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跑步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时间:2024-08-16 14:45:44 编辑:莆仙君

跑步是谁发明的?

跑步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古人类的狩猎,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为了获得食物来源,早期人类不得不奋力奔跑追逐猎物以获得食物来源,又或者是依靠奔跑来躲避各种各样的危险,如野兽的追捕,各式各样的突发意外等,跑步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人类最早的最实用的运动之一。我国历史上也有关于跑步的记载,如夸父追日等神话传说,至于演化成正式比赛项目,就应该追溯到第一届的奥运比赛了,公元前七七六年,在希腊奥林匹克村就已经开创了“踏步式”跑法。扩展资料坚持跑步的好处:1、美体塑形 跑步不但能燃烧脂肪,姿势正确还能美体塑形,特别是能让下垂的臀部变得圆翘,跑步时摆臂又能锻炼胸廓周围的肌肉,让胸部更加挺翘。另外,养成跑步的习惯,可提高体内荷尔蒙分泌,让你的肌肤伸直体态变得更年轻更紧致。 2、提高肺活量和心脏活力 跑步可以提高肺活量。在跑步的过程中,肺部的容量平均从5.8升上升到6.2升,同时,血液中氧气的携带量也会大大增加。其次,可以提高心脏活力。运动中,心脏跳动的频率和功效都大大提高,心跳、血压和血管壁的弹性也随着升高。拥有一个强壮的体魄对男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3、提高睡眠质量和防治慢性病 对于亚健康人群,通过跑步,大脑的供血、供氧量可以提升25%,这样夜晚的睡眠质量也会跟着提高。定期跑步能降低以下疾病的风险:乳腺癌、白内障、胃癌、抑郁症、严重心脏病发作等。同时,皮肤、肌肉和结缔组织也可以变得更加牢固。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每天坚持跑步会带来什么好处

怎么练1000米和800米?

现就体育考生的1000米,800米训练,提出几点体会,
一、变速跑、间歇跑是体育考生800米训练的主要手段

800米跑是一种有氧无氧跑的典型项目。对有氧供能和无氧供能的要求都很高,因此,训练既要改善心脏和循环系统功能,增强有氧供能能力;又要改善肌肉工作能力,增强无氧供能的能力。

变速跑的生理效果,首先是增加心脏容量,改善跑的过程中心脏对循环系统的泵血能力,从而更好地向工作中的肌肉提供血液,提高有氧代谢能力,即提高了耐久能力。

间歇跑的生理效果,是引起肌肉中的血液的“过度酸化”,为了消除“过度酸化”对肌肉工作能力的影响,就要求血液中有大量的碱储备,发挥中和作用。运动员有了更好地抵抗较长时间“过度酸化”和供氧不足的能力,便提高了无氧供能能力,即提高了速度耐力。

匀速跑(或定时跑)也有变速跑同样的生理效果,经常采用,会对肌肉收缩的生物化学变化发生影响,使肌肉中肌糖元增多,有氧分解产生能量供给肌肉收缩的能力提高,而相反地使发挥速度所需要的无氧分解能力,因得不到锻炼而相对削弱,所以会影响速度,进而影响其他专项成绩,因此不适宜体育考生的800米训练。

体育考生800米训练, 第一阶段多采用变速跑训练;第二阶段变速跑和间歇跑训练交替采用;第三阶段多采用间歇跑的训练。

二、周训练计划中,800米训练的合理安排

周训练计划是根据阶段训练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内容与要求制定的。在制定周训练计划时,要准确地掌握学生的训练情况,根据学生现有的训练水平,周密地考虑训练的运动负荷量,兼顾各专项训练。周训练计划中的800米训练安排:在第一、第二阶段,每周一般要有两次,第三阶段每周不得少于一次,训练间隔不得少于两天;必须与力量素质训练(特别是杠铃负重练习)叉开,一般安排在大强度力量素质训练前一到两天,或者周末,通过星期天的调整,以求达到超量恢复。

三、一次训练课运动量及强度安排

体育考生800米训练,第一阶段逐渐增加运动负荷量,第二阶段在增加运动负荷量的同时加大运动负荷强度,第三阶段只上强度而不增加运动量(或适量减小运动量)。下面是第二阶段800米训练运动量及强度的课计划安排:

1. 变速跑的运动量及强度安排

每次训练课的跑量是800米专项距离的4倍左右,如采用150米、200米快速跑,中间用100米慢跑作为调整,训练量为:跑12~14个快跑150米+慢跑100米;或者跑10~12个快跑200米+慢跑100米。快跑段的强度不低于70%,慢跑段的时间不超过快跑段时间的三倍。

2. 间歇跑的运动量及强度安排

每次训练课的跑量是800米专项距离的3倍左右,如采用200米、300米、400米的间歇跑,训练量为:10~12个200米跑;或者6~8个300米跑;或者5~6个400米跑。跑的强度不低于自己最高速度的80%为最佳。如果跑的强度在70%以下,对人的机体就没有足够刺激,对提高成绩意义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