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周国平散文结集:善良丰富高贵周国平

时间:2024-08-01 12:57:40 编辑:莆仙君

周国平作品有哪些呢?

周国平作品著有《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偶尔远行》《宝贝,宝贝》。随感集《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碎句与短章》,诗集《忧伤的情欲》,以及《人生哲思录》《周国平人文讲演录》等,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周国平的人生经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1981年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至今,开始时受聘为助理研究员。随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在职读博士研究生课程,毕业后获哲学博士学位。

周国平在什么背景写的 善良·丰富·高贵

本书收入了我自2002年8月到2006年12月所写的文章,是《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之后我的第四个散文结集。这四年多里,含我(指周国平)的一个本命年,而且是岁满甲子的大本命年。有一天,我去单位,人事干部把一个崭新的退休证交给我,没有让我填任何表格、办任何手续,我欣赏这不同寻常的效率。我也欣赏我那个研究室的主任,他知道我的脾气,免去了例行的嗑瓜子、讲客套话的告别会。总之,我清清爽爽地退休了。常有人不平,说我这样的学者,精力正旺盛,不该这么早让退休。他们真是不了解国情。其实,在现行体制下,如我之辈,对学术机构里的官场规则、潜规则不感兴趣也一窍不通,单位里早已没有我什么事了,从这一点讲,我早已退休。另一方面呢,既然我一如既往地做着我喜欢做的事,从这一点讲,我又未尝退休。在我近年的生活中,退休实在是对我影响最微小的一件事。
不过,本命年到底是本命年,让我这个不曾上过法庭的人一下子遭遇了三个官司。其中一个,我当原告,赢了,但被告躲了起来,无法执行,没有尝到赢的快乐。另两个,我当被告,也赢了,人家不依不饶,都上诉,最终仍是我赢,但耗掉了许多时间和心情,也没有尝到赢的快乐。打官司费钱又累心,绝无快乐可言,只是落到了我头上,不得不承受,据说是做名人的代价。收获自然是有的。从大里说,官司分别涉及与伪书作斗争和捍卫言论自由,是尽一份社会责任。从小里说,接触了从前陌生的人和事,长了见识。曾经有写一部《本命年纪事》的打算,事过境迁,现在只是把若干资料收在了本书中,留一份简单的记录。
读者会发现,与以前比,本书中批评社会现实的文字多了。部分的原因是,《新京报》约我为“时事评论”版面写专栏文章,促使我更多地关注社会上正在发生的“时事”,书中这类文章基本上缘此而写。当然,前提是我自己有话要说,尤其对于今天的教育界和学术界,因为身在此界之边缘,耳闻目睹的怪现状太多,便把心中的愤懑喊了一些出来。不过,我自己对这些文字并不满意,不认为它们能够对革除弊端起多大作用。我最喜欢做的事情,仍是静心读大师们的书,在其引领下深入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问题,从精神层面上关注今天的现实。这决不是自私,因为我相信,中国的前途最终将取决于中国人的精神状况。
通过阅读经典,我始终生活在人类伟大心灵所建造的那个世界里。这些伟大心灵使我坚定地相信,人的心灵应该是善良、丰富、高贵的。我最不能原谅今天教育界和学术界的,也正是本应以传承这些心灵品质为主要使命的领域,现在竟也不把它们当一回事。然而,不管现实多么令人失望,每次重温历史上伟大心灵的榜样,我便恢复了对未来的信心。正如歌德的诗所说:“人的榜样教我们相信神的存在。”他所说的“人的榜样”,就是指拥有善良、高贵品质的人,这样的人的存在证明了人是有神性的。在今天的时代,有一些人的灵魂已经彻底堕落,我们不能再指望他们,但是,我们必须指望善的种子会在广大的人心中培育和繁衍,这便是希望之所在。
本书的书名原是书中一篇文章的标题,我以之为全书的总题,因为这六个字是我这些年思考的一个总结,表达了我在本书出版时最想说的话。


