产品(家用摄像机、数码照相机)中也广泛地使用,然而技术的发展使得白平衡调整变得越来越简单容易,但许多使用者还不甚了解白平衡的工作原理,理解上存在诸多误区。它是实现摄像机图像能精确反映被摄物的色彩状况,有手动白平衡和自动白平衡等方式。工作原理白平衡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最通俗的理解就是让白色所成的像依然为白色,如果白是白,那其他景物的影像就会接近人眼的色彩视觉习惯。调整白平衡的过程叫做白平衡调整,白平衡调整在前期设备上一般有三种方式:预置白平衡、手动白平衡调整和自动跟踪白平衡调整。通常按照白平衡调整的程序,推动白平衡的调整开关,白平衡调整电路开始工作,自动完成调校工作,并记录调校结果。如果掌握了白平衡的工作原理,那么使用起来会更加有的放矢,得心应手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白平衡

白平衡看这一篇就够啦__

一分钟教你看懂白平衡色温学习白平衡之前我们先熟悉一下色温。色温是表示光线中包含颜色成分的计量单位,单位是开尔文(k)。K值越小,色温越低,色调偏黄,温暖、安静;K值越大,色温越高,色调偏蓝,清冷、伤感。白平衡白平衡是指不管在任何光源下,都能将白色物体还原为白色。k值越小,色调偏蓝;k值越大,色调偏黄。注意:白平衡与色温规律是相反的噢!白平衡的调节AWB模式:自动白平衡,也就是相机会自动根据你的拍摄环境来调整色温值,不用自己去操作.场景模式:不知道环境的色温,可以直接选择场景,多云的图标表示多云环境、日光的图标表示晴天、灯泡的图标表示白炽灯环境等。K模式:可以根据环境色温自己进行调整。如下常见模式:日光、阴影、阴天、钨丝灯、荧光灯、闪光灯,色温分别是5200K、7000K、6000K、3200K、4000K、5200-5500K。

