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的发展历程?
世博会的发展历程 在悠久的人类历史长河里,世博会不仅展示了各个时代丰硕的物质文明成果,还展现了人类对于工业、科技、文化、民族的深刻理解。同时,世博会的历史也是人类对于自身所创造的文明的评价不断变迁和进步的历史。 可以说,工业革命催生了现代意义上的世界博览会,世博会的初衷即是显示各个国家工业革命的成果。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为人们所公认的现代意义上第一个世界博览会,这届博览会被称为伦敦万国工业大博览会。受邀参展的国家达到10多个,展期为160天,参观人数达630多万人次。中国在本届博览会上展出了荣记湖丝等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展品并获得金奖。博览会上不直接进行交易活动,从此形成了以后各国举办世博会的格局。这次博览会选在伦敦市中心的海德公园内,展馆由钢铁构架和玻璃幕建成,这座建筑被称为“水晶宫”。 1900年巴黎的万国博览会被称为“世纪之总”,延续和发扬了世博会技术中心的特点,展示了西方社会在19世纪的技术成就,本届博览会参观者达到空前的4810万人次,远远超过以前所有的世博会,19世纪以产业革命为龙头的世博会由此达到最高潮。此后,工业革命对于世博会的推动到了一种强弩末势的状况,使技术中心渐渐走向衰落。1900年巴黎万国博览会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在整个20世纪前半期,再也没有重现过如此的辉煌。 1933年,美国芝加哥博览会在世博会发展历程上同样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该届世博会的背景是美国从30年代经济萧条中开始复苏,以庆祝芝加哥建市100周年为契机,举办了芝加哥世博会。共有47个国家参展,3830万游客参观。这一届世博会有两个独创,成为以后各届世博会的惯例。一是第一次具有明确的主题。它提出了“一个世纪的进步”的主题,从此以后,各届世博会都有确定的主题,二是开创了大企业在世博园区内建专馆的历史。它允许一些大企业设立专馆,如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汽车公司,这种做法很受企业家和参观者的欢迎。 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首次世博会,在战争的废墟上,人们不但要重建家园,还要重建自己对进步的信仰。这次世博会的主题是“科学文明和人道主义”,主题上已经显示出从技术中心主义到人文主义的转型。这次世博会的标志物更说明了这一点,它是一个巨大的原子结构模型,象征着人类安全、和平地应用原子能。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战后日本致力于经济发展和民族振兴。1964年6月,日本政府决定申办1970年大阪世博会,并在1965年9月获得举办权。大阪世博会吸引了76个国家,4个国际组织参展,游客人次超过了6400万,是迄今为止参观人次最多的世博会。这届世博会大大推动了大阪的交通、高档住宅、商业设施、旅游及文化交流场所的建设,推动以大阪为中心的关西地带城市群的形成,对日本全国的经济发展和布局有极大意义。1970年大阪世博会也是第一次由亚洲国家举办的世博会。 1988年国际展览局对世博会重新进行了分类:按性质、规模、展期分为注册类和许可类两种。注册类(Registered,原称综合类)世博会是在某个主题之下的综合性展出,由参展国家自行出资建馆,展期为6个月以内,场地面积没有限制;许可类(Recognized,原称专业类)世博会会场侧重专业性质,如生态、气象、环保、科技、化工、医药、海洋、信息、城建、交通、食品、园艺等,规模较小,主办国负责建馆并免费提供给参展国家,场地面积不超过25公顷,展期为3个月以内。规定从1995年起注册类世博会举办的间隔至少为5年,两个注册类世博会之间可以举办一次许可类世博会。在同一国家举办两个世博会的间隔期为15年。对候选国家的申办竞争,由国际展览局全体代表大会投票表决决定。 20世纪到21世纪,人类开始从征服自然转向尊重自然。世博会除了关注举办城市的自身发展外,也将目光转向整个地球,关注生态、环保等全球性的问题。同时,上个世纪发生了太多的战争,人们心中充满了对和平的强烈渴望。世博会可以为各国人民消除误解、增进了解、化解矛盾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推动下,在考虑主题范围时,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的主办方非常严肃认真,把必须保护资源作为汉诺威世博会的一个议题,十分切合时代潮流。最近的一次世博会——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把主题确定为“自然的睿智”,放眼全球,体现人类对自然、社会以及未来的态度。最近的一次认可类世博会——2008萨拉戈萨博览会将是一次主旨为水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动态关系的国际性盛会,一个全球性的、影响深远的、支持性的项目,基于一个持久的概念:水与可持续发展。 21世纪世博会的组织者试图通过丰富多样的展示,回顾迄今为止人们如何用智慧和技术将渐趋疏远的人类和自然的关系重新连接起来。世博会在21世纪仍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并将成为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动力。前进的行列在继续,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又将为世界博览会悠长的发展历程增添新的华彩与辉煌。
在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有主题的世博会是几几年,在哪举办的.它的主题是什么?
