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那些竹编之乡
竹编之乡,道明竹编是四川道明镇的汉族传统手工艺术珍品。道明镇地处川西平原边缘,素以竹编之乡著称。道明镇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竹编第一镇候选世界纪录,创下新的世界之最。一进入乡境内映入眼帘的是那"山上清泉山下流,村村竹树自扶疏"的迷人景象。
这里的竹节长,质细柔和,富有弹性,是竹编工艺品的好原料,据县志记载,竹编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在十九世纪末,竹编技艺已有很大的发展,所作竹器工艺精湛,实用美观,无不畅销境内外,清末这里所编的儿童玩具就荣获了劝业会一等奖,被国际友人誉称为"东方艺术之花"的瓷胎竹编工艺也是从这里传出发展而成的。99年在成都市旅游纪念品征集评选活动中又荣获紫砂壶竹编茶具一等奖。前些年镇上派多人次出国传经授艺,也获得了国外友人的好评。
全镇有15个自然村,就有9个村(平坝区)几乎家家户户从事于竹编副业,不少农民已成为竹编的能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道明镇竹编势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目前几乎占有了食品包装、竹帽、竹编工艺品及竹编日用品等的省内省外绝大部分市场,给农民带来了极大的实惠,全镇农民在农忙种田,农闲搞副业的农副集合的道路上迈向了小康。
宜兴竹子的文化
宜兴盛产竹,是江苏省最大的竹制品基地,自古便有"竹的海洋"之誉。连绵苏、浙、皖三省几十万亩的竹海,纵横八百里,形成了一片竹子的翡翠海洋。"世外桃源"竹海风景区位于宜兴市城区南30公里的湖氵父镇,是国家4A级风景区。竹海风景区正处于这片海洋的中心,景区中心面积一万亩,有"华东第一竹海"、"太湖第一源头"和"苏南第一高峰"之称。
镜湖是镶嵌在竹海的一颗璀璨明珠,像一面巨大平静的镜子,似一幅"白云抱幽石,绿筱媚青涟"的诗意山水画。镜湖里生长有"淡水水母",这些水中珍宝是一亿五千万年前的低等级生物,是稀有的活化石,被誉为"水中大熊猫"。
宜兴竹海,有自然生态的山水文化,有寂照寺的宗教文化,有竹种园的竹文化,有三省交界的地域文化,有竹海风情的地方文化,有清风洞的溶洞文化。竹海风景区文化无处不在,竹海情韵尽在其中。
中国竹编艺术之乡在哪?
据悉,四川青神县日前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竹编艺术之乡”,这是目前全国唯一的“中国竹编艺术之乡”。 据了解,青神县竹类资源十分丰富,共有15个品种、种植面积2万多亩。全县竹子蓄积量为5600万公斤,年采伐量1800多万公斤。青神竹编起源于战国时期,如今已由简单实用的传统竹编发展成为文化、艺术、实用兼容的工艺竹编,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远销欧美、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青神县的一大经济支柱。拓展:青神县,隶属四川省眉山市。位于西南地区成都平原西南部,北接东坡区,南邻乐山,西望峨眉,地理位置优越。现辖青城镇、南城镇、黑龙镇、西龙镇等七镇三乡。青神县总面积3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97029人。县治所地处青城镇。青神是第一代蜀王蚕丛故里,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岷江古航道小峨眉”、“苏轼第二故乡”、“中国椪柑之乡” 、“中国竹编艺术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