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无视规则将会承担相应后果

时间:2024-08-12 09:25:57 编辑:莆仙君

孩子没有规则意识,怎么办?

1.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给孩子讲解两类规则:学生守则、常见的社会规则,让孩子了解制定这些规则的原因,帮助孩子做到。

2.和孩子一起商量、共同制定家规,家规要尽量细致具体、奖惩分明。约束孩子的家规要更多体现在习惯的培养方面。

如培养吃饭习惯,可以规定如下:吃饭时不能看电视;如果在饭点儿坚持看电视,是不会单独留饭的。

3.孩子违反规则时,重要的是坚持执行。父母要学会“降维表达”(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重申这条规则的内容与意义,然后坚持执行。

皮亚杰认为,10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需要长期坚持。告诉孩子:纪律和规则约束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没有规则意识的孩子怎么引导

没有规则意识的孩子引导方法如下:1、以游戏的方式加强自控力训练遵守秩序往往意味着孩子需要克制冲动、抵制诱惑,因而,对孩子进行自控力训练有助于他自我约束、不再违规。提高自控最理想的训练方式是和孩子一起玩自控类游戏。比如我们可以跟孩子玩“大小西瓜”的游戏,当我们说“大西瓜”的同时做出“小西瓜”的手势,而孩子需要立即说出“小西瓜”并做出“大西瓜”的手势。在玩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可以随时互换角色。另外,我们还可以跟孩子玩一个叫“子曰”的游戏—父母变成司令官给孩子下达指令让孩子去做,如果这个指令前面有“子曰”两个字的时候,孩子就要服从这个指令,而当这个指令前面父母没说“子曰”两个字的时候,孩子就要抑制住自己的冲动,不能去做这个行为。如果孩子总是不分场合地大声说话,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玩“我会说悄悄话”的游戏,让孩子学着控制自己的音量。而如果孩子不是因为病理性原因而存在多动的问题的话,我们可以跟他玩“我们都是木头人”的游戏,让他在动静交替的活动中学着控制自己的行为动作。2、邀请孩子共同制定规则鼓励孩子一同参与规则制定,对孩子规则意识的形成将大有裨益。制定与执行规则时需要遵循3条主要原则:规则的设定要具体明确;要耐心地向孩子解释制定规则的意义;当孩子违规时,要严格一致地执行商定的惩罚措施。例如,跟孩子商量每天几点钟需要上床睡觉时,可以先问问孩子,他在睡前希望爸爸妈妈跟他一起做哪些事情。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要告诉孩子当这些事情完成之后,当时钟的长针与短针分别指到哪里的时候,他就需要按时睡觉;如果做不到应该承担什么样的后果(如第二天不能吃零食)。在商定这些规则的时候,需要同时告诉孩子,按时睡觉是为了让劳累了一天的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会让他变得更加健康与强壮。当孩子在反复被提醒却依旧无法执行规则时,父母也不能一味迁就,而应当按照双方的约定温和而坚定地让孩子承担违规的后果。3、满足孩子的自主性与被关爱的需求一个有能力、懂规则的孩子如果不愿意主动地遵守秩序,往往是由于其自主性需求或被关爱的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心理学研究显示,爱与规则是教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两个维度,两者会从不同的角度为孩子提供安全感。所以,如果爸爸妈妈既能让孩子体会到充分的关爱,又能尽量满足孩子恰当的自主性需求,那么孩子就会更自觉地接受与执行家庭的合理化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