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式步枪
三八式步枪熟悉坦克的军迷都会发现一个问题,全球几乎所有的坦克炮塔顶部都安装有一架重型机枪,大家管它叫高射机枪,它有什么作用呢?=其实,这些重型机枪在没有装到坦克之前就叫高射机枪,就是用来对付空中目标设计的大口径机枪,主要用于歼灭斜距离在2000米以内的敌人低空目标;14.5毫米高射机枪和12.7毫米高射机枪.一般编在步兵营或高炮营内。由5~10人操作使用.高射机枪采用穿甲燃烧弹和穿甲燃烧曳光弹,14.5毫米高射机枪的初速在1000-1100米每秒,有效射高在2000-2500米,可以在500米的距离穿透30毫米厚的匀质钢板和0.8米的水泥墙。14.5毫米的双联装高射机枪的战斗射速是每分钟300发,对航速不太大的飞机的有效射程为2千米。还有一种四联装高射机枪,战斗射速达到每分钟600发,主要用于歼灭低空机、俯冲机和空降兵。12.7毫米高射机枪的初速在800-850米每秒,有效射高在1600-2000米,可以在500米的距离穿透20毫米厚的匀质钢板。0.5米的水泥墙。12.7毫米的单管高射机枪,理论射速是每分钟560—600发,战斗射速通常为80发;可用来射击1千米高度以内的低空飞机和超低空飞行的飞机。在1.6千米的斜距离内可射击空降兵,这些重型机枪对低空飞机、俯冲机和空降兵等射击效果明显,被称为“低空猎手”。二战期间,德国人首先在坦克上架装了高射机枪用来防空,而后,高射机枪成了全世界的坦克的标配。但是现在很多人讲,随着飞机的超音速化,武装直升机的出现,反坦克导弹的出现,坦克的高射机枪还会有用吗?殊不知,它叫坦克高射机枪,但实际是高平两用的机枪,在坦克上使用,主要有四个作用:第一,从精神上威慑低空攻击武器。在坦克炮射导弹装备之前,武装直升机是坦克的天敌,但因为有高射机枪大密度的射速和1000米的射高,无形中对武装直升机和其他低空攻击机是一种威胁和心理压力。所以安装高射机枪可起到一定的精神威胁和实际防御作用。第二,有效地攻击地面轻型装甲目标。装甲车辆的防御要比坦克差很多,一般的装甲厚度都不超过50毫米,而无论是12.7或者14.5的重型机枪都可以轻松击穿,而且高射机枪射速快,储弹量大,可以对敌造成压制性消灭。对敌的一些碉堡,工事也可以有效的击毁。第三,高射机枪的攻击角度大,最大仰角接近80度,俯角负45度,比如在山地作战,坦克火炮最大的仰角才18-20度,最低的俯角是负5度,对一些山地目标,楼房,武装机等位置较高的目标或较低的目标,坦克火炮就无能无力了,这时高射机枪可以弥补这些缺点。第四,火力压制。在阻挡敌人步兵冲锋以及进行火力压制时,可以高密度射击的高射机枪明显比坦克炮好用,而且一辆坦克携带的炮弹数量是有限的(40发左右),而高射机枪的正常储弹量在500-800发,在和火炮同轴机枪(储弹5000发)的配合下,足够完成一次战斗的攻击以及防御任务。特别是在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实践证明,坦克的高射机枪起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当然,在作战中也发现,操纵高射机枪的坦克兵多半是九死一生,成了敌人的重要射击目标,十分危险。于是战后,解放军曾经在炮塔门四周安装了防护盾,确保高射机枪操作者的安全。
三八式步枪
三八式步枪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初期的武器装备基本上是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缴获的,有日制、美制、英制、捷克制等等以及国内兵工厂生产的。就火炮和枪械而言,就产自世界上24个国家98家兵工厂,其品种和型号多达110种。仅步枪口径从6.5毫米到11.43毫米多达13种,各种枪械的型号更是多达几十种,口径繁杂、样式各异,被称为“万国牌”。从战争第二年开始,志愿军开始换装苏制武器,装备水平得到改善。同时,为适应人民解放军正规化和武器制式化建设的需要,我国除从苏联获得武器援助外,还争取在武器生产制造方面获得技术援助。三八式步枪的前型是三十式步枪和三五式海军步枪。三十年式步枪仿造自德国毛瑟枪,设计师是有坂成章大佐,以取代从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法国M1874步枪仿造但不靠也打不准的村田枪。该两种步枪也因其发明者有坂成章而得名有坂步枪。有坂在设计三十年式步枪时起初设定了三种口径作为研发方向:6毫米、6.5毫米以及7毫米。三十式步枪(三十年式歩兵铳)于1897年进行制式化生产,并于1903年完成日本全军更换整装。日本陆军换发三十年式步枪后,日本海军陆战队也跟着换枪,有坂成章将设计案转将给部属南部麒次郎上尉负责进行改进。
汉阳造”与日军三八大盖哪个强呢?
这个当然是三八大盖比汉阳造要好。汉阳造步枪,最上头的是所谓的老套筒,在枪管外边包一层钢套是因为当时无烟火药的燃速远远超过黑火药,当时的设计者不知道单层枪管能不能承受无烟火药的压力,所以枪管外边又加了一个钢套,这种办法在当时的火炮上也经常用,后来发现枪管是可以承受无烟火药的压力,那个钢套也就去掉了。应该说三八大盖属于第二代使用无烟火药步枪,而汉阳造是第一代,两者的差距主要是在使用的枪弹上边。汉阳造是中国仿制的德国1888式委员会步枪,这种委员会步枪属于德国第一批使用无烟火药作为子弹发射药的步枪,这种步枪是一种典型的赶工期的产物,所以枪的毛病不少,在德国服役了10年左右,就被毛瑟98取代。当然,毛瑟98也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是毛瑟自己为西班牙等国设计的步枪而积累的经验,在委员会步枪上改进而成的。日本的三八式步枪也是日本方面在日军30式步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38式步枪使用经过改进的毛瑟枪机,零件少,而且结构简单。而汉阳造的枪机零件多,容易出故障。不过,汉阳造本身也是一种称职的步枪,这里边主要是中国人一边生产,也是一边改进,好枪都是改出来的,虽说中国的技术能力不足,但是那么多年改出来,毛病也是改的差不多了。汉阳造使用的是上边的圆头弹,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毛瑟98就已经换成了下边的这种尖头弹,三八大盖也使用的是尖头弹,使用流线型弹头的枪弹威力要比圆头弹大的多。三八大盖的子弹,一开始三八大盖也是用的圆头弹,后来改成尖头弹。民国兵工署也有把汉阳造改造成能够发射尖头弹的计划,但是这个计划没有执行,抗战就爆发了,如果这个计划能够执行,汉阳造和三八大盖之间就没有那么大的纸面差距了。而拉开三八大盖和汉阳造性能差距的是两者使用的弹药,三八大盖和汉阳造一开始都是使用圆头弹,而三八大盖到了抗战时期已经全部换用了尖头弹,而汉阳造还是用圆头弹,这种情况下,三八大盖的6.5毫米子弹的初速为762米/秒,而汉阳造的初速是600米/秒,枪弹的初速高,杀伤力就大,有效射程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