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找规律题的技巧
我为大家整理了找规律题的一些做法,大家跟随我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标出序列号法 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看增幅法 1.如增幅相等(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 2.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 3.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 4.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 找规律题目的 找规律是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技能,目的是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以上是我整理的有关找规律题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找规律的方法
代数中的规律“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容易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 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数学找规律的 方法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数学找规律方法 代数中的规律“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容易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 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例1 观察下列各式数:0,3,8,15,24,……。试按此规律写出的第100个数是___。”分析:解答这一题,可以先找一般规律,然后使用这个规律,计算出第100个数。 我们把有关的量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给出的数:0,3,8,15,24,……。 序列号: 1,2,3, 4, 5,……。 平面图形中的规律:图形变化也是经常出现的。作这种数学规律的题目,都会涉及到一个或者几个变化的量。所谓找规律,多数情况下,是指变量的变化规律。所以,抓住了变量,就等于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2数学找规律方法 从具体的.实际的恩提出发,观察各个数量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变化规律。由此及彼,合理联想,大胆猜想善于类比,从不同事物中发现相似或相同点; 总结 规律,得出结论,并验证结论正确与否;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要善于变化 思维方式 ,做到事半功倍 探索规律是一种思维活动,及思维从特殊到一半的跳跃,需要有一定的归纳与综合能力。 当以知的数据有很多组时,需要仔细观察,反复比较,才能准确找出规律。需用到的数学方法有:分类讨论法.转化法.归纳法.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推理.判断等一系列探索活动,解答有关探索规律性问题的特点是问题的结论或条件不直接给出,需要逐步确定需要的结论和条件。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认真审题,掌握规律.合理推测.认真验证,从而得出问题的正确结论。 3数学找规律方法 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找出的规律,通常包括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例如,观察下列各式数:0,3,8,15,24,……。试按此规律写出的第100个数是1002-1,第n个数是n2-1。 解答这一题,可以先找一般规律,然后使用这个规律,计算出第100个数。我们把有关的量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给出的数:0,3,8,15,24,……。 序列号:1,2,3, 4, 5,……。 容易发现,已知数的每一项,都等于它的序列号的平方减1。因此,第n项n2-1,第100项是1002-1。 公因式法:每位数分成最小公因式相乘,然后再找规律,看是不是与n2、n3,或2n、3n有关。 例如:1,9,25,49,(81),(121),的第n项为( (2n-1)2 ), 1,2,3,4,5......,从中可以看出n=2时,正好是2×2-1的平方,n=3时,正好是2×3-1的平方,以此类推。 4数学找规律方法 初中数学的学习、学好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这是我们在学习中应该遵循的第一原则,也是其他科目普遍的共性及今后的学习考试趋势。首先对于概念、公式、定义、定理、公理要有准确的认识,到位的理解,除此之外,学生在这些知识点的学习中也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反复认识理解就是一个好办法,比如数学概念的命名,都是有一定意义的,比如有理数(有道理的,有规律的,说得清的数――有限小数及无限循环小数);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含义,内心、外心、非负数的含义等,都可以先作一个简单的认识,之后离真正的深刻的理解就不远了,而真正理解的东西想忘都忘不了。
数学技巧
关于数学技巧,个人有以下见解。学数学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做题,学会数学关键在于个人的悟性,除了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做匹配练习外,还需要练就独立解题能力与总结反思能力,学会以不变应万变。学数学最重要的就是解题能力。要想会做数学题目,就要有大量的练习积累,知道各类型题目的解题步骤与方法,题目做多了就有手感了,再拿出类似的题目才会有解题思路。其次是学会预习。解题思路不是直接就有的,也并非通过做几道简单的题目就能轻易获得,而是在预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出来的。因此,预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预习一方面能够让大家提前对数学知识有所了解,另一方面能够培养数学独立学习能力。学数学必须多做题。理解了数学基本定义和知识点以后,就需要通过做对应习题去巩固知识,多做多练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学数学也是看花容易绣花难的,只有真正动手去做题、经历了实操过程能学会。做完题要学会总结。对于做过的题型及做错的题目要善于进行分类总结,再遇到类似的题目要会分析,知道哪里容易出现问题,然后尽量去避免。同时在做题和总结过程中,要学会举一反三,抓住考点去复习。学数学要会看书和查缺补漏。数学基础考点都来源于课本,大家之所以觉得书没什么可看,是因为对教材掌握程度不够。书上的每个定义都要理解后倒背如流,深究每个词语的含义,做懂每个例题,会推导数学公式及变形公式。做数学题目方法不唯一,只要是逻辑合理、能一步步推导出结论的方法都可以,不必拘泥于老师讲授的方法。做数学小题也可以采用画图、试值法、代入法等去做,只要沉下心去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数学总能够学好。
数学技巧
数学技巧如下:1.学数学要善于思考,自己想出来的答案远比别人讲出来的答案印象深刻。2.课前要做好预习,这样上数学课时才能把不会的知识点更好的消化吸收掉。3.数学公式一定要记熟,并且还要会推导,能举一反三。4.学好数学最基础的就是把课本知识点及课后习题都掌握好。5.数学80%的分数来源于基础知识,20%的分数属于难点,所以考120分并不难。6.数学需要沉下心去做,浮躁的人很难学好数学,踏踏实实做题才是硬道理。7.数学要想学好,不琢磨是行不通的,遇到难题不能躲,研究明白了才能罢休。8.数学最主要的就是解题过程,懂得数学思维很关键,思路通了,数学自然就会了。9.数学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算的,或许这一秒没思路,当你拿起笔开始计算的那一秒,就豁然开朗了。10.数学题目不会做,原因之一就是例题没研究明白,所以数学书上的例题绝对不要放过。11.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接受一种新的知识,主要实在课堂上进行的,所以要重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跟住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下课之后要及时复习,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去问,在做作业的时候,先把老师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回想一遍,还要牢牢的掌握公式及推理过程,尽量不要去翻书。尽量自己思考,不要急于翻看答案。还要经常性的总结和复习,把知识点结合起来,变成自己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