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犀牛为什么濒临灭绝
1、国际市场对犀牛角的需求有增无减。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犯罪分子铤而走险。2、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地域辽阔,又与莫桑比克和津巴布韦接壤,多数不法分子从这两国进入该公园偷猎,然后又从原路返回。南非执法部门无法越境执法,这使得偷猎者更加猖狂。3、国际犯罪集团参与猎杀犀牛。他们使用世界最先进的通讯和跟踪设备,武器也是一流的,这令南非执法人员难以应对。4、国际合作有待加强。事实证明,单靠南非一国之力无法承担保护犀牛的重任。从遏制国际市场对犀牛角的需求上说,有关国家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堵住源头,既要严厉打击偷猎者和走私犀牛角的不法分子,也要严惩购买犀牛角的人。更重要的是,与南非接壤的邻国,要积极参与保护犀牛的行动,与南非携手严厉打击偷猎。扩展资料:种群现状20世纪,黑犀曾经是所有犀牛总数量最多的一种。但在20世纪后半叶,黑犀的数量急剧下降,从70000下降到1981年的10000-15000头。1990年左右该数量又降到2500头以下。根据2003年的资料显示,黑犀的数量已有回升,约3610头。黑犀的主要威胁是偷猎和栖息地的减少,人们猎取黑犀的目的是获取它们的角。为保护黑犀,在《华盛顿公约》CITES的干预下,建立了一些区域性的非洲犀牛保育工作,建立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南共体)的犀牛保护,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犀牛管理集团区域方案,以及南部非洲犀牛和大象安全组/国际刑警组织环境犯罪工作组。IUCNSSC非洲犀牛专家小组是犀牛保护非洲大陆的协调机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黑犀牛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综述:谁来拯救濒危的犀牛
黑犀牛为什么濒临灭绝
黑犀牛为什么濒临灭绝
黑犀(学名:Diceros bicornis)又称"非洲双角犀"或"尖吻犀",产于非洲的肯亚、坦尚尼亚、喀麦隆、南非、纳米比亚和辛巴威,主要栖息在接近水源的山地林缘。尽管名叫黑犀,它的体表颜色实际上更接近于暗黄棕色,这个名字一般被用来区别于白犀(Ceratotherium simum),事实上这两种犀牛的区别不在于颜色,而主要在于体型,黑犀要比白犀小许多,黑犀牛一般体重400-500千克,白犀牛一般体重800-1300千克。在人类长久以来的肆虐下,黑犀目前已极度濒危。2011年11月10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正式宣布野生西非黑犀牛全部灭绝。
犀牛是怎样濒临灭绝的
因为犀角啊!犀牛角在原来不仅是奢侈工艺品的原料,也是名贵药材,价值甚至比象牙还高,所以很多偷猎者就去猎杀它们,甚至还有一些比较穷的国家以此为生!当然这是在过去,现在所有国家都禁止犀角和象牙买卖,保护起来了呢!但是由于过去的大量捕杀,现存犀牛数量就不多,犀牛繁殖就成了一大困难,所以濒临灭绝。
雪豹、犀牛、猩猩为什么濒临灭绝?
