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篇
【 #三年级# 导语】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65人,女生31人,男生34人。大多数学生上课大胆发言,学习效率较高;一小部分学生贪玩,上课经常不能注意听讲。在本学期的教学中,首先要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二要对少数差生注意个别指导。 二、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包含以下单元: 1、两位数乘两位数 2、千米和吨 3、解决问题的策略 4、混合运算 5、年月日 6、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7、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8、小数的初步认识 9、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10、整理与复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数与代数 会口算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 能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能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 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 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读写一位小数和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判断平年、闰年,知道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换算。 (2)空间与图形 能指出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成的物体三视图,能根据比较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物体。 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觉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平移,能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能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估计、测量、表达图形的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计算或估计有关的面积。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统计与概率 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会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善。会用平均数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发展数感,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发展统计观念,初步具有清晰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能应用在本册教科书里学到的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能利用估计、判断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息息相关。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四、教学措施 1、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批改好每一次作业。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二】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学生情况分析 1、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虽已发展了故意留意,但还是轻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本身的年龄特点。 2、学生一般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轻易感爱好。假如教师讲得有趣,学生肯定会聚精会神。 3、学生固然已上了三年级,但有的学生还未养成上课听讲的良好习惯。 4、有的学生不适应教师的讲课情势或不喜欢任课教师,而迁怒于听课。 5、有的差生平时遭到教师的关注少一些,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 教学总目标要求 一、数与代数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 2、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3、经历与他人交换各自算法的进程。 4、能灵活应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题目,并能对结果的公道性进行判定。 5、熟悉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结合实例熟悉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丈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熟悉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索并把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结合实例,感知理解对称现象。 4、通过观察、操纵、熟悉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对数据的搜集、整理、描写和分析进程有所体验。 2、通过实例,熟悉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3、能根据简单的题目,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记数、丈量、实验等)搜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4、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均匀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均匀数(结果为整数)。 5、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题目,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1、经历观察、操纵、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换的进程中,取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取得一切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题目。 3、感受数学在平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思想品德和情感教育 达成教学目标的措施 1、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教材。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奇有趣,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2、在教学中,要重视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题目、解决题目。强化学生的题目意识。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换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3、尽可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情势,激起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爱好,进步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4、利用题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进程,正确的掌控数目关系,逐渐进步举一反三的能力。 5、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纵,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 6、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反馈和矫正。 7、对落后生要多给与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起其上进心。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使落后生乐于接受 8、努力进步自己的业务水平,多读书,多查阅资料,把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听课,多评课,汲取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重点 1、第一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2、第三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难点 1、第四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第五单元年、月、日 教学进度及时间安排 第1~3周一、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2) 第4周二、热烈的民俗节对称 第5~8周三、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9~10周四、我家买新屋子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第10周实践活动点击双休日 第11~12周五、走进天文馆年、月、日 第13~15周六、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熟悉 第16周七、小教练统计 第17周实践活动饮水情况统计 第18周八、回顾整理总温习 【篇三】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 班级分析 本学年共有72人,其中男生 38 人,女生34 人,从上学期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口算、笔算、验算、及脱试计算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强化培养他们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升成绩。