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早博是心脏病

时间:2024-08-12 14:20:24 编辑:莆仙君

心脏早搏是怎么回事

1 心脏早搏的概念 心脏早搏又称之为过早搏动(prematurebeat)亦称期前收缩,期外收缩,简称早搏。是一种提早的异位心搏,按起源部位可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接处性和室性四种,其中以室性最多见,其次为房性,窦性过早搏动罕见,过早搏动是常见的异位心律。可发生在窦性或异位性(如心房颤动)心律的基础上。可偶发或频发,可以不规则或规则地在每一个或每数个正常搏动后发生,形成二联律或联律性过早搏动。 2 心脏早搏病理因素 过早搏动可发生于正常人,但心脏神经官能症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更易发生,情绪激动,神经紧张,疲劳,消化不良,过度吸烟,饮酒或喝浓茶等均可引起发作,亦可无明显诱因,洋地黄,钡剂,奎尼丁,拟交感神经类药物,氯仿,环丙烷麻醉药等毒性作用,缺钾以及心脏手术或心导管检查都可引起,冠心病,晚期二尖瓣病变,心脏病,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等常易发生过早搏动。可能通过多种方式产生。 (一)异常自律性所致冲动形成异常①在某些条件下,如窦性冲动到达异位起搏点处时由于魏登斯基现象,使该处阈电位降低及舒张期除极坡度改变而引起过早搏动,②病变心房,心室或浦顷野纤维细胞膜对不同离子通透性改变,使快反应纤维转变为慢反应纤维,舒张期自动除极因而加速,自律性增强,而产生过早搏动。 魏登斯基现象示意 窦性冲动到达异位起搏点,使该处阈电位水平下移,因而异位起搏点舒张期除极在基本节律起搏点之前达到阈电位而引起早搏 (二)折返现象——环行折返或局灶性微折返如折返途径相同则过早搏动形态一致;如折返中传导速度一致,则过早搏动与前一搏动的配对时间固定。 (三)平行收缩 (四)触发激动(triggeredactivity) 3 心脏早搏的临床表现 过早搏动可无症状,亦可有心悸或心跳暂停感。频发的过早搏动可致(因心排血量减少引起)乏力、头晕等症状,原有心脏病者可因此而诱发或加重心绞痛或心力衰竭。听诊可发现心律不规则,早搏后有较长的代偿间歇。早搏的第一心音多增强,第二心音多减弱或消失。早搏呈二或三联律时,可听到每两或三次心搏后有长间歇。早搏插入两次正规心搏间,可表现为三次心搏连续。脉搏触诊可发现间歇脉搏缺如。 4 心脏早搏诊断 (一)病史,症状:由于患者的敏感性不同,可无明显不适或仅感心悸,心前区不适或心脏停跳感,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病史的询问有助了解早搏原因指导治疗,注意询问近期内有无感冒,发热,腹泻病史有助是否患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判断,洋地黄类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利尿剂的应用有时会诱发早搏的发生。 (二)体检发现:除原有基础心脏病的阳性体征外,心脏听诊时可发现在规则的心律中出现提早的心跳,其后有一较长的间歇(代偿间歇),提早出现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可伴有该次脉搏的减弱或消失。 (三)辅助检查:心电图对早搏有诊断意义,房性早搏为提早出现的QRS波其前有一异形P波,其后有一不完全代偿期,QRS波形多与正常QRS波形一致,结性早搏提早出现的QRS波与正常QRS波相一致,其前无P波,代偿期完全,室性早搏提早出现的QRS波宽大畸形,代偿期完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详细记录早搏发生的多少,发生的规律,治疗效果等,怀疑心肌炎者可行血心肌酶学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可发现心肌病和部分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利尿剂和怀疑洋地黄中毒者应测定血电解质,必要时测定血洋地黄浓度。

心脏早搏是怎么回事

心脏早搏是怎么回事大家是不是都经历过早上起床的时,心脏异常的跳动,是不是稍纵即逝,好像又没有什么问题的感觉,就置之不理了。可是,你知道吗。这可能是身体给你的一种警示,让你注意你的身体,注意你的生活,究竟心脏早搏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产生?这个原因是有很多的,有可能过度劳累,压力过多,精神状态不佳这些你不为之所动的情况都有可能是影响到这种情况的出现,身体是会对你的情绪与环境做出表现的。心脏早搏是怎么回事1、生活习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生活习惯的不好,熬夜晚睡,经常性的看手机,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经常性的吃不健康的食物,导致身体状态日渐落下,但自身是没有察觉的,还是一如既往的维持这样的生活,当你身体出现暗示的时候,你一定要及时处理。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早睡早期,加强体育锻炼,饮食要健康平衡,这样才有助于身体的健康。2、经常酗酒人们总是说,有两不做不吸烟不喝酒,因为吸烟有害健康,对自己的身体造成很大的损害,而且吸烟后就很难戒掉,会伴随着自己的一生。喝酒,不时小酌一杯,这是对身体健康有帮助的,但是这里的喝酒是指酗酒,这是对身体造成很大的负荷,过度的酒精也会加重心脏的压力,从而导致了早搏的发生。3、可能是疾病导致自身本来就患有心脏类的病症,因此就会有早搏的可能性。如若发现,还是及时去咨询医生,早日解决相关问题。以上这些就是小编对心脏早搏是怎么回事的一些收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如若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医生,早日解决问题。