周国平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1、《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是2001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这是周国平。周国平的成名之作,在当时出版时曾引起轰动,并且这也是一部经典之作,历时十多年而长盛不衰。在西方哲学史上,尼采是一位有争议的人物,对他的评论褒贬不一,而周国平从全新的角度,满怀热情的探讨这位哲学家和他的哲学思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2、《尼采与形而上学》《尼采与形而上学》是2008年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国平。本书是周国平的博士论文,是作者对尼采哲学作了系统研究之后的成果。在《尼采与形而上学》中,作者深入到了尼采的问题思路之中,对他在本体论和认识论方面的思想进行了清晰的分析,证明了他不只是一位关心人生问题的诗性哲人,更是一位对西方哲学核心问题有着透彻思考并且开辟了新路径的严格意义上的大哲学家。3、《守望的距离》《守望的距离》是周国平1983年至1995年4月所写散文的结集,收入了散文十四辑,内容包含哲学思想、人文思想、人生寓言等,其中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与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深刻。虽然是上个世纪的作品,今日读来,这些散文作品依然触动人的内心,因为我们同样热爱生活,希望寻求人生的真谛,向往豁达的精神境界。4、《各自的朝圣路》《各自的朝圣路》作者在不惑之年,生活中却发生了一连串想不到的变故,这些变故促使作者将更多的精力用来思考令人困惑的人生难题。他将自己定位于“守望者”,并与时代潮流保持着适当的距离,以守护人生那些永恒的价值,_望和关心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书中倡导在淡漠中追求,于绚烂中归于平淡,让经过省察的人生充满价值。5、《善良丰富高贵》《善良丰富高贵》是周国平回应、关注、批评社会现实的最新文字。本书收录了周国平2002年8月到2006年12月所写的文章。作为周国平的第四个散文结集,本书继续了他对人生理想、两性情感的关注,另一方面加入了更多的关注现实的文字。第八辑“让教育回归常识”集中批判了教育界和学术界的现状,言辞犀利;“把我们自己娱乐死?”对市场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关系进行了多方面的考查,涉及性爱自由、金钱观、电视文化等等问题。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周国平

读书笔记——《善良丰富高贵》

摘录:


1.一个人最好的生活就是最适合于他天性的生活。

2.宁子说,上帝的法则是从容而优美的。在忙中保持心的从容,这是一种觉悟,也是一种幸福。

3.无论是怎样的追忆都是找不回当年,缘分只是彼时彼地的感应,不是此时此地的找寻。

4.故乡不是一座城,不是一间房,甚至不是一些人,它是随着你的足迹到处漂泊的梦境……飘飞的记忆越来越远,故乡,是我永远也无法回归的家园。

5."忙"字为心之亡;"闲"字为"门内草木生"

6."知止不殆":一是在名利之前知道止步,二是情和德都知道适可而止,做到"情之有度怡人悦己,德之有度,人情练达"。

7.更重要的是,要使快乐本身不但是快乐,而且具有生长的能力,能够生成新的更多的快乐。青春是心智最活泼的时期,也是心智趋于定型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一个人若能够通过读书、艺术、思考、写作等等充分领略心灵的快乐,形成一个丰富的内心,他在自己的身上就拥有了一个永不枯竭的快乐源泉。

8.男人身上应该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能够使他承受人生的压力和挑战,坚定地站立在世界上属于他的那个位置上。

9.在达到成熟的年龄以后,一个人相貌中真正有吸引力的是那些显现了智慧,德行,教养,个性等心灵品质的因素。

10.教育即生长,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就是说,衡量教育成败的标准是受教育者天性和能力的健康生长。

11.教育的基本道理并不复杂,其主要使命就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受教育者固有的人性特质得到健康的生长。成为人性健全的人。

12.工作是看得见的爱,通过工作来爱生命,你就领悟了生命最深刻的秘密——纪伯伦。

13.一个人首先必须具备快乐工作的愿望和能力,然后才谈得上快乐工作。事实上,工作的快乐与学习的快乐一脉相承,性质相同,基本的因素都是好奇心的满足,发现和创造的喜悦、智力的运用和得胜,心灵能力的生长等。