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统计表、位置与方向、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材的编写特点 1、数与计算方面的 本册安排的数学与计算方面的内容主要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三个单元。 2、空间与图形方面的 本册教材安排的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位置与方向” “面积”两个单元 3、量的计量方面的 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了计量的知识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4、统计知识方面的 在这一册中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明白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 5、实践方面的 安排了年历制作教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是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会读写小数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 5、认识面积的含义 6、认识时间年、月、日,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 7、明白不同形式的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明白平均数的含义。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位置与方向、年、月、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位置的确认、计算的算法、时间的计算。 五、教学措施 1、转变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产生、形式的,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预言,互相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认真及时的纪录教学后的感受和感悟, 六、课时安排 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4课时 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1课时 三单元:统计图 2课时 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9课时 五单元:面积 8课时 六单元:年、月、日 3课时 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5课时 八单元:数学广角 4课时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作为教师,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和教案是我们的职责也是对学生们负责哦!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力目标:能比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比较和初步对比、总结的能力,在引导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将例题交给学生去自学,探究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学生更容易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讲述(故事大意)猪八戒在取经的路上,忽然找到一个大西瓜,他刚要吃,悟空一个筋斗翻到了他的跟前:八戒,这个西瓜我们分开吃,你吃西瓜的1/2,我吃西瓜的1/2,(师板书:1/2)八戒听了满脸不高兴,这个西瓜是我发现的,我要多吃,我要吃西瓜的1/4(师板书1/4) 师:同学们说,八戒能多吃到西瓜吗?要想知道八戒能不能多吃到西瓜,我们必须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呢?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比较一下分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互动解疑 1、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质疑: 下面我们就来比较以下1/2和1/4(指板书)谁大谁小?为了直观地比较出谁大谁小,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拿出手中的正方形纸分一分,涂一涂,发挥集体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说出自己的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师适当引导并小评) (4)小结: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纸,一张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份少,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一份越少,所以1/2>1/4。 刚才我们知道了把两张相同的正方形的纸分成不同的份数,都取其中1份,这样的两个分数谁大谁小,而如果把两张相同正方形的纸都分成相同的几份,取不同的份数,这样的两个分数,哪一个大哪一个小呢?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数和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全过程。渗透转化和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加深对口算除法的理解,发展数感。 3、情感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商是整十、整百和整千的口算除法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商是整十、整百和整千的口算除法算理。 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彩色手工纸10盒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1、认识盒装手工纸数目 师:拿一盒手工纸,让学生猜一猜里面有多少张? 学生猜后教师打开演示:介绍每沓10张,每盒100张。 1、2、师演示、生口答 (1)1盒里面有()沓手工纸,10沓有()个十张; (2)2沓纸有()张,有()个十张; (3)80张纸有()沓; (4)2盒纸有()张,()个百张; (5)400张能装()盒,有()个百张。 【设计意图】通过边演示边说想法,明确一沓就是一个十,几沓就是几十,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新知 教学例1 2、1、探索60÷3的口算方法。(课件出示例1) 把6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 (1)认真审题,独立学习。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你会列算式吗?(板书:60÷3)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想一想:应该怎样口算? 学生思考后,以小组为单位拿出一盒手工纸或小棒操作一下,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与同学说一说。 (2)汇报交流、耐心倾听。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预设1:60张纸就是6沓,先每人分一沓,共分掉3沓,剩下3沓再每人分一沓,刚好分完。这样每人得到2沓,2沓就是20张。 预设2:60张纸就是6沓,6沓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2沓,2沓就是20张。(课件演示) 预设3:60里有6个十,6个十除以3是2个十,就是20。(板书横式:6÷3=260÷3=20) 预设4:30×2=60或2×30=60可以得出60÷3=20。(想乘法算除法) 预设5:60—20—20—20=0共减3次,所以60÷3=20。 预设6:20+20+20=60所以60÷3=20。 【设计意图】教材在这里的编写意图,是以直观为支撑,形数结合。教师要尽量地多给出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充分的时间内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在自主探索中运用新知转化成旧知即表内除法的思想方法,化难为易,理解算理。 (3)算法优化,理清算理。 你认为以上算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请与预设3相同学生再说一说,理解后,其他学生与同桌再互相说一说。 【设计意图】学生口算除法往往喜欢这样说:先不看“0”,算完后商末尾添上“0”。这是一种描述的语音,是一种机械记忆的方法,这样的描述有时容易产生误解。如有学生说出,教师千万不可回避,应耐心帮助学生理清其中的道理:先不看“0”,算完后商末尾添上“0”(算法)。其实这种规律的总结是预设3(算理)的翻版。口算教学应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述计算过程。如60÷3表示把60看作6个十,6个十除以3是2个十,就是20;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引导学生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转化为表内除法。