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陈祖泽

时间:2024-08-14 11:25:59 编辑:莆仙君

九龙华仁书院的文化

九龙华仁书院的学习气氛自由,着重自学精神,即所谓“华仁精神”(同时亦包含自主、自重、自强;不卑不亢、和而不同)。与香港其他传统名校多录取富有家庭子女有所不同,九龙华仁取录的学生不少来自社会中下阶层。据《五十六号的星光——九龙华仁书院创校八十周年纪念册》(ISBN 962672403X)所载,九龙华仁是第一所用绿色作校褛的学校(而香港华仁则为宝蓝色)。相传,当时大部分神父来自爱尔兰,传统上,绿色代表爱尔兰。身在香港的神父为纪念祖国,遂将校褛的颜色定为绿色。

古田县第一中学的学校简介

古田一中有艰苦创业、勤俭办学的优良传统。建校以来三易校园。学校始创时,学生带锄头入学,在凤岗山点油灯,啃糙米,边读书,边劳动建校;迁址县城龙首山时,师生再度披荆斩棘,改旧利废,重建校园;随县城迁址于新城松台山时,师生齐动手,肩扛手拉搬运校产,开路植树重整校园,经几代人努力,校貌日益改观。此期间,筑围墙,辟操场,办工厂,垦农场,下乡支农,上山造林,持续开展一系列勤工俭学活动。师生辛勤的汗水洒满校园每一个角落和古田的山乡田野,劳动的锻炼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师生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精神。90年代初,学校顺利通过二级达标。为了继续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学校制定了中、远期发展规划,提出奋斗5年力争一级达标的目标,分别按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两方面的标准及差距,全校上下一条心,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懈努力。在办学条件方面,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批项目,相继改建校门,扩展操场,艺术馆,盖成崭新的教工住宅楼和学生宿舍楼,重建高、初教学楼,改造实验室,充实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整理校园环境,手植草坪。在山区有限的条件下,靠上级和社会支持,靠师生齐心协力,学校跻身于全省屈指可数的办学水平一级达标的先进行列。

九龙华仁书院的发展史

徐仁寿于1919年成立“华仁书院”,他原本任教于圣若瑟书院。华仁是香港第一所由华人管理的英文中学。随着学生人数大增,港岛校舍不敷应用,遂于1924年12月1日在九龙旺角砵兰街七十号成位分部;学校最初只有24名学生,是为九龙华仁书院的前身。奶路臣街校舍为书院第一幢自行购地建校的校舍,地点位于现时旺角电脑中心。1928年6月24日,新址启用,由当时教育司伍德(A.E. Wood)及徐仁寿主持启用典礼。根据当日《南华早报》报道,新校“楼高三层而每层均有班房”,周围有“广阔的空地”,整所建筑“空气流通”及“光线充足”,并称华仁是香港最大的学校,有学生500人。徐仁寿有感学生需要更多精神上的指导,于是渐渐将管理交与当时寻找本地教育施设的耶稣会教士。耶稣会本来希望在香港兴办天主教大学。随着香港大学于1911年成立,耶稣会的神父转为提供宿舍予大学生,即现今的利玛窦堂。1932年9月,5位耶稣会的司铎加入华仁为教职员。12月25日华仁正式移交耶稣会。徐仁寿后离港在英属马来亚从事橡胶种植,1980年离世。在伍德的协助下,九龙华仁被纳入政府的资助名单;虽然有新设施,高年级学生依然需要渡过维多利亚港到香港华仁书院上实验课。学生人数日益增加,校舍设施不足,遂有在九龙设立分校的必要。 1941年9月8日,柯士甸道103号的校舍正式成为华仁的分校。高班的学级迁到分校上课,由嘉利华神父(Rev. Fr. Richard. W. Gallagher, S. J.)主理。由当时校长林海澜主理的低班学级则维持在华仁的奶路臣街校舍上课。同年12月8日,日本开始进攻香港。新界及九龙沦陷后,英军撤出九龙,九龙陷入无政府状态。柯士甸道和奶路臣街的校舍在战时遭到抢掠,学校档案散失不全,只有林海澜和另一位校长周清霖填写之学校日志得以保存。战后该校址改为天主教小学德信学校。1941年12月,日军进入九龙,耶稣会教士协助居民撤退到香港岛,九龙华仁被迫封校。日治时期,困难情况下华仁继续授课;直至1945年7月1日,日军着华仁停办。是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9月,华仁复课。由于桌椅战时已被作为燃料,学生要自备凳桌上课。 1946年、1947年间,九龙华仁在学生人数增加下寻找新校址。迁入何文田山道十五号一地皮的提议遭政府否决,另一说法为政府态度不置可否,致使迁校一事不了了之。至1949年,学校与香港政府商讨后,政府同意让九龙华仁使用何文田一已遗弃的稻田及附近土地。1952年,九龙华仁搬到窝打路道56号现址。此地早年称为火棚,政府一直以临时特别许可证的方式租用给农民。除早期之农田外,原本亦作晒染料、豆豉、布料之用,为附近旺角的通菜街、西洋菜街、花园街、豉油街、烟厂街、洗衣街、染布房街、黑布街、白布街等街名的由来。新校舍于1952年9月竣工,礼堂也于1955年开幕,圣堂则于1959年落成;现今的游泳池也在1988年落成。罗定邦楼新翼在1991年开幕。据1999年香港教育署之视学报告,全校共有31个课室、四个实验室、12个特别室、两个篮球场、四个网球场及礼堂、图书馆、一个草地足球场、一个硬地足球场、泳池和举重健身室各一。新翼校舍于2006年启用,物理及化学实验室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