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七上数学知识点整理

时间:2024-08-27 03:42:42 编辑:莆仙君

七年级下册数学的所有概念总结、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性质.定理.概念)


第一章 整式的运算
一. 整式
※1. 单项式
①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②单项式的系数是这个单项式的数字因数,作为单项式的系数,必须连同数字前面的性质符号,如果一个单项式只是字母的积,并非没有系数.
③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
①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②单项式和多项式都有次数,含有字母的单项式有系数,多项式没有系数.多项式的每一项都是单项式,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就是这个多项式作为加数的单项式的个数.多项式中每一项都有它们各自的次数,但是它们的次数不可能都作是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一个多项式的次数只有一个,它是所含各项的次数中最高的那一项次数.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二. 整式的加减
¤1. 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是单项式.
¤2. 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一个数与多项式相乘时,这个数与括号内各项都要相乘.
三. 同底数幂的乘法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m,n都是正数)是幂的运算中最基本的法则,在应用法则运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幂的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或多项式;
②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
③不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相同指数就可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
④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法则可推广为 (其中m、n、p均为正数);
⑤公式还可以逆用: (m、n均为正整数)
四.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1. 幂的乘方法则: (m,n都是正数)是幂的乘法法则为基础推导出来的,但两者不能混淆.
※2. .
※3. 底数有负号时,运算时要注意,底数是a与(-a)时不是同底,但可以利用乘方法则化成同底,
如将(-a)3化成-a3

※4.底数有时形式不同,但可以化成相同。
※5.要注意区别(ab)n与(a+b)n意义是不同的,不要误以为(a+b)n=an+bn(a、b均不为零)。
※6.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即 (n为正整数)。
※7.幂的乘方与积乘方法则均可逆向运用。
五. 同底数幂的除法
※1.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 (a≠0,m、n都是正数,且m>n).
※2. 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0.
②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 ,如 ,(-2.50=1),则00无意义.
③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p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幂的倒数,即 ( a≠0,p是正整数), 而0-1,0-3都是无意义的;当a>0时,a-p的值一定是正的; 当a<0时,a-p的值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负的,如 ,
④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
六. 整式的乘法
※1. 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乘法法则在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积的系数等于各因式系数积,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这时容易出现的错误的是,将系数相乘与指数相加混淆;
②相同字母相乘,运用同底数的乘法法则;
③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要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④单项式乘法法则对于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⑤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结果仍是一个单项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是通过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②运算时要注意积的符号,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③在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要防止漏项,检查的方法是:在没有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应等于原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
②多项式相乘的结果应注意合并同类项;
③对含有同一个字母的一次项系数是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相乘 ,其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等于两个因式中常数项的和,常数项是两个因式中常数项的积。对于一次项系数不为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mx+a)和(nx+b)相乘可以得到
七.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差,
※即 。
¤其结构特征是:
①公式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两个二项式中第一项相同,第二项互为相反数;
②公式右边是两项的平方差,即相同项的平方与相反项的平方之差。
八.完全平方公式
¤1. 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即 ;
¤口决:首平方,尾平方,2倍乘积在中央;
¤2.结构特征:
①公式左边是二项式的完全平方;
②公式右边共有三项,是二项式中二项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这两项乘积的2倍。
¤3.在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时,要注意公式右边中间项的符号,以及避免出现 这样的错误。
九.整式的除法
¤1.单项式除法单项式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其特点是把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化成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所得商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相同,另外还要特别注意符号。

第二章 平行线与相交线
一.台球桌面上的角
※1.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有关概念与性质
如果两个角的和为90°(或直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为180°(或平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注意:这两个概念都是对于两个角而言的,而且两个概念强调的是两个角的数量关系,与两个角的相互位置没有关系。
它们的主要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二.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条件即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判定定理,共有三条:
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特征
※平行线的特征即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共有三条:
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四.用尺规作线段和角
※1.关于尺规作图
尺规作图是指只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来作图。
※2.关于尺规的功能
直尺的功能是:在两点间连接一条线段;将线段向两方向延长。
圆规的功能是:以任意一点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作一个圆;以任意一点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画一段弧。
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
※1.科学记数法:对任意一个正数可能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的方法称为科学记数法。
¤2.利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时,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对于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3.统计工作包括:
①设定目标;②收集数据;③整理数据;④表达与描述数据;⑤分析结果。