只有这样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后续学习,沟通前后知识的联系,总结出来的方法才能真正地为以后的学习服务。 (4)揭示课题、巩固方法。 师:刚才我们计算了60÷3=20(张),它就是口算除法。(板书课题) 抢答题(卡片出示正反两面) 5÷5=4÷29÷38÷4 50÷5=40÷2__________ 根据前两组的规律,让学生猜一猜后面每一组算式,口算后说出算理。 同学们真厉害,下面有信心再解决一些问题吗? 600÷3=(课件出示) 2、探索一位数除整百和整千数的商 (1)你是怎样计算的?和同桌交流一下。(汇报后集体订正) 预设1:6盒除以3,每人得2盒,2盒就是200。 预设2:6个百除以3是2个百,就是200。(让多名学生再说一说,如不理解可用教具演示。) (2)那么6000÷3呢? 【设计意图】在60÷3和600÷3的基础上,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直接类推出口算方法和结果。 2、3、引导小结:口算整十数、整百数和整千数除以一位数时,我们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把整千数看成几个千,转化成表内除法再进行口算较为简便。 1、探索120÷3的口算方法。(课件出示例2) 3个班上手工课一共用去12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每班用了多少张? 认真审题,独立学习。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你会列算式吗?(板书:120÷3)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想一想:应该怎样口算? 先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可利用盒中的手工纸或小棒边操作边说。 汇报交流、耐心倾听。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预设1:可以把120张看成12沓,12沓除以3是4沓,就是40。分步算式: 12÷3=4120÷3=40(生汇报师课件演示) 预设2:可以把120看成12个十,12个十除以3是4个十,就是40。分步算式: 12÷3=4120÷3=40 (3)算法优化,理清算理。 你认为以上两种算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请与预设2相同的学生再说一说,理解后其他学生再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4)1200÷3呢?(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第一节课口算除法的基础,通过复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一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学生会很自然地迁移类推出一位数出几百几十的口算方法,配上直观操作演示,更加深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在交流和复述中培养了学生数学表达能力。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时,可以将几百几十看作几个十的数除以一位数,把它转化为表内除法。 1、探索66÷3的口算方法。(课件出示例3) 把66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 (1)摆出准备好的66张纸或小棒,让学生分一分,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2)多名学生说后,教师课件演示,并填空。 先分(),每份分得()沓,再分(),把单张的分成了()份,每份分得()张,分完后每份共有()张。 (3)说明计算方法:66张手工纸有6沓(每沓十张)和6张,也就是66可以分成6个十和6个。先分整沓的,就是把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再分单张的,就是把6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一,最后再把每份中整沓和单张合起来20+2=22,就是所求的结果。 分步算式:60÷3=206÷3=220+2=22(板书) (4)引导小结 都是“先分后合”把几十几分成两部分: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除以几再相加。将新问题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设计意图】这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除尽的例题。学生通过边分手工纸或小棒操作,边说出口算步骤,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它采用的是“先分后合——化难为易”,将新问题分两部分转化成表内除法来解决问题。为了降低难度,教师以板书分步算式来解释口算方法,这样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为笔算除法打下基础。 3、课堂练习 3、1、算一算,说一说。 8÷4=()15÷5=() 80÷4=()150÷5=() 800÷4=()1500÷5=() 9÷3=()24÷6=() 90÷3=()240÷6=() 900÷3=()2400÷6=() 你是怎么算的?对比这两组题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附答案: 8÷4=(2)15÷5=(3) 80÷4=(20)150÷5=(30) 800÷4=(200)1500÷5=(300) 9÷3=(3)24÷6=(4) 90÷3=(30)240÷6=(40) 900÷3=(300)2400÷6=(400) 左边这组题商的位数与被除数相同。右边这组题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 3、2、解决问题。 一共90人,先排成人数相同的9列,再围成人数相同的3个圆圈。 (1)每列多少人?(2)每个圆圈多少人? 附答案: (1)90÷9=10(人)答:每列10人。 (2)90÷3=30(人)答:第个圆圈30人 又出示了一组“智慧岛”习题。 附答案: 20元=200角200÷5=40(枝)答:可以买40枝铅笔。 20÷2=10(本)答:可以买10本。 4、巩固提升 4、1、填一填。 2、填出里()的数。 3、解决问题。 一只东北虎的体重是一只鸵鸟的4倍,是一只企鹅的9倍。 请你自己算一算企鹅和鸵鸟的体重。 附答案: 360÷9=40(千克)答:企鹅的体重是40千克。 360÷4=90(千克)答:企鹅的体重是90千克。 【设计意图】练习时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探索规律,发现简便的口算方法,正确口算出结果,注重培养学生养成验算和反思的习惯。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 一、学前准备 1、复习旧知。 (1)回忆学习了哪些方向。 (2)连一连,找出相对的方向。 前 左 下 东 南 北 西 上 右 后 (3)提问:谁能说出我们校园内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2、导入新课 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指出北京市所处的位置,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到的。 二、探究新知 1、完成校园示意图。 (1)描述地图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把教室内的黑板看作地图,指出北在什么位置。 (3)提问:现在我们确定了方向北,你能不能辨认出其他三个方向?请同学到前面黑板上贴出相应的位置。 (4)用语言描述建筑物的具体方位。 (5)提问:如果我们把上方规定为其他方向行不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你们尝试着做一做,并说出其他三个方向。 (6)小组交流。 (7)集体反馈。比较各种方式,说一说,怎样画最清楚。 2、小结。 通常情况下,地图都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绘制的,这样标准统一,简单清楚。当我们看一幅地图时,一定先看清所给方向,然后根据所给方向,辨认出其他方向。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尝试操作: (1) 绘制出自己房间的平面示意图。 (2) 确定图上的方向。 (3) 和同伴交流。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春季是运动的时节,我们同学们都很爱好运动,不久我校就会举行一次越野比赛,现在老师将越野图展现给大家。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越野图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你将从起点向什么方向行进?(方向标)加方向标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方向标画在起点的位置?(以起点为观测点) 3、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例1的、学习是让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时,可以与主题图的教学结合进行,通过情境使学生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活动中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索。 知道在出发点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吗?如果这样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怎么样走会更加的准确? 准确的可以说是东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东60°这样表示吗?在说具体位置时,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向。——靠近哪个方向就把那个方向放在前面。 (距离1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 1号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的方向上,距离是1千米。你学会表示了吗?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做一做呈现了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通过方向与距离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 练习三第1、2题是相应的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练习。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方向标。
