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瓦岗军

时间:2024-08-25 00:55:08 编辑:莆仙君

隋唐时期,辉煌的瓦岗军为何不能一统天下呢?

看过《隋唐英雄传》的人,应该都会对里面的瓦岗军记忆深刻吧。秦叔宝、单雄信、程咬金等等盖世英雄成为了无数人心目中的英雄。当时盛极一时的瓦岗军最终却在洛阳兵败解体。造成瓦岗军兵败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无论是哪个原因都与一个人密不可分,那就是中途"入伙"的李密。瓦岗军原来的领导是翟让,在李密加入之后,慢慢地取而代之(特别是瓦岗军取得对张须陁、 刘长恭的胜利后,李密赢得了崇高的威信,同时也获得了取代翟让的良机)。在李密的带领之下,瓦岗军招降了一大批隋军势力,实力达到了顶峰。大业三年四月,李密率军三万攻占回洛仓,进逼洛阳。正是在进逼洛阳时,李密的一个重大决策注定瓦岗军失败的结局。在《旧唐书·李密传》曾经记录着,柴孝和根据当时的局势向李密提议的一条计策:"秦地阻山带河,西楚背之而亡,汉高都之而霸。如愚意者,令仁基守回洛,翟让守洛口,明公亲简精锐,西袭长安,百姓孰不郊迎,必当有征无战。既克京邑,业固兵强,方更长驱崤函,扫荡东洛,传檄指捴,天下可定。但今英雄竞起,实恐他人我先,一朝失之,噬脐何及"。从后来李唐占据长安而后统一天下这点来看,柴孝和的这一提议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李密却以"君之所图,仆亦思之久矣,诚乃上策。 但昏主尚存,从兵犹众,我之所部,并是山东人,既见未下洛阳,何肯相随西入?诸将出于群盗,留之各竞雄雌。若然者,殆将败矣"拒绝了这一正确的提议。放弃了西袭长安之后,李密便把大量的兵力投入到了洛阳这一四战之地。要知道当时的洛阳才是隋朝真正意义上的首都,兵强马壮,城池坚固,不是瓦岗军这样的农民军所能轻易攻取得下的。再者洛阳是当时的全国中心,水陆交通便利,隋朝可以从四面八方派兵救援,这就增加了瓦岗军攻取洛阳的难度。相反长安则没有了这些顾虑,不仅守军少,而且交通堵塞,最关键的是关中之地自古就是重用的"粮仓",可以作为瓦岗军争霸的重要根据地。最终因为李密的这一错误决策,导致了瓦岗军深陷四面八方敌人的围攻之下。屋落偏逢连阴雨,本来就深陷四面被围攻的窘境,这时候又爆发了李密与翟让夺权之争。瓦岗军最初是由翟让组建而成的,期间支持者甚多。李密加入瓦岗军之后,吸收了大量隋朝文臣武将,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势力。而且从两人合作开始,就在战略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在岗军打败张须陁后,翟让见"资粮粗足",便东归瓦岗。李密为谋求进一步的发展,则西进康城。两人分道扬镳,如果不是因为翟让无路的话,瓦岗军早已在此分裂。随着瓦岗军的发展,李密也取代了翟让,自称魏公,设魏公府及行军元帅府。翟让称上柱国、司徒、东郡公,设司徒府。瓦岗军实际上已经是一分为二,形成两套领导班子。李密、翟让二人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时刻。为了独享瓦岗军,大业十三年十一月,李密在宴会上卑鄙地杀害了翟让及其兄翟弘,侄翟摩侯、王儒信。这场不择手段的暗杀,给了原本就有所裂痕的瓦岗军沉重的一击,瓦岗军的团结被李密彻底地破坏了。一支人心不齐的农民军在腹背受敌的洛阳艰难的生存着。

瓦岗军洛口胜利后威震中原,为何仅一年后就烟消云散了?

首先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瓦岗军:瓦岗军是隋末农民起义军队伍中战斗力相当强的队伍。事情的起落沉浮都是有它自己的规律的,历史发展也是如此。曾经辉煌过,现如今灰飞烟灭,原因最有可能是:领导者骄傲自满,没有好好负责任,飘了。反隋人士李密曾经加入过瓦岗军,为军队出谋划策,指挥军队获得洛口大捷,占领隋朝第一大的粮仓——兴洛仓,歼灭部分隋军,瓦岗军从此威震中原,成为势力比较大的一支义军。可最后还不是落得失败的下场。其一便是李密当上军队的首领之后,指挥军队夺下隋朝的另一个大粮仓回洛仓,攻打东都洛阳。李密命令下属起草讨伐隋炀帝的檄文。李密的谋士曾有两个建议, 均为积极进取的方案,总结来说:一个向东沿运河南下,攻下江都,抓住隋炀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另一个向西在关中建立根据地,与黄河以东的瓦岗军相互呼应,夺得天下。李密当时心中有自己的想法,他并不相信谋士的言论,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李密并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战略错误的李密从此开始走下坡路。经过重重的围剿,被迫进入关中之后,刚开始还受欢迎,好景不长,待遇越来越低,官职不高,他十分郁闷。其二,飞黄腾达之后沉溺于美色,无法自拔,忽略了对军队的管理,他甚至为了一己私欲开始排斥忠良最后众叛亲离。武德元年年底,李渊派李密去部众,可是当他走到桃林(河南灵宝)时,李渊又让他返回来,李密不想再回去受欺辱,下定决心做出反叛,遂夺桃林城。之后,李密决定前往襄城(今河南省汝州市),可是结果还是被唐将盛彦师伏击,李密因此阵亡,仅仅37岁,一时的决策失误目中无人让曾经辉煌一时的瓦岗军烟消云散。

