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微课教学设计模板

时间:2024-08-20 07:10:24 编辑:莆仙君

《怎样使用的,得,地》微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怎么样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三种固定搭配。  
2、掌握“的、地、得”的区别与联系。  
3、运用小儿歌“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的口诀帮助正确使用“的、地、得”。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的、地、得”的区别。  
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  
五、教学时间  
8分钟微课堂  
六、教学适用对象  
义务教育九年制内的学生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屏软件  
八、教学设计与过程  
开场白: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地、得”的正确用法。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的区别。  
1、相同之处:原来它们都是念轻声“de”,都是结构助词,起连接作用。  
2、不同之处:在书面语中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而且它们的搭配及用法也各不相同。   
(1)怎么样的什么  
(2)怎样样地干什么  
(3)干得怎么样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它们的正确用法。  
白勺“的”的结构是用“形容词或名词或代词+的+名词”来表示,而我们最常见,用得最多的还是 “形容词+的+名词”的结构。  
而土也“地”的用法可以用“形容词+地+动词”的结构来表示。  
双人“得”是用“动词+得+形容词”的结构来表示


小学语文的微课特点是什么

小学语文的微课特点是什么如下:(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如何写微课教学设计的方案?

一份优秀的微课设计方案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老师的文案策划,另一部分是录课机构的拍摄以及视频处理方案。一、了解微课的定义及作用要想设计一节好的微课,首先要了解微课的定义和作用:1、微课是指利用5-10分钟时间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例题、作业题、或教学经验的一种微视频。2、微课的作用:启惑、解惑而非授业,用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在线教育,不能代替课堂新知识的教学。二、选择和分析处理知识点1、知识点尽量选择热门的考点、教学的重点、难点。2、知识点的选择要细,十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3、知识点要准确无误,不允许有文字、语言、图片上的知识性错误或误导性的描述。4、要将知识点按照一定逻辑分割成很多个小知识点。三、选择合适的微课类型微课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讲授类--适用于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这是最常见、最主要的一种微课类型。2、问答类--适用于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检查知识。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 篇1 随着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迎来了微时代:微博、微小说、微信、微电影等微时代产物迅速在社会普及,而微课也顺应时代而产生了。 微课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非常热门的教学形式。那微课的定义是什么?在国内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国内较早提出微课概念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他将微课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与学活动的各种资源有机组合。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与“课”相对应的概念,是从翻转课堂中涌出的新概念。他将微课定义为“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主要使用“微视频”作为记录教师教授知识技能的媒体。 从不同学者对微课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微课的核心是一个“微”字,微型。即针对一个小的知识点、以较短的时间、微型视频的形式呈现的一种教学手段。有效的微课能够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的柯清超教授概括了有效微课的四个特点:微型化、优质化、系列化、特色化。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信息化时代,微课自身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微课成为现代社会尤其是网络社会中普遍欢迎的的教学手段。 