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记录的方法常见的有哪三种
观察记录的方法常见的有视频记录,文字记录,绘画记录这三种。观察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比较持久的知觉。它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观察中包 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人们也把它称为思维的知觉。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一切科学实验,科学的新发现新规律,都是建立在周密精确系统的观察基础之上的。居里夫人的女儿曾把观察誉为学者的第一美德巴甫洛夫一直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座右铭,并告诫学生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学生的学习也离不开观察,各科教学中只有运用观察,才能使学生对学习对象获得鲜明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通过抽象概括达到理性认识。观察力即观察能力,是指能够迅速准确地看出对象和现象的那些典型的但并不很显著的特征和重要细节的能力。它是个人通过长期观察活动所形成的。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第一要素,是智力发展的基础。观察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感知的精确性,影响人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观察力是人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要发展人的智力,就要重视培养人的观察力。
9种观察记录的方法
9种观察记录的方法如下:1、儿童传记观察法是指对于被试的长期的跟踪观察,描述性的记录观察对象的行为表现和行为变化的方法,最早应用这一方法的就是裴斯泰洛齐,他观察其子三年之久,并写出了著作《一个父亲的日记》。日记描述法最大的优点在于长时间的追踪记录可以看出明显的行为变化。2、轶事观察记录法对比日记描述法,它的不同在于,它只是研究特定的行为。例如研究者感兴趣的,认为有价值的行为,又或者是一些异常行为。3、连续观察记录法连续记录法对比前两种方法可以看出,它指的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按照自然的顺序,再进行记录观察记录的时候,必须按照一定的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来展开,记录的更为详实。4、时间观察取样法以时间为选择标准,指研究者在特定的事件内观察记录所发生的特定行为,只是需要在预定确定的事件段内观察记录确定的行为发生与否发生的次数以及持续的时间。例如持续观察3周,周一至周五的上午8到9点对每个学生观察5分钟。5、事件观察取样法强调对经常发生的行为和外显得宜于观察的行为,是对选择特定行为的守株待兔。6、行为观察核对表行为核对法又称为清单法或查核清单法,主要先在表格内部,预先设定出可能出现的行为,在出现对应的行为后,在表格内部打√。7、作品观察记录主要是记录幼儿的绘画作品、手工作品、及数学课上的分类记录练习等。例如,在《听水声》的艺术表现中,孩子们用各色水粉、各类线条及点构造了独特的画面,有趣而富有想象力,教师就边听边记录,这可是了解、分析每个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最直接的依据。8、跟踪观察记录中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他有自己的一套行为方式,会为达到他的目的拐弯抹角,想方设法,会连续几天来为之“努力”,情绪上反反复复。成人却有时无法了解到孩子真正的目的,所以成人要学会对孩子的话多留一个心眼9、口述式的观察记录是指教师在和儿童进行交流或是儿童之间交流时对话的记录。这种记录可以体现个体儿童的思维状态以及同伴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为教师提供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估的工具。教师可以从这类观察记录中了解孩子的兴趣、需求和问题,对教育计划进行调整。
幼儿园常用的观察记录方法
1.日记描述法:又称儿童传记法,是针对观察对象进行长期的跟踪观察,以日记形式记录观察对象行为表现的方法。日记描述法是幼儿研究的传统方法,是在日常生活中边观察边记录,能系统地获取幼儿身心发展的连续变化,能提供长期、较详细的第一手资料。2.轶事纪录法:轶事纪录法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法,它记录的内容既可以是典型的行为表现,也可以是异常的行为表现;可能是表现儿童个性的事件,也可能是反映儿童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的行为事件。他运用简单、方便、灵活,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个性特征,了解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探讨影响幼儿发展的各种因素,有助于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干预。但轶事纪录法也有主观性偏强的特点。3.实况详录法:实况详录法指详细、完整地记录观察对象在自然状态下所发生的行为,并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的方法。4.取样观察法:按照事先确定的标准,在研究总体中抽取部分对象作为样本,并以样本的结果推论总体状况的方法。这样既可以节省资源,又可以使观察具体有客观性。
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记录,有哪些方法?
