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尤八

时间:2024-07-31 06:12:25 编辑:莆仙君

诗词写作入门

诗词写作入门知识如下:一、诗词的含义诗词起源于歌唱,也就是古时候的歌词,后来与曲谱脱钩,变成了口头吟诵和书面交流,但仍然保留了它的音乐特性。与新诗相比,诗词格律规定了字数、平仄、节奏、韵脚,还有对与粘、起承转合等等。这些看似很难的要求,反而给我们阅读、记忆诗词带来了好处。二、诗词的写作方法1、突出错落之感这个方法很基础也很正统,它非常适用于“纯景”描写中,比如绝句的四句纯景勾勒。如果能够做到“错落感”,那么我们笔下所呈现出来的景就很吸睛,很好地避免了单调的缺陷。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绝句是作者通过借助空间变换的方法所体现出来的效果。2、巧用人物写景就要写得美,而这种美并不仅局限于自然界的事物,还可以涉及到人物。所以,可以巧妙地利用人物去为“景”补充灵气,给画面找“重点”,这样一来,我们笔下的景也就达到了一种自动与读者“互动”的效果,使得诗有了人情味儿、烟火味儿。例如:“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在秦观这首诗中,前三句分别对自然界的景色做出描写,营造出一个非常幽静、清寂的氛围。而在最后一句中,作者便别出心裁地添入“人家”“笑语声”,这就为画面增添了颇多的人情味儿,冲淡了原有的那份寂静与寒凉,让人读来顿时觉得内心暖洋洋的。而如果没有这一句“人物”方面的添入,这首诗也就失去了感染读者的效果。

幻想水浒传2有那些1代的人物?

因为我最近在玩1代,所以列举一些也在2代登场的人物(以2代的出场顺序)
1.佣兵队长维克多。家乡是北窗市,后来吸血鬼内克劳德毁灭了北窗,他一直在外流浪做佣兵,在1代的时候和主角一起冒险,拿到了星辰剑打败了内克劳德。1代的故事结束后他把星辰剑放在了北窗市遗址,也就是后来2代的根据地。因为有暗黑星辰剑在手,攻击力极强,不过命中率不高,是游戏中的重要人物

2.佣兵队长弗里克。出身于战士之村(位于赤月帝国西南),人称“青雷弗里克”,是原解放军领袖奥迪萨的恋人,在游戏中也有很重要的戏份,本人的能力也很平均,类似魔法战士

3.阿普露(也称“苹果”,因为名字就是苹果的发音)。1代的军师马修的学生。

4.西那。雷潘特的儿子,有点好色的样子,1代里没什么戏份的

5.大河两兄弟。好赌的水手,要找船过河就靠他们了

6.芭蕾莉亚。原赤月帝国战士,拥有“隼之纹章”,在1代妖精村事件中活跃


学诗词写作入门

学诗词写作入门要养成兴趣爱好,掌握基本要领,长期学习实践。1、 养成兴趣爱好。我们常常讲,某某人生来就擅长什么,从小就喜欢什么。其实人的爱好和特长,有自然形成的,也有专心养成的。人们接受新鲜事物,往往难度小,或者即使难度大但因为有不怕难的态度,就容易过关。2、掌握基本要领。在读诗的过程中,激起了内心的共鸣,产生了抒发情感的冲动,暂且不要管它什么格律,先乘着兴致把你心里想的写出来,打油诗也好,顺口溜也行。等到知识积累不断加深,逐步掌握了写诗的要领,再来修改以前的即兴作品,也可以请老师帮助修改和指点。推荐书籍:1、《诗词写作入门》是王铁钧编著的。此书面向在校大、中学生及广大诗词爱好者,通过格律知识的介绍和经典作品的讲解,使读者理解诗词的格律特点和写作方法,感受诗词艺术的魅力。2、诗词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3、本书选讲的诗词以形式和内容并重,既注重选取名篇佳作,覆盖不同的题材,关注文字的可读性,又照顾到诗词格律的基本形式和各种变化。

开元寺在什么地方?

开元寺在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初名莲花道场,开元二十六年更名开元寺。现存主要庙宇系明、清两代修建,南北长26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面积78000平方米。1982年,开元寺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的建筑格局:开元寺布局,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有:紫云屏、山门、拜亭、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东翼有檀越祠、泉州佛教博物馆、准提禅院。西翼有安养院、功德堂、水陆寺;大雄宝殿前拜亭的东、西两侧分置镇国塔、仁寿塔两石塔,俗称东西塔。拜庭两旁古榕参天,大雄宝殿雕塑技术高超,尤其是粱槽间的24尊飞天乐伎,在中国国内古建筑中罕见。

开元寺有什么壮观的东西

开元寺说到壮观,就是双塔了。 开元寺东西两侧各有一塔,与大雄宝殿成“品”字形布局,两塔均为仿木构八角五层楼阁式石塔。 东为“镇国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年),由倡建者文偁禅师建成五层木塔,前后经过几次毁坏与重修,易木为砖,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改七级砖塔,今石塔为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至淳佑十年(1250年)间重建,高48.24米。 东塔塔平面分回廊、外壁、塔内回廊和塔心八角柱四部 分。 塔为框架式的结构。 正中的塔心柱直贯于各层,是全塔的支撑。 各层塔心柱上的八个转角处均架有石梁,搭连于 2米厚的塔壁和倚柱,顶柱的护斗出华拱层层托出,缩小石梁跨度。 石梁与梁托如同斧凿,榫眼接合,使塔心与塔壁的应力连结相依形成一体,大大加强了塔身的牢固性。 塔壁使用加工雕琢的花岗岩,以纵横交错的方法叠砌,计算精确,筑工缜密。 东塔于 1997年入选中国四大名塔邮票,可称得上:石塔之王。 西为“仁寿塔”,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年),初为七级木塔,称“无量寿塔”。 北政和四年(1114年)奏请赐名“仁寿塔”,前后经毁坏与重修多次,易木为砖,至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1228-- 1237年)由自证法师易砖为石,先于东塔十年建成。 今石塔为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至嘉熙元年(1237年)重建,高44.06米,略低于东塔,其规模与东塔几乎完全相同。 开元寺双塔是中国最高的一对石塔,经明万历年间泉州八级地震以及多次台风的考验,仍屹立不倒。 双塔塔身浮雕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