隋末的瓦岗军为什么会失败

1、派系之争,具体是哪三个派系可以自行百度,派系之争在最初还有被翟让和李密等人压着,但是后来翟让一死,瓦岗士气低下,派系之争达到了最高峰,支持翟让的将领大都死于李密的阴谋之下,还有部分支持翟让的将领离开瓦岗,瓦岗内部分崩离析。
2、军事失误,翟让死后,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并没有进行达成任何具有战略意义的策略,反而在东都洛阳附近不断的消耗着瓦岗的实力,后被王世充一战击败,甚至在败北后还担心支持翟让系的瓦岗报复而不敢回营,最终带着残兵败将降了李渊。
李密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阴谋杀掉了翟让,不管他列举了翟让多少罪证,在外人看来这就是忘恩负义之举,连把自己寨主位置都让给李密的人都保全不了自己的性命,其他跟随李密的人就得重新考虑继续跟随李密到底值不值了。


隋末最强势力瓦岗军,为什么顷刻间土崩瓦解?

在进入到隋朝末年时,隋炀帝一直都在修建长城,开运河,同时也在不停地招兵买马。在唐高祖武德7年时期,要说势力较大的应该是瓦岗军,在强盛时期曾经拥有30万的兵力,其中也拥有众多的名将。其实瓦岗军在最初时只有1万多人,与其说他们是义军,不如说他们是专门打架劫舍的草寇,但是经过一系列举措之后,也让瓦岗军逐渐的发展,奠定他们的地位,这是为什么如此强势的瓦冈军倾刻瓦解,众人在分析之后得出结论,可能和首领李密错杀一人有关。第1个的原因可能和内部分裂有关,当时的瓦岗军虽然一路前进,但是覆灭的种子也同样生根发芽。在看到李密如此的功绩时,当时翟让提出应该建立私人武装。也或许因为这件事情导致他们不断出现摩擦,最终李密就决定除掉翟让,虽然之后李密一直都在安抚翟让的旧部下,但是此时已经出现分裂,毕竟大哥都已经被杀害,作为小弟,又怎么可能会安分守己呢。李密错误地以为在消除翟让之后,可以让自己地位更加稳固,所以他没有想过可能因此军心涣散。纵观翟让的发展,从他决定杀掉翟让这一天开始,瓦岗军的失败早已无法改变,一个领导如果连如此容人之量都没有,又怎么可能会得到更多下属的忠心呢?在围攻洛阳的时候,翟让的旧部下为了一己之私,直接就把物质粮食和王世充交换金银,要知道在战争时期,金银根本就没有什么用,粮草才是最关键,他这么做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利益,同样是因为和李密不合,就是希望能够向王世充卖好。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战略上的错误,因此开仓放粮、抢占粮仓,但是都获得胜利之后,就出现很多战略上的失误,比如在围攻洛阳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很多的失误.当时虽然李密也非常赞同翟让的策略,但是他担心自己离开之后没有办法控制局势,更何况当时的翟让依然存在,所以他并没有选择离开,也就是因为如此导致洛阳长时间没有攻下,最终军心涣散。还有一种原因是因为独立意志并不坚定,本身也是一只起义的部队,照理说应该顽强抵抗隋朝,但是在逐渐获得政治之后,李密却做出了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举止。当李密在选择围攻洛阳的时候,与宇文化及发生政变,缢杀了隋炀帝。瓦岗军此时应该让洛阳方面一直都和宇文化节缠斗,而自己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但是李密不知道怎么回事,居然选择接受册封,率先和宇文化及决战,虽然获胜,不过也损失惨重。最重要的一点是,作为流寇出生的他根本就没有固定的根基地,而且也缺乏基层的治理经验,所以根本就无法承受已经失去粮仓的失败,就是因为如此才导致他的军队瓦解。

隋朝军事实力如此强大,为什么攻不下小小的瓦岗?

因为当时的瓦岗寨逐渐强大,在李密的带领下,组建了30万的军队。一开始的瓦岗寨只是一些穷寇好汉的聚集地,虽然有很多的英雄好汉但是他们不是出身草寇,就是罪犯,说得上是勇猛却没有谋略。唯一的一个军师徐茂公与其他的英雄相比更有智慧,当也没有统领军队的经验,再加上瓦岗寨内部势力复杂,徐茂公也不敢随便得罪哪一个人。但是随着李密的加入,瓦岗寨产生了转变。第一,纪律更加严明。瓦岗寨一开始崛起,没被隋朝镇压,是因为隋朝的统治者认为瓦岗寨是一堆没用的农民组的团伙,不值得朝廷去操心。隋朝放任瓦岗寨壮大,到程咬金成为了瓦岗寨的皇帝,隋炀帝也是嗤笑一声,一个匹夫就当了皇帝,看来那个瓦岗寨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不成气候。但是李密原本是隋朝的皇族,他不止做过官,带过兵,也更有政治素养。当他成为了瓦岗寨的皇帝的时候,李密就更加重视瓦岗寨军队,军队严明才能更好地作战。第二,投靠的人才更多。因为李密的加入,很多看不惯隋炀帝的隋朝官员、与李密交好的官员都纷纷加入瓦岗寨。这些人才与瓦岗寨那些草莽仅从知识上就更高层次了。而且这些人与李密一起就能压住原本瓦岗寨的草莽们,让他们不得不听从李密的命令。隋朝之所以很难攻下瓦岗寨是因为瓦岗寨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起义军队。有李密带来,瓦岗寨内部的人员更加团结,更像一支军队。只有实力雄厚,才会引起隋朝统治者的注意,成为了隋朝军队的目标。当然在隋朝末年,瓦岗寨因为内部斗争、好汉出走、政策错误等一系列的因素,最终还是被隋朝军队剿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