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送梓州李使君》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古诗《送梓州李使君》 年代:唐 作者: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作品赏析 【注解】: “一夜雨”一本为“山中一半雨”。橦布:用橦木花(木棉)织成的布。文翁:汉景帝末年的蜀郡太守,力主兴学,成绩斐然。 【简析】: 这首诗的前四句宛转奇妙,有精有致,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赠别之作,多从眼前景物写起,即景生情,抒发惜别之意。王维此诗,立意则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因而一上来就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县)的自然风光,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令人神往。 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起得极有气势: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这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被后世诗评家引为律诗工于发端的范例。 首联从大处落笔,起势不凡;颔联则从细处着墨,承接尤佳,不愧大家手笔。诗人展现了一幅绝妙的奇景:一夜透雨过后,山间飞泉百道,远远望去,好似悬挂在树梢上一般,充分表现出山势的高峻突兀和山泉的雄奇秀美。“山中”句承首联“山”字,“树杪”句承首联“树”字,两句又一泻而下,天然工巧。这两联挺拔流动,自然奇妙,画面、意境、气势、结构、语言俱佳。前人所谓“起四句高调摩云”(《唐宋诗举要》引纪昀语),“兴来神来,天然入妙,不可凑泊”(王士禛《古夫于亭杂录》),诚非虚夸。
王维诗词:《送梓州李使君》
【年代】:唐
【作者】: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内容】: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作者】
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喑,拘于菩提寺。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薛诸王附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诵。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缙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赠秘书监。
【注释】:
“一夜雨”一本为“山中一半雨”。
橦布:用橦木花(木棉)织成的布。
文翁:汉景帝末年的蜀郡太守,力主兴学,成绩斐然。
【赏析】:
这首诗的前四句宛转奇妙,有精有致,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送梓州李使君原文及翻译
送梓州李使君【作者】王维 【朝代】唐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翻译:万壑古树高耸云天,千山深处杜鹃啼啭。山中春雨一夜未停,树丛梢头流淌百泉。汉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诉讼争田。望你发扬文翁政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拓展:《送梓州李使君》是唐代诗人王维为送李使君入蜀赴任而创作的一首诗。诗人想象友人为官的梓州山林的壮丽景象以及风俗和民情,勉励友人在梓州创造业绩,超过先贤。此诗选取最能表现蜀地特色的景物,运用夸张手法加以描写,气象壮观开阔。全诗没有一般送别诗的感伤气氛,情绪积极开朗,格调高远明快,是唐诗中写送别的名篇之一。
送梓州李使君翻译
送梓州李使君翻译如下: 【原文】送梓州李使君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诗文解释】千山万壑,长满了参天的古树,到处都是杜鹃鸟啼叫的声音。山中下了一夜的雨,百泉流淌,好像挂在树梢上。汉女向官府交纳用桐木花织成的布匹,巴人常为了芋田发生诉讼。希望学习文翁,翻新文化,教化人民,不要倚仗先贤的政绩不能超越。【词语解释】杜鹃:布谷鸟。树杪:树梢。输:交纳。讼:讼争。翻:迅速彻底。倚:依赖。【韵译】梓州一带千山万壑尽是大树参天,山连着山到处可听到悲鸣的杜鹃。山里昨晚不停地下了透夜的春雨,树梢淅淅沥沥活像泻着百道清泉。蜀汉妇女以橦花织成的布来纳税,巴郡农民常为农田之事发生讼案。但愿你重振文翁的精神办学教化,不可倚仗先贤的遗泽清静与偷闲。 【赏析一】赠别之作,多从眼前景物写起,即景生情,抒发惜别之意。王维此诗,立意则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因而一上来就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县)的自然风光,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