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的风俗有哪些
1. 婚礼:土家族的婚礼仪式多样,有些地区会举行“猪笼蛋”,新郎新娘会把精心挑选的猪笼蛋交给对方,以表达对对方的爱意。2. 婚后生活:新郎新娘结婚后,会走入父母家中,向父母孝顺。男方要负责家务,帮助父母劳动,女方要照顾家中老人,尽心尽力为家庭做出贡献。3. 吃饭习俗:土家族在吃饭时会把最好的食物留给客人,表达对客人的礼貌。此外,家中有老人时,家人会把最好的食物给老人,以此表示尊重和孝心。4. 法律习俗:土家族有自己的法律习俗,比如禁止在家中举行葬礼,禁止出门不回家,不允许外来客人进入家中,禁止孩子们把父母的衣服穿在外面,等等。【摘要】
土家族的风俗有哪些【提问】
1. 婚礼:土家族的婚礼仪式多样,有些地区会举行“猪笼蛋”,新郎新娘会把精心挑选的猪笼蛋交给对方,以表达对对方的爱意。2. 婚后生活:新郎新娘结婚后,会走入父母家中,向父母孝顺。男方要负责家务,帮助父母劳动,女方要照顾家中老人,尽心尽力为家庭做出贡献。3. 吃饭习俗:土家族在吃饭时会把最好的食物留给客人,表达对客人的礼貌。此外,家中有老人时,家人会把最好的食物给老人,以此表示尊重和孝心。4. 法律习俗:土家族有自己的法律习俗,比如禁止在家中举行葬礼,禁止出门不回家,不允许外来客人进入家中,禁止孩子们把父母的衣服穿在外面,等等。【回答】
亲,具体详情如上呢,还有什么疑问我都可以为你解答的啦🙃【回答】
土家族的风俗有哪些
土家族的风俗有节日民俗、工艺民俗、婚育民俗、交通民俗、饮食民俗。一、节日民俗土家族节日有土家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土家年,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年,月大过二十九,月小过二十八。为纪念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每年9月20日自治州成立纪念日,湘西自治州行政区域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二、工艺民俗土家织锦史称“寅布”、“溪州斑布”、“土锦”等。土家语称“西兰卡普”,汉语叫“打花铺盖”或“土花铺盖”。它是以棉纱为经线,用各色自染的丝、棉、绒线为纬线,采取通经断纬的方法,反面挑花织成。挑花,又称挑纱、数纱、十字绣、十字挑花、扯扯花,是湘西民间工艺的一种基本针法。单面挑只正面现花纹,双面挑是内外两面都现花纹,无正反之别,十分结实美观。湘西的挑花图案,构图新颖,整齐对称,纹样多为花蝶鸟兽之类。三、婚育民俗土家族婚姻习俗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据史载资料所言,唐宋以降,有“同姓为婚,婚嫁不用轿,背负新人,男女混杂”的婚姻现象,“改土归流”后始行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并用花轿迎接。四、交通民俗湘西乡民多居住在山岭河谷间,坡陡路险,出行多有不便。俗语道:隔山叫得应,走到要半天。漫长的岁月中,湘西人以不同的形式修路架桥,创造着适应其地域特色的水陆交通和运输工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交通民俗。五、饮食民俗湘西地处我国西部,在饮食上除了喜酸辣之外,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颤子饭、社饭、米豆腐、篙菜粑、铁骨猪肉小炒、腊肉炒黄鳝、蜂蜜扣肉、牛肉汤锅、萝卜炖羊肉等。
谁来帮我详细介绍土家族的文化?