为您准备的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三篇】
【篇一】 一、学生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情况。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活动等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位置的确认,计算的算理,时间的计算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难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习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网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 主、喜悦的学习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5、结合多媒体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教学; 改革课堂问答方式,实施参与性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我计划在教学中以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指导。常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让他们学得主动积极,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6、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方便教学。 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有赖于高质量的练习,我们必须重视课堂作业的设计和学生练习的达成度。课内外作业均要经过精心设计,力求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体现课改精神,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采取"基础练习+个性作业" 形式,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分层设计作业。教师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实现差异发展。 7、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社会、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只有三者协调,取长补短,才能取得的教育效益。 教师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访问学生家庭或开家长会,与学生家长相互沟通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使二者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同时,要适时适当地向部分学生家长讲明教育方法,共同教育学生。 五、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4课时 第二单元 口算除法 3课时 笔算除法 9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第三单元 简单的数据分析 3课时 平均数 2课时 第四单元 年、月、日的认识 2课时 24时计时法 2课时 制作年历 1课时 第五单元 口算乘法 3课时 笔算乘法 4课时 整理与复习 1课时 第六单元 面积和面积单位 2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 3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3课时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3课时 小数的简单计算 3课时 第八单元 解决问题 4课时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2课时 第十单元 总复习 4课时 【篇二】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其中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教学措施: 1、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表扬先进,鼓励差生,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全班平衡发展。 2、加强常规训练,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 3、重视形象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意识的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创设丰富的便于操作的实践活动情境,使学生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 5、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动手实践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6、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7、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激励他们扩充知识面和进一步探索研究的兴趣与欲 望,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进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三、培优补差措施: 1、制订培优补差计划,确定培优补差的学生名单和辅导时间,并及时告之于学生及家长。 2、培优:利用书、报等材料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及发展多种能力,以满足他们特殊的发展需要;补差:为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弥补基础知识的不足,在补差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3.精心准备培优补差的辅导内容,保证每次的辅导质量。同年段老师可以经常交流培优补差心得,共同提高。 4、采取一对一的互助形式,给每一位学困生配备以为小老师,同时也让优等生有一个帮主对象,并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让他们能更快的进步。 5、做好家校结合工作,进行家庭访问等。特别是一些学困生的家长,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互通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和家长一起研讨如何正确教育子女等,家校连手,促进学生的快速好转。并鼓励学生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另行自我发展。 【篇三】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采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领域的内容同时混编的方式,各个领域包括以下内容: 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进行一位小数的 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第三单元"乘法"。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第五单元"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 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 空间与图形: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是轴对称图形。第四单元"面积"。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统计与概率: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实践活动: 到商店调查三种商品的价格,做好记录。与同学比一比同一种商品的价格。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说一说。用纸剪出一个你喜欢的图形,通过平移或旋转绘制一幅图案。设计旅游计划。厨房铺地转的选择方案 制作七巧板。调查小组同学的身高,并计算小组的平均身高,并计算小组的平均身高。在报刊上找出与平均数有关的信息,并与同伴说一说。 二、教学重点: 本册教材中的小数与分数、图形的变换与面积等概念,都是学生初次接触的重要基础知识,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它们是至关重要的。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数学学习与解决生活中的数学 问题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线索,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与实际价值,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三班,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尤其是男同学,学习基础也还比较好,但是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或者作业质量较差,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五、教学资源分析: 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数学,促进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教材通过"数与计算、量与计量、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基本领域反映运用数学研究现实世界的基本过程,有机的渗透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思想、推理意识等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思维方式,并以此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多样化的、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通过上述的过程,学生将逐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思考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 以数学活动为线索安排教材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索和交流。