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陶行知教育思想论文

时间:2024-08-17 02:43:37 编辑:莆仙君

读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文章摘录与体悟

     

      本篇是陶行知先生1927年11月2日在晓庄师范寅会上的演讲词。原载于1928年1月15日《乡教丛讯》第2卷第1期。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教学论思想,也是他的教育理论的核心部分。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

      关于“教学做合一”,先生是这样解释有两种涵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在方法方面,他主张: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即"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在生活的说明方面,他主张: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学而不做不能算学。教和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而这种“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正是现行课堂中所大力提倡的。要以学定教,以教定学,充分把握学情,这样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去做,才会有真切的感受。学生只有经历了“做”的过程,经历探索与创造的感性体验,他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学习的思想方法,从而逐步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做合一”用先生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坚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学做紧密结合,这样才能避免教师死教书,避免学生死读书,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陶行知的教学思想

(一)教学做是一件事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在南京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教训。“教学做合一”的核心思想是“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所做便是学。先生拿来做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其说是学对人就是教。 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传统教学中,学生围绕老师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不知不觉的将教、学、做分离了。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使我们呕心沥血备课,千叮咛万嘱咐,可谓煞费苦心,可到头来发现学生对我们的讲课毫不感兴趣。我们要改变教学观念,充分开发和利用一切教学资源,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加深和拓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在学习中掌握和探究的状态是自觉的,积极主动的。它启发学生,伴随学习,又是学习的终极目标之一。具备了这种品质,才能持之以恒,活到老,学到老。 “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你要有孙子,非先有老子、儿子不可。”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意思是说,行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一切知识都来源于行动,行动又是实践过程,如果抛开行动,那么一切思想创作,都将成为无源之水。 陶行知认为,劳力而不劳心,一切行动都是于故常,不能开创新的途径。劳心不劳力则一切思想难免学历入学不能认证与经验,劳心比劳力分家,则一切进步发明都是不可能的。所以单单劳力,单单劳心,都不能算上真正之做。真正之做须是在劳力上劳心。 要是手脑联盟教用脑的人,用手就用手的人用脑教,一切人都把双手和脑拿出来用。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 欣赏一下我们班孩子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