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在哪一回杀了潘金莲
第二十四回: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武松见到了卖烧饼的兄长武大郎,非常高兴。两人回到家里,与大嫂潘金莲相见。潘金莲见武松英俊高大,顿生邪念,试图勾引武松,被武松怒骂一番。潘金莲反诬陷武松调戏她。武松要去东京办公务,向大哥大嫂辞行,潘金莲对武松冷嘲热讽。武松只劝哥哥安分守己。武大郎只按武松所说行事。花花公子西门庆在楼下看见金莲,顿生色心,一天三次去找王婆牵线,王婆收了西门庆的好处去找潘金莲。郓哥到王婆家寻找西门庆的时候发现了西门庆跟潘金莲勾搭成奸的秘密,赶快告知武大郎。扩展资料:相关人物简介1、武松,又叫“武二郎”。血溅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头陀打扮,江湖人称“行者武松”。武松曾经在景阳冈上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因此,“武松打虎”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曾与鲁智深、杨志等人聚义青州二龙山,三山聚义时归顺梁山,坐第十四把交椅,为十大步军头领之一,后受朝廷招安随宋江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最终在征方腊过程中被飞刀所伤,痛失左臂,被封为清忠祖师。2、武大郎,武家排行老大、唤作武大郎、河北清河县人。含辛茹苦将兄弟武松抚养成人。以卖炊饼为业,娶妻潘氏金莲。3、西门庆,号四泉,西门庆原是阳谷县的一个落魄财主,后来开了一家生药铺。他为人奸诈,贪淫好色,使得些好枪棒,是个受人另眼看待的暴发户兼地头蛇。4、潘金莲,是清河县里一个大户人家的使女,娘家姓潘,小名唤做金莲,二十余岁,颇有些姿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她,潘金莲去告诉主人婆,意思是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记恨于心,却倒陪些房奁,不要武大郎一文钱,白白地把她嫁给武大郎。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浒传
武松和潘金莲
潘金莲对武松的策略,是比较单一的,就是勾引,言语里,行动上。武松对潘金莲呢,则比较复杂了。武松见到潘金莲的第一瞬间,
武松一开始就定下个规矩,用夸张的动作表明两人之间巨大的不可逾越的距离,这动作确实夸张,到折杀了潘金莲的地步,潘金莲这里并没有讲礼,而是实情。武松下一句话里刻意提到礼,是表明以后相处的方式。潘金莲一见到武松就用姿态去勾引他。在武松眼里,潘金莲是这样的形象:
没有蜂,哪里有花呢?对大嫂,武松是以礼打头,然后凭直觉办事,是儒先而佛后,在礼放松以后的直觉里,武松被勾引到了。但是武松顿时整顿了自己。此后和潘金莲说话的过程中,他一直是以一种策略来自处的。
这就是完全用直觉来相处。就算是说话间会给对方勾引自己的间隙,武松仍然是以直觉,说实话。潘金莲说武松住在衙门不便当,
说这样的话,不是明摆着给潘金莲提出照料自己的机会吗?早晚有士兵伏侍没问题,独自一身是可以避免的。然后潘金莲要给他安排饮食,服侍起居,他也答应了“深谢嫂嫂。”潘金莲说武大被欺负,而武松雄壮时,已经有所指了,
在嫂嫂面前,能怎样撒泼?
在潘金莲步步进逼的时候,武松该即时制止了吧,但是他没有。潘金莲和武松决裂以前的最后那次勾引,
在潘金莲看来,武松是一步步跟着她的勾引在走,并没有表现出拒绝。在她看来 ,孤男寡女共处一室关门喝酒,武松没有拒绝,就已经是同意了一半了,你看潘金莲如何被西门庆勾引就知道她的逻辑就是这样。武松没有想到吗?武松想到了,但是他不愿意想。在潘金莲看来,武松有肉欲,只是不想主动犯错而已,正因为武松即使这样也毫不避嫌,才会进一步去勾引,谁知道武松一句话不说,心里是有五分不快,八分焦躁,可是并不表现出来,当潘金莲最终捅破的时候,却站出来破口大骂。如同小说里说:“却说潘金莲勾搭武松不成,反被抢白一场。”抢白这词用得精到。对于潘金莲来说,她说是武松勾引她,一点都没有说谎,只是有些夸张。任由对方勾引,这不就是被动的勾引吗?罪恶的可能性不是武松考虑的范畴,如同苍蝇本在人世间,但如果不到佛前,佛变不会拂掉它。对苍蝇来说这可能不公平,但是对佛来说,苍蝇只是一个干扰罢了,而不是一个有感情有欲望的生物。
武松的话和行为是全凭直觉说出来的,武松的话在他自己那里是实情,但是完全有可以作为同意勾引的解读的机会在。武松何尝不想对潘金莲避嫌呢?他见潘金莲的第一面就用夸张的礼仪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但是对于武松来说,儒的男女大防人伦秩序的隔阂只是能持续一瞬间的,而佛的直觉却才是可持续的。也就是说,武松没有选择那种最能让问题得到高效解决的办法,这种办法,即在言语和行动上不给对方机会,并且彻底避嫌,而是选择了一个自私的解决方案,在自己的直觉,自己的处事原则里行事。对于武松来说,用心机可以办好事,但是他却不会为了办好事而用心机。他否认了道德功利主义,选择了过程而不是结果。