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记录,主要有两方法:五观感受的观察记录,时间过程的观察记录幼儿是非常擅长学习和观察的,他们天然对事物有很高的兴趣和好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记录,能帮孩子远离电子产品,不再沉迷游戏,还能帮孩子集中注意力,建立和真实世界的连接,得到全方位的成长。因为幼儿的思维和意识还很简单,引导他们观察记录也主要以外在的线索去进行。一、五官感受的观察记录对于幼儿来说,最直接的就是观察事物的外观,什么颜色,大或小,有没有声音,味道,触摸的感觉如何,也就是五感,视觉,味觉,听觉,嗅觉,触觉,这是我们连接外界的窗口,虽然每天都在使用,但良好的观察记录能让孩子的感受更加敏锐。怎么引导幼儿呢?很简单,不要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先引起他们的兴趣。比如,小朋友看到一只虫子,会问:这是什么?一般家长或老师会直接准确地说出虫子的名字,蜜蜂,瓢虫,蜗牛等。但如果想引导孩子观察怎么做呢?名字叫什么这个时候不重要,先引导孩子关注虫子的特征,你可以反过来问孩子:它长什么样子?是什么颜色?有什么花纹?会不发出声音,如果是没有危险的虫子,还可以让孩子摸一摸,或者直接把它放在孩子手上。通过观察和接触,孩子会记住虫子的样子和特点,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借助工具查询,孩子自己就会知道这是什么昆虫,还会更有兴趣主动去探索它和其他虫子有什么不同。家长或老师再帮助孩子一起整理记录下观察和查询到的东西,这就是一个良好的观察记录行为。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想知道一个名字很容易,但孩子的观察经验远远比知道一个名字更重要,这是一个跟生命相遇相识的过程。二、时间过程的观察记录时间过程的观察记录是幼儿对现象的观察,记忆和回忆提取,这是一种更高阶段的方式,能帮助孩子对事物进行记忆,思考,归纳和总结,锻炼孩子的学习思维能力。这种方法,可以适用于任何事物或活动。比如,孩子捡起路边的叶子,给你提问,叶子为什么会掉下来了?这时候,你可以给孩子玩一次叶子生命旅行的游戏。你可以反问Ta,“你觉得叶子为什么会掉呢?”孩子可能会说,“是不是风太大了,所以叶子掉下来了?””嗯,可能风吹下来的。那在这之前,这片叶子是不是跟其他叶子一样,长在树上的?”“是的。好多好多叶子都长在树上。””这些叶子在长大之前是什么样的?””是小小的叶子!””说的很对!它是从小小的叶子长成大大的叶子。”然后你可以根据这条时间过程线,引导孩子回忆并说出叶子生长过程的各阶段特点。说完后,你把整个过程串起来讲一遍,再让孩子复述。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能帮Ta温习刚才的观察,联想,记忆和表达。当然,叶子的生命旅程还可以扩展更多内容,比如,它会遇到什么动物昆虫?经历什么天气?路过它的有什么人等等。这就是一种时间过程的观察,之后再帮孩子把这次观察和讨论的对话内容记录下来,就是一次非常不错的观察,思考,学习和成长。三、记录方法根据幼儿的能力特点,我们的记录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从人数上:可以是个人或多人一起记录从形式上:可以是表格,画图,文字等不论是对自然的观察,生活的经历,玩具的操控等,通过这两种方式,幼儿会从无意—有兴趣—有意—有目的和侧重的锻炼,对孩子各方面能力培养与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四、家长或老师需要注意2点在引导的过程中,家长或老师最重要的是尊重幼儿的思维,耐心倾听孩子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想象和创造,不随便做评价,打压他们的积极性。这是一个长久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刚开始肯定会有不顺利,不如意的,因为幼儿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并不能像我们那样清晰有重点,别着急,放手让孩子大胆观察和发现,尽情感受和发挥,慢慢地,孩子的改变会让你惊喜不断,甚至突然有一天,孩子不知不觉已经超越你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