微课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某个知识点的讲解,这样的教学形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会有许多的不同之处。本文将以一个语文微课的制作案例的设计来分析微课设计思路。 一、巧选题,题小而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选题是制作微课的关键,科学的选题也是微课成功的前提。在微课网观看老师们的获奖微课时,我发现老师们的选题都非常细小,如《标点符号运用-提示语的三种位置》、《作文指导——“介绍自己”的三种方式》、《认识田字格和学习基本笔画“横”》……观看获奖微课的经验告诉我,微课的选题一定要小,要针对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细小知识点,学生理解不透彻的,易错的问题进行微课选题。根据选题小而精的特点,结合现在不管是入学之初还是中段或高段的学生,很多学生的握笔姿势都是错误的情况,笔者把微课题目定为《握笔姿势》。与学生的实际结合,把握笔姿势细化,旨在让这个细化的握笔姿势使学生通过微课的形式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 二、智选材,字简而明 微课的成败除了要选好题外,精心的选材也是很重要的,微课教学手段的采用是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它的表现形式决定了微课教学不能以大篇幅发挥,详尽说明的手段来实现教学。而语文微课的制作,很大程度上都是以幻灯片的形式录制,由于幻灯片的容量有限,如果把大批量的文字已幻灯片的形式呈现的话,就会给人密密麻麻的感觉,那观看者就连看的兴趣都没有。 此外,幻灯片的张数也不宜多,因此,在选材时,要善于提取、取舍相关内容,以关键词的形式呈现在幻灯片上,让人一目了然。在制作《握笔姿势》的微课时,笔者主要围绕“握笔”为中心,抓住学生的握笔姿势选择所需的材料:握笔步骤的图片、正确的握笔姿势图片和在实际书写过程中学生易犯的错误握笔姿势图片。然后用十张幻灯片来讲解,让学生跟着视频操作,以实际操作的形式让学生领会和实践握笔姿势要领。幻灯片点到哪里,学生就操作到哪里。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有了操作性的实践,学生听课的时候便可集中精神。成功的微课可以使学生领会知识点的要领,进而形成自己的技能。 三、活设计,设计巧妙 好的教学设计是成功的一半。受微课自身短小精悍的的特点限制,一个微课所包含的内容必定是有限的。因而,在设计微课时,切入课题要简洁明了,迅速与主题相关联。重难点的设计也要简单清晰。让学生能够通过5到15分钟的微课学习进而掌握某方面的知识点。如本文例,《握笔姿势》设计如下: 课程重点为: 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 课程的难点为: 改掉错误的握笔姿势。 突破方法: 通过实践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以及对错误握笔姿势的判断进一步加深正确握笔姿势的印象。 本文所举案例是针对小学各年段学生而设计的,目的是要学习正确的握笔姿势,改掉错误的握笔姿势。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结合小学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加入了操作性知识,学习的形式上避免了传授的单一性,呈现出动手的实操性,因而在整个微课的学习过程中,容易让学生从讲解到实际操作上把握正确的握笔姿势,改掉错误的握笔姿势。 在微课的设计中,小结要科学快捷。好的微课小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本节微课知识点的印象,还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点的效果。 四、精录制,视频清晰 视频的录制直接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录制视频录制的过程中要画面清晰、声音动听。在学校的微课制作培训课时,听了微课获奖老师的经验分享。很多老师为了能够录得满意的视频,他们选择了在凌晨时分录制。录制过程中一旦出现口误就得重新录制,所以最艰难的还是微课的录制。 由于学校没有专门的微课制作室,要录得高质量的视频需要一个特别安静的环境。笔者在录制《握笔姿势》微课时也是选择了晚上十二点以后,紧锁门窗。在录制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语速、语调,声音的质量也会影响观看微课的心情。整个微课的录制时间只有五分多钟,但是花了几个晚上的时间反复录制和修改。录制好以后,还要把多余的部分请技术人员裁剪。经过剪切合并的微课没有多余的东西,观看起来清晰流畅。 总之,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认真把握微课的概念,掌握微课的制作要点,把微课设计得简洁明了,让学生从看中学,学中悟,快捷掌握该知识点。作为教师应该掌握微课制作的技巧,把微课资源的优势充分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 篇2 设计意图: 通用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比喻句有几百个。