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我们的七十年代

时间:2024-08-25 05:01:10 编辑:莆仙君

一条线外交指哪些国家

20世纪70年代中国实施“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战略。1973年2月17日,毛泽东在会见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时明确提出“一条线”外交战略。毛泽东说道:“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毛泽东提出“一条线”外交战略,即从中国、日本经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到欧洲再到美国这一条线上的国家联合抗苏,形成国际反霸统一战线。随后,1974年1月5日,毛泽东在会见日本外务大臣太平正芳时又提出“一大片”的构想。“一大片”指“一条线”周围的国家,其目的是团结“一条线”和“一大片”的所有国家,共同对付苏联的扩张势头。在“一条线、一大片”战略指导下,20世纪70年代中国联美反苏,建立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从而有效地遏制了苏联对中国的严重威胁,并摆脱此前亦即60年代在国际上所处的孤立地位。“一条线、一大片”战略从70年代初一直坚持到1982年。


中国的“一条线 一大片”是什么意思?

“一条线”外交战略,即从中国、日本经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到欧洲再到美国这一条线上的国家联合抗苏,形成国际反霸统一战线。“一大片”指“一条线”周围的国家,其目的是团结“一条线”和“一大片”的所有国家,共同对付苏联的扩张势头。20世纪70年代中国实施“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战略。1973年2月17日,毛泽东在会见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时明确提出“一条线”外交战略。毛泽东说道:“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1974年1月5日,毛泽东在会见日本外务大臣太平正芳时又提出“一大片”的构想。扩展资料:“一条线、一大片”战略内容之一是,为抵抗苏联对中国的严重威胁,中国撇开与美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联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共同遏制苏联的全球霸权主义行径。“一条线、一大片”战略内容之二是,中国要联合世界上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包括美国和日本在内,建立最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共同反对苏联的全球霸权主义行径。“一条线、一大片”战略内容之三是,虽然联美抗苏,但中国始终注意捍卫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努力维护中国的利益包括国家尊严。参考资料:中国社会科学网-美国关于中国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外交战略研究述评

70年代的农村生活用品有哪些?

