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表达了什么意思渔舟唱晚表达的意思
《渔舟唱晚》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以及对“日出而作,日落而休”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渔舟唱晚》是一首古典筝曲,是我国现代著名古筝演奏家娄树华的代表作。《渔舟唱晚》是以古曲《归去来兮》为素材,发展编创而成。 资料拓展 《渔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 乐曲的前半部分,乐句与乐句基本上是上下对答的“对仗式”结构,给人结构规整之感;乐曲的后半部分,则运用递升、递降的旋律和渐次发展的速度、力度变化,表现了百舟竞归的热烈情景。 截至2021年,《渔舟唱晚》已成为了我国古筝四级曲目,考试时其比较注重节奏与音色,左手伴奏部分大都在低音区,考生要掌握好距离使其声音浑厚悠长。颤音是《渔舟唱晚》的特色,考生要掌握好其声色韵味,力度要渐渐放轻,弹到重音时注意身体前倾,轻音时要将腰重新伸直,滑音时注意抬头面向听众。
渔舟唱晚是描绘了什么的景色?
“渔舟唱晚”的意境: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情喜悦的渔民悠然自得,片片白帆随波逐流,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夜幕即将降临,最后一抹晚霞随着越来越浓的夜色,消失在了天边。远处,依稀可以听见啾啾鸟鸣,潺潺溪流和嘶嘶虫鸣;湖波上,亮起点点光芒,给人热闹的感觉。竹筏在上面漂泊者,为水面点缀了些色彩。忙碌了一天的渔夫,划着小桨从远处的盲区缓缓驶来。水面上不时泛起阵阵涟漪,还能看见模糊的倒影。湖畔不时飞来几只鸬鹚,它们互相戏水,努力地吮吸着甘露,为这幅天然的山水画增添了活泼的氛围。扩展资料:《渔舟唱晚》乐曲描绘了在晚霞辉映下渔人载歌而归的动人画面。乐曲开始,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一幅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画面。接着,以音乐的主题为材料逐层递降,音乐活泼而富有情趣。当它再次变化反复时,采用五声音阶的回旋,环绕一段优美的旋律层层下落,此旋律不但风格性很强,且十分优美动听,确有“唱晚”之趣。最后先递升后递降的旋律接合成一个循环圈,并加以多次反复,而且速度逐次加快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渔舟唱晚
民乐曲 渔舟唱晚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渔舟唱晚》表达内容: 渔舟唱晚是在描述在夕阳下,湖面上拨光点点,渔夫滑著小船,拖著一身的疲惫,准备要回家。因为工作了一整天,终於能回到温暖的家,所以渔夫心情非常愉快,就一边哼著歌儿,一边划向回家的路。《渔舟唱晚》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筝曲。这首乐曲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筝独奏曲。扩展资料:音乐赏析:《渔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乐曲的前半部分(第一段),乐句与乐句基本上是上下对答的“对仗式”结构,给人结构规整之感;乐曲的后半部分(第二、三段),则运用递升、递降的旋律和渐次发展的速度、力度变化,表现了百舟竞归的热烈情景。
渔舟唱晚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渔舟唱晚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介绍如下:《渔舟唱晚》通常用古琴、古筝、笛子、二胡等传统民族乐器演奏。 《渔舟唱晚》有好几种演奏方式,所以《渔舟唱晚》可以是一首柳琴独奏曲,但是并不仅限于柳琴独奏曲。该曲最早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筝曲。《渔舟唱晚》描绘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这首乐曲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筝独奏曲。娄树华的《渔舟唱晚》,是中国古筝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作品,它是用古曲《归去来兮》为素材,发展编创而成者。创作于1938年——1939年之际。一经问世就开创了筝曲的新纪元。经过50多年表演证明,是一首受到中外音乐界公认的名筝曲。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诗句。乐曲描绘了在晚霞辉映下渔人载歌而归的动人画面。乐曲开始,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一幅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画面。接着,以音乐的主题为材料逐层递降,音乐活泼而富有情趣。当它再次变化反复时,采用五声音阶的回旋,环绕一段优美的旋律层层下落,此旋律不但风格性很强,且十分优美动听,确有“唱晚”之趣。最后先递升后递降的旋律接合成一个循环圈,并加以多次反复,而且速度逐次加快,表现了心情喜悦的渔民悠然自得,片片白帆随波逐流,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这首富于诗情画意的筝曲曾被改编为高胡、古筝二重奏、小提琴独奏曲及长笛独奏曲。
《渔舟唱晚》赏析
2019-11-21
《渔舟唱晚》,由先生娄树华于1938年——1939年之际,以古曲《归去来辞》为素材发展编创而成,是中国古筝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作品,是中外音乐界公认的名筝曲。用13弦筝,五均调律定弦和弦柱乐器的特殊结构和性能,充分发挥了古筝的弹按技巧和声韵配合的妙用,诗情画意,切题发挥,突破了河南地方风格的框子,是一首雅俗共赏的佳作。
2019-11-30
《渔舟唱晚》,由先生娄树华在1938年——1939年间,以古曲《归去来辞》为素材发展编创而成,是中国古筝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享誉中外。乐曲充分发挥了古筝的弹按技巧和五声音阶的声韵配合,曲名取自《滕王阁序》“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书友Helen,一个爱读书,爱书法和音乐,有瑜伽教练证的翻译,今天采用曹正先生记谱的版本,给大家汇报学习古筝一年的成果。
《渔舟唱晚》,娄树华先生在古曲《归去来辞》基础上发展编创而成,是中国古筝的代表作,享誉中外。乐曲充分发挥了古筝的弹按技巧和五声音阶的声韵配合,曲名取自《滕王阁序》中的诗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书友Helen,爱读书,爱书法和音乐,有瑜伽教练证的翻译,采用曹正先生记谱的版本,给大家汇报学习古筝一年的成果。
在表演前,应主委会要求,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古筝相关的内容和《渔舟唱晚》赏析。以下为文字稿:
古筝,其实传统上看,本来只称为“筝”。因为传统而古老,所有随琴一起,在前面贯上“古”字。出土文物上,有13弦的,是很像古琴的样子,只是有筝码,也就是这种把弦架起来的小部件。建国后开发了这种21弦的,如大家所见到的样子。
最初的弹奏,也如琴一样,徒手弹,从两晋时期开始,采用各种材料的义甲拨动琴弦。现在大家公认,是玳瑁材质的义甲效果最好。
《渔舟唱晚》是用音乐描述渔民在波光粼粼的大湖之上,撒网收获,傍晚时分,随夕阳西下,满载归家的场景。
从结构上讲,乐曲用筝的声音,模仿撒网捕鱼、划船转场,满意收获归家的段落。
具体到弹奏技法,筝古曲的传承是,右手作声,左手作韵,以韵补声。可以说右手重要,但左手技法更见功力。(示范)
筝创新的乐曲,是仿照钢琴,左手到筝码右侧弹奏。(示范)这首乐曲,只有在尾段出现刮奏,有类似的表现。
其中划船声音,就用这用刮奏的技法,在临近结尾时,由远及近,又走远,慢起渐快,再渐慢的处理方式,来表达的意境,刮奏,是筝独有的处理手段,其他乐器和电脑合成的声音无法比似。
下面,请大家尝试跟随我不太成熟的弹奏来分辨一下以上我讲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