世博会自 1851 年第一届伦敦世博会以来,各个参展国按照展品分类法则,向世人展示本国最突出的产品,而没有围绕特定的主题展开。直到 1933 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上,首次确立了一个“一个世纪的进步”这个主题;到 1958 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开始由一个总主题演绎出几个副主题,世博会主题模式才逐渐开始形成。到如今,上海世博会确定城市主题也是经过专家学者反复商议,从几十个主题中最终确定下来的。
中国上海 2010 年世博会,首次将主题归结在城市问题上,是因为城市问题是当前涉及到人类生存的普遍问题。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要居住在城市,大家都要面临 “ 城市 ” 这个问题,怎么样使得生活在城市的人们能够过上美好的生活,能够很好地树立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城市问题不仅是上海一家的问题,也是长三角,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面临的问题。所以,当我们世博会的各位学者专家经过反复商议,确定城市主题以后,立即得到了国际展览局的认可和通过。自 2004 年 12 月 1 日 国际展览局正式通过上海 2010 年上海注册报告,这一年多来的主要工作就是落实对国展局的规定动作的实施。其中之一就是按照第一决议的要求,深化世博会的主题。
上海世博会简介资料
一、上海世博会介绍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本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会场,位于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区域,并沿着上海城区黄浦江两岸进行布局。世博园区规划用地范围为5.28平方公里,包括浦东部分为3.93平方公里,浦西部分为1.35平方公里。围栏区范围约为3.22平方公里。二、主题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副主题:1、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2、城市经济的繁荣3、城市科技的创新4、城市社区的重塑5、城市和乡村的互动三、吉祥物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吉祥物,于2007年12月18日20时揭晓。吉祥物由巫永坚设计,命名为“海宝(HAIBAO)”,即取“四海之宝”意,主体为蓝色“人”字造型。四、形象大使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有了三位新的形象大使,由他们联袂演出的一首名为《城市》的歌曲音乐录影带在此间首发。成龙参加了在此间为当年世博搬迁居民的文艺表世博、在全世界推广世博,动员身边的人参与世博,他和所有市民一样期待着上海世博会的到来。姚明在片中向世界说出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和愿望:“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世博,让上海更精彩;你我,让世博更成功!” 在成龙、姚明、郎朗之前,张韶涵、BOBO组合、潘玮柏、英国歌唱家莎拉·布莱曼、日本乒乓球运动员福原爱,以及谷村新司、小筱顺子等一批海内外名人受聘担任上海世博会海外推广形象大使。扩展资料:上海世博会热门场馆中国馆自然是最受欢迎的展馆,世博开园第一天,共接待游客3万余人。外国场馆中的热门馆依次是瑞士、法国、德国、西班牙、日本、意大利、沙特阿拉伯、英国、韩国、 美国。一、中国馆展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二、瑞士馆展馆由底层展厅营造的都市空间和馆顶的自然空间组成。观光缆车往返其间,给人以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悠游的身临其境的美好感受。