第四章 概率
¤1.随机事件发生与不发生的可能性不总是各占一半,都为50%。
※2.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事件,而概率正是研究不确定事件的一门学科。
※3.了解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
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即P(必然事件)=1;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即P(不可能事件)=0;如果A为不确定事件,那么0<P(A)<1

※4.了解几何概率这类问题的计算方法
事件发生概率=
第五章 三角形
一.认识三角形
1.关于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按角的分类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这里要注意两点:
①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要“不在同一直线上”;如果在同一直线上,三角形就不存在;
②三条线段“首尾是顺次相接”,是指三条线段两两之间有一个公共端点,这个公共端点就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可以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关于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根据公理“连结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可得三角形三边关系的一个性质定理,即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另一个性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对于这两个性质,要全面理解,掌握其实质,应用时才不会出错。
设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为a、b、c则:
①一般地,对于三角形的某一条边a来说,一定有|b-c|<a<b+c成立;反之,只有|b-c|<a<b+c成立,a、b、c三条线段才能构成三角形;
②特殊地,如果已知线段a最大,只要满足b+c>a,那么a、b、c三条线段就能构成三角形;如果已知线段a最小,只要满足|b-c|<a,那么这三条线段就能构成三角形。
3.关于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为180°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一个三角形中至多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
③一个三角中至少有两个内角是锐角。
4.关于三角形的中线、高和中线
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都是线段,不是直线,也不是射线;
②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和三条高;
③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但三角形的高却有不同的位置: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如图1;直角三角形有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另两条高恰好是它两条边,如图2;钝角三角形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另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如图3。
④一个三角形中,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
二.图形的全等
¤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形。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只是形状相同而大小不同,或者说只是满足面积相同但形状不同的两个图形都不是全等的图形。
四.全等三角形
¤1.关于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所谓“完全重合”,就是各条边对应相等,各个角也对应相等。因此也可以这样说,各条边对应相等,各个角也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经常用来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和两个角相等。
五.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2.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4.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六.作三角形
1.已知两个角及其夹边,求作三角形,是利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角边角”即(“ASA”)来作图的。
2.已知两条边及其夹角,求作三角形,是利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边角边”即(“SAS”)来作图的。
3.已知三条边,求作三角形,是利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边边边”即(“SSS”)来作图的。
八.探索直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为“斜边、直角边”或“HL”。这只对直角三角形成立。
※2.直角三角形是三角形中的一类,它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因而也可用“SAS”、“ASA”、“AAS”、“SSS”来判定。
直角三角形的其他判定方法可以归纳如下:
①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②有一个锐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③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第七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角、线段和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5.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6.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7.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注:※表示重点部分;¤表示了解部分;◎表示仅供参阅部分;)


7年级上册数学所有概念做总结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2、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圆柱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球 棱柱:三棱柱、四棱柱(长方体、正方体)、五棱柱、……
(按名称分) 锥 圆锥
棱锥
4、棱柱及其有关概念: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n棱柱有两个底面,n个侧面,共(n+2)个面;3n条棱,n条侧棱;2n个顶点。
5、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11种