白平衡与色温的关系

  白平衡是什么?白平衡与色温有什么关系?由于被摄对象的色彩会因照射光线颜色的不同而产生改变,因此在不同色彩光线下拍摄的图像会形成不同的颜色,这就是“色温”导致的差异。数码相机的“白平衡”则是相机纠正光线颜色偏差的功能。下面具体看看白平衡与色温的关系吧!   白平衡和色温   说到“白平衡”免不了要说到“色温”。所谓“色温”,以较通俗语言解释,就是光线的颜色,色温的计量单位为开尔文(简称K)。色彩和开尔文的关系,起源于黑体金属的辐射光(对金属加热直到它发光)在不同温度下呈现的色彩就是“色温”。   黑色金属体受热后开始发光为暗红色,继续加热变成黄色,再加热变为白色,最后就会变成蓝色。如万里无云的澄清蓝天色温约为25000K-27000K,阴天和多云天空光为6500K-7000K,晴天日光平均直射光色温约为5400K,荧光灯的色温约为4500K-6500K,钨丝灯的色温为2500K-3200K,标准烛光的色温为1800K-1930K。   白平衡调整原理   数码相机主要通过调整“红绿蓝”三色强度以修正光线造成的误差。大多数相机除了“自动白平衡”或预设色温白平衡功能外,还提供自定义白平衡调整。这种白平衡调节功能和传统彩色摄影时加色温转换滤镜作用相似,目的都是为了准确地还原色彩。   不过数码相机调整色温不需在镜头加滤镜,而是采用电子方式改变红、绿、蓝三基色的混合比例,把光线中偏多的颜色成分修正掉而确保图像呈现为摄影者所希望达到的.色彩效果。因此摄影者除了可以准确还原需要的色彩感觉外,也可针对白平衡调整色彩的原理,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色彩效果。   白平衡模式   一般调整白平衡通过选择相机内相应的白平衡模式完成,相对来说相机预先设定的白平衡模式调整时方便快捷。一般数码相机都有多种白平衡模式应对不同光源下色彩正常还原的需要。常见白平衡模式为:自动、日光、多云、阴天、钨丝灯(白炽灯)、闪光灯、荧光灯等。有些数码相机用图标表示相应光线的类型,在设定白平衡模式时通过选择有代表性光源类型的图标即可。   自动白平衡模式的适应范围   自动白平衡的适应范围较广,但也不能指望它包打天下。“晴天、阴天、多云、阴影”以及少量偏冷色调荧光灯的色温环境下拍摄,大多能获得比较正常的色彩还原。对缺乏经验的摄影者来说,如果对现场光源属性一时无法确认,简单也有效的做法是选择“自动白平衡”模式。使用闪光灯拍摄时,也大多选择自动白平衡。但在自动白平衡无法正常还原色彩时,可以选择“自定义白平衡”予以解决。   自定义白平衡   自定义白平衡,也有些相机称之为手动预置白平衡。自定义白平衡是最为精准的白平衡模式,它能在拍摄过程中解决现场复杂光源的色温问题,对还原人物肤色等具有重要作用。   以尼康D800为例,拍摄时依照自己的要求,进入白平衡菜单,选择“PRE 手动预设”栏,从“d1-d4”选择一个频道用以储存现场光源。然后按住相机左边的“WB”按钮,直到“PRE”开始闪烁1.5秒左右将取景器对准现场光源照射下的白色或灰色物体,使之充满全屏并按下快门按钮,相机肩屏上闪烁“GOOD”字样时,白平衡即设定成功。随后只要在这个现场光环境下拍摄,图像都能获得比较正常的色彩还原。   但是,当拍摄现场光源色温发生变化,需重新作校正以适应当时色温,否则反而将导致人为出错。此外,当拍摄完毕时,要记得及时将白平衡模式复原到自动白平衡,以免出现白平衡差错。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如拍摄的照片格式为RAW时,因为所有信息都会被完整保留,所以可直接使用自动白平衡。需要时,直接在后期软件(如ACR)中选择即可,这与在相机里设置白平衡并无差异。   色温与心理感受   不同的色温能够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例如暖色能够给人一种温暖、温馨、和谐的感觉,它能够使人联想到太阳、火焰、热血等等意向,适合表达热烈、明亮、柔和的场景氛围。   而冷色则能够给人一种平静、阴凉、寒冷的感觉,它能够使人联想到冰块、蓝天、黎明等等意向,适合表达清新、忧郁、宁静的场景氛围。   中性色则能给人一种安宁、舒适、稳定的感觉,适合表达理性、中立、和谐的场景氛围。   我们在后期创作的时候,就要学会使用不同的色温去辅助我们表达不同的感情效果。   色温工具   利用色温工具,我们可以调整画面的色温,让画面偏暖(黄色)或偏冷(蓝色)。当我们提高色温的数值时,画面就会偏暖(黄色),当我们降低色温的数值时,画面就会偏冷(蓝色)。   色温工具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白平衡   我们可以利用色温工具实现画面的白平衡,从而得到一个更加中性的色彩取向。   例如当画面偏蓝的时候,我们可以提高色温值,为画面加入暖色(黄色),从而实现白平衡的效果。   同理,当画面偏黄的时候,我们可以降低色温值,为画面加入冷色(蓝色),从而实现白平衡的效果。   可以看到,当我们降低色温值,为画面加入蓝色的时候,画面中的黄色被明显削弱了,画面呈现出更加中性的色调。   同理,当我们提高色温值,为画面加入黄色的时候,画面中的蓝色被明显削弱了,画面呈现出更加中性的色调。   2、渲染色彩   前面我们提到了不同的色温对人心理层面的不同影响,我们在渲染画面氛围的时候,就可以借助色温的这一个特性来辅助我们表达感情。   如果我们想表达一种更加温暖、明亮的画面氛围,我们就可以提高色温值,让画面呈现出暖色调:   经过这样的调整之后,画面的光线呈现出暖色,给人的感觉更加炽热、温暖。   3、与色调工具结合使用   色温工具可以为画面加入黄色与蓝色,而色调工具则可以为画面加入绿色和洋红色(品红色),这两个工具通常结合起来使用,综合调整画面的白平衡和渲染画面的色调。   当我们降低色调工具的值时,可以为画面加入绿色,当我们提高色调工具的值时,可以为画面加入洋红色。   如果画面偏洋红色,我们就可以为画面加入绿色,从而削弱洋红色,以呈现出更加中性的色调:色温和色调工具通常结合起来帮助我们调整画面的白平衡以及渲染画面的色彩。

白平衡和色温的关系

白平衡的调整过程是通过调整色温而实现的。白平衡就是保持“白色”的平衡,以18%中级灰的“白色”为标准。白平衡的调整过程就是通过调整色温而实现的。一般建议晴天时将白平衡调到日光(5200k),多云阴天时将白平衡调到阴影(7000k)或阴天(6000k)。色温是光线在不同的能量下,人们眼睛所感受到的颜色变化,以开尔文(K)为色温计算单位,简单说就是光线的颜色。大家常会在色温数值中看到K2000、K3200、K4000等不同的数值。如何调节白平衡白平衡模式一般有:自动、日光、阴影、阴天、钨丝灯、白色荧光灯、闪光灯、自定义等。自定义色温K,通过调节不同色温值,同一环境下可以拍出不同意境,推荐使用。除了专业摄影摄像等特别要求要用灰卡,自动白平衡是我们常用的且能满足正常需要的。看实物色温是偏暖还是偏冷,根据需要白平衡调整K值,偏暖就调低白平衡的K值,偏冷就调高白平衡的K值,达到保持“白色”的平衡就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