整个建筑充分体现了城市和乡村相互依存、互惠共生的关系,强调人类、自然与科技的完美平衡。三、法国馆展馆被一种新型混凝土材料制成的线网“包裹”,仿佛“漂浮”于地面上的“白色宫殿”,尽显未来色彩和水韵之美。馆内,美食带来的味觉、庭院带来的视觉、清水带来的触觉、香水带来的嗅觉以及老电影片段带来的听觉等感性元素,将带领参观者体验法国的感性与魅力。四、德国馆开放状的建筑外形轻盈而飘逸,似乎在向参观者们发出真挚的邀请。“严思”、“燕燕”——两位特殊的虚拟讲解员,将陪伴每一位参观者穿行于各个展馆。穿越了一条充满典型德国都市画面的“动感隧道”后,参观者们便会踏入“和谐都市”内设计布置奇妙的体验空间。五、西班牙馆展馆是一座复古而创新的“藤条篮子”建筑,外墙由藤条装饰,通过钢结构支架来支撑,呈现波浪起伏的流线型。阳光可透过藤条缝隙,洒落在展馆内部。展馆内设“起源”、 “城市”、“孩子”三大展示空间。六、日本馆展馆爱称“紫蚕岛”,馆外覆盖超轻的发电膜,采用特殊环境技术,是一幢“像生命体那样会呼吸、对环境友好的建筑”。馆内通过实景再现和影像技术,展现2020年的未来城市生活,介绍日中两国的文化渊源、与自然共生的日本人生活、充满活力和时尚的日本当代城市、为解决水资源和地球环境问题而开发的先进技术。七、意大利馆展馆设计灵感来自上海的传统游戏“游戏棒”,由20个不规则、可自由组装的功能模块组合而成,代表意大利20个大区。整座展馆犹如一座微型意大利城市,充满弄堂、庭院、小径、广场等意大利传统城市元素。八、沙特馆展馆形似一艘高悬于空中的“月亮船”,在地面和屋顶栽种枣椰树,形成一个树影婆娑、沙漠风情浓郁的空中花园。馆内介绍沙特阿拉伯地理、人口、历史、政治等内容,重点展示四种类型的城市:能源之城、绿之城、文化古城、新经济之城,揭示水、石油和知识是沙特阿拉伯城市发展的安身立命之本。九、英国馆英国馆的设计是一个没有屋顶的开放式公园,展区核心“种子圣殿”外部生长有六万余根向各个方向伸展的触须。白天,触须会像光纤那样传导光线来提供内部照明,营造出现代感和震撼力兼具的空间;夜间,触须内置的光源可照亮整个建筑,使其光彩夺目。十、韩国馆展馆外立面以立体化的韩文和五彩像素画装饰,以“沟通与融合”为元素,展现韩国风情。一层是按比例缩小的韩国首尔,通过影像展现“我的城市”;二层展示“我的生活”,用高科技手段演绎文化、科技、人性和自然;“我的梦想”展区展示未来技术,并预展2012年丽水世博会的美妙画卷。图为上海世博会韩国国家馆亮相世博园区。十一、美国馆展馆外观宛如一只展开双翅的雄鹰, 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展馆是未来美国城市的缩影,包括了清洁能源、绿色空间和屋顶花园等元素,通过多维模式和高科技手段,引领参观者在四个独特的展示空间踏上一段虚拟的美国之旅,讲述坚持不懈地创新以及社区建设的故事。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上海世博会
博览会是什么?
博览会是指规模庞大、内容广泛、展出者和参观者众多的展览会。通常认为博览会是高档次的,对社会、文化以及经济的发展能产生影响并能起促进作用的展览会。会展不仅本身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带动交通、旅游、餐饮、住宿、通信、广告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
什么是世博会
世博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世博会即世界博览会,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综合性世博会,另一种是专业性世博会。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世博会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最初以美术品和传统工艺品的展示为主,逐渐变为荟萃科学技术与产业技术的展览会,成为培育产业人才和一般市民的启蒙教育不可多得的场所。
展会意义:世界博览会,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因此,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