土家族(土家语为“毕兹卡”)现有人口802万人,在全国民族人口总数中排名第七,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重庆、贵州毗连的武陵山地区,共有2个土家族自治州,24个土家族自治县,1957年1月被正式确定为单一的少数民族。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中的一种独立语言,土家族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主要从事农业。织绣艺术是土家族妇女的传统工艺。土家族的传统工艺还有雕刻、绘画、剪纸、蜡染等。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是中国三大名锦之一。 土家族爱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传统舞蹈有“摆手舞”、“八宝铜铃舞”及歌舞“茅古斯”。乐器有唢呐、木叶、“咚咚喹”、“打家伙”等。 礼仪主要有:见面要互相问侯,家有来客,必盛情款待。若有是逢年节到土家人家里做客,主人还会拿出雪白的糍粑去烤,待烤得两面金黄开花时,吹拍干净,往里灌白糖或蜂蜜,双手捧给客人。有的地方给客人吃糍粑还有些讲究,即把烤好的糍粑给客人后,客人不得吹拍火灰,要接过就咬,这时主人会抢回去吹打拍净,蘸上糖再给客人。 1957年9月成立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983年成立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4月改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土家族织锦传人刘未香的女儿梁晓(前)和姐姐穿着土家族西兰卡普服饰从自家的木楼上走过。土家语中的“西兰卡普”是一种土家织锦。“西兰”是“被面”,“卡普”即“花”,“西兰卡普”就是土家族的花铺盖。土家姑娘自小就跟长辈学艺,出嫁时以全套织锦作为嫁妆。西兰卡普多以丝、棉、麻为原料,一般以红、蓝、青三种颜色为经线,纬线可以自由选择颜色。用古式织机、挑花刀采取通经断纬、反面挑织的方法手工挑织而成。西兰卡普构图大方,织工精巧,花样丰富,色彩鲜明热烈而古朴,被称为土家文化的活化石。 日常食俗 土家族日常主食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包谷饭是以包谷面为主,适量地掺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而成。有时也吃豆饭,即将绿豆、豌豆等与大米合煮成饭食用,粑粑和团馓也是土家族季节性的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时,过去红苕在许多地区一直被当成主食,现仍是一些地区入冬后的常备食品。土家族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民间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腌泡酸菜,几乎餐餐不离酸菜,酸辣椒炒肉视为美味,辣椒不仅是一种菜肴,也是每餐不离的调味品。豆制品也很常见,如豆腐、豆豉、豆叶皮、豆腐乳等。尤其喜食合渣,即将黄豆磨细,浆渣不分,煮沸澄清,加菜叶煮熟即可食用。民间常把豆饭、包谷饭加合渣汤一起食用。土家族平时每日三餐,闲时一般吃两餐;春夏农忙、劳动强度较大时吃四餐。如插秧季节,早晨要加一顿“过早”,“过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汤圆或绿豆粉一类的小吃。据说“过早”餐吃汤圆有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之意。土家族还喜食油茶汤。 节庆、礼仪食俗 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年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染成红、绿色,晾干而成),做绿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猪肉合菜是土家族民间过年、过节必不可少的大菜。每年农历二月二日称为社日,届时要吃社饭。端阳节吃粽子。糯米粑粑是土家族民间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重阳节打粑粑,女儿“坐月”送粑粑,修房上梁抛粑粑。节日里馈赠亲友,一般也都是互送粑粑。除糯米粑粑外,还有高梁粑粑、小米粑粑、包谷粑粑等。腊肉是土家族的上等大菜。冬至一过,将大块的猪肉用盐、花椒、五香粉腌制好,吊挂在火炕上,下烧柏树枝田,烟熏而成。有的户腊肉存放两三年。切成块状的腊肉,肉质紧凑,呈殷红色,喷香诱人。逢年过节或亲朋临门,满桌的菜肴中,正上方必摆腊肉。土家族十分好客,平时粗茶淡饭,若有客至,夏天先喝一碗糯米甜酒,冬天就先吃一碗开水泡团馓,然后再以美酒佳肴待客。一般说请客人吃茶是指吃油茶、阴米或汤圆、荷包蛋等。湖南湘西的土家族待客喜用盖碗肉,即以一片特大的肥膘肉盖住碗口,下面装有精肉和排骨。为表示对客人尊敬和真诚,待客的肉要切成大片,酒要用大碗来装。无论婚丧嫁娶、修房造屋等红白喜事都要置办酒席,一般习惯于每桌九碗菜、七碗或十一碗菜,但无八碗桌、十碗桌。因为八碗桌被称勺吃花子席,十碗的十与石同音,都被视为对客人不尊,故回避八和十。土家族置办酒席分水席(只有一碗水煮肉,其余均为素菜,多系正期前或过后办的席桌)、参席(有海味)、酥扣席(有一碗米面或油炸面而成的酥肉)和五品四衬(4个盘子、5个碗,均为荤菜)。入席时座位分辈份老少,上菜先后有序。土家族的饮酒,特别是在节日或待客时,酒必不可少。其中常见的是用糯米、高梁酿制的甜酒和咂酒,度数不高,味道纯正。牛王节为土家族的重要节日之一。 祭祀食俗 土家族过去迷信鬼神,崇拜祖先,每逢年节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进行小敬。祭祖的食品有猪头、团馓、粑粑、鸡鸭和五谷种等。有的在每餐饭前,先用筷子夹少量的菜插在饭上敬默一会儿,表示请已故先人先吃,然后自己才开始食用,农历六月六日为祭土王,每个村寨都要设摆手堂,将猪头、果品等祭品放摆手堂前。十月朔日祭冬,宰鸡鸭设筵宴客。此外,土家族还敬灶神、土地神、五谷神、豕官神,在修房造屋时祭鲁班,祭品除酒鲁班,祭品除酒肉外,还要一只大公鸡。 典型食品 土家族人最爱吃粑粑(糍粑)腊肉、油茶等食品,此外还有:合菜,土家族逢年过节最常吃的菜,时常同包谷烧酒一起上桌;团馓,土家族风味小吃,用糯米饭加工后炸制而成,常用来泡水当茶为客人洗尘;绿豆粉(米粉),用大米绿豆等原料制成;油炸粑,又名油香或“灯盏窝”,是以大米、黄豆为主要原料炸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