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七大拳种中历史最悠久的
福建七大拳种中历史最悠久的是:五祖拳。中五祖拳是福建七大拳种中历史最悠久、传播地域最广泛的拳种。五祖拳有套路两百余套,空拳、长短兵器自成系统,其小套十分洗练,仅十数步,大套则繁复至百五六十技手。五祖拳的练法包括桩功、实战演练和门派功夫。桩功是一种基础的内功修炼,要求站立姿势稳定,身体放松,以培养内在的力量和平衡感。实战演练则强动作的精准和速度,以及应对不同情况的应对策略。门派功夫则包括各种摔打、拿扛、踢打的动作,要求选手具备深厚的身体素质和动作技巧。五祖拳在中国武术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又能够提高选手的身体素质和自卫能力。福建七大拳种分别是:1、五祖拳五祖拳,是中国传统拳术中的南拳之一。2、永春白鹤拳永春白鹤拳是古老的中国拳术之一,属于南拳。仿生象形白鹤脚,鹤舞长空展英豪。练武健身功效大,攻防技击价值高;内涵朴实而丰富,拳理辩证又精妙。以鹤为形,以形为拳,取象于名,冠称以雅。3、福州鹤拳南少林宗鹤拳,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传统武术,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4、地术拳地术拳是中国南方稀有的传统拳种之一,又称“地术犬法”“地龙拳”或“地躺拳”,民间俗称“狗拳”,属于武林奇技,历史悠久。由于该拳源于寺庵、故归属宗派系,又因地域在闽中,于长江以南,又属南拳体系中。再者地术拳系模仿狗的格斗演变的拳法,故又有仿生象形拳的特点。地术拳的独有特色地面技击术、捆绑术,是地术拳的灵魂,它的伴侣,造就它区别于其他拳术的灵魂依据所在。2011年5月23日,地术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5、龙桩拳龙桩拳是传统拳术中的南拳之一,属于龙尊拳套路。1984年,龙桩拳被界定为福建七大拳种之一。6、虎拳虎拳是福建省的传统拳术,属南拳类,也是一种象形拳。在福州、闽侯、长乐、南平、三明、仙游、莆田等地流传较广。清乾隆年间,永泰县批口村李元珠所创。仿虎之形,取虎之技,融为拳意,创编了虎尊拳(即母拳,指第一路拳)。7、连城拳连城拳,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的地方传统拳术,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福建历史最悠久的拳种是什么
福建历史最悠久的拳种是五祖拳。泉州武术渊源可追溯至东晋,其中五祖拳是福建七大拳种中历史最悠久、传播地域最广泛的拳种。五祖拳有套路两百余套,空拳、长短兵器自成系统,其小套十分洗练,仅十数步,大套则繁复至百五六十技手。扩展资料:五祖拳,是中国传统拳术中的南拳之一。据说此拳是由蔡玉鸣(福建泉州人,1853-1910)综合了白鹤拳、猴拳、罗汉拳、达尊拳和太祖拳而成的,故称五祖拳。五祖拳的特点是多短打,门户紧,拳势烈。在练法上要求头上顶,两肩坠,心胸守,丹田聚。对桩功要求很严,腿法中平,步形较高。五祖拳的拳法特点也综合了七种拳法的特性。猴手、鹤脚、玄女摇身骏胛、达尊罗汉步、太祖身以及和阳师的北派技法、道台夫人的下盘腿功,容入了七种优秀拳法,使得五祖拳很快就成为当时闽南最优秀杰出的拳种,蔡玉鸣因此成为一代宗师。