按照《标准》的要求,教材突破了以往的以例题为中心的呈现方式,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线索,展开相关知识的学习。教材设立了"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读一读、我的成长足迹、问题银行"等栏目,促进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反思等活动中,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教学时在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法则、数量关系的同时,应更重视数学方法的训练,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运用数学的意识。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在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的,而 "再创造"的前提是通过必要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形成扎实的基本功。 (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应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要注意小课题研究和实习作业等实践活动,对这方面的内容不但不能随意删减,而且要加强这方面内容安排的密度和强度。 (四)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要注意在直观感知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概念,不要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七、促进教学评估方法。 教学评估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知识和技能的评估,试题类型要多样化。评价应体现激励的作用。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 #三年级# 导语】经验是数学的基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考是数学的核心,发展是数学的目标,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原则,也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它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催化剂。以下是 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多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篇二】 分数的初步认识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②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篇三】 四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篇一】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 4、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5、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6、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7、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0000平方米)。 8、边长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9、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10、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面积÷宽宽=面积÷长 11、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1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宽=周长÷2-长长=周长÷2-宽 1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14、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15、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6、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17、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公顷、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篇二】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位置与方向: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与西北)相对,(西南与东北)相对。 面南左为东,面北左为西,面东左为北,面西左为南。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通常所说的八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北。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做题时先标出东南西北。)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就到了哪里。(在转弯处要注意方向的变化) 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为中心点(观测点)处画“米”字符号,再进行判断。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我国地处北半球,树叶茂盛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疏的一面是北方。 【篇三】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年月日: (一)年、月、日部分 1、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4个季度(1、2、3月为第1季度;4、5、6月为第2季度,;7、8、9月为第3季度;10、11、12月为第4季度)。 2、记大小月的方法:1、3、5、7、8、10、腊,31天永不差;4、6、9、冬,30整,只有2月二八九。7个大月,4个小月,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3、平年全年有365天,平年2月是28天,平年的上半年有181天,下半年有184天。平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1天。 4、闰年全年有366天,闰年2月是29天,闰年的上半年有182天,下半年有184天。闰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2天。 5、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2100等不是闰年,而1600、2000、2400等是闰年。 6、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 一年中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 7、一个人今年20岁,但只过了5个生日,他是2月29日出生的。 8、计算周年的方法是用现在的年份减去原来的年份得的数就是周年。如:到2008年10月1日,是中国成立(59)周年。用2008-1949=59周年 (二)24时计时法部分 1、年月日、时分秒都是时间单位。 2、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3、1日(天)=24小时;1小时=60分;1分=60秒 4、求经过的时间。如:一辆汽车上午8:20出发,到下午5:50到达终点,一共行使多长时间。第一步要先进行换算:把下午5:50变成24时计时法的形式5:50+12=17:50,第二步用17时50分-8时20分=9时30分,就求出了经过的时间。 5、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如:火车11:00出发,21:30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0小时30分,注意不要写成10:30。正确的列式格式为:21时30分-11时=10时30分,不能用电子表的形式相减。 再如:火车19时出发,第二天8时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3小时。像这种跨越两天的,可以先计算第一天行驶了多长时间:24-19=5(时),再加上第二天行驶的8个小时:5+8=13(时)。 又如: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先换算,155分=2时35分,再计算。 6、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经过的天数 例如:6月12到6月30日是多少天?(30-12+1=1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