这些比喻句的运用,使文中的语言生动、形象,能够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教师通过比喻句的教学,可以把学生带到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中去,更主要的是通过比喻句的教学,促进儿童形象思维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 目前,比喻句教学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不少教师认为:小学生知识底子薄,思维能力低,不易进行比喻句教学或者只能进行极其初浅的比喻句教学。这种观点是消极落后的,是不切合实际的。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孩子们的视野在不断扩展。大部分儿童在入学前就认识了不少事物。进校后,由于同学间的互相影响,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另外,小学语文课本中比喻句的出现,基本上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所有这些都符合小学生形象、直观的思维特点,都为我们进行比喻句教学创造有利的条件。 教学目标: 1、了解比喻句的作用,认识比喻句的特点。 2、学会写比喻句。 3、培养学生写比喻句的兴趣,从而乐于表达,乐于写话。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比喻句的表达特点。 2、初步学写比喻句。 教学过程: 一、品读句子,领会“比喻句”的.作用。 1、示图:苹果。怎么把这个苹果写得形象呢? 2、通过比较句子,感受比喻句的作用。 树上挂满了红苹果。 树上挂满了红苹果,像一个个小小的红灯笼。 3、小结:好的比喻句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事物,把道理说得通俗易懂,增添文章的色彩。 二、欣赏句子,收获“比喻句”的特点。 1、欣赏优美的比喻句。 天上的星星仿佛明亮的宝石。 绿绿的西瓜好像一个皮球。 红红的太阳犹如一个大火球。 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 2、观察句子,找出比喻句的特点。 特点1:具有比喻词。 特点2:具备两种相似的事物。 3、小结。 三、练习巩固,小结“比喻句”的写法。 1、基础练习。 把相似的两种事物连一连。 飞机-蜻蜓,银杏树叶-扇子,蘑菇-雨伞,燕尾-剪刀 根据所连的事物写成一句通顺的比喻句。 1)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漂亮的小扇子。 2)天上的蜻蜓像一架小型飞机。 3)森林里的蘑菇像一把雨伞。 4)燕子的尾巴像一把剪刀。 2、提高巩固练习。 把比喻句补充完整。 树上的叶子飘落下来,像(一只只蝴蝶)。 杨桃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 四、鼓励总结,激发写“比喻句”的兴趣。 多练多写比喻句,文章生动显活力。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拟人句的特点及作用 2.能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 3.能把一般的句子改写为拟人句。 教学过程: 一、了解什么是拟人句,拟人句有什么作用 今天的微课,我们来进行“拟人句”的专项训练。 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拟人句,拟人句有什么作用。 二、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 平时的作业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很容易把出现人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混淆了,下面我们来将二者进行区分。 比喻句:一般分为本体、喻体、比喻词三部分,本体和喻体有相似特点,但本质不同。例如:这只猴子像一个小男孩那样顽皮。句中被描写的物体也就是本体是猴子,喻体是小男孩,本体猴子和喻体小男孩都具有顽皮的特点,但本质不同。很明显是把猴子比作顽皮的小男孩,所以是比喻句。 拟人句:一般分为本体、拟人词、拟体三部分,但拟体在句中不出现。例如:小鸟在枝头歌唱。本体(小鸟)拟人词(歌唱),小鸟怎么会唱歌呢?显然是把小鸟当作会唱歌的人来写,赋予它人的特点。从形式上看,句中没出现拟体,也没出现比喻句的标志——比喻词,因而是个拟人句。 可见,判断拟人句关键是找拟人词,看句中是否把物当人写,其次是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拟体(表示人物的词语)。 弄清了以上区别,就不难区分比喻和拟人了,也不至于一见到有“人”的句子就断定为拟人了。 三、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句子写生动。 认识了拟人句,下面我们根据拟人句的特点来学以致用,小试牛刀,将下面硬邦邦的简短的陈述句子改为生动的拟人句。 课件出示要求改写的句子: 1.春天来了。 2.天空中的星星闪烁。 3.柳条儿随风飘荡。 4.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随机引导: 1.根据春天花枝招展,十分美丽的特点,想象春天就是春姑娘,于是这个句子可以改写成…… 2.根据星星闪烁的特点,把星星想象成快活眨眼睛的小男孩,但不能出现比喻词,如果出现比喻词,那就成比喻句了,我们可以这样改…… 3.根据柳树外形特点,我们可以把柳树看作一位长发飘飘、婀娜多姿的美少女,于是这个句子可以写成…… 4.抓住“游来游去”这个词,想象小鱼就是活泼可爱的小孩儿在水中捉迷藏啊、你追我赶、游泳等等,赋予它人的心情人的动作,于是这个句子可以写成…… 今天的微课就讲到这,希望同学们以后多做这样的练习,并在生活中有意识的运用拟人手法描述自己看到的事物。

