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的故事有哪些?
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的故事有:1、掘墓偷艺钟繇是东汉末年人,他对于书法学习非常的执着热衷,几乎已经到达痴狂的地步。据说他曾经在抱犊山读书,为了练习好书法,将山中的石头、树木都写成了黑色。有一次,他和曹操、韦诞等人谈论书法用笔,因为兴致浓厚,以致于睡前还不断地心摹手画,竟然将被子给划破了几个洞。韦诞也是当时一位书法家,据说他手头有东汉大书法家蔡邕的“笔论”,因此他的书法水平非常高,当时人都推崇他的书法,认为是当朝第一书法家。钟繇想向韦诞借阅这本“笔论”,但韦诞就是不肯,三番五次的拒绝,钟繇气得捶胸呕血,幸亏曹操用五灵丹救了他一命。等到韦诞过世后,钟繇便派人从坟墓中挖出那本书,反覆研究,终于了解用笔的奥妙。2、入木三分一次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便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进行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他赞叹地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3、草圣张旭唐朝文宗皇帝曾向全国发出了一道罕见的诏书: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斐旻的剑舞可成为天下的“三绝”。诏书一到洛阳城,顿时轰动了那些饱学之士。他们纷纷向张旭道喜,庆贺他以卓绝的努力夺得了最高奖誉。张旭作揖一一致谢,并设宴款待洛阳名流。席上,有人提议张旭谈谈草书到“绝”的秘诀,张旭推辞不过,谦虚的说:“各位见笑了,我自知浅陋,皇上奖掖,收之有愧。说到秘诀,无非在‘用心’两字“。张旭沉吟片刻,他油然想起杜少陵曾写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便说:少陵曾对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写过一首诗,其中四句‘烈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想必诸位是知道的。在邺县,我有幸见过公孙大娘的舞姿,每次看时,都引起我的联想:她将左手挥过去,我就立即触到这次姿态像个什么字,她跳跃起来旋转,我想草书中的使转笔锋的驰骋应如此罢!她整个起舞的姿态音容,给我一个全面的草书结构的启发。4、竹扇题字据说有一次,王羲之路过山阴城的一座桥。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5、颜真卿黄泥习字。在颜真卿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颜真卿的母亲带着他回到外祖父家,由外祖父教习颜真卿习字。颜真卿写起字来很是认真,但家里的条件并不算好,母亲也感概,觉得对不起孩子,不能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颜真卿最后找到了一个不花钱的方法,那就是碗当砚台,刷子当笔,泥浆当墨,墙当纸,写满了用水冲掉,再重新写过,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颜真卿认真习字,最终成为了一代书法大家。楷书四大家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楷书四体,他们是:唐初欧阳询、盛唐颜真卿、唐朝柳公权、元朝赵孟頫。欧阳询(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颜真卿(709-784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柳公权(778-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今陕西铜川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后世以「颜筋柳骨」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吴兴人。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的故事有哪些?
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的故事有程邈创隶书、萧何深思题匾、 偶创飞白、墨池等故事。东汉大书法家张芝,年轻时学习书法十分刻苦。他天天勤奋练字,废寝忘食,几天就写秃了一支笔,一个月就要用掉几锭墨。每天写完字后,张芝就到自家后院的池塘里洗笔洗砚,久而久之,池水竟变黑了。王僧虔年轻时就写得一手好字,尤其擅长隶书。早在刘宋朝,宋文帝在一次偶然机会见到他的一幅白绢扇面书法,赞叹不己,说这不只是超过了王子敬(献之),其骨力内涵,外貌风仪更不一般。不可小看。王僧虔是晋代三朝宰相王导的五世孙,而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则又是王导的从子、从孙。王僧虔的书法是有其家学渊源的。他不仅继承了家族的传统,字写得好,而且对书法理论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曾著《书论》一篇。所以宋文帝如是说。墨池的故事至齐代,王僧虔书法更臻完美,遂成海内名家。太祖萧道成也是个笃好书法的人,即帝位后,书法雅兴仍不减当年。建元中(公元479—482年),太祖召已是丹阳(今江苏镇江)尹的王僧虔来朝,提出要与他进行书法比赛。王僧虔只得从命。君臣二人各自展纸濡墨,挥毫逞兴。作书完毕,太祖十分得意地问:“联与公卿书法,谁是第一?”王僧虔不假思索地回答说:“臣书第一,陛下亦第—。”太祖心里明白,自己的书法是不能与王僧虔匹敌的,付度王是否有曲意奉承之露,出如此狡黠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