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流浪汉世界杯

时间:2024-08-16 09:56:46 编辑:莆仙君

流浪汉世界杯的电影剧情

“灯笼街”这名字,似乎就是代表着“被遗忘”的意思,华灯初上,就会看到这里住满了以街当屋、以地当床,来自五湖四海的各路人物,仿佛时间都停顿在这里,与外面的世界隔绝一样。但“天无绝人之路,苍天总会为人预备出路!”在灯笼街上的另一边厢,一个热血社工,誓要将尊严和希望,重新放在他们生命中。有十多年服侍社会最低下阶层人士以及流浪汉的资深社工张建东,自少生于破碎家庭,流浪街头,一直过着没有明天的日子,就在他十三岁的一个寒夜,在黑暗的后巷垃圾堆中,一热心的外籍老牧师带着“一道光”来寻着他,牧师的人生使命:“用尽一生去寻找圈外的羊,坚持到底,定必看到上帝亲手绘画的雨后彩虹。”成为东的人生立志,愿为社会上最难接触和改变,对自己都放弃的街头流浪者,倾尽自己的一生。东从互联网看到一段报道德国第一届为无家者而设的“流浪汉世界杯”的新闻,誓要藉着一个平凡的足球,点燃一颗颗流浪的心灵,召集由流浪汉组成,看似荒谬绝伦的“曙光足球队”,更希望能冲出香港,参加第一届的“流浪汉世界杯”。一班乌合之众拉集成军,虽然经历多次球队的起跌和危机,但士气高昂,生命再一次被燃起,人生再一次着了火,但挑战对世人总是绝不手软,这班“流浪汉”能否达成梦想,代表香港参加“世界杯”呢?他们能否并肩踢出人生的下半场,还自己生命一个神迹呢?

《流浪汉世界杯》观后感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位名叫张建东的社工,为了组织流浪汉参加流浪汉世界杯的故事,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做一位社工的艰难,更看出了做一个好社工的艰难。这部影片在其他人看来可能只是一部励志的电影,可是其实他是一部告诉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重要性的电影,不论我们曾是社会所称谓的好人或者坏人,我们都要相信自己可以的。我们现在是好人,那么我们就继续做好人,如果我们是所谓的坏人,那么告诉自己那些都是过去的事,只要我们改过自新,明天将会是全新的一天。

        在这部根据真实故事的改编的电影中,通过观看我有了以下一些感想。

        第一,困难和梦想总是存在于我们的一生的。当我看到最后快结束时,突然间荧幕上出现气球飞上天,彩虹也出现在空中,这一刻气球是会动的,而彩虹是静止的。而影片中告诉我们气球是帮主的包袱,是他以前误杀了一个孩子带着气球的孩子,由于愧疚于是一直将气球绑在自己的手上。而彩虹却是张建东的女儿想要看到的,是她所梦寐以求的东西,同时出现这两个东西,一方面是告诉我们放下曾经不好的,梦想就会出现;另外一方面也告诉我们“帮主”放下了自己的曾经敢于面对未来了。现实确实是这样,可能我们有追求某种美好东西的梦想,可是在世俗的眼里,我们是不可能达到的,因为我们的过去的有污点,我们就被剥夺了权力,无法去实现这个梦想。可是作为一个有梦想的人我们不应该萎缩于世俗,我们应该认识到追逐梦想是每个人的权利,不应当受到过去的限制。

        第二,我们应当做一束微光,去照亮黑暗的地方。我们应当像张建东那样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在他的信念里社工,是把光带到黑暗里,知难而进。并且在整部影片的过程中,他一直都坚信自己就是一束光,能够照进那些流浪汉的心里,去影响他们,让他们参加流浪汉世界杯的比赛。从最初的引导他们参加训练到和街霸帮的第一次比赛再到后来的重组和比赛中,他都在去鼓励他们支持他们相信他们,而且最终还把这群流浪汉也影响成为了社工。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曾有人说过我们活着的最大意义就是用一颗生命去撼动另一颗生命,确实是这样,可能我们的力量很小,但是我们也不要忘记了用一颗积极的心去影响另一颗心,用自己的善意去对待这个世界,很多时候真的是世界先爱了我们,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爱这个世界呢。我们只是一束微光,我们用这道微光去照亮我们能照亮的黑暗。

        第三,我希望我们可以减少对这个世界的污名,我们不再做污名的传播者和制造者,我们也要认清楚污名的本质,看清这个世界。在电影里的这些流浪汉们,有的是疾病缠身的病人,有的是失业者,有的是赌徒,他们形形色色的,住在了灯笼街,整天吃不饱穿不暖的。可是外界对于他们的称呼真的是很难听,什么歪头等等。这里不禁让我想起了,关于污名化的问题,我们其实时时刻刻都在成为被污名和污名者,可是这种行为不是伤害我们自己就是伤害了别人,但很大程度上说其实我们是伤害了自己。就好像我们对于进过监狱的人,我们谓之“劳改犯”进而影响到他的子女,妻子,朋友等人的生活以及他出狱后的生活,他的行为我们会把这种行为归于他的身边的人和事对他的影响,当他成了“劳改犯”以后,这个人的生活将受到影响,而他出狱以后也无法融入社会,表现出与社会相隔离。进而开始,第二次的犯罪又一次的危害社会。有了种行为,加上社会的污名化的不断加深,犯罪就越来越多,这种行为也越来越严重,社会危害性也加大,保不准就会危害我们自己。记得曾看过一本书中说过对于罪犯,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教育他,理解他,引导他成为正常的社会人,而不应当是对其采取制裁和刑法,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社会的犯罪行为将会泛滥,得不得制止,社会秩序就无从谈起,社会整合就会大大降低。

