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数学的知识点是很重要的,下面我就大家整理一下七年级上册数学 知识点 归纳整理,仅供参考。 整式的加减 一、代数式 1、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2、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里的运算关系计算得出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二、整式 1、单项式: (1)由数和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3、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 (1)把多项式按x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叫做降幂排列。 (2)把多项式按x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叫做升幂排列。 “圆和扇形”知识点 圆的周长和弧长 1.圆的周长 2.弧长 圆和扇形面积 1.圆的面积 2.扇形的面积 重要程度--四颗星。弧长与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需要熟记,这一部分的知识点会链接到初三下学期“正多边形与圆”,会有一些组合图形的阴影面积需要计算,这里也会是孩子学习的一个难点。 平行线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没有交点,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记作:a∥b。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4、 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五章 平等线与相交线1、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2、对顶角相等3、判断两直线平行的条件: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面三刀条直线也互相平行。4、平行线的特征:(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命题:⑴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⑵命题的组成每个命题都是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6、平移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平移,平移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1)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2) 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1、含有两个数的词来表示一个确定个位置,其中两个数各自表示不同的意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2、数轴上的点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这个数叫做这个点的坐标。3、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并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这样我们就说在平面上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两个坐标轴,其中横轴为X轴,取向右方向为正方向;纵轴为Y轴,取向上为正方向。坐标系所在平面叫做坐标平面,两坐标轴的公共原点叫做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X轴和Y轴把坐标平面分成四个象限,右上面的叫做第一象限,其他三个部分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做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象限以数轴为界,横轴、纵轴上的点及原点不属于任何象限。一般情况下,x轴和y轴取相同的单位长度。3、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点:(1).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零;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零。(2).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等;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3).在任意的两点中,如果两点的横坐标相同,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纵轴;如果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横轴。4.点到轴及原点的距离点到x轴的距离为|y|; 点到y轴的距离为|x|;点到原点的距离为x的平方加y的平方再开根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称点的特点:1.关于x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2.关于y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3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的点的坐标,横坐标与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各象限内和坐标轴上的点和坐标的规律: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x轴正方向:(+,0)x轴负方向:(-,0)y轴正方向:(0,+)y轴负方向:(0,-) x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y轴横坐标为0。第七章 三角形1、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确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3、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4、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5、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只要有任意两条边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就全等)。6、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角边角”或“ASA”。(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角角边”或“AAS”。(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角边”或“SAS”。27、等腰三角形的特征:(1)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3)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重合(也称“三线合一”),它们所在的直线都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4)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5)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是锐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