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少腹逐瘀汤

时间:2024-08-11 18:01:30 编辑:莆仙君

少腹化瘀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新急腹症学》 2.1 组成 2.2 功效 2.3 主治 2.4 少腹化瘀汤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少腹化瘀汤 1 拼音 shǎo fù huà yū tāng 2 《新急腹症学》 2.1 组成 红藤1两,牛膝8钱,桃仁5钱,红花5钱,当归5钱,元胡3钱,赤芍3钱,炮姜2钱,柴胡1钱,桂枝2钱,香附3钱,川楝子2钱,小茴香2钱。 2.2 功效 活血化瘀。 2.3 主治 急性阑尾炎瘀血期,此期属各型阑尾炎后期,或形成包块者。 2.4 少腹化瘀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 古籍中的少腹化瘀汤 《伤寒括要》:[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犀角地黄汤 瘀血。鼻衄。吐血。面黄大便黑。此方消化瘀血。按去瘀之剂。抵当汤丸最紧。桃仁承气汤次之。犀角地黄汤又... 《医学衷中参西录》:[二、药物]63.山楂解 ,其性尤和平也。女子至期,月信不来,用山楂两许煎汤,冲化红蔗糖七八钱服之即通,此方屡试屡效。若月信...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七)治吐衄方]7.二鲜饮 汁中,煮作茶汤服之。茅根善清虚热而不伤脾胃,藕善化瘀血而兼滋新血,合用之为涵养真阴之妙品。且其形皆中... 《评注产科心法》:[下集产后门]玉门不闭 谓山楂去痛,不知是消胃之物,切不可用。生化汤者,化瘀生新之义也。盖此五味相合,各有生新化瘀之能,不独... 《医学衷中参西录》:[五、医案(十八)妇女科]5.产后下血


少腹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

药物组成

小茴香7粒(炒),干姜2分(炒),元胡1钱,没药2钱(研),当归3钱,川芎2钱,官桂1钱,赤芍2钱,蒲黄3钱(生),灵脂2钱(炒)。

处方来源

《医林改错》卷下。

方剂主治

少腹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血见时先腰酸少腹胀,或经血一月见3-5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或孕妇体壮气足,饮食不减,并无伤损,三个月前后,无故小产,常有连伤数胎者。对妇科多种疾患,如冲任虚寒、瘀血内阻的痛经,以及慢性盆腔炎、肿瘤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方剂功效

去瘀,种子,安胎。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临床应用

1.不孕证:道光癸未年,直隶布政司素纳公,年六十,因无子甚忧,商之于余。余曰:此易事耳。至六月,令其如君(妾)服此方,每月五付,至九月怀孕,至次年甲申六月二十二日生少君,今七岁矣。

2.痛经:用此方治疗54例痛经,症见经来少腹疼痛,腰痠痛,其痛可有胀痛、坠痛,痛时喜按、拒按等不同,或兼见月经不调,白带多,因痛而致恶心呕吐,不能食等,属于气滞血瘀者,服本方加减1-8剂后,46例痊愈,4例显效,3例暂效,1例无效。

3.月经量少、淋漓、经闭、痛经、不孕、崩漏、症瘕、堕胎小产:共治疗上述六种病证各一例,六例患者均有少腹瘀血见证。辨证要点为:a.所见经血其色或黑,或紫,其质有块。B.腹痛,少腹尤甚,疼痛性质,多见绞痛、冷痛、胀痛,或刺痛,痛不移处,且疼痛拒按。C.瘀结不散,瘀久成块,故腹腔可触到积块。D.有诸内必形诸外,察舌尖、边或体有瘀点或瘀斑,或舌质紫暗,诊脉见沉弦或沉涩。以上四点,兼或具备两三点者,即认定为本方适应证。六种不同的妇科病证均用本方加减进行治疗,皆获痊愈。服本方最少者十剂,最多者五十余剂。

4.恶露不绝:王某某,女,农民。自诉产后已二个月,恶露不绝,中西药治疗均无效。患者面容愁苦,面色苍白,气短,恶露淋漓不断,出血量少,微有血块,小腹疼痛及下坠感,伴腰痠痛,舌质淡红,舌边有瘀点,苔薄白,脉沉涩。此为瘀血阻滞胞宫,滞留不化。治宜活血化瘀。当归6g,赤芍药6g,川芎6g,没药9g,五灵脂6g(炒),延胡索6g(醋炒),生蒲黄15g,肉桂粉1.5g(冲),小茴香1.5g,炮干姜1.5g,黄耆20g,槐花15g(炒黑)。共服三剂,血止,症状消失。以归脾汤二剂调理善后。

各家论述

《医林改错评注》:本方取《金匮》温经汤之意,合失笑散化裁而成少腹逐瘀汤。方中小茴香、干姜、官桂温经散寒,通达下焦;元胡、没药利气散瘀,消肿定痛;蒲黄、灵脂活血祛瘀,散结止痛,其中蒲黄生用,重在活血祛瘀,灵脂用炒,重在止痛而不损胃气;当归、川芎乃阴中之阳药,血中之气药,配合赤芍用以活血行气,散滞调经。全方能温经散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用法用量

水煎服。

附注

《医林改错评注》:本方用于安胎时,一般多在习惯性流产的基础上,且孕妇身体壮实,确属血瘀所致,并有瘀症可查者,方可使用。


王清任少腹逐瘀汤配方

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
都很经典啊。或者桃红四物汤,四物汤加减也可以。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方。组成:当归、生地各三钱,桃仁四钱,红花三钱,枳壳、赤芍药各二钱,柴胡一钱,甘草二钱,桔梗一钱半,川芎一钱半,牛膝三钱。
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卷下。
  【组成】秦艽3克
川芎6克
桃仁9克
红花9克
甘草6克
羌活3克
没药6克
当归9克
灵脂6克(炒)
香附3克
牛膝9克地龙6克(去土)
少腹逐瘀汤:小茴香(炒)7粒
干姜(炒)0.6克
延胡索3克
没药(研)6克
当归9克
川芎6克
官桂3克
赤芍6克
蒲黄9克
五灵脂(炒)6克
膈下逐瘀汤:灵脂6克(炒)
当归9克
川芎6克
桃仁9克(研泥)
丹皮6克
赤芍6克
乌药6克
玄胡索3克
甘草9克
香附4.5克
红花9克
枳壳4.5克
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桃红四物汤就是四物汤加桃仁,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