五祖鹤阳拳的拳法特点综合了七种拳法的特性。猴手、鹤脚、玄女摇身骏胛、达尊罗汉步、太祖身以及和阳师的北派技法、道台夫人的下盘腿功,容入了七种优秀拳法,使得五祖拳很快就成为当时闽南最优秀杰。云集泉州的各路武林“高手”在切磋武艺的同时,在武术文化、功理拳法等方面也免不了一番“唇枪舌剑”。南少林五祖拳国际学术研讨会,成了与会拳友交流、探讨的一个平台。五祖拳的拳法特点也综合了七种拳法的特性。猴手、鹤脚、玄女摇身骏胛、达尊罗汉步、太祖身以及和阳师的北派技法、道台夫人的下盘腿功,容入了七种优秀拳法,使得五祖拳很快就成为当时闽南最优秀杰出的拳种,蔡玉鸣因此成为一代宗师。
五祖鹤阳拳的拳法功法
摇身震胛除了手法脚法之外,作为功法的“摇身震胛”,是五祖鹤阳拳功力的来源,若是没有了它,即使有再好的手法脚法,,也不能发挥出搏击的劲力。“摇身震胛”是一种发劲的方法。它是以双脚为底力作支撑,以丹田为中心,腰腹为圆球,双胛为开展。劲力从底而起,上至腰腹,由丹田为中心的腰腹圆球作内转,将劲力由内而外,摇动身躯,上达肩胛,肩胛接续摇动之势,将劲力扩展到手指末梢。在摇晃过程中,动作恍如牲口渡河后,抖泼身上的水滴,故称“鹤震身”。此种发劲法,是先柔后刚,发劲时不可用拙力,必须放松所有关节。摇身时,每一个关节都要接续地发劲,让劲力通过的同时,把劲力加大,所以全身必须松而不软,活而不僵,这都是需要多年的训练,才能得心应手。“摇身震胛”的训练方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通过“吞吐浮沉”四劲的呼吸,把腹部练成能承受打击的硬肚。这是练就金钟罩、铁布杉的硬气功。其次,再把以丹田为中心的腰腹,通过呼吸顺练,成一个开合自如的充气圆球,再进一步将此圆球练成运转灵活的“活肚”。再次,在活肚的基础上,开始摇身震胛的练习,训练劲力由下而上,内而外地反复转换,直到应用自如为止。这阶段才是“摇身震胛”的完成。“摇身震胛”独到之处是能够随着气劲的起伏,连续发劲出击。当一招击落后,以意使气,以气摇身,以身震肚,以肚发力,手不回收,而再发第二招。具有上乘功力者可以连续发三次不间断的“摇身震胛”,在实战中往往能使对手措手不及。作为欣赏五祖鹤阳拳术者来说,也可以通过这三方面,看得出武者的水平以及其特点。
五祖鹤阳拳的基础拳法
打角 三战 日习 跳卡 三战为五祖拳之拳母,手法,步法,脚法,身法,劲法皆出于此拳,为入门第一套,可分为三个方面1.架势基础:吞吐沉浮与五肢力;2.硬功基础:金钟罩与铁布衫;3.劲力基础:摇身骏胛。三战是入门第一套,也是最后一套。要练好三战纯属不易!所以老一辈有个说法:三战起,练到死! 八步头1.四平马 双坠掌; 2.千斤抓; 3.万斤挡; 4.白鹤双亮翅;5.落掌请拳; 6.分掌坐节; 7.右侧弓马吞; 8.四平马吐;踏右马双插,坐节(扎),吞吐; 直进踏右马双插,坐节(扎),吞吐; 再直进踏右马双插,坐节(扎),吞吐;留马双插,坐节(扎),吞吐; 再留马双插,坐节(扎),吞吐; 又留马双插,坐节(扎),吞吐;踏进双剪,留马双敲,直进打节; 反开,左手切,右手钗(脱); 退马收吞寄日习(二十拳)踏右马擒右,三拳,双捆手;翻身掀(轩)左,三拳,双捆手;转右掀右,三拳,双捆手;翻身轩左,三拳,双捆手;转右掀右,三拳,双捆手;翻身掀左,三拳,踏右马擒右,二拳;留马收吞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