        我们应当认识到污名不过是社会中的我们对他人加以排斥,对少数的群体加以排斥,对不同于我们的加以污名,认清污名就是一种社会的排斥对我们很重要,明白了它我们就不要再去创造与传播污名。

        最后,我们要相信自己是皇子或公主,敢于去奋斗,敢于去对现实说不。不管黑暗魔王是否掳掠和吞噬了我们,我们都要Say No,我们都要敢于去尝试,不论结果是输还是赢。就像影片中的那群流浪汉一样,面对挑战,我们也要敢于应战。那怕最终在德国世界杯上没有拿到世界杯,但是他们没有放弃对梦想的追逐,自己也是人生的赢家。想想那句话挺对的,我们害怕的不是失败,而是失败了不知道如何面对。正因为他们知道如何面对失败,所以第一次7:0输给了街霸帮后再次的重组,最后战胜了他们。我记得在最后参加香港的流浪者世界杯的预选的时候,张建东在回答流浪汉们输了怎么办时,他说看看你们身边,你们都改变了。是的,一个人最可怕的不想改变,只要去变相信自己都会有所收获的。

        其实,我们都是流浪汉,只是流浪在了不同的地方。我们很多时候都会选择相信电影中“帮主”所说的物质不变定律,一日为咸鱼,一生为咸鱼。我们也许比电影中的那些流浪者更可伶,没有人帮助我们逃离流浪,我们也许是像街霸帮老大那样看上去不是流浪者,其实我们在精神上是流浪者,没有真正的正确的价值观念。我们一定不要做流浪汉,我们要相信这世界没有抛弃我们,我们自己也不能放弃自己,从现在起去做出改变,我们也不要像小女孩那样相信上帝会帮助我们,我们会在诺亚方舟上见到他,我们要相信自己就是船主,不但要把自己带向天堂,还要把这个世界的黑暗的地方的人也带进天堂。


流浪汉世界杯的影片制作

《流浪汉世界杯》是神为影音使团预备一个极具意义的题材,配合“挪亚方舟”以心建家的精神及信息,告诉大家流浪的心灵可以回家,黑暗中也有光明,就好像阿东和这群流浪汉的故事一样,当你寻找到神,没有目标的人生,也可以找到人生目标,生命亦不会再流浪,当你以为自己处于绝望当中,其实只要看事物的角度改变,世界就会改变。很多人劳碌一生,以为地上有家,就可以安居乐业,其实他们与这群无家者一样,因为如果不与神建立关系,我们的心灵还是流浪,惟有寻找到上帝在我们身上的计划,才可以建立永恒的家,《流浪汉世界杯》正要带出人生必须同舟共济,有神导航的信息。2008年正是中国北京举办奥运的年份,全球引颈以待,大家都注视各种运动项目,社会大众对运动感兴趣的同时,亦应该感应到生命积极的信息,《流浪汉世界杯》正好配合天时、地利、人和,结集有利的条件,加上充满诚意及全力以赴的制作人及演员,我们引证着上帝在这具时代性的年份,带领我们为他拍一套出色的福音电影,请为我们祷告及奉献,支持我们这高质素的制作。 袁文辉导演的话一直都十分喜爱《洛奇》系列的电影,看后让人十分开心及振奋,又带着积极的信息,不论在剧情、对白、甚至电影音乐都震撼人心,引导观众向前!我一直热切期待着也能为主拍一套励志又能振奋人心,将生命中的真善美与观众分享的福音电影,感谢主!三年前在电视新闻中给我看到一个很好的题材,就是一位社工,透过足球来改写流浪汉的人生,我大胆向神求,让我抓住机会,能将这奇妙故事拍成福音电影,将不要放弃,不论人生上半场有多糟,但有神一起踢的下半场,绝对是不一样的信息,透过电影的力量传递出去!我们极需要你的代祷及支持,一齐参与带动一场叫人生命不再一样,牵起社会震动的电影布道运动,《流浪汉世界杯》是笑中有泪、泪中有笑,感人至深,叫人重拾斗志的电影,告诉每一个人:“上帝睇好你?,人生是可以活得好精彩!” 过去两年的时间,有多次机会与流浪汉接触,甚至夜访他们,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生命功课,在面对人生的挫折、失望、甚至感到自己被社会所拒绝的同时,我实在并不能夸耀自己会比他们坚强。在每一个寒风及冷雨的晚上,他们仍咬紧牙关活下去,谁说他们对生活没有期盼,只是需要有人用不离不弃的爱,坚定的再次告诉他们:“跌倒可以起番身,人生仍有下半场,我睇好你!”能够有机会参与编写这个电影剧本,实在是十分感恩的事,我看为是主给我一个极美好的事奉,全心投入去为主编写一篇满有生命力、有笑有泪、动人的讲章,让每一位观众,透过观看《流浪汉世界杯》这电影,仿佛感受到主向我们张开双手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 制作公司:影音使团[中国香港]发行公司:高先电影有限公司[中国香港](2009) (Hong Kong) (all media)其他公司:Toplight Engineeringcamera and lighting equipment suppli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