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中医面诊

时间:2024-08-17 03:27:37 编辑:莆仙君

中医面诊的内容介绍

凡看病,望为先。精气神,最重要。脏腑位,要牢记。多重影,应分清。病多端,起气血。面色青,主寒痛。面色泽,气血充。面色赤,定有火。赤如妆,乃虚火。面色黑,肝肾见。面晄白,主虚寒。白无华,是血虚。面黄泽,为湿热。面黄暗,病肝肾。额头亮,精神爽。额头暗,有灾殃。眼有神,无大病。眼无神,精气虚。眼色红,内有火。眼白黄,病肝胆。虹膜缺,主脑病。胃环大,有中毒。黑纵线,是炎症。黑凹陷,伤器质。皮炎痒,虹周灰。血管硬,白圆环。虹膜诊,学问大。同心圆,是关键。多节段,排成环。环环扣,象全身。眼为鱼,贵明亮。鼻光泽,无大病。鼻色青,主寒伤。鼻色白,主伤血。鼻土偶,胃气绝。鼻不正,病不轻。鼻有痣,病陷危。人中明,无大病。泪堂下,宜饱满。青黑干,主肾虚。夜不寐,多伤神。沟平坦,性无力。人中疔,主胃火。人中歪,命不长。唇淡红,无大病。唇色白,主伤血。唇青紫,寒痛瘀。面光亮,为水积。面黄黑,脂肪肝。耳面焦,防癌症。面清瘦,宜小心。如无病,必长肉。十步外,眉目清。无重病,必长寿。部位明,五色清。知色克,可万全。中医认为,内脏的病变可以反映到体表,相反,通过对外部的诊察,也可以推测内脏的变化。面部是最快表现脏腑病症的部位,通过观察面部的颜色、形状、五官状况等,可以快捷大致地诊断脏腑疾病。本片邀请中医专家介绍面诊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教大家通过观察面色诊断常见病症,让你及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察言观色 中医面诊基础知识(下)

掌握面诊要点 一般来说,脸色的变化是非常轻微的,要想准确分析脸部的各种颜色,掌握身体健康的变化,就有必要创造良好的观察条件。 时间最好选择在早晨 面诊选择在早晨,是因为人一早起床,还没有经过情绪变化和运动等因素的影响,此时人的阴气未动、阳气未散、气血未乱,脸色最自然。如果有疾病,就很容易从脸部显示出来。从这一点上来说,最能掌握脸色变化的是自己,也最适合做自己的面诊医生。 光线应为间接日光 中医面诊要在「间接日光」的条件下进行,不能让脸直接暴露在太阳下。在柔和的光线下,脸色最易于诊察。如在透光性较好的房间进行面诊较为适合。 如果没有太阳光,想在灯光下进行面诊,就很容易出现误诊。如白炽灯会使脸色发白,日光灯和烛光会使脸色偏黄。中医历来就有以下的警戒谚语:「灯下不看色,看色必出错。」 排除影响面诊的环境因素 脸部气色会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如酷热严寒会使人脸发黑,室内工作使人脸发白。经常受日晒、风吹、雨淋,以及各种化妆品、油脂等因素的影响,都会造成假象,这些变化改变了肌肤的颜色,使它不能真正反映内脏的状况(《形色外诊简摩》对这一点论述甚详)。因此,在进行面诊时,务必考虑这些因素,让患者卸妆之后再来面诊。 排除影响面诊的心理因素 另外,在面诊时,还必须考虑情绪对脸色的影响。当人们处于愤怒、悲伤、狂喜等情绪时,脸色会表现出不同于平时的颜色。所以,在对患者进行面诊前,还必须使患者身心宁静,尽量避免让气色产生变化。所以,《望诊遵经》上说:「望色还须气息匀。」 本文由《人类智库》出版社提供,摘录自《三分钟面诊》一书,原著为健康中国名家论坛编委会。


中医面诊

面诊就是透过面部反射区知道脏腑疾病与健康状况的诊法,从而快速治愈。

口诀:

凡看病,望为先。

精气神,最重要。

脏腑位,要牢记。

多重影,应分清。

病多端,起气血。

面色青,主寒痛。

面色泽,气血充。

面色赤,定有火。

赤如妆,乃虚火。

面色黑,肝肾见。

面晄白,主虚寒。

白无华,是血虚。

面黄泽,为湿热。

面黄暗,病肝肾。

额头亮,精神爽。

额头暗,有灾殃。

眼有神,无大病。

眼无神,精气虚。

眼色红,内有火。

眼白黄,病肝胆。

虹膜缺,主脑病。

胃环大,有中毒。

黑纵线,是炎症。

黑凹陷,伤器质。

皮炎痒,虹周灰。

血管硬,白圆环。

虹膜诊,学问大。

同心圆,是关键。

多节段,排成环。

环环扣,象全身。

眼为鱼,贵明亮。

鼻光泽,无大病。

鼻色青,主寒伤。

鼻色白,主伤血。

鼻土偶,胃气绝。

鼻不正,病不轻。

鼻有痣,病陷危。

人中明,无大病。

泪堂下,宜饱满。

青黑干,主肾虚。

夜不寐,多伤神。

沟平坦,性无力。

人中疔,主胃火。

人中歪,命不长。

唇淡红,无大病。

唇色白,主伤血。

唇青紫,寒痛瘀。

面光亮,为水积。

面黄黑,脂肪肝。

耳面焦,防癌症。

面清瘦,宜小心。

如无病,必长肉。

十步外,眉目清。

无重病,必长寿。

部位明,五色清。

知色克,可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