6、截一个正方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7、三视图
物体的三视图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
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
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8、多边形: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平面图形,叫做多边形。
从一个n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
弧: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
扇形: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1、有理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负有理数
或 整数
有理数
分数
2、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3、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并能灵活运用。
4、倒数: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5、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若|a|=-a,则a≤0。
6、有理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数轴上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有理数的运算 :
(1)五种运算:加、减、乘、除、乘方
(2)有理数的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3)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第三章 字母表示数
1、代数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同类项
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3、合并同类项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去括号法则
(1)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
(2)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5、整式的运算:
整式的加减法:(1)去括号;(2)合并同类项。
第四章 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1、线段:绷紧的琴弦,人行横道线都可以近似的看做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
2、射线: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
3、直线: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
4、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表示
在几何里,我们常用字母表示图形。
一个点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一条直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直线上两个点的大写字母表示。
一条射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端点和射线上另一点来表示(端点字母写在前面)。
一条线段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它的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
5、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①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
②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
6、直线的性质
(1)直线公理:经过两个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
(3)直线是是向两方面无限延伸的,无端点,不可度量,不能比较大小。
(4)直线上有无穷多个点。
(5)两条不同的直线至多有一个公共点。
7、线段的性质
(1)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3)线段的中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4)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8、线段的中点:
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相等的线段AM与BM,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
9、角: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叫做这个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边。
或: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10、平角和周角: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平角。终边继续旋转,当它又和始边重合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11、角的表示
角的表示方法有以下四种:
①用数字表示单独的角,如∠1,∠2,∠3等。
②用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单独的一个角,如∠α,∠β,∠γ,∠θ等。
③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一个独立(在一个顶点处只有一个角)的角,如∠B,∠C等。
④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任一个角,如∠BAD,∠BAE,∠CAE等。
注意: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角时,一定要把顶点字母写在中间,边上的字母写在两侧。
12、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有如下规定:把一个平角18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单位是度,用“°”表示,1度记作“1°”,n度记作“n°”。
把1°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1分记作“1’”。
把1’ 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
1°=60’,1’=60”
13、角的性质
(1)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构成角的两条射线的幅度大小有关。
(2)角的大小可以度量,可以比较
(3)角可以参与运算。
14、角的平分线
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15、平行线:
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用符号“‖”表示,如“AB‖CD”,读作“AB平行于CD”。
注意:
(1)平行线是无限延伸的,无论怎样延伸也不相交。
(2)当遇到线段、射线平行时,指的是线段、射线所在的直线平行。
16、平行线公理及其推论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补充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2)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定义。
17、垂直: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直线AB,CD互相垂直,记作“AB⊥CD”(或“CD⊥AB”),读作“AB垂直于CD”(或“CD垂直于AB”)。
18、垂线的性质:
性质1: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
19、点到直线的距离:过A点作l的垂线,垂足为B点,线段AB的长度叫做点A到直线l的距离。
20、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或平行。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的解
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4、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5、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移项。)(4)合并同类项(5)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第六章 生活中的数据
1、科学记数法
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 的形式,其中 ,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2、扇形统计图及其画法:
扇形统计图:利用圆与扇形来表示总体与部分的关系,即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画法:
(1)计算不同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在扇形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与360的比)。
(2)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的度数。
(3)在圆中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百分比。
3、各种统计图的优缺点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第七章 可能性
1、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1 )、确定事件
必然事件: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可能事件。
(2)、不确定事件:
有些事情我们事先无法肯定它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确定事件
(3)、
必然事件
确定事件
事件 不可能事件
不确定事件

2、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一般地,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1
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0
-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梳理