能够快乐地工作和学习,这是精神上优秀的征兆。说到底,幸福是一种能力,它属于那些有着智慧的头脑和丰富的灵魂的优秀的人。

14.从长远来看,孩子是否有出息,身心的健康生长远比一纸文凭更重要。

15.世上最不可挽回的不是爱恨情仇,而是不知不觉的疏远,疏远是无疾而终的消逝。




读周国平的文章,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深"。他总是能透过社会生活的表面现象很深刻直接地看到它的本质。也许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一个哲学家必备的功力,然而,我看周国平的《善良 丰富 高贵》更多地是体会到一个哲学家眼中的质朴生活,闪着光的平凡心灵。他告诉我们如何生活才更有意义。他说一个人首先要具备自我生长的能力,自己也能使自己快乐,无关文凭,无关金钱,这是一个优秀人的必备品质。在生活中我们不乏见到那些西装革履,穿着名牌,开着奔驰而却满面愁容的人。从一方面来看,他们什么都有了;而从另一方面来看,他们一无所有。如果一个人的心灵不幸福,不能自由生长和舒展,即使给他再多的物质财富,又有何用?

周国平在此书里通过哲学,艺术,教育等几方面来阐述他朴素的人生和生活哲学,读起来令人耐人寻味而又百看不厌。他用质朴,生动又平凡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一件件平凡而又蕴涵颇多的社会观,关乎人性、制度和社会潮流等。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制度一直饱受争议,有人抨击他的应试却忽视了人性所需,有人抨击它与社会脱节,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是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当然也有人持赞成态度,颂扬它的公平,讴歌它给许多胸怀大志却无处施展的学子提供了一个自由竞争的平台。我很欣赏周国平的观点,他说,教育是使固有的人性特质得到健康的生长,成为健全的人。反之,我们可以想到,就是不能禁锢人性,给予人性自由生长的空间。其间并无抨击或悲痛的语言,而是平实地叙述他个人的观点,在我们看来更合乎人性的观点。教育不是考试,也不能仅用考试来衡量,它是让我们更好地成长的一个平台,一个引导人性正确发出光芒,一个激发人的智力的地方,而不应该是一所牢笼。这给我们所有的人,不仅是政府,家长,学生,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艺术集美与想象力于一身,我们对待它的态度比之它所带给我们的震撼与力量更重要。我们在欣赏享受它们的同时,更应该尊重它们本身;在发挥自我创造性的同时,使它们能更好地给更多的人以更多的美的感悟与心灵的力量。


善良是一种高贵读后感

《善良丰富高贵》是周国平最近出版的一本新书。《善良丰富高贵》是其中一章节。善良是生命对生命的同情,是极普通的品质,而在今天物欲横流的社会,这也成为一件奢侈品。丰富主要是指精神生活的丰富,丰富的心灵是幸福的真正源泉,精神的快乐远远搞于肉体的快乐。高贵一般指做人的基本原则,高贵者的特点是极其尊重他人,他的自尊因此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人的灵魂应该是高贵的,应该做精神的贵族。

周国平把这篇作为书名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现在的人过于热衷对物的追求,对精神上的追求是匮乏的。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的各种热,如各种选秀热,购房
热、炒股热,这些社会现象它一定程度折射出人们思想上的盲从和对未来的茫然,人心浮躁,容易受到外界各种现象的干扰,没有抵御的定力,这些现象的产生很大
程度上是由于我们精神上的匮乏和无知。当然,现代社会我们要生存要发展,对物质的适当追求也未可厚非,谁可以说我不需要金钱和财富,我想谁也不会当这样的
傻瓜。学习哲学就是要解决这个方面的问题,用哲学的观点来把握个人的探索和追求,我们的人生才不会迷失方向。

本书的题目很直接提出了作为人的一种必然的追求,作为一位哲学家,他的任务就是在精神追求方面引导我们,我想这也是他出这本书的目的所在。

当然书中还有很多有趣的观点,如周国平在《请不要挡住我的阳光》这一章节,阐述了犬儒主义的代表人物第欧根尼的哲学观点,语言风趣幽默,把复杂的哲学观点用通俗的语言解读,易于我们普通读者理解。读他的书会给予我们很多启迪。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欣赏他文字的原因吧。

2.

http://www.oh100.com/a/201202/59583.html
读到大作家周国平这句话"如果我是一个从前的哲人,来到今天的世界,我会最怀念什么?一定是这六个字:善良,丰富,高贵。

我听见一切世代的哲人在向今天的人们呼唤:人啊,你要有善良的心,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这样你才无愧于人的称号,你才是作为真正的人在世间生活。

