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岳飞论马

时间:2024-08-12 13:46:52 编辑:莆仙君

文言文岳飞论马

1. 古文岳飞论马翻译 一、译文 岳飞入朝觐见,皇帝从容地问道:“爱卿是否有得到好马?”岳飞回答说:“称好马叫做骥,并不是称赞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我曾有这样的两匹马,所以常常对它们的表现感到奇怪。它每天吃豆类达几斗,喝泉水一斛,然而不是精细清洁的饲料和饮水,宁肯饿死也不食饮。 给它披挂奔驰,开始速度好像不怎么快,等到行到百余里,就开始竖起马鬣长鸣,快速奔驰,显示出骏马的特点来,从中午到傍晚,还可以行二百里。卸下鞍甲后既不喘粗气,也不流汗,就像没事一样。这样的马,饮食多而且不随便食用,力量充沛而不逞能,是能长途行走的良马啊。 适逢收复襄阳,平定杨么,不幸相继而死。现在所乘坐的马不是这样。每天的饮食不超过几升,而且吃不选择饲料,喝不选择泉水,拉住缰绳还未坐稳,就跳跃起来迅速奔跑,刚刚跑了一百里,就力气用尽流汗喘息,像死了一样。这样的马,需求不多,容易满足,喜欢逞能,又容易耗尽气力,是低下的劣马啊。”皇帝说好。 二、原文 岳武穆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不?”武穆答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噉刍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馀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值复襄阳,平杨么,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 三、出处 《金佗稡编》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宋高宗赵构绍兴七年(1137年)正月,岳飞奉诏入朝觐见高宗,高宗“从容与谈用兵之要”,接着问岳飞:“卿在军中得良马否?”于是,岳飞借论良马以喻论人之道,回答了高宗的询问。 后除岳飞为太尉,加食邑五百户,实封三百户,继又除宣抚使兼营田大使。三月扈从高宗至建康,论恢复大计。此时为岳最得志的时期,《良马对》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产生的。 二、作品赏析 在写作上,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就是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文章将骏马和劣马从饮食、奔跑到奔跑之后的状态,一一作了对比,突出了骏马的优点和劣马的弱点,从而有力地论证了“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的论点。另外,文章在论证时,是以作者亲自使役过的马来作为论据,这更增强了说服力 三、作者简介 岳飞(1103~1142年),南宋抗金名将。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官至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以不附和议,为秦桧陷,被害于大理寺狱。孝宗时追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理宗时改谥忠武。《宋史》有传。《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岳武穆集》十卷,不传。明徐阶编《岳武穆遗文》一卷。词存三首。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良马对 2. 古文岳飞论马翻译 高宗七年,岳飞面见皇帝。 宋高宗从容问道:“爱卿获得过上好的马没有?”岳飞回答说:“我有过两匹上好的马。每天能吃几斗草料,喝一斛(当时以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泉水,然而如果草料不好、泉水不清洁,那么它们就不吃。 给它们披上甲衣让其驰骋,刚开始跑得并不快,等到跑了百来里,才振奋精神撒腿飞跑。从午时至酉时(相当于现在从中午11时到晚上7时)还可跑完二百里。 (跑完之后)把鞍子和甲衣卸下来,它们既不喘气,也不冒汗,好像没什么事儿一样。这样的马,它食量大,但不乱吃;力气大,但不乱用。 这才是日行千里的好马啊,可惜它们不幸相继死了。我现在所骑的马,每天吃的草料不超过几升,而且喂养时它并不选择精良的食料,给水喝时它也不选择干净的泉水。 (骑行时)缰绳还没有拉直,它就跳起来迅猛奔跑,可刚刚跑了一百里,它就力气用尽、大汗淋漓、喘气不止,现出一副立即要死的样子。这样的马,吃得不多并很容易满足,喜欢炫耀力气,但跑不了几下就累趴了,这是低能蠢笨的劣马啊!”高宗听后说好,说:“爱卿今天这番议论很是精到啊”。 3. 古文翻译 岳飞论马 宋高宗向岳飞问道:“爱卿获得过上好的马没有?”岳飞回答说:“我原有过两匹上好的马。 一匹马每天能吃几斗草料,喝一斛(当时以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泉水,然而如果草料不是精制品、泉水不清洁,那么它们就不接受。给它们披上甲衣让其驰骋,刚开始跑得并不快,等到跑了百来里,才振奋精神撒腿飞跑。 从午时至酉时(相当于现在从中午11时到晚上7时)还可跑完二百里。(跑完之后)把鞍子和甲衣卸下来,它们既不喘气,也不冒汗,好像没什么事儿一样。 这样的马,它食量大,但不乱吃;力气大,但不乱用。这才是日行千里的好马啊,可惜它们不幸相继死了。 