武松怎么杀人?和杀虎其实没有本质区别。对武松来说,失去武大他伤心吗?我们根本不知道。考察武松得知此事的全程。武松看到武大的灵床,
武松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如同听店家说岗上有老虎一样不相信。
然后他进入了怀疑阶段。先是质疑死的事实,然后质疑死的原因。接下来,
这一大段,全是武松做的事务性的事,而他伤心的哭,只是这一系列事务性的事里面的一个。在他打虎的时候我们就分析过,直接进入技术性的流程,直接面对事情,是武松的一贯以来的风格。他哭,叙述者强调的不是他如何伤心,而是“邻舍无不恓惶”,他的哭让邻居们害怕。接下来的处理全是复制:
武松去找何九叔,请他在酒店里,
然后是用钱收买郓哥,然后就找官府,官府不成,决定自己去做,于是去请客喝酒,席上,
便是上面找何九叔的复制版。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两天的事情。在两天中,武松要靠武力做类似的事情,他的开头也是一样的。而这一切又和打虎何其相似!武松需要酒下肚,才能下手。
武松杀死潘金莲前,为何撕掉她胸前衣裳
武松杀死潘金莲前,为何撕掉她胸前衣裳?《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多次被拍成电影或者电续剧,里面人物众多,很多人物都被刻画得非常传神,在我们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武松是书中描述比较生动的人物之一,他武艺高强,豪气干云,有勇有谋,景阳冈打虎表现出了他的勇,为兄报仇杀死潘金莲和西门庆又表现出了他的谋。武松,又称武二郎,其上有兄长武大郎,兄长娶妻潘金莲。虽然武松和武大郎是亲兄弟,但是两人无论是从外形还是气质都相差甚远。武松身材魁梧,相貌端庄,虽然不是翩翩佳公子,也是一世间伟丈夫。他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景阳冈打死老虎就是见证。但是武大郎和他相比,差了就不止一个档次了。武大郎是个侏儒,长得也很丑,也没有什么手艺,一直靠卖炊饼为生,却娶了一个美貌妻子潘金莲。潘金莲水性杨花,和西门庆勾搭,趁武松不在家,设计用毒毒死了武大郎。武松回来之后,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先后杀死了潘金莲和西门庆。看过《水浒传》这本书的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注意这么个细节,不近女色的武松在杀潘金莲之前,为什么要撕掉她胸前衣裳呢?不要小看这么个细节,这正反映出了武松的聪明,也因为这么个小动作却救了武松一命。宋朝的刑法规定,私下寻仇杀人者要偿命的,但是在斗殴过程中失手杀人却是可以轻判的。作为衙门当差的武松来说,他非常明白这个刑法要求的,因此他一定要制造出一种他失手杀死潘金莲的假象,事后才能逃离被判极刑的后果。因此,他杀死潘金莲之前,故意撕掉她胸前的衣服,制造一种他要祭拜武大郎但潘金莲不许然后他和潘金莲起争执失手杀掉她的假象。事后也证明武松这一点做得相当对,武松的主动投案并制造的假象,让县衙轻判,最终武松保住了一命。虽然这个理由有些牵强,但也是我能想到的唯一的原因了。大家有没有其它的看法,欢迎大家留言说出你的想法,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武松杀潘金莲前扯开她的衣服是何目的?
目的就是为了营造出一种双方斗殴的现场,而并非只是武松单方面杀死潘金莲的,武松作为都头肯定知晓这方面的知识,所以他才想出了这个法子。武松很尊敬自武大郎,同时跟武大郎的关系也很好,在得知武大郎被潘金莲毒死后他就一心要报仇,即便杀害武大郎的凶手是武大郎心爱之人,他为了报仇也得下这个手! 01、相互斗殴责罚轻一些很多人会觉得武松在杀潘金莲之前扯开潘金莲的衣服是为了占她的便宜,因为潘金莲是出了名的美女,男人看到都会为之心动,武松是个男人也会有好色之心,所以难免会起了色心。实际上武松是很有心机的男人,他知道如果自己杀害了潘金莲那死罪难逃,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营造出一种互相斗殴过失杀人的现象,这样怪罪下来他也可以辩解说对方也有打自己,自己只不过下手过重杀死潘金莲而已。潘金莲的衣服扯开来就说明她也是有行动的,要是武松直接杀害潘金莲了那才是傻。 02、为报仇也为泄愤武松之所以一定要杀死潘金莲也不是没有道理,一来报仇她毒死武大郎,要报仇;二来也是因为潘金莲婚内出轨了西门庆,他必须要为武大郎报仇。武大郎娶了潘金莲后尽自己所能满足潘金莲的所有要求,卖烧饼来维持家庭生计,原以为潘金莲也能和他白头偕老,没想到她却出轨,还联合情夫毒害自己,武大郎知道这件事不吐血也得气得半死,没责怪潘金莲就算了,潘金莲还反过来毒害自己的性命,武松自然是要替武大郎报仇的。 其实武松对潘金莲也不可能有其他想法,她是自己的嫂子,要是真想动她,潘金莲主动献身的时候都会上了她了,之所以没上就是因为不感兴趣外加嫂子身份,如今哥哥也死了,那这个嫂子也得陪着一起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