70年代的农村生活用品
  录音机
  老式录音机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候,录音机为家庭生活中的贵重物品,总是被摆放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还要用一块漂亮的花布盖在上面,以突出它的特殊地位,打开录音机,音乐悠扬,霓虹闪烁。
  座钟
  每天夜深人静时,这个大块头才会让人听到它“滴答滴答”的声音。它端坐在家里,像个闭目诵经敲木鱼的僧人。顽皮的孩子,会把耳朵贴近它的木框,听里面发条的跳动声。每每到整点和半点,随着钟摆的晃动,深沉的“铛铛”报时声惊不醒沉睡的灵魂。
  黑白电视机
  八九十年代的记忆应该是黑白的,一来时间久远记忆褪色,二来占据人们心中朴素的娱乐生活的,是一台14吋的黑白电视机。那个年代的黑白电视机对于现在的普通家庭来说好比一台豪车。邻里间最早买黑白电视的,一定是家庭条件相当可以的,周围几家人饭后聚在一家看电视的情景也历历在目。
  暖壶
  记得以前上学时,妈妈总会早起,烧好两大瓶,喝在嘴里,暖在心里。
  算盘
  即使是90后,也会对这件东西有印象。因为老版的义务教育教材,有珠算的课程。中国是算盘的故乡,在计算机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盘不仅没有被废弃,反而因它的灵便、准确等优点,在许多国家方兴未艾。
  煤油灯
  在没有电灯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是用煤油灯来照明,煤油灯的亮度,其实不比蜡烛光强多少,但那个时候依然照亮了小家小户的每一个夜晚。煤油灯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已经很久远了,许多孩子只有在博物馆、纪念馆才能见到,现在,在恋乡·太行水镇也能见到它的身影。
  辘轳
  辘轳是中国民间的伟大发明,早在公元前一千一百多年前就有记载。提到辘轳,就想起在那个年代,水井上辘轳吱扭扭,吱扭扭的打水声,哗啦啦浇菜园子的声音......
  老式电话机
  老式电话机,或许大家在电影电视中才会见到,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很少见了。最初的电话机不像现今的电话机一般轻巧,所有的老式电话机通话都是通过接线员进行,由接线员将通话人接上正确的线路,拨号盘始于20世纪初,不过在我国上世纪70年代,部分地区还在使用干电池为动力,没有拨号盘的手摇电话机。因此,手摇电话机一度在人们心中扮演“通讯员”、“电子家书”等各样角色。
  收音机
  说起红灯牌收音机,很多人都是有一些记忆的,但家中还保存着这种收音机的人,恐怕已经为数不多了。对于收音机伴着长大的一代人来说,收音机是童年的一首歌一段故事。即使是一台没有FM波段的收音机都是那一代人快乐的源泉。
  秤
  在电子称没有出现的年月,秤砣是人们日常生活交往最重要的器具之一。“秤”,由“禾”与“平”组合而成,意思很直观,那就是称量粮食时追求公平。后来,秤逐渐成为“公平”、“公正”的化身,演绎出“天地之间有杆秤,人心就是定盘星”、“人人心中有杆秤,秤砣就是老百姓”等一系列的醒世恒言。1959年以前,杆秤使用“十六两一斤”制,“半斤八两”的成语即来源于此。以后改为“十两一斤”制,农村很多不识字的人也认得秤,不认得秤的人就会被大家认为是笨蛋,所以,那时候,父母是不让孩子吃鱼籽的,说鱼籽吃多了,以后就会不认得秤。
  木锛子
  使用锛子和刮刀的年代已经久远,现在会使用这2种工具的人已经不多了,但是在用木料盖房子的那个年代这是必须具备的专用工具。锛子主要为木匠使用,用于房梁和檩条等大件的初期加工,比如,把圆木砍成方形,把弯的砍成直的。
  一个东西慢慢被遗忘,也将会慢慢让人记起从前的生活,当时的人是不知觉的只有成为过去,才追忆起那一幕幕的往事。当你不经意间在家里某个不起眼的角落,发现一些尘封的老物件时,才明白自己一直在和过去告别,与之一同消失的,则是一种生活方式。
   回顾70年代乡村生活
  70年代出生的人是由淳朴的年代进入信息时代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有了太大的变化。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童年生活就不一样,有的幸福,有的不幸。我的童年生活是在家人的呵护下长大,有一个及其快乐幸福的童年。
  70年代出生的人是中国历史上最难受的一代,有着这样那样的故事,有着不同的人生和感情经历。我们70年代初出生的人,一只脚跨在传统里,一只脚跨在时尚里,我们是在党的雨露下成长的一代人,因受时代的折腾,也走了许多弯路。无论顺畅还是曲折,我们还是一路走过来了。
  那时候,农村的日子都是贫穷而单调的,毫无生机的村庄、脏兮兮的门市部、油腻腻食品组,破旧低矮的房屋里住着一家人,为了生存而奔波劳作,一年到头的劳作还解决不了一家人的温饱问题。
  那时候,孩子基本没有新衣服穿,基本是小的孩子穿大孩子的旧衣服,有时候破旧的衣裤子上还有父母煤油灯下,一针一线缝上的补丁。也有一部分人家的父母是穿孩子的旧衣服的,有的人家城里有亲戚,衣服啊!鞋子啊!大包小包的带来,款式新颖漂亮,别提穿着有多开心了。
  那时候,农村还没有电灯,点的是煤油灯,煤油灯是用煤油做燃料的灯盏,煤油灯很简陋,家家户户都有,把灯芯放在瓶里,点燃灯芯,火苗


七八十年代农村生活用品有哪些?