我现在所骑的马,每天吃的草料不超过几升,而且喂养时它并不选择精良的食料,给水喝时它也不选择干净的泉水。(骑行时)缰绳还没有拉直,它就跳起来迅猛奔跑,可刚刚跑了一百里,它就力气用尽、大汗淋漓、喘气不止,现出一副立即要死的样子。 这样的马,吃得不多并很容易满足,喜欢炫耀力气,但跑不了几下就累趴了,这是低能蠢笨的劣马啊。”。 4. 我要文言文岳飞论马的翻译 良马不以它的力气为出名,而以它的品质出名。 我有两匹马,所以经常以之为奇。每天窥视它食豆数升,喝水十斗,然而不是清洁干净的宁愿饿死也不吃,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象不是很快。 等到跑了将近一百里后,才开始挥动鬣毛长声鸣叫,奋振四蹄迅速奔跑,从午时到酉时,还可跑两百里;脱下鞍甲不喘息、不出汗,就好象没有事的样子。这马,吃的多却不苟且随便接受食物,力气充沛却不追求逞能炫耀,是到达远路的良材啊。 到了返回襄阳,平杨么(不知这个是不是地名),不幸相继死去。现在我所骑的就不一样了。 每日所吃不超过数升,饲料不条挑拣粟米,喝的也不选择泉水,收紧缰绳就开始不安,跃跃欲试,迅速奔跑,刚到一百里,力气竭尽,汗水淋淋,气喘吁吁,几乎四去的样子.这马,少吃容易饱,喜好逞能容易竭尽,是劣马啊。 5. 文言文翻译岳飞《论马》 良马不以它的力气为出名,而以它的品质出名。 我有两匹马,所以经常以之为奇。每天窥视它食豆数升,喝水十斗,然而不是清洁干净的宁愿饿死也不吃,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象不是很快。 等到跑了将近一百里后,才开始挥动鬣毛长声鸣叫,奋振四蹄迅速奔跑,从午时到酉时,还可跑两百里;脱下鞍甲不喘息、不出汗,就好象没有事的样子。这马,吃的多却不苟且随便接受食物,力气充沛却不追求逞能炫耀,是到达远路的良材啊。 到了返回襄阳,平杨么(不知这个是不是地名),不幸相继死去。现在我所骑的就不一样了。 每日所吃不超过数升,饲料不条挑拣粟米,喝的也不选择泉水,收紧缰绳就开始不安,跃跃欲试,迅速奔跑,刚到一百里,力气竭尽,汗水淋淋,气喘吁吁,几乎四去的样子.这马,少吃容易饱,喜好逞能容易竭尽,是劣马啊。 6. 古文岳飞论马翻译 一、译文 岳飞入朝觐见,皇帝从容地问道:“爱卿是否有得到好马?”岳飞回答说:“称好马叫做骥,并不是称赞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 我曾有这样的两匹马,所以常常对它们的表现感到奇怪。它每天吃豆类达几斗,喝泉水一斛,然而不是精细清洁的饲料和饮水,宁肯饿死也不食饮。 给它披挂奔驰,开始速度好像不怎么快,等到行到百余里,就开始竖起马鬣长鸣,快速奔驰,显示出骏马的特点来,从中午到傍晚,还可以行二百里。卸下鞍甲后既不喘粗气,也不流汗,就像没事一样。 这样的马,饮食多而且不随便食用,力量充沛而不逞能,是能长途行走的良马啊。 适逢收复襄阳,平定杨么,不幸相继而死。 现在所乘坐的马不是这样。每天的饮食不超过几升,而且吃不选择饲料,喝不选择泉水,拉住缰绳还未坐稳,就跳跃起来迅速奔跑,刚刚跑了一百里,就力气用尽流汗喘息,像死了一样。 这样的马,需求不多,容易满足,喜欢逞能,又容易耗尽气力,是低下的劣马啊。”皇帝说好。 二、原文 岳武穆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不?”武穆答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噉刍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馀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值复襄阳,平杨么,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 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帝称善。 三、出处 《金佗稡编》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宋高宗赵构绍兴七年(1137年)正月,岳飞奉诏入朝觐见高宗,高宗“从容与谈用兵之要”,接着问岳飞:“卿在军中得良马否?”于是,岳飞借论良马以喻论人之道,回答了高宗的询问。 后除岳飞为太尉,加食邑五百户,实封三百户,继又除宣抚使兼营田大使。三月扈从高宗至建康,论恢复大计。 此时为岳最得志的时期,《良马对》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产生的。 二、作品赏析 在写作上,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就是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 文章将骏马和劣马从饮食、奔跑到奔跑之后的状态,一一作了对比,突出了骏马的优点和劣马的弱点,从而有力地论证了“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的论点。另外,文章在论证时,是以作者亲自使役过的马来作为论据,这更增强了说服力 三、作者简介 岳飞(1103~1142年),南宋抗金名将。 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官至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 以不附和议,为秦桧陷,被害于大理寺狱。孝宗时追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理宗时改谥忠武。 《宋史》有传。《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岳武穆集》十卷,不传。 明徐阶编《岳武穆遗文》一卷。词存三首。

