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七支坐法

时间:2024-08-11 20:38:39 编辑:莆仙君

打坐的方法和技巧

打坐的方法和技巧:1、坐垫要求:要前低后高。前低后高的坐垫才会使气血更容易地从尾巴骨通过。平垫则会令尾巴骨受压而使气血淤在尾巴骨处。因此,初学静坐之人,要在屁股处垫高二寸。长期静坐已适应之人则无此要求。当然也有人一直都喜用前低后高之坐垫,这样容易使腰杆自然挺直2、盘腿方式:无论单盘或双盘,都可使左腿与右腿相互交换着,假如要打坐一个小时,如一口气盘不了这么久,中间可换一次腿。3、双手姿势:可相叠放于中间交叉之腿上,一般左手放在右手下面,两个大拇指对碰。这时下颌要微微内含,同时感觉鼻尖和肚脐在一条直线上。目光要落在前方一米处。这是最标准的姿势。看得太远,说明头抬高了;看得太近,说明头偏低了。4、眼睛:是闭或睁,可灵活而定。若昏沉就睁眼,以使大脑保持清醒。若心散乱,睁眼易受到外界干扰,则要闭眼。5、舌头:是否舌顶上腭也因人而异。若是生理能量不够或趋向枯萎的老年人,可将舌头弯回来以顶住上颚。精力充沛的年轻人则不需要,因为舌顶上腭会使能量过剩而引起性欲旺盛。

七支坐法的简介

  所谓“七支”是指打坐姿势的七个要点。其中,第1、2、4、5个要点能引入遍行气,第2个要点能引入上行气,第2、3个要点能引入等住气,第7个要点能引入上行气,上述四种气流入持命气,五气合一时行者就能体验到觉悟。所谓七支坐法,就是指肢体的七种要点:(一)双足伽趺(双盘足)。如果不能双盘,便用单盘。或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作如意坐。或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作金刚坐。开始习坐,单盘也不可能时;也可以把两腿交叉架住。(二)脊梁直竖。使背脊每个骨节,犹如算盘子的叠竖。但身体衰弱或有病的,初步不可太过拘泥直竖,更不可以过分用力。(三)左右两手圜结在丹田(小腹之下)下面,平放在胯骨部分。两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拄。这在佛家,便叫做“结手印”,这种手势,也叫做三昧印(就是定印的意思)。   (四)左右两肩稍微张开,使其平整适度为止,不可以沉肩亸背。   (五)头正,后脑稍微向后收放。前颚内收(不是低头),稍微压住颈部左右两条大动脉管的活动即可。   (六)双目微张,似闭还开,好象半开半闭地视若无睹。目光随意确定在座前七、八尺处,或一丈一、二尺许。(如平常多用眼睛工作的人,在静坐之初,先行闭目为佳。)   (七)舌头轻微舔抵上腭,犹如还未生长牙齿婴儿酣睡时的状态。“七支坐法”是打坐最理想的坐姿,如果打坐姿势不正确,就会堵塞身体的经络,气脉就会不畅通,能量就上不来,所谓的三脉七轮就打不开,大脑就缺氧,人就会昏沉。

佛教七只指的是什么

  佛教中的“七支”是指“七菩提分”,又称七觉支等,乃三十七道品中第六品之行法。觉有觉了觉察之义。此为使定慧均等之法,故名等觉。觉法分七种,故曰支。具体内容是:
  一、择法觉支,以智慧简择法之真伪。
  二、精进觉支,以勇猛之心离邪行行真法。
  三、喜觉支,心得善法即生欢喜。
  四、轻安觉支,止观及法界次第名为除觉分,断除身心粗重,使身心轻利安适。
  五、念觉支,常明记定慧而不忘,使之均等。
  六、定觉支,使心住于一境而不散乱。
  七、行舍觉支,舍诸妄谬,舍一切法,平心坦怀,更不追忆,是行蕴所摄之舍之心所,故名行舍


毗卢遮那七支坐法出自哪部佛经里

毗卢遮那七支坐法出自《大品般若经》(Mahaprajnaparamita-sutra),也被称为《大般若经》。这是一部重要的佛教经典,强调智慧和般若的修持,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佛陀教导的教诲和道理。毗卢遮那七支坐法是其中的一部分,是佛陀教导弟子如何正确坐禅修行的方法。【摘要】
毗卢遮那七支坐法出自哪部佛经里【提问】
毗卢遮那七支坐法出自《大品般若经》(Mahaprajnaparamita-sutra),也被称为《大般若经》。这是一部重要的佛教经典,强调智慧和般若的修持,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佛陀教导的教诲和道理。毗卢遮那七支坐法是其中的一部分,是佛陀教导弟子如何正确坐禅修行的方法。【回答】


毗卢遮那佛七支坐法对于坐姿的要求有哪些?

毗卢遮那佛七支坐法:所谓七支坐法,就是指肢体的七种要点。一是双足跏趺(俗名双盘),不能做到的可以用金刚坐(右脚放在左腿上),或如意坐(左脚放右腿上);二是两手结三昧印(右手掌仰放左手掌上,两大拇指相拄);三是背脊直立如串铜钱(身体不健康者,初任其自然,定久自直);四是肩平(不可斜塌拖压);五是头正腭收(后脑略向后收,下腭收压左右两大动脉);六是舌抵上腭(使舌轻接于上龈唾腺中心点);七是两目半敛(就是半开半闭状,在张开时候要易定了再开,但不可全开,稍带敛意,在闭上时候要易定则闭,但不可昏睡)。修习毗卢遮那佛七支坐法附注事项:坐时衣带等束身之物,一并放松;气候凉冷时,必使两膝及后颈包裹暖和;初习定者,空气光线不能太强或太暗;因光强容易散乱,光暗容易昏沉。座前三尺,空气要有对流;饮食过饱不可即坐,昏睡过甚不可强坐,待睡足再坐,才有利于静定;无论初习或久习,臀部必须稍垫高二三寸;下座时,两手搓揉面部及两脚,可以做一些适度运动;坐时面带微笑。使面部神经松弛,慈容可掬;初习坐时,时间少坐,以适为度,次数多坐,以勤为用。修行者初习禅坐时,应该注意姿势,姿势不正确影响生理心理,容易成病。毗卢遮那佛的七支坐法,所以必须如此规定,其中一定涵有深义,是古人对生理心理的自然法则的总结,应当注意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