原因各有不同:
主要有三点
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使得他们的生存地出现了改变,而人类的大量到来,又使得他们无法顺利的进行迁徙来适应这种改变,所以使得他们濒临灭绝,这个雪豹和北极熊受到这个影响最大。
生存空间受到压缩和破坏,由于人类的数量大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类开始抢占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受到破坏,生存空间受到压缩。而局限在小的生存空间中,其领地不如正常的大,这样的生活野生动物也会对自己的生存空间造成破坏,如此恶性回圈,就造成了濒临灭绝的情况。比如大象、猩猩就是这种情况的代表。
人类的捕杀,现在因为食用而捕杀野生动物的在减少,但因为其他原因,比如象牙、犀牛角等对野生动物的捕杀却在加剧,人类的捕杀造成了很多动物濒临灭绝,犀牛就是这种情况。
当然实质上濒临灭绝的动物,很多都是以上三种因素的复合作用,只是看哪种占的比重更大。
关于黑犀牛,华南虎,猩猩,这三种动物濒临危险的原因
黑犀牛是因为盗猎,犀牛角是传统名贵装饰品和中药材,特别是在东亚,黑市贸易简直猖獗。
华南虎受人为影响较大,中国人从古代开始就对老虎有偏见,认为老虎是对人类的威胁,如果杀死老虎就会被视为英雄一般。建国后在五六十年代也曾经有过几次打虎风潮,这几次打虎直接导致华南虎从建国初期的4000余只锐减至不足200只,直到今日不足百只。
猩猩是亚洲唯一的大猿,直接威胁到它们生存的就是人类领地的扩张,人类大规模采阀森林,使得猩猩的栖息地越来越小,数量也越来越少
中国犀牛的灭绝原因
气候逐渐变冷:何业恒与人合著的《中国野生犀牛的灭绝》一文指出,气候逐渐变冷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犀牛是一种喜欢温暖气候的热带、亚热带动物。从公元前500年前后黄河以北气候明显变冷开始,该地区的犀牛种群持续南迁。到唐朝时,黄河以北地区已完全不适合犀牛生存,唐贞元年间那头得到最高礼遇的犀牛,白居易诗中描述的生活情形是“驯犀生处南方热,秋天白露冬无雪。一入上林三四年,又逢今岁严寒月。饮冰卧霰苦蜷局,角骨冻伤鳞甲缩。”《旧唐书·德宗纪》记载,797年(贞元十二年)冬天,“大雪平地二尺,竹柏多死”,这头犀牛就冻死在了长安皇宫动物园中。此后,唐人放生驯犀一般都要送回原产地去,如东南亚送来的带回东南亚去,渠州(今四川广安一带)送来的也带回原籍放生,而不是就地放生,这正是因为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变冷,已不再适合犀牛生存。到1050年前后,似乎不仅长江流域的气候也开始变冷,冬天连岭南郁林州(今广西兴业县)的犀牛都要“掘地藏身而出鼻”,也就是犀牛在地上挖个坑,把自己整个身体躲进去,仅留个鼻子在外面。 栖息地不断缩减:以犀牛在商周之际的1800千米的北界作一条边,以最西北端屈吴山作原点,由原点向南与云南西南端连一条线、与中国东部海岸线的弧形之间围成的扇形区域,就是中国古代犀牛分布的总面积。根据这个扇形面积的缩小速度,东北师范大学的王振堂教授等人进而提出,三千多年来,中国犀牛栖息地北界线一直在以每年500米的速度向西南移动,直到当代归零,造成这种改变的外力,不仅是气候改变和直接大量捕杀,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人口压力增加,无形之中就一直改变着犀牛栖息地环境。“人口压力较低时,人口种群的生活地区与犀牛生存地带相间交错分布。犀牛只因直接捕杀而减少。但栖息地与人类交错的野生动物,都会承受一定的人口压力,因为人类数量超过一定范围后,必然焚烧山林、薮泽,开垦丘陵及湖畔,永久性破坏其生存环境,大面积占据其栖息地。”犀牛也是如此,在气候与人口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其生存空间遭到永久性破坏后,便出现了地域性灭绝。王振堂研究古文献后得出,古代犀牛在最适生境区内最高密度可达每100平方千米6-7头,但在古代州郡建制的大范围内,只能达到每600平方千米l头。结合犀牛的被捕杀频率,以及犀牛近两年才产一仔的繁殖率,他用数学模型计算出,犀牛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压力为4人/平方千米。王教授还统计分析了唐代34个产、贡犀或犀角的州郡,发现其中除连州人口压力为3.17人/平方千米、玉林为3.03人/平方千米外。其他各州皆小于2.90人/平方千米,且有10个州郡人口密度小于1人/平方千米。400年后的宋代,唐代曾有犀牛生存的各州,除云贵高原外,其他州郡的人口压力皆已在4人/平方千米以上,其中除2个州郡尚偶有犀牛记载外,其他各州已无犀牛生存。到明清时期,中国犀牛已仅在云南省有残存了,此时云南省境内,大部分地区的人口压力都在5人/平方千米以上,甚至15人/平方千米,只有普洱府、镇元府、沅江府人口压力低于4人/平方千米,当时尚有犀牛记载的州府,也正是这几个。 人类的猎杀:犀牛角是一种珍贵的清热凉血中药材,其皮和血也可以入药,救人无数,在中国宋朝就有用犀牛角的记载,另外犀牛皮也在古代被广泛用于士兵皮甲制作,这加速其灭绝速度。同时也将它与象牙一样用来雕刻制成各种精美的工艺品,人还将犀牛的皮和血入药,在宋朝就有用犀牛角的记载。由于犀牛数量稀少,因此越发显得珍贵。到了清朝,南方各省官员为了使犀牛角成为官府私有的财产,发出公告,不许民间乱捕犀......
