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琅琊王氏

时间:2024-08-18 03:08:44 编辑:莆仙君

琅琊王氏现代的后人是谁?

王祥,男、汉族,琅琊王氏后裔,1898年生于吉林省双辽市,1978年农历3月22日辰时去世,享年81岁。王祥有三子一女,长子王海亭、次子王海楼、三子王海林,都是吉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长女王玉芬。王海亭有二子(王超、王伟)四女(王辛、王勤、王杰、王凡),王海楼有二子(王森、王鹏)三女(王影、王华、王艳),王玉芬有二子(刘绪国、刘绪君)二女(刘绪华、刘绪玲),王海林有四子(王威、王勋、王晶、王帅)一女(王萍)。琅琊王氏发展于曹魏西晋,确立于东晋初年并达到最盛时期,史称“王与马,共天下”,延续至南朝、唐末五代以后走向衰弱。在七百年的时间里,琅琊王氏在政治、伦理道德、朝章国典、文学艺术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二十四史》中记载,从东汉至明清1700多年间,琅琊王氏共培养出了以王吉、王导、王羲之等人为代表的92位宰相和600多位文人名仕。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琅琊王氏自临沂衣冠南渡、举族迁居金陵。南渡之后,因对故乡的思念,一直都以北土地名为称呼,东晋元帝时,侨置南琅琊郡(今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王祥

琅琊王氏还有后人吗?

没有了,隋唐以来,真正意义上的琅琊王氏家族已经不复存在。琅琊王氏,东晋、南朝顶级门阀士族,四大盛门"王谢袁萧"之首。开基于两汉,鼎盛于魏晋,南朝以后走向衰弱。汉袭秦制,琅琊王氏家族世代居住于琅琊临沂。西晋末年永嘉之乱,王氏衣冠南渡、举族迁居会稽,世称"会稽王谢两风流"。南渡之后,因对故乡思念的一直都以北土地名为称呼,东晋元帝时,侨置南琅琊郡。琅琊王氏名人辈出,杰出人物众多,最兴盛时,朝廷百分之七十的官员是王家或与王家有关的人。琅琊王氏在魏晋南北朝几百年间,出了当时中国最多的宰相与皇后,任何家族都远比不上,南朝以后走向衰弱。琅琊王氏的发家史:王翦是秦朝名将,自他这代开始,连续三代都是秦朝大将军,秦始皇对他们祖孙三代器重有加,在秦未灭朝时,王翦之孙王离也以身殉国,但王离的两个儿子为躲避新朝战乱前往琅琊一带隐居,经过数年,产生了两个分系,即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王吉,被称为琅琊王氏的世祖,在王氏家族史上扮演的是开拓者和启迪者的身份,至于后世跟不跟是子孙的想法,然而王吉的儿子与孙子都很争气。他们将王吉的告诫铭记于心,他们是正直的官,恪守臣道,从不对庙堂之事指手画脚,众所周知,西汉的政治斗争也是此起彼伏、暗流汹涌,但他们深谙韬光养晦、趋利避害的道理。经过三代人的努力,儿子辈王骏和孙子辈王崇高都坐上了三公的位置。这个时候,琅琊王氏家族才刚在历史上展露锋芒,在西汉已晋升为上流阶层,为日后成为"第一豪门"奠定了根基。

琅琊王指的是谁呢?

琅琊王指的是司马睿。司马睿是琅琊武王司马伷之孙,琅琊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十五岁袭封琅邪王。“八王之乱”后期依附于东海王司马越,被任命为平东将军,监徐州诸军事,留守下邳。汉主刘渊举兵后,中原局势恶化,他用王导之谋,请移镇建邺,朝廷遂于永嘉元年命他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九月南下,在王导、王敦辅佐下,优礼当地士族,平定华轶、杜弢,经过一番经营,得以立足江左。建兴四年西晋亡,建武元年司马睿即晋王位,改元建武。太兴元年即皇帝位,改元太兴,据有长江中下游以及淮河珠江流域地区。史称“东晋”。司马睿的故事:永昌元年,素有野心的王敦以诛刘隗为名,在武昌起兵,直扑石头城。王导为保全王氏家族利益,暗助王敦。王敦攻入建康,杀戴渊等,刘隗投奔石勒。司马睿一败涂地,无奈之下,司马睿“脱戎衣,著朝服”,对王敦说:“你如果想当皇帝,早和我说啊,我把皇位让给你,还当我的琅琊王去。何苦让百姓跟着受苦呢?”司马睿近似哀求的话,并没有抚平王敦的野心。不久,王敦便自己为自己加官进爵,自封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司马睿征讨王敦时,曾下令“有杀敦者,封五千户侯”,而王敦却把自己“封武昌郡公,邑万户”,无疑又将司马睿嘲弄了一番。司马睿皇帝徒具虚名而已,朝中任何事情都由王敦做主。王敦看到太子司马绍有勇有谋,便想以不孝而废之,后因百官皆不从而作罢。四月,王敦还师武昌,遥控朝政。此后,王敦更加猖狂,以至于司马睿和他的朝廷成了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