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产生于
书法艺术是中国的独特的表现艺术,它兴起于汉字的产生阶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世界范围内都拥有非常高的地位。书法是汉字书写艺术,早在距今8000年前就已经出现,最早的书法演变依次为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
书法艺术产生在什么时候
汉字在我国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在文化传播、交流等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随着文字的产生,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那就是书法,书法的萌芽经历了多个时期,由最早的甲骨文演依次演变出了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
书法是汉字书写艺术,根据考证,早在贾湖遗址中就已经出现了原始文字性质的符号,距今约有8000-9000年了,这也是最早人类的文字雏形了,此后在书写汉字的应用中,也逐渐产生了独树一帜的书法艺术种类。
不同的书法在各个阶段都有不同,主要主要以楷书、行书为主,在行书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此书法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被后世无数书法家临摹学习,是我国书法史上的至宝。
中国书法艺术历史上,最早的书法作品是什么?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中国书法艺术历史上,最早的书法作品一般来说,西晋陆机的《平复帖》是现存能得到公认的最早的名人传世书法作品。《平复帖》,纸本,手卷,纵23.7厘米,横20.6厘米,草隶书9行86字。《平复帖》的书写年代距今已有1700余年,是现存年代最早并真实可信的西晋名家书法帖。它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笔意婉转,风格平淡质朴,其字体为草隶书。《平复帖》在中国书法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希望我的回答能与你认同。
张又栋隶书书法欣赏
汉代出现的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主要字体之一,隶书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中国文字历史及中国书法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张又栋隶书书法欣赏,希望你们喜欢。 张又栋隶书书法欣赏: 张又栋隶书书法欣赏1 张又栋隶书书法欣赏2 张又栋隶书书法欣赏3 张又栋隶书书法欣赏4 张又栋隶书书法欣赏5 隶变发展的完成: 隶变的完成即是分书的产生。分书也是隶书,只是不同于秦简那种古隶。《艺舟双楫》中说:“言其势左右分布相背然也。”这是说分书的特征,波挑有装饰性的意味。张怀瓘《书断》引萧子良说:“饰隶为八分。”八分书的形态特征,最鲜明的就是装饰性,所谓蚕头燕尾,燕不双飞之谓也。隶变的成熟,形态上应具备分书的各种特点。早在马王堆帛书中,书写年代较晚的《老子乙本》(公元前194-180年间)横画的书写已用力按顿后挑出,形态上已具蚕头燕尾的特征,左右撇捺,分布相背,字距疏朗,且字距大于行距,章法上也与东汉成熟的隶书相近。因此,有些学者,如陈松长,就把隶变的定型期划在西汉初年。但这稍微早了一点。因为装饰性的波挑是分书的根本特征,而这种特征的隶书,在西汉中期才大量出现。 在居延汉简、敦煌汉简中,都收有《苍颉篇》、《急就篇》残简,这两篇既是启蒙读本,也可作为字帖让人临摹,书写的年代大致在汉宣帝时期。这些残简的书风标志着成熟分书的出现。它们风格虽然不一,但横画一律舒展,一波三折,典型的蚕头燕尾,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撇捺飘逸舒展,姿态优美。方笔的使用很普遍,结体平扁,排列工整,是风格鲜明的分书,与《曹全》、《乙瑛》、《史晨》等碑的书法形态十分接近,比成熟的东汉分书早了整整一百年。居延汉简中的《贳卖衣财物名籍》(公元前62年)等都可以说是分书的风格。 1973年,河北定县出土了大批汉简,书写的内容有《论语》、《儒家者言》、《日书》等八种,所记最晚年月为宣帝五凤二年(公元前56年),其书法可谓是成熟的八分书。笔法上,藏锋逆入,横画波势开张;结字宽博,扁平,左右匀衡对称;章法上字距疏阔,整体的形式感极强。分书应该有的方折提按、左右分布相背,一应俱全。至此,隶变终于走完了它的历史进程,其时间总共大概三百多年。从此,汉隶开始了它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