七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点很多,以下是我总结梳理的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起看一下具体内容,供参考。 平行线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没有交点,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记作:a∥b。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4.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整式 1.整式:是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是有理式的一部分,在有理式中可以包含加,减,乘,除、乘方五种运算,但在整式中除数不能含有字母。 ①单项式:由数或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叫做单项式。 ②多项式:由若干个单项式相加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多项式。 ③系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它的次数。 ④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变数字母的指数之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⑤项: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⑥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⑦同类项:多项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⑧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2.整式加减 整式的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掉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有理数 1.定义: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 2.数轴:在数学中,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3.相反数:相反数是一个数学术语,指绝对值相等,正负号相反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绝对值是指一个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点到原点的距离。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有理数的加减法 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6.有理数的乘法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积为0.例:0×1=0 7.有理数的除法 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 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都得0。 8.有理数的乘方 求n个相同因数乘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其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当aⁿ看作a的n次乘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的n次幂”或“a的n次方”。 相反数和绝对值 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在数轴上位于原点两侧且离原点距离相等。 2.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所对应的点离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3.绝对值的代数定义:(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一个负数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3)0的绝对值是0;(4)|a|大于或者等于0。 4.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大到小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由此可知:(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下面是我整理的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便于同学们预习时可以更准确的知道知识点的重点是什么,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有理数的运算 本章节主要介绍概念性知识,通过图形或符号来区分数之间的关系。定义如下: 1、有理数的概念: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数轴与原点: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就叫做数轴,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0,这个点叫做原点,在原点的左边或原点下边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用负数表示,在原点的右边或上边的数到原点的距离用正数表示,在数轴上与原点距离相反相等的两个点代表的两个数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a到原点的距离叫这个数的绝对值。 2、有理数的加减法:同号的两个数相加,符号不变,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数的绝对值减较小的数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有理数减去另一个有理数,相当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3、有理数的乘除法:同号两个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乘法的积为他们的绝对值相乘,除法为被除数乘以除数的倒数,除数不能为0;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整数的乘法交换率和结合率同样适用于有理数;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写作a∧n; 4、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叫做科学计数法,其中a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10,n为正整数。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整式的加减即是合并同类项的计算;在一个式子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和,且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一般几个整数相加,如果有括号先去括号,然后在合并同类项,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数,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方程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第四章:立体图形及几何图形 本章主要介绍立体图形及几何图形的认识;点、线、面、体的关系的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认识;不同角的概念及大小的比较。 1、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各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的几何图形叫做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它们被称为立体图形,如长方体、圆柱、圆锥等;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展开成平面图形,展开的平面图形就叫做这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2、点、线、面、体的认识:几何体叫做体,包围着体的叫做面,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叫作线,线和线相交的地方叫做点,线由无数个点构成; 3、直线、射线、线段的认识:经过两个点由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个点之间的连线,最短的叫做线段,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由线段向一端无限延长,叫射线; 4、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把这3个相等角的两条射线叫这个角的三分线。 第五章:整式 (一)整式 1.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叫整式。 2.单项式: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式子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3.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4.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5.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6.项: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7.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8.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9.同类项:多项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10.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二)整式加减整式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1.去括号: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2.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   代数初步知识   1. 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注意: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 应写成 a;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写成 的形式;   (6)a与b的差写作a-b,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b时,则应分类,写做a-b和b-a .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n表示整数)   (1)a与b的平方差是: a2-b2 ; a与b差的平方是:(a-b)2 ;   (2)若a、b、c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 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3)若m、n是整数,则被5除商m余n的数是: 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 n-1、n、n+1 ;   (4)若b0,则正数是:a2+b ,负数是: -a2-b ,非负数是: a2 ,非正数是:-a2 .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2   一、方程的有关概念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做方程.   2. 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例如: 1700+50x=1800, 2(x+1.5x)=5等都是一元一次方程.   3.方程的解: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注:⑴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是不同的概念,方程的解实质上是求得的结果,它是一个数值(或几个数值),而解方程的含义是指求出方程的解或判断方程无解的过程. ⑵ 方程的解的检验方法,首先把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计算它们的值,其次比较两边的值是否相等从而得出结论.   