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的项目成果
日前,科技部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专家对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进行了现场评估。评估专家组由10人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庄逢辰院士和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金红光研究员分别担任专家组组长、副组长。专家组听取了实验室主任郭烈锦教授所作的实验室工作报告,以及实验室5位教授所作的代表性成果学术报告;现场考察了实验室的工作状态、研究工作情况、仪器设备运行和共享以及人才队伍建设和对外开放、管理工作等情况,并对实验室人员进行了个别访谈和交流。 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西安交通大学十分重视实验室评估工作,做了认真的准备。实验室名誉主任兼顾问委员会主任陈学俊院士、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赵仁恺院士、以及林宗虎院士和陶文铨院士等实验室主要学术带头人全程参加了现场评估工作。
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的介绍
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90年2月经国家计委批准开始建设,实验室目前的主要学术方向为:围绕多相流及其热质传输、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等基础理论和规律这一核心,开展能源、动力、石油、化工及环境等重要工业领域中存在的多相流体流动、传热、传质、相变、燃烧、化学反应和生化反应等过程的多相流热物理学、热化学基本理论与规律的研究。
西安交大西迁教授名单
西安交大西迁教授名单有滕梅生、胡奈赛、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潘季、马知恩、金志浩、林宗虎、朱继洲、卢烈英。西安交通大学介绍:西安交通大学(Xi’an Jiaotong University),简称“西安交大”,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陕西省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国家“七五”“八五”重点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九校联盟(C9)、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成员高校,是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理事长单位、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中国三所开设少年班高校之一。1896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建南洋公学;1921年定名为交通大学;1956年交通大学主体内迁西安;1957年分设为交通大学西安、上海两个部分,实行统一领导;1959年,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2000年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三校合并组成新的西安交通大学。截至2023年6月,学校兴庆、雁塔、曲江、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四个校区占地约5000亩,各类建筑总面积约400万平方米;设有32个学院(部、中心)、9个本科书院,开设76个本科招生专业;有博士后流动站3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6个,专业学位博士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9个;有在编教工6635人,学生5476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