早搏是心脏病吗

早搏与心脏病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性,70%~90%以上的正常人也可出现早搏。如无其他诊断依据,仅凭早搏就诊断有心脏病是极其错误的。对于儿童、或青少年,如果见到早搏就诊断为心肌炎;对于老年人,如见到早搏就诊断为冠心病,其后果也势必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产生医源性的心理性疾病。这些后果比早搏本身要严重得多。,例如室性早搏在心肌梗塞、心肌病的病人中十分常见。但早搏发生在正常心脏也并罕见。单纯的早搏不能与心脏病划等号。良性早搏见于心脏正常的病人,或至少使用现有的诊查手段不能发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异常的人。发现有早搏的病人应当到医院检查,明确有无心脏病。主要检查手段包括医生问诊和体格检查、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和运动试验心电图。良性早搏的发生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许多有早搏的病人本无自觉症状,而是在升学、就业或体检时无意中发现的。有些病人可觉心悸、胸闷、类似坐电梯快速升降时的感觉或心脏偶然的有力搏动,有无症状或症状轻重并不与早搏的数量或频发程度成正比。有人每天发生数千上万次早搏毫无症状,有的人每天几十个早搏,症状很多。同一个人的早搏一天不同时辰的频度很不相同,病人症状的轻重也常常与各同一时间早搏频发程度不相关。绝大部分病人都程度不同地具有一些与心理因素,即由于不了解良性早搏的意义而紧张和忧虑有关的症状。在各种体检的心电图上对查出早搏的结论往往为不正常心电图,室性(或房性)早搏。当这种报告单交给病人,医生又没有耐心对病人作解释时,这些术语给病人精神上的压力可想而知。再加一些流传的说法,如室性早搏比房性早搏危险,可能突然死亡,对病人精神的打击更大。一个平时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健康人,在体检中遇到上述情况时,可能忧心忡忡,卧床不起,甚至在精神上完全崩溃。之所以称之为良性,因为它不会给病人带来猝死的风险,也不会对心脏造成损害,它的预后良好。对于与早搏无直接相关的症状者,不需使用抗心律失常药治疗。对有症状者,要作具体分析,如果主要是精神紧张忧虑所致的症状,应充分解除顾虑。  不能否认,早搏本身可在一些病人身上产生症状,如症状确系早搏直接引起,应选用副作用小的药物治疗,例如心得安、慢心律、心律平、莫雷西嗪等治疗室性早搏,用心得安、心律平或莫雷西嗪治疗房性早搏。不可使用对脏器毒性作用过大的胺碘酮(也叫乙胺碘呋酮)。口服用药即可,不必静脉用药。评价疗效的标准是症状的减轻或消失,而不是早搏的数量与频度变化。常有不少良性早搏病人,每日不停触摸自己的脉搏,越模摸越紧张。也有不少医生或病者反复使用收费很高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早搏的多少,又没有正确认识早搏的意义,不但浪费医疗资源,也增加病人的精神负担。


心脏早搏有什么严重后果?

病情分析:早搏是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偶发或频发,可以不规则或规则地在每一个或每数个正常搏动后发生,形成二联律或联律性过早搏动。生理与病理情况下均可发生,但以后者较多见。本病会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心性猝死。
意见建议:一般来说,偶发早搏意义不大,多与兴奋,疲劳,饱餐,烟、酒、茶过度有关。频发早搏常为病理性的,多见于冠心病,心肌炎等。休息或心率慢时发生的早搏多为功能性的,而运动或心率快时发生的早搏多为病理性的。发生早搏时伴有心悸、心慌、头昏、乏力、失眠、精神紧张等感觉,通过听诊或心电图检查很容易诊断。但要确定早搏的频率和发生的部位则要心电图检查。发生了早搏,精神不要紧张,可适当地服镇静药。偶发早搏一般无须治疗,只要避免以上列举的诱因即可恢复正常。频发早搏要寻找原因,针对病因治疗。冠心病者要使用扩冠,活血瘀等药物;心肌为要作抗病毒或抗炎,营养心脏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