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幼小衔接

时间:2024-08-18 13:25:54 编辑:莆仙君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与注意点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与注意点如下:原则一:双向性原则。双向性是指小学和幼儿园相互衔接,园领导和老师要设法与小学沟通,既要保持幼儿园的独立性、特殊性,又努力使其与小学保持连续性。根据阶段性和连续性的发展特点,结合幼儿在此时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积极引导和促进,可带幼儿进入小学参观,提前了解小学的学习生活,以便幼儿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原则二:全面性原则。衔接应当从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地进行,而不是偏重某方面。幼儿衔接中偏重“智”的倾向是比较严重的,一说到衔接很容易就与教认字、教拼音、教数学等连起来,而忽视了衔接应包括体、智、德、美各方面。事实表明,健康的身体、热爱学习的态度、开朗的性格、安定的情绪、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独立自理能力、与老师同学交往的能力等等,对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幼儿入学后的考察发现,其学习上的困难不仅仅是由于“智”的方面准备不足,更多的是在健康状况、学习态度,包括学习兴趣、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准备不足而造成的。因此幼小衔接必须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去完成。教师和家长最关心的是儿童的学习,最苦恼的是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能力,而儿童的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性能力对学习又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幼小衔接应是全面的衔接。原则三:渐进性原则。幼儿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任务。幼儿园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幼儿上小学,让幼儿顺利的过渡到小学只是其近期目标而已,它是实现幼儿园教育长远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这一工作应当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中,仅将之视为大班后期的突击性任务是错误的。幼儿园阶段是全面的素质准备阶段。帮助幼儿为入学作准备的最终目的,乃是为其适应终身学习做准备。因此,入学准备不应当是急功近利的,而应当是对幼儿长远发展有利的素质教育。这样的素质准备教育不可能只靠大班后期来突击完成,因而必须作为整个幼儿园阶段的重要而长远的工作。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幼小衔接应遵循的原则
原则一:整体性原则。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连续性要求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相衔接,幼儿园为小学作预备,阶段性要求各自的教育内容、要求、途径、方法符合儿童发展,带有明显的、不同的阶段特点。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要把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内容视作一个整体,坚持整体教育;
原则二:协调性原则。幼小衔接作为一项复杂的任务,由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承担和完成。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必须处理好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相互关系;
原则三:双向性原则。双向性是指小学和幼儿园相互衔接,园领导和老师要设法与小学沟通,既要保持幼儿园的独立性、特殊性,又努力使其与小学保持连续性;
原则四:全面性原则。全面性是指衔接的内容要包括体、智、德、美各个方面。入学准备是全面素质的准备,包括身体、学习和社会性适应等方面。教师和家长最关心的是儿童的学习,最苦恼的是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能力,而儿童的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性能力对学习又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幼小衔接应是全面的衔接;
原则五:渐进性原则。渐进性是指从幼儿入园之初就开始逐步做衔接工作。儿童某方面的能力和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将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各方面素质分解成不同层次、水平的教育目标,划分到不同阶段的教育中去完成。衔接工作应该从儿童一入园就开始,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在学前的最后一年,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


幼小衔接的意义是什么?

幼小衔接的意义是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与其入学后的适应能力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个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幼儿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有一种认识是,幼儿只要提前认一些字,学一点拼音、算术等就没有问题了,这是十分片面的。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特别是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等,不仅关系着幼儿入学后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他们在小学的学习质量,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

幼小衔接的意义是什么

1、幼小衔接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学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2、幼小衔接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处理不恰当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其核心是该年龄段幼儿如何有效的从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适应小学生活,顺利实现幼小衔接;3、幼小衔接问题是长期被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所关注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难题,孩子入学后产生厌学情绪、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沓、粗心大意等问题,大多是由于幼小衔接不当所致。


幼小衔接课程有哪些内容

幼小衔接课程内容如下:1、语文:汉语拼音(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韵母、后鼻韵母),简单拼读,基础笔画书写,基础字的书写和认识。2、数学:1-10数字规范书写、10以内的分解组成、1-100数字认知、相邻数、10数以内加减法、钟表的基本认识、钱币的基本认知。3、幼小衔接素质能力课程:音乐律动,专注力训练,科学探索,创意美术。


幼小衔接课程主要是教什么

课程大多是围绕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包括视觉专注能力、听觉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设置课程。幼小衔接课程不仅是孩子知识的起步,更是孩子能力的培养和衔接。幼小衔接的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孩子快速适应小学生活,给孩子的学习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幼小衔接课程不只是教给孩子一些小学基础知识,主要应该从孩子的习惯、认知、能力等方面入手。帮助孩子在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学会人际交往,了解小学生要遵守的纪律和学习的知识,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所有这些,要循序渐进,让孩子慢慢适应。小学的学习方式及师生关系和幼儿园相比的区别:1、学习方式不同幼儿园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游戏为主,小学生以听课写作业为主。2、老师角色不同幼儿园老师带领孩子玩耍游戏,照顾孩子的生活,像“妈妈”一样;小学老师,一般只负责教给孩子书本知识。3、纪律不同幼儿园学生没有纪律约束,小学生有明确的纪律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