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并做一份手抄报
1、钱学森钱学森是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父,他最耀眼的成就是“两弹一星”,获得了国家颁发的“两弹一星” 最高功勋荣誉奖章。“两弹”是原子弹和氢弹,“一星”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在当时十分艰苦的条件下,钱学森带领中国人研制出来“两弹一星”,使中国人民从此再也不怕国外敌对势力的战争威胁,为祖国建设创造了安全条件。2、华罗庚当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时,华罗庚马上回国,为此,他放弃了国外豪华的大洋房小轿车,放弃在美国的各种优厚待遇,一心只想回到当时还十分贫瘠的中国。回国后,他创建了数学研究所,取得了很多伟大的数学成就,被称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实现了用自己的知识报效祖国。3、林鸣中国交建总工程师,自2010年12月起,担任港珠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率领数千建设大军奔赴珠江口,开始了攀登世界工程技术的创新之路。在他的带领下打造的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其中主桥29.6千米、中国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你要知道他默默无闻的付出的多少。4、朱富英辽宁舰最初的时候是从乌克兰手里买过来的,看上去就像一堆废铁。但是在朱富英的带领下,中国科学家们开始对他改造,最终成功修复完成,实现了中国航母的零突破,这样的功绩不可谓不伟大。5、于敏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后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和同学做一份手抄报
具有某种特点或在某方面有代表性的或具有突出才能的人。雷场上,杜富国以超乎常人的勇气担当,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舍身保护战友;受伤后,他用顽强的意志战胜伤痛,用继续奋斗向所有人证明“我能行”。一名护工第一次看到杜富国时鼻子一酸:20多岁的年纪,受了这么重的伤,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杜富国却说:“虽然没了双手,但我还有双腿,可以继续为梦想奔跑。虽然失去光明,只要心中升起太阳,我的世界依然五彩缤纷。”1988年出生的王娇,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敦煌研究院,7年来一直从事敦煌石窟考古报告的编写工作;1987年出生的杨金礼,19岁来到莫高窟,成为一名壁画修复师;90后刘小同2014年加入,专注为莫高窟“画像”……如今的敦煌研究院拥有一支200余人、产学研一体的保护队伍,其中不乏80后、90后、95后。他们在青春年华来到敦煌、深深扎根,为“把莫高窟保护好,把敦煌文化传承好”而坚守、奉献。工作多年的吴丽君,履历表特别“简单”,14年时间里只参与了一个项目——大瑞铁路秀岭隧道建设。这条全长17.6公里的隧道,地处“滇西红层”地质带,围岩破碎、地质构造复杂,共穿越7条断裂带,具有软岩大变形、涌水突泥、高地应力、高地震烈度、高地温等特点,施工难度巨大。在这里坚守14年,吴丽君遇到过数不清的突泥、涌水、塌方,也从一名实习生成长为隧道建设领域的行家里手。吴丽君的工作经历,正是中铁八局秀岭隧道建设者们闯关夺隘、攻坚克难的缩影。矢志报国、三巡太空。聂海胜是首位在轨100天的中国航天员,也实现了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飞行任务“大满贯”。追梦路上,他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前行。中国飞人苏炳添从首度突破10秒大关到10次跑进10秒,从追平亚洲纪录到将亚洲纪录大幅提升0.08秒……人们从未停止对苏炳添的期待,他也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如今除了短跑运动员的身份,苏炳添同时也是一名老师。课堂上除了耐心指导动作外,他也乐于和同学们分享运动生涯中的奋进故事,在更多人心中种下拼搏的种子、注入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