岳飞《说马》

岳飞 说马/ 良马对 / 论马 摘自岳鄂王文集帝问岳飞曰:「卿得良马否?」对曰:「臣有二马,日啗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即不受﹔介而驰,初不甚急,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自酉,犹可两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语译:皇帝(宋高宗)问岳飞说:「贤卿得过好马没有?」岳飞回答说:「我曾经有过两匹马,每天要吃几斗的饲料,喝五斗的泉水,但不是精美的饲料和清洁的泉水就不食用;披上鞍甲奔跑,起初不很快,等到跑了一百里,才奋力奔驰,从中午到黄昏还能再跑二百里,脱掉鞍甲后并不喘气,也不会流汗,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这就是食量大却不不贪随便之食,精力充沛却不逞一时之勇,它们是跑远路的良驹。不幸地两匹马都相继死去了。我现在所骑的马,每天吃的不过几升,而且吃饲料时从不挑剔,对饮用的水也不作选择,骑的时候主人缰绳还没拉稳,就跳跃起来急速地奔跑,才跑了一百里,就精疲力尽,流汗喘气,几乎像快要累死的样子。这就是吃得少,容易满足;喜好逞强,容易力尽,它只是平庸低劣马中材料。皇帝称赞他说得好。
参考: 网上+自己意见
news.renminbao/128/6423 岳飞论马的启示 图片参考:rmb.epoch/count?ID=6423 【人民报】(文/陆文)射手爱良弓,武将爱骏马,此是常理,尽人皆知。宋朝的岳飞,这位骁勇善战、治军严明而又体恤下属的民族英雄,就十分爱马,并且对马很有研究。他有一段论马的话,至今读来,仍觉极有深意。 《金陀类编(卷七)》中,记载了岳飞论马的话。岳飞开篇就说:「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意思是:评价一匹马好不好,不能只看马的外表有没有力气,而应该着重看马的内在品德。真是一语中的,入木三分。真的,不单人要有人德,马还有马德呢! 接着,岳飞结合亲身体会,用自己骑过的好马与坏马的比较,进行正反两方面的说明。他早年骑的好马:吃料和饮水,都很认真的挑选,「非精洁,宁饿死不受。」出征的时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一点也不故作姿态,「其初,若不甚疾」:开始起步,并不很快,等到走了百里之后,这才「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表现出骏马善驰的长处。从中午跑到傍晚,不饮不食,还能再跑二百里。到达目的地后,卸掉鞍甲,它不喘气,不淌汗,「若无事然。」对这种马,岳飞赞叹道:「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可惜这匹好马后来死了,继乘的是匹坏马,「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既贪嘴好吃,又不分香臭。出征的时候,「缆辔未安,踊跃疾驱」,好像满有力气,胜利在握的样子。但是跑不了多远,「力竭汗喘,殆欲毙然」。岳飞一针见血的指出,这种马不能广收博采以聚内力,得到一点就自我满足;喜欢逞能,却没有后劲。所以只能成为驽钝之材。 岳飞论马的话,给我们的启示很多:首先,一个人求学问、干工作、创事业,都应该打好基础,积蓄内力,增长德性,简言之,就是培基增德。不追求形式外表,要重视内修德性。这样才会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第二,人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要踏实,要沉着,「其初,若不甚疾。」不要有显示心、争斗心,不要一上路就想压倒别人,要实心实意的先做好准备,端正身心。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人生的道路长而且宽,不愁没有用武之地,怕的是没有恒心,没有后劲,没有用武之力,没有用武之技!要一贯到底,要慎终如始! 第三,「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要严以律己,要有大忍之心。这样,才能任重致远。「非精洁,宁饿死不受。」不义之财款,虽一毫而不取;不干净之食物、不正当之职权,虽饿死而不受。这样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任重致远之才!△