小学一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微课教案5篇 一堂成功的课往往得力于一个生动的课件,这是因为学生对每一篇新课文都有一种新鲜的感觉,都怀着新的兴趣和期待。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一年级语文微课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小学一年级语文微课教案1 《春雷》 教学目标 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3.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新课 1.春天不知不觉来了,用你喜欢的词语赞美春天。 2.春天来了,周围的事物都有哪些变化呢?板书“柳树醒了”。 二、初读,掌握字词 1.师范读,学生欣赏老师配乐朗诵。初步了解春天到了柳树的变化。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生词。 3.哪些生字是你的新朋友呢?大声读给大家听。 4.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1)偏旁识字:枝,梳,梢 形近字比较:耍一要(耍字比要字少一笔) 多媒体课件辅助:雷,澡(打雷下雨,洗澡用水) 熟字加偏旁:醒,软(酉+星=醒车+欠=软) (2)同桌互相读生字,比比谁读的准。教师强调“醒”是后鼻音,“澡”读平舌音,“枝,树,梢,耍”读翘舌音。 (3)小组比赛认读生字(枝、梳、梢、耍、醒、雷、软、澡) (4)读词卡(教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打雷雷雨树枝树梢 软和梳洗玩耍苏醒 三、细读,理解课文 学第一节 (1)自由读,你从什么地方知道柳树醒了?用笔画出来。 (2)同桌读,想象春雷会跟柳树说什么话呢? (3)小组读,交流柳树醒了说明了什么? (4)比赛读,感受词语描绘的景象。 学第二节 (1)轻声读,说一说谁给柳树洗澡了? (2)师范读,学生小声跟读,想一想柳枝为什么软了? (3)看录像春景图,学生在活动情景中感受柳枝变得更美了。 (4)美美地读一读,在读中感受春天的美。 四、背诵,感悟文意 (1)自由背(2)加动作背(3)配乐背(4)同桌互背 五、拓展,巩固练习 1.出示生字,让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 2.说话训练 用上“———”是柳树的好朋友。(词卡贴在黑板上) 3.画一画,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六、观察,正确书写 1.学生观察“说、话”两个字的字形和在田字格的位置。 2.教师示范写,边写边提醒注意的笔画,这两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言字旁的“点”要写的高一些,靠右一些,与横折提的“折”对齐。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4.展示评价。 小学一年级语文微课教案2 《春雷》 一、复习,巩固字词 1.读上节课学过的字:雷、澡、软、梢、梳、醒、耍、枝 2.开火车形式读词:打雷雷雨 二、研读,自主探究(3—5小节) 1.自由读,说说你想解决哪些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指派组长汇报。) 2.各小组提出问题,师生整理问题,达成共识。 (1)柳梢为什么绿了? (2)春燕跟柳树捉迷藏,小柳絮怎么飞了? (3)柳树是怎样跟小朋友玩耍的? 3.引导学生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含义,可以用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议一议的方式学习)。 4.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 5.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1)学生汇报“柳梢为什么绿了?”这个问题时,引导学生从“春风给柳树梳头”这一句体会,春风轻柔的为柳枝涂上绿色,引导学生带着情感读第三节。 (2)学生汇报“柳絮怎么飞了?”这个问题时,引导学生掌握柳絮特点,可以用实物演示,学生观察,品读体会第四节。 (3)学生汇报,“小朋友们是怎样跟柳树玩耍的?”这个问题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季节里,小朋友们快乐的心情,引导学生多读几遍最后小节,在读中加深体会。 三、比赛,背诵课文 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评一评谁背得好,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四、领悟,课外延伸 1.夸夸柳树的5个好朋友。 2.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 3.用各种形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读课文、编儿歌、画画、唱歌、跳舞等) 五、观察,正确书写 1.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每个字的特点。 2.教师范写,边写边提醒注意的笔画,“春”字的书写,关键是上半部分:三个横不宜长:撇、捺要伸展开,盖住下面的“日”字。“高”字上小下大,不要写得太长。 3.书写“朋、友”两个字,可让学生先自己观察,再提示大家写时应注意什么。 六、小结:柳树醒了,小朋友们也醒了,一年之季在于春,让我们利用好这美好春光,抓紧时间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吧! 