善良,丰富,高贵——令人怀念的品质,人之为人的品质,我期待今天更多的人拥有它们。"就让我深深的喜欢上这本书.这是作者有哲学的眼光观察社会,
思考社会呼唤人们.作为一名教师当我读到第九辑让教育回归常识,感受更深.现摘引文中一段就能看出作者对教育的深刻思考,也值得我们深思:

"中国现行教育的弊端有目共睹,事实上已成为民众受害最烈、怨声最多的领域之一,引起了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忧思。根本的症结当然是在体制上,举其大
者,一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和市场化名义下的高收费、乱收费,导致大量贫困家庭子女实际上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二是应试教育变本加厉,三是教育目标和过程的
急功近利。在这三种因素交互作用下,滋生了种种教育腐-败现象。体制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要靠民-意充分表达,另一方面要靠政府痛下决心。自今年两会召开以
来,我们在这两个方面都看到了一些积极的迹象。

本文来源于百分网(http://www.oh100.com/),转载请保留此标记,谢谢!

是,体制的改革非一日之功,我们不能坐等其完成。我们应看到,即使在现行体制下,老师和家长仍拥有相对的自由,可以为自己的学生和孩子创造一个尽可能好的
小环境,把大环境对他们的危害缩小到最低程度。当然,这就要求老师和家长站得足够高,对于现行体制的弊端有清醒的认识,对于教育的理念有正确的理解。可以想象,这样的老师和家长多了,不但其学生和孩子受益,而且本身就能成为促进体制变革的重要力量。说到底,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制度。

事实上,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悲剧,虽可追根溯源到体制的弊端,但基本上都有小环境的直接导因。比如说,现在学生自杀事件频繁而且呈低龄化趋势,其中有
一大部分,学生的老师或家长难辞其咎。在本书所分析的个案中,就有多起初中学生因为不堪教师的虐-待和羞辱而自杀的事例,有的学生在遗书中明言,自杀是为
了以死证明他的老师没有资格做老师。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或未完成作业,家长对孩子体罚,逼死甚至打死孩子,这样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死亡事件只是冰山一角,不知还有多少孩子生活在极端非人性的小环境中,身心遭受着严重摧残,我为所有这些孩子感到悲伤和愤怒。

当然,最后仍无法回避体制的问题,因为在现行应试教育和急功近利的体制下,中国孩子的成长环境在总体上就是非人性的,普遍承受着与年龄极不相称的功课负担和功利期待,其恶果是童年被无情地剥夺,人性遭到扭曲。本书所分析的对生命冷漠和残忍、为小事自杀或杀人、校园暴-力等事例说明,相当一些孩子在人性上存在着缺陷。这些事例也只是冰山一角,今日孩子们的心理问题一定是很普遍的,在非人性的总体环境中仍能生长出健全的人性,这只能是幸运的例外。

教育的基本道理并不复杂,其主要使命就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受教育者所固有的人性特质得到健康的生长,成为人性健全的人。毫无疑问,一个人惟有
人性健全才可能真正幸福,也才可能真正优秀。毫无疑问,一个由这样的人组成的社会才能够是一个真正和-谐和生机勃勃的社会。如同作者所说,这本来是一个常
识,我们所需要做的只是听从常识的指引,实践这个常识。令人震惊的是,我们的教育在做着与常识相反的事情,这么多的家长和老师在做着与常识相反的事情,而
大家似乎都停不下来,被一种莫名的力量推着继续朝前走。当此之际,我愿借本书呼吁:本书所涉及和未涉及的无数悲剧事件早已敲响警钟,应该结束这种大规模的
愚昧了,让教育回归常识,回归人性,回归教育之为教育。也许,我们还来得及"

周国平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诗人,他用散文的笔调写他的哲学思考,他的文字简练浅白,能把生活的感触写得很清晰与细致。这本《善良丰富高贵》是作
者四年多的散文结集,它一如既往地延续了这种平易的风格。在书中,周国平一方面继续了他对人生理想、两性情感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加入了更多的关注现实的文
字。周国平的散文,既富有思想者的睿智和深刻,又不乏普通人的感觉和体验;既有达观者的通透和洒脱,又见性情中人的困惑与迷惘。周国平的散文始终贯穿着对
人生重大问题的严肃思考,以及对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密切关注,对于读者而言,最有价值的应是他给我们指明了很多为人处世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