犀牛看见火为什么会踩灭啊 请专家回答
其实犀牛会灭火这种现象,最早流传于印度、马来西亚和缅甸等地。所涉及的犀牛主要是印度犀牛和爪哇犀牛(现存犀牛共有非洲的黑犀牛、白犀牛两种,南亚和东南亚的印度犀牛和爪哇犀牛和苏门答腊犀牛五种)。马来语里对会灭火的犀牛还有专有名词叫badak api ,badak是犀牛的意思,api是火的意思。 传说的真实性还没有经过证实,或许是真的,但要得到证实也很难了,因为犀牛现在已濒临灭绝,难以观察到这种现象了。只是电影《上帝也疯狂》使这一传说传播开来,使得某些科普节目介绍时也会提到这一点。2楼的这个故事是某个社群里的帖子,说的是非洲犀牛,真实性和娱乐性难分吧(地址是 supervr/...放圭蝨氦僵1 )。 如果真有此事的话,解释生物先天性行为的原因很固定--条件反射。我想就像斗牛对红色的东西敏感一样吧。
北部白犀牛为什么濒临灭绝
因为犀角啊!犀牛角在原来不仅是奢侈工艺品的原料,也是名贵药材,价值甚至比象牙还高,所以很多偷猎者就去猎杀它们,甚至还有一些比较穷的国家以此为生!当然这是在过去,现在所有国家都禁止犀角和象牙买卖,保护起来了呢!但是由于过去的大量捕杀,现存犀牛数量就不多,犀牛繁殖就成了一大困难,所以濒临灭绝啊~ 希望我的答案对你会有所帮助!
犀牛灭绝了吗
犀牛没有灭绝。犀牛因其角的装饰和药用价值而被大量捕捉,除白犀外均为濒危物种。分布于亚洲南部、东南亚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
犀牛都生存在非洲和亚洲温暖区。白犀牛和黑犀牛都生活在非洲的大草原。黑犀牛过去生活在撒哈拉沙漠南部的非洲地区。如今它们却分散在非洲中部,南部和东南部。白犀牛主要生存在南部非洲,只有一小部分在非洲中部和东部。
爪哇犀牛则以茂密的东南亚热带雨林为家。它们过去生活在从由中国西南到孟加拉再到印尼的大片地区,如今只能在越南和印尼的爪哇岛发现它们的踪迹。而苏门答拉犀牛也只剩下小部分生活在马来西亚半岛和印尼的苏门答拉。印度犀牛则生活在印度和尼泊尔的保护区。
西非黑犀牛是什么时候宣布灭绝的?
西非黑犀牛又名“西部黑犀牛”,是黑犀牛中最珍稀的亚种。西非黑犀牛曾广泛分布在非洲中西部的大草原上,但是近年来数量急剧下降,已经被列入极度濒危物种名单。西部黑犀牛数量急剧下降,2000年全球就只剩下了10头,全部生活在喀麦隆北部。2006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在调查时没有发现一头,当时就被认为很可能已经灭绝。2011年11月10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经过对喀麦隆境内的全面调查,没有发现任何黑犀牛的踪迹,宣布此亚种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