小学一年级语文微课教案3 《春雷》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四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分小组读等不同的朗读形式,能够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2.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本课生字。 3.找、读、了解反义词的意思,能够记住古诗中的反义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插图和学习课文,感受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想象法、自主识字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想象画面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由地学文识字。 1.通过朗读、看图完成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 2.自主识字,交流识记方法,重点字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以此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四、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教师请学生猜字谜:空山之中一亩田。(谜底是“画”字) 2.教师再请学生猜谜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谜底还是“画”) 3.导语:刚才我们猜的谜语,就是一位古代诗人以画作为谜底写的一首诗。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这首诗。 【设计意图】以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自学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的会认字。 (2)请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拼音,给会认字表中的会认字标好拼音。 (3)课件出示会认字,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4)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导认字,交流方法。 (1)课件出示:“远、近、还”,请学生说一说这三个字的共同点,认识“辶”。 (2)课件出示:“惊”,认识“忄”。 (3)请学生任意挑选会认字,试着组词语。 3.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1)课件出示:“人、火、文、六”的笔顺,请学生按照笔顺记忆字形。 (2)全班学生跟教师书空“人、火、文、六”四个字。 (3)学生分别用“人、火、文、六”组词语。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字、学词,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三)看图读文 1.看课文插图读古诗,想一想,每一行诗句主要说画了什么? 2.全班交流,师总结:山、水、花、鸟。 3.请学生在古诗中找到这四个字并圈起来。 4.指导学生读古诗,注意把“山、水、花、鸟”这四个字读清楚。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读文,指导学生抓住每行诗句中的重点词,了解古诗大意。 (四)了解诗意 1.想象画面,了解第一、二行诗句的意思。 (1)一边看图想象画面,一边读第一、二行诗句。读后说一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2)学生交流“山”和“水”的样子。 (3)导语:远远望去,一座座青山连绵起伏,一股清泉从山间流过。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行诗句。 (4)请同学们把耳朵贴近书上的插图听一听,是否能听到流水的声音,感受画中的水像真的一样。 2.联系生活,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第三行诗句,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春天的花是什么样的,课文里是怎么说的。感受画上的花不论春秋冬夏,始终盛开。 (2)指名读第四行诗句,说一说生活中的小鸟在树枝上休息,要是有人来到它的面前,小鸟会怎样。感受画中的小鸟不怕人。 3.朗读并且背诵古诗。 (1)根据提示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2)按照“山、水、花、鸟”的顺序背诵古诗。 4.找出诗中的反义词。 (1)学生在古诗中找出三组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课件出示“我会说”,学生练习说反义词。 (3)男女生分成两组,开展“反义词擂台赛”,比比哪组说得多。 【设计意图】1.通过想象画面和联系生活实际,把枯燥地讲解古诗意思形象化、生动化。2.借助划线法和重点词提示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五)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人、火、文、六”,学生观察这四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学生观察交流。 (1)四个字中都有“撇”:“人”字中的“撇”是“斜撇”;“火”和“文”字中的“撇”是“竖撇”;“六”字中的“撇”是“短撇”。 (2)三个字中都有“点”:“火”、“文”和“六”的第一笔“点”都是“短点”;“六”的第四笔“点”是“长点”。 (3)三个字中都有“捺”:“人”、“火”和“文”字中都有“捺”。 3.教师范写“人、火、文、六”。 4.学生描红、练习写“人、火、文、六”。 小学一年级语文微课教案4 《东方明珠》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简介东方明珠。 2、出示课题。指名读题,注意正音。 二、看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映出东方明珠的画面。 2、教师在配乐中叙述: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上海黄浦江边,一起来欣赏一下这美丽的东方明珠。 3、欣赏配乐朗读。 三、初读指导 1、让学生借助拼音大声读课文,要求做到: (1)读准字音。 (2)画出遇到的生字,多读几遍。 (3)把不理解的词圈出来。 (4)标出自然段序号。 2、出示生字新词。 3、指名三人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四、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点名读,说说知道了什么。 (2)指名答。 (3)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介绍一下上海广播电视塔的位置及名字? (4)你喜欢这座塔吗?为什么? (5)指导用喜爱的语气读第一自然段。 2、尝试背诵。 3、小结。 五、指导写字 1、记忆字形,提醒注意。 2、照笔顺在书上描红。 3、指导在田字格中书写。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自然段。 映示东方明珠。 (1)指导看图,学习第一句。用自己的话说说东方明珠的样子。指名说。看课文是怎么说的。 (2)出示:这座塔,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指名读。说说怎样的人才是“巨人”?点名读,集体评价。 (3)看图联想,学习第二句。 出示句子:夜晚,塔上的灯都亮了,五光十色,非常好看。 点名读。想象美丽的夜景。直到朗读。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游客们,看到这里,你会不由自主地发出什么感叹? (2)出示句子:上海广播电视塔,真是一颗美丽的东方明珠。 (3)指导读出赞美的语气。 3、尝试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三、巩固 1、小导游介绍东方明珠。 2、想象一下,当那些外国游客看到这美丽的东方明珠,他们会怎么说? 四、指导写字 1、认读。 2、指导书写。 3、学生在《习字册》上练习描红、仿影,临写。 小学一年级语文微课教案5 《静夜思》 (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题目是《静夜思》(板书课题),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白。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卡片,扫清字音障碍。 3、再读课文,质疑。 (三)讲读古诗,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全诗的意思。 1、理解课题的意思。 (1)引导学生说说“静”、“夜”、“思”三个字的字意。再看图选字意。静,安静。夜,夜晚。思,思念。 (2)看挂图说说“静夜思”就是诗人在什么时间怎么样?(在静静的夜晚引起对家乡的思念。) 2、理解第一行诗句。 说说明月是什么意思?(明亮、皎洁的月亮。)板书:明月光 说说这一句的意思。(床前地面上一片银白色的月光。) 3、理解第二行诗句。 (1)“疑是地上霜”这一行诗句中你哪个字不理解?重点解释“疑、霜”二个字。疑本义是怀疑的意思,在这里是好比、好似的意思。霜,引导学生查字典。(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靠近地面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在地面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冰晶。) (2)谁说说这行诗的意思?(好似地上结了霜)板书:地上霜 (3)把一、二行诗句的意思,合起来说一说。 4、理解第三行诗句:看图,诗人在干什么?(抬头看天空中的月亮)。诗句中哪个字是抬的意思?(举)。板书:举头望说一说这行诗的意思。(抬头看天空中的明月。)抬头望()的明月。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具体。应是:抬头望着高挂在天空中的明月。 5、理解第四行诗句。看图,看诗人的表情,说说他在想什么。(他思念起家乡来)读第四行诗。板书:(思故乡)指名说说思故乡的意思、谁能说说这行诗句的意思?(诗人看见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思念起故乡来。) 6、指名读全诗,并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7、小结:这首诗前两句写“静夜”之景,用霜比喻月光,渲染出一种夜深人静的清幽境界,表现客居他乡的孤独生活。(板书:客居他乡、深感孤独)后两句写“思”,诗人见景生情,由望月而想到月下的故乡,从举头到低头,触动了思乡的情怀,陷入深沉的思绪中。(板书:思念故乡;想念亲人) 8、指导朗读,在画“/”的地方稍加停顿。

  • 上一篇:血点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