岳飞的议论文《马说》全文翻译

【原文】 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译文】 七年的时候,岳飞觐见皇帝,皇帝向岳飞问道:“爱卿获得过上好的马没有?”岳飞回答说:“我原有过两匹上好的马。一匹马每天能吃几斗草料,喝一斛(当时以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泉水,然而如果草料不是精制品、泉水不清洁,那么它们就不接受。给它们披上甲衣让其驰骋,刚开始跑得并不快,等到跑了百来里,才振奋精神撒腿飞跑。从午时至酉时(相当于现在从中午11时到晚上7时)还可跑完二百里。(跑完之后)把鞍子和甲衣卸下来,它们既不喘气,也不冒汗,好像没什么事儿一样。这样的马,它食量大,但不乱吃;力气大,但不乱用。这才是日行千里的好马啊,可惜它们不幸相继死了。我现在所骑的马,每天吃的草料不超过几升,而且喂养时它并不选择精良的食料,给水喝时它也不选择干净的泉水。(骑行时)缰绳还没有拉直,它就跳起来迅猛奔跑,可刚刚跑了一百里,它就力气用尽、大汗淋漓、喘气不止,现出一副立即要死的样子。这样的马,吃得不多并很容易满足,喜欢炫耀力气,但跑不了几下就累趴了,这是低能蠢笨的劣马啊!”宋高宗听后夸奖岳飞说得好。


谁有《岳飞说马》的译文

分类: 教育/学业/考试 >> 学习帮助
解析:

原文]岳武穆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不?”武穆答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即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才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才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译文]岳飞(武穆是谥称)入朝晋见,宋高宗赵构问他:“卿(你)得到良马没有?”岳飞答道:“臣有两匹马,一天吃草料数斗,饮泉水一斛(十斗),但是不精不洁它就不受用。披甲驱驰,起初跑得不那么疾速,待到跑上一百里才迅速猛跑。即使到了下午,自午间到傍晚(17时至19时为酉时),依然可跑上两百里。丢掉鞍甲,不喘气,不出汗。这是因为它受大(食量大)而不苟取(不精不洁拒食),力裕(力量充裕)而不求逞(不逞一时之能),称得上负重致远之才。不幸得很,这两匹马已经相继死了。臣现在骑的马,一日食量不过数升,而且什么草料都吃,什么水都喝。骑乘的时候,你这里缰绳还没有抓好,它就踊跃奔驰,才跑了百把里,就力量衰竭,流汗不止,喘息不已,像是要倒毙的样子。这是因为它‘寡取易盈,好逞易穷’,这属于能力低下的笨拙之才。”宋高宗称赞岳飞讲得好,并说:“你现在议论极有长进。”


岳飞《论马》的人才观

首先,一个人求学问、干工作、创事业,都应该打好基础,积蓄内力,增长德性,简言之,就是培基增德。不追求形式外表,要重视内修德性。这样才会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第二,人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要踏实,要沉着,“其初,若不甚疾。”不要有显示心、争斗心,不要一上路就想压倒别人。要实心实意的先做好准备,端正身心。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人生的道路长而且宽,不愁没有用武之地,怕的是没有恒心,没有后劲,没有用武之力,没有用武之技!要一贯到底,要慎终如始!

第三、“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要严以律己,要有大忍之心。这样,才能任重致远。“非精洁,宁饿死不受。”不义之财款,虽一毫而不取;不干净之食物、不正当之职权,虽饿死而不受。这样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任重致远之才!


岳飞是如何借“马材”暗喻“人才”的?

岳飞借“马材”暗喻“人才”,其核心是说要“爱惜人才”。岳飞和宋高宗二人对话都没有直截了当地说出这句话,但对话中已包含了这方面的意思。这一天,抗金英雄岳飞从前线返回京城,随即便到宫阙朝见宋高宗。宋高宗问岳飞:“元帅最近得到好马了吗?”岳飞回答说:“禀告圣上,臣过去倒是有两匹好马,每天吃料饮水都要比一般的马多几倍,而且吃东西很9剔,稍有点脏的东西都不吃。这两匹马虽说吃得多又9剔,但跑起来不是一般马可以相比。当9从早晨骑马出发,初看那马跑得不算快,渐渐地越跑越快,等到跑上180里时,犹如腾云驾雾,风驰电掣一般。即使到了中午,那马仍然后劲十足,从中午到接近黄昏,也还能跑200里。到目的地后,卸下鞍甲,那马既不喘气,也不冒汗。良驹真可算得上是致远之材,可托重任。”接着,他又说:“唉,真可惜这两匹马都相继死去。而今9骑这匹马,也算是将就,吃东西总不9剔。但跑起来就大不一样,9还没坐稳,它就开始逞能,初跑得很快,可是还没有跑上百里就没劲了,而且气喘吁吁,满身大汗。这种马在吃东西方面很容易满足,然而喜欢逞能,没有后劲,不过是驽钝之材而已!”宋高宗听完岳飞一席话,知道是以马暗喻人才,便连连点头,并称赞说:“爱卿说得太好了!良马消耗大是应该的,这就是‘正取而大受’的道理。”

  • 上一篇:推理片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