70年代的农村生活用品
  录音机
  老式录音机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候,录音机为家庭生活中的贵重物品,总是被摆放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还要用一块漂亮的花布盖在上面,以突出它的特殊地位,打开录音机,音乐悠扬,霓虹闪烁。
  座钟
  每天夜深人静时,这个大块头才会让人听到它“滴答滴答”的声音。它端坐在家里,像个闭目诵经敲木鱼的僧人。顽皮的孩子,会把耳朵贴近它的木框,听里面发条的跳动声。每每到整点和半点,随着钟摆的晃动,深沉的“铛铛”报时声惊不醒沉睡的灵魂。
  黑白电视机
  八九十年代的记忆应该是黑白的,一来时间久远记忆褪色,二来占据人们心中朴素的娱乐生活的,是一台14吋的黑白电视机。那个年代的黑白电视机对于现在的普通家庭来说好比一台豪车。邻里间最早买黑白电视的,一定是家庭条件相当可以的,周围几家人饭后聚在一家看电视的情景也历历在目。
  暖壶
  记得以前上学时,妈妈总会早起,烧好两大瓶,喝在嘴里,暖在心里。
  算盘
  即使是90后,也会对这件东西有印象。因为老版的义务教育教材,有珠算的课程。中国是算盘的故乡,在计算机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盘不仅没有被废弃,反而因它的灵便、准确等优点,在许多国家方兴未艾。
  煤油灯
  在没有电灯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是用煤油灯来照明,煤油灯的亮度,其实不比蜡烛光强多少,但那个时候依然照亮了小家小户的每一个夜晚。煤油灯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已经很久远了,许多孩子只有在博物馆、纪念馆才能见到,现在,在恋乡·太行水镇也能见到它的身影。
  辘轳
  辘轳是中国民间的伟大发明,早在公元前一千一百多年前就有记载。提到辘轳,就想起在那个年代,水井上辘轳吱扭扭,吱扭扭的打水声,哗啦啦浇菜园子的声音......
  老式电话机
  老式电话机,或许大家在电影电视中才会见到,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很少见了。最初的电话机不像现今的电话机一般轻巧,所有的老式电话机通话都是通过接线员进行,由接线员将通话人接上正确的线路,拨号盘始于20世纪初,不过在我国上世纪70年代,部分地区还在使用干电池为动力,没有拨号盘的手摇电话机。因此,手摇电话机一度在人们心中扮演“通讯员”、“电子家书”等各样角色。
  收音机
  说起红灯牌收音机,很多人都是有一些记忆的,但家中还保存着这种收音机的人,恐怕已经为数不多了。对于收音机伴着长大的一代人来说,收音机是童年的一首歌一段故事。即使是一台没有FM波段的收音机都是那一代人快乐的源泉。
  秤
  在电子称没有出现的年月,秤砣是人们日常生活交往最重要的器具之一。“秤”,由“禾”与“平”组合而成,意思很直观,那就是称量粮食时追求公平。后来,秤逐渐成为“公平”、“公正”的化身,演绎出“天地之间有杆秤,人心就是定盘星”、“人人心中有杆秤,秤砣就是老百姓”等一系列的醒世恒言。1959年以前,杆秤使用“十六两一斤”制,“半斤八两”的成语即来源于此。以后改为“十两一斤”制,农村很多不识字的人也认得秤,不认得秤的人就会被大家认为是笨蛋,所以,那时候,父母是不让孩子吃鱼籽的,说鱼籽吃多了,以后就会不认得秤。
  木锛子
  使用锛子和刮刀的年代已经久远,现在会使用这2种工具的人已经不多了,但是在用木料盖房子的那个年代这是必须具备的专用工具。锛子主要为木匠使用,用于房梁和檩条等大件的初期加工,比如,把圆木砍成方形,把弯的砍成直的。
  一个东西慢慢被遗忘,也将会慢慢让人记起从前的生活,当时的人是不知觉的只有成为过去,才追忆起那一幕幕的往事。当你不经意间在家里某个不起眼的角落,发现一些尘封的老物件时,才明白自己一直在和过去告别,与之一同消失的,则是一种生活方式。
   回顾70年代乡村生活
  70年代出生的人是由淳朴的年代进入信息时代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有了太大的变化。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童年生活就不一样,有的幸福,有的不幸。我的童年生活是在家人的呵护下长大,有一个及其快乐幸福的童年。
  70年代出生的人是中国历史上最难受的一代,有着这样那样的故事,有着不同的人生和感情经历。我们70年代初出生的人,一只脚跨在传统里,一只脚跨在时尚里,我们是在党的雨露下成长的一代人,因受时代的折腾,也走了许多弯路。无论顺畅还是曲折,我们还是一路走过来了。
  那时候,农村的日子都是贫穷而单调的,毫无生机的村庄、脏兮兮的门市部、油腻腻食品组,破旧低矮的房屋里住着一家人,为了生存而奔波劳作,一年到头的劳作还解决不了一家人的温饱问题。
  那时候,孩子基本没有新衣服穿,基本是小的孩子穿大孩子的旧衣服,有时候破旧的衣裤子上还有父母煤油灯下,一针一线缝上的补丁。也有一部分人家的父母是穿孩子的旧衣服的,有的人家城里有亲戚,衣服啊!鞋子啊!大包小包的带来,款式新颖漂亮,别提穿着有多开心了。
  那时候,农村还没有电灯,点的是煤油灯,煤油灯是用煤油做燃料的灯盏,煤油灯很简陋,家家户户都有,把灯芯放在瓶里,点燃灯芯,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