二、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性质(1)用式子形式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b±c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等式的性质(2)用式子形式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ca=cb   三、移项法则: 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四、去括号法则   1. 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同.   2. 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改变.   五、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1.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 去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和分配律)   3. 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 合并(把方程化成ax = b (a≠0)形式)   5. 系数化为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a(b).   六、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1. 审:审题,分析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明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2. 设:设未知数(可分直接设法,间接设法)   3. 列:根据题意列方程.   4. 解:解出所列方程.   5. 检:检验所求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6. 答:写出答案(有单位要注明答案)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3   (1)凡能写成 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整数 ②分数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 0和正整数;a0 a是正数;a0 a是负数;   a≥0 a是正数或0 a是非负数;a≤ 0 ? a是负数或0 a是非正数.   有理数比大小:   (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   (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   (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6)大数-小数 0,小数-大数 0.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4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2、点、线、面、体   ①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②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按名称分)   柱:   ①圆柱   ②棱柱:三棱柱、四棱柱(长方体、正方体)、五棱柱、……   锥:   ①圆锥   ②棱锥   球   4、棱柱及其有关概念: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n棱柱有两个底面,n个侧面,共(n+2)个面;3n条棱,n条侧棱;2n个顶点。   5、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11种(经常考:考试形式:展开的图形能否围成正方体;正方体对面图案)   6、截一个正方体:   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7、三视图:   物体的三视图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   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   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有理数的分类   ①正有理数   有理数{ ②零   ③负有理数   有理数{ ①整数   ②分数   2、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3、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三要素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4、倒数:   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5、绝对值:   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   若|a|=a,则a≥0;   若|a|=-a,则a≤0。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的绝对值是0。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6、有理数比较大小:   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数轴上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有理数的运算:   ①五种运算:加、减、乘、除、乘方   多个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的符号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的符号为正。只要有一个数为零,积就为零。   有理数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值相等时和为0;   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0。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有理数除法法则:   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注意:0不能作除数。   有理数的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   ②有理数的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③运算律(5种)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8、科学记数法   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   10n的形式,其中1≦n<10,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n=整数位数—1)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   1、代数式   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注意:   ①代数式中除了含有数、字母和运算符号外,还可以有括号;   ②代数式中不含有“=、>、<、≠”等符号。等式和不等式都不是代数式,但等号和不等号两边的式子一般都是代数式;   ③代数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数必须要使这个代数式有意义,是实际问题的要符合实际问题的意义。   代数式的书写格式:   ①代数式中出现乘号,通常省略不写,如vt;   ②数字与字母相乘时,数字应写在字母前面,如4a;   ③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应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④数字与数字相乘,一般仍用“×”号,即“×”号不省略;   ⑤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写成分数的形式;注意:分数线具有“÷”号和括号的双重作用。   ⑥在表示和(或)差的代数式后有单位名称的,则必须把代数式括起来,再将单位名称写在式子的后面。   2、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①单项式:   都是数字和字母乘积的形式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注意:   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独一个非零数的次数是0;   当单项式的系数为1或—1时,这个“1”应省略不写,如—ab的系数是—1,a3b的系数是1。   ②多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多项式的次数。   ③同类项: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注意:   ①同类项有两个条件:a。所含字母相同;b。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②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   ③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4、合并同类项法则:   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5、去括号法则   ①根据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改变符号;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②根据分配律去括号:   括号前面是“+”号看成+1,括号前面是“—”号看成—1,根据乘法的分配律用+1或—1去乘括号里的每一项以达到去括号的目的。   6、添括号法则   添“+”号和括号,添到括号里的各项符号都不改变;添“—”号和括号,添到括号里的各项符号都要改变。   7、整式的运算:   整式的加减法:(1)去括号;(2)合并同类项。   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   1、线段、射线、直线   名称   表示方法   端点   长度   直线   直线AB(或BA)   直线l   无端点   无法度量   射线   射线OM   1个   无法度量   线段   线段AB(或BA)   线段l   2个   可度量长度   2、直线的性质   ①直线公理:经过两个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②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   ③直线是是向两方面无限延伸的,无端点,不可度量,不能比较大小。   3、线段的性质   ①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②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③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4、线段的中点:   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相等的线段AM与BM,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AM = BM =1/2AB (或AB=2AM=2BM)。   5、角: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叫做这个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边。或: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6、角的表示   角的表示方法有以下四种:   ①用数字表示单独的角,如∠1,∠2,∠3等。   ②用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单独的一个角,如∠α,∠β,∠γ,∠θ等。   ③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一个独立(在一个顶点处只有一个角)的角,如∠B,∠C等。   ④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任一个角,如∠BAD,∠BAE,∠CAE等。   注意: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角时,一定要把顶点字母写在中间,边上的字母写在两侧。   7、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有如下规定:把一个平角18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单位是度,用“°”表示,1度记作“1°”,n度记作“n°”。   把1°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1分记作“1’”。   把1’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   1°=60’,1’=60”   8、角的平分线   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9、角的性质   ①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构成角的两条射线的幅度大小有关。   ②角的大小可以度量,可以比较,角可以参与运算。   10、平角和周角: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平角。   终边继续旋转,当它又和始边重合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11、多边形:   由若干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连组成的封闭平面图形叫做多边形。   连接不相邻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从一个n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画(n—3)条对角线,把这个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   12、圆:   平面上,一条线段绕着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叫做圆。   固定的端点O称为圆心,线段OA的长称为半径的长(通常简称为半径)。   圆上任意两点A、B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读作“圆弧AB”或“弧AB”;   由一条弧AB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OA、OB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的解   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等式的性质   ①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②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4、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5、移项:   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6、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去分母   ②去括号   ③移项(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移项。)   ④合并同类项   ⑤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普查与抽样调查   为了特定目的对全部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   其中被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被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其中从总体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2、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利用圆与扇形来表示总体与部分的关系,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1)   圆心角度数=360°×该项所占的百分比。(各个部分的圆心角度数之和为360°)   3、频数直方图   频数直方图是一种特殊的条形统计图,它将统计对象的数据进行了分组画在横轴上,纵轴表示各组数据的频数。   4、各种统计图的特点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5   1、 我们把实物中抽象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geometric figure).   2、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solidfigure).   3、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planefigure).   4、将由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net).   5、几何体简称为体(solid).   6、包围着体的是面(surface),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   7、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line),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point).   8、点动成面,面动成线,线动成体.   9、经过探究可以得到一个基本事实: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简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公理).   10、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intersection),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pointof intersection).   11、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和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center).   12、经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关于线段的基本事实: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公理)   13、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distance).   14、角∠(angle)也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   15、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degree)的角,记作1°;把一度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1″.   16、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angular bisector).   17、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是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complementaryangle),即其中的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18、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supplementaryangle),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19、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进入初中,各科相对于小学难度都有提升,那幺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有哪些呢。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正负数   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小于0的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如:π)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叁)数轴   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塬点,规定直线上从塬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2.数轴的叁要素:塬点、正方向、单位长度。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四)有理数的加减法   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2.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3.加法交换律:a+b=b+a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4.加法结合律:(a+b)+c=a+(b+c)叁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5.a-b=a+(-b)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   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3.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ab)c=a(bc)5.乘法分配律:a(b+c)=ab+ac    (六)有理数除法   1.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号,最后求结果。   2.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七)乘方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写作an。(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指数)   2.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3.同底数幂相乘,底不变,指数相加。   4.同底数幂相除,底不变,指数相减。    (八)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法则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九)科学记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   拓展阅读:初中数学成绩提升方法   一、该记的记,该背的背,不要以为理解了就行   有的同学认为,数学不像英语、史地,要背单词、背年代、背地名,数学靠的是智慧、技巧和推理。我说你只讲对了一半。数学同样也离不开记忆。   因此,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一定要记熟,有些最好能背诵,朗朗上口。比如大家熟悉的“整式乘法三个公式”,我看在座的有的背得出,有的就背不出。在这里,我向背不出的同学敲一敲警钟,如果背不出这三个公式,将会对今后的学习造成很大的麻烦,因为今后的学习将会大量地用到这三个公式,特别是初二即将学的因式分解,其中相当重要的三个因式分解公式就是由这三个乘法公式推出来的,二者是相反方向的变形。    二、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深化学习的必由之路   在学习新概念、新运算时,老师们总是通过已有知识自然而然过渡到新知识,水到渠成,亦即所谓“温故而知新”。因此说,数学是一门能自学的学科,自学成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数学家华罗庚。   我们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不光是学习新知识,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老师的那种数学思维习惯,逐渐地培养起自己对数学的一种悟性。   自学能力越强,悟性就越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的依赖性应不断减弱,而自学能力则应不断增强。因此,要养成预习的习惯。   因此,以前的数学学得扎实,就为以后的进取奠定了基础,就不难自学新课。同时,在预习新课时,碰到什么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老师讲解新课,收获之大是不言而喻的。    三、自信才能自强   在考试中,总是看见有些同学的试卷出现许多空白,即有好几题根本没有动手去做。当然,俗话说,艺高胆大,艺不高就胆不大。但是,做不出是一回事,没有去做则是另一回事。稍为难一点的数学题都不是一眼就能看出它的解法和结果的。要去分析、探索、比比画画、写写算算,经过迂回曲折的推理或演算,才显露出条件和结论之间的某种联系,整个思路才会明朗清晰起来。   具体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紧紧抓住题目的所有条件不放,不要忽略了任何一个条件。一道题和一类题之间有一定的共性,可以想想这一类题的一般思路和一般解法,但更重要的是抓住这一道题的特殊性,抓住这一道题与这一类题不同的地方。数学的题目几乎没有相同的,总有一个或几个条件不尽相同,因此思路和解题过程也不尽相同。有些同学老师讲过的题会做,其它的题就不会做,只会依样画瓢,题目有些小的变化就干瞪眼,无从下手。   数学题目是无限的,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却是有限的。我们只要学好了有关的基础知识,掌握了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就能顺利地对付那无限的题目。题目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题海无边,总也做不完。关键是你有没有培养起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有没有掌握正确的数学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