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防洪纪念塔哪年建的?
1957年建.新中国成立以前,哈尔滨屡次遭受洪水的危害,1932年洪水曾洗劫了大半个哈尔滨,城区街路成了行舟的水乡泽国,男女老幼四处逃命,数万人露宿街头,水患使广大劳动人民陷入了深重的灾难之中。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1956年和1957年,哈尔滨又连续遭受洪水的侵害,特别是1957年发生的特大洪水,最高水位达120.30米,比1953年的最高水位高出0.58米,超出市区地面4米左右,水势凶猛,风雨交加,大水持续月余,沿江堤坝险象环生。英勇的哈尔滨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顽强与洪水搏斗,终于战胜了百年未有的特大洪水。为确保哈尔滨市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1957年I1月,党和政府决定修筑市区永久性江堤。哈尔滨市人民,在天寒地冻、风雪交加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严冬,又发扬战胜洪水的光荣传统,任劳任怨,不计报酬,总出工2427万个,完成461万立方米土石工程,提前巧个月完成了原定两年完成的工程计划,筑起了坚固的百里长堤。碟建成后,为纪念防洪斗争和筑堤的伟大胜利,表彰全市人民的丰功伟绩,修筑了这座“哈尔滨市人民纂囊{箫奢至。高高耸、。塔、,它的高度是22.5米,塔基用块石砌 成,意味着堤防牢固、坚不可摧,塔基前的喷泉,象征勇敢智慧的哈尔滨市人民把惊涛骇浪的江水驯服成细水长流、兴利除患、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水。塔座下部的两级水池:下阶表示海拔标高119.72米,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时的最高水位;上阶表示海拔标高120.30米,标志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塔身中部浮雕着防洪筑堤大军从宣誓上堤、运土打夯、抢险斗争到胜利庆功等场面,集中描述了人们在防洪斗争中所表现的英雄气概。塔的顶端是防洪筑堤英雄的立体雕像,象征着英雄的哈尔滨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永远是战胜困难的胜利者。环立着20根圆柱,上端有环带连接,组成了长达35米的半圆回廊,象征着20世纪的哈尔滨人民力量坚不可摧,牢固的堤防坚如磐石。回廊两端是两幅浮雕,雕刻着各民族、各行业的群众笑逐颜开、手持花束、挨肩挽臂,在猎猎红旗指引下阔步向前、欢庆胜利的场面。1998年夏,哈尔滨发生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最高水位达120.89米,哈尔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力支援下,军民团结奋战,又一次战胜r特大洪水,保h了家园。现在大家看到的这根金色曲型圆管,就是120.89米的水位标志。为了进一步增强防洪纪念塔广场的文化氛围,1990年,在塔前的水池里安装一组大型音乐声控彩色喷泉,给哈尔滨增添了一大景观。 1996年,在广场前又放养r 500羽和平鸽。1998年,市政府对防洪纪念塔广场进行r整顿改造,拆除有碍观瞻的建筑和摊铺,新辟建r假日休闲广场,使了‘一场更加宽敞、壮观。 <收起热心网友 | 2013-06-1020
哈尔滨防洪纪念塔为什么受人们喜爱
哈尔滨防洪纪念塔始建于1958年,它的建立是始于一次特大洪水。1957年汛期,松花江地区降雨频繁,阴雨连绵的天气持续了45天左右,形成了特大洪水。据有关资料显示,松花江干流哈尔滨占得实测最大水流量为12200立方米每秒,刷新了建国后的洪水记载历史的记录。 但是,对于这次洪水,哈尔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切且同年4月份组织社会力量近63万人参加筑堤义务劳动,于六月底完成第一期土方任务36万方和一些护脚工作。8初,二期筑堤开工,全市动员88.44万人次义务工,完成40万方和石护坡、护脚工作,使原堤加高3至6米,为抗洪打下了坚实有力的基础。 在哈尔滨政府和哈尔滨人民共同的努力之下,滔滔洪水终于被止住,政府与人民的努力终于没有白白浪费……于第二年在哈尔滨道里区江岸建造了这座震惊中外的防洪纪念塔,它是这座英雄城市的象征。它是哈尔滨人民用抛洒的汗水建成的,它是哈尔滨市人民用感天动地的大无私的精神凝结而成的。它在哈尔滨人民的心目中早已成为力量的象征,早已成为智慧的象征,早已成为人力战胜自然的象征,早已成为英雄的象征。 哈尔滨人民的勇敢与智慧,无畏与团结在这次洪灾面前深刻的体现,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是哈尔滨人民的集体的胜利,它并不是个人的胜利,也不是政府的胜利,如果没有哈尔滨英勇无畏的人民的艰苦努力奋斗,试问这一次大洪灾怎么可能获得成功?没有哈尔滨人民的把生死置之度外,只为抗洪保护更多人民的精神和气概又怎么能战胜如此迅猛的滔滔洪水?所以,在大灾难面前才可以看得出人民的力量,人民的团结,人民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家乡,人民是多么热爱自己的祖国!【摘要】哈尔滨防洪纪念塔为什么受人们喜爱【提问】哈尔滨防洪纪念塔始建于1958年,它的建立是始于一次特大洪水。1957年汛期,松花江地区降雨频繁,阴雨连绵的天气持续了45天左右,形成了特大洪水。据有关资料显示,松花江干流哈尔滨占得实测最大水流量为12200立方米每秒,刷新了建国后的洪水记载历史的记录。 但是,对于这次洪水,哈尔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切且同年4月份组织社会力量近63万人参加筑堤义务劳动,于六月底完成第一期土方任务36万方和一些护脚工作。8初,二期筑堤开工,全市动员88.44万人次义务工,完成40万方和石护坡、护脚工作,使原堤加高3至6米,为抗洪打下了坚实有力的基础。 在哈尔滨政府和哈尔滨人民共同的努力之下,滔滔洪水终于被止住,政府与人民的努力终于没有白白浪费……于第二年在哈尔滨道里区江岸建造了这座震惊中外的防洪纪念塔,它是这座英雄城市的象征。它是哈尔滨人民用抛洒的汗水建成的,它是哈尔滨市人民用感天动地的大无私的精神凝结而成的。它在哈尔滨人民的心目中早已成为力量的象征,早已成为智慧的象征,早已成为人力战胜自然的象征,早已成为英雄的象征。 哈尔滨人民的勇敢与智慧,无畏与团结在这次洪灾面前深刻的体现,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是哈尔滨人民的集体的胜利,它并不是个人的胜利,也不是政府的胜利,如果没有哈尔滨英勇无畏的人民的艰苦努力奋斗,试问这一次大洪灾怎么可能获得成功?没有哈尔滨人民的把生死置之度外,只为抗洪保护更多人民的精神和气概又怎么能战胜如此迅猛的滔滔洪水?所以,在大灾难面前才可以看得出人民的力量,人民的团结,人民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家乡,人民是多么热爱自己的祖国!【回答】【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