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道德经第三章感悟

时间:2024-08-21 14:59:27 编辑:莆仙君

《道德经》第一章感悟

2021-01-04

《道德经》第一章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感悟:




这一章学完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观察一件事物最重要的是要体会它无的方面的意义。




我拿昨天晚上的关于“我慢心”事件来做一个关于有和无的解释。当我觉察到自己有傲慢之心,具体表现出来就是我的语言和行为上的对他人不屑一顾的样子,这是它有的方面。当我开始觉察到自己这样很不好,想要去修正,其实这时候就已经开始感受它无的部分了。它给我带来了内心的扭曲和撕裂,一方面觉得这样不好,另一方面又不知道如何去改正。当昨天晚上我突然意识到,想要改善这个问题最好的就是接纳自己的这种状态,明白这是成长路上的必经之路,随着阅历增加它慢慢就会消失。




悟到这一点后,很是开心。随后我又往深挖了一下,发现了它的妙处,有傲慢心其根源是因为自卑,需要用强大的外表来掩饰内心的脆弱。所以,傲慢其实也是在保护我脆弱的心❤️。从这个层面看我应该感谢它。




当我把这个问题彻底看透后,内心升腾起的喜悦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因为“名可名,非常名”。




体会到傲慢的妙处,也理解了“玄之又玄”。




明白了“傲慢”也是我的朋友,以后我就可以跟它和平共处,让它继续为我服务,而我也可以安下心来去学习,不再因此苛责自己。




期待看到更优秀的自己!加油!


道德经第三章的感悟与精髓

道德经第三章的感悟与精髓如下: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译文: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才就不会不太平了。理解:这里又出现了对老子《道德经》的一些曲解和误会,大小书籍里面都记载了这样的言论,认为他是在春秋时期帮助统治阶级愚民统治的工具,其实是我们后人真的没有理解和读懂这部经典。古代的人都尊贤用能。这个贤一般指的是品德高尚的,能一般是说的做具体事务能力强的,所以这里说的不“尚贤”实际上说的是不刻意人为塑造人类精神世界的贤者,目的是不要让争端出现,因为最终尚贤会让民众为了贤而去做贤者,其本意不是内心使然,而是为了这种并非发自内心的价值观去做(为了被尊贤而去做贤),这背离了老子的自然之道的观点。同理,难得之货其实就是指的人类文明所认知的利益,他勾起了民众的盗窃之心,也有为自然的规律。不要刻意彰显那些容易勾起人们欲望的东西,扰乱原本平静的心态,因为人类的原始欲望是无法消灭的,只能够利用环境去减轻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