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九势的详细解法
书法九势的详细解法如下:书法九势指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所谓九势,就是关于笔势的九种方法、法则。只要学书者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又能勤学苦练,即使没有名师的指导,也是可以达到书法的妙境的。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掠笔,在于趱锋峻趯用之。涩势,在于紧駃战行之法。横鳞,竖勒之规。此名九势,得之虽无师授,亦能妙合古人,须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书法九势今析:蔡邕书法体法百变,穷灵尽妙,独步古今。南朝梁武帝亦称其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其书论特别是传世之《笔论》,着重阐述了为书者应有的精神状态。《九势》或作《九势八字诀》则首先提出了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的重要思想,揭示了书法美的哲学根据,并继而阐述了八种用笔规则,在中国书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什么是书法九势?
所谓的“九势”,就是关于笔势的九种方法、法则,只要学书者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又能勤学苦练,即使没有名师的指导,也是可以达到书法的妙境的。转笔笔法之一,与折相对而言,篆书圆笔多用之,即作书时笔毫左右圆转运行,在点画中行动时,是一线连续又略停顿,使断连之间似可分又不可分,以显出浑然天成之妙。因停顿是笔毫左右圆转的停顿,故以“左右回顾”注意连续,这样不使“节目孤露。”节目:本指树木支干交接处的坚硬而纹理纠结不顺部分,此指笔画似断又连处。扩展资料:特点1、藏锋:并非指中锋,可以用藏头护尾解释。此言“出入之迹”,即言起笔与收笔时的藏锋,起笔若左行,则先向右;至左行到收笔时,又退向右,可谓逆出逆入,将锋藏起,将力注入字中。2、藏头:此应指藏锋,即中锋。因释云“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电画中行”,若指“藏头护尾”之“藏头”,乃起头也,则不可如此释也。圆笔属纸,指笔毫逆落藏锋后,顺势按捺下去,平铺纸上。3、横鳞竖勒:指横、竖两种笔画的笔势。横画不可一味齐平,一滑而过,须如鱼鳞片片,看似平而实不平。竖画不可一泻直下,须快中有慢,疾中有涩,如勒马缰,于不断放松中又时时勒紧,故谓之横鳞竖勒。
九势原文译文
九势原文译文如下:原文:黄帝问素女曰:今欲长不交接,为之奈何?素女曰:不可。天地有开阖,阴阳有施化,人法阴阳随四时。今欲不接交,神气不宣布,阴阳闭隔,何以自补?练气数行,去故纳新,以自助也。玉茎不动,则辟死其舍,所以常行,以当导引也。能动而不施者,所谓还精。还精补益,生道乃著。译文:黄帝对素女说:“我打算长时间不行房,可以吗?”素女说:“不可。”天地之间有白天和黑夜的交替,男人和女人有行房的需要,人的行为应该按照阴阳的变换规律,依据四季的不同来做,你却要不交接,这样神气无法疏通,男女阴阳之气隔绝怎么能够补养自己呢?练习气功、行导引之法,去旧迎新,就是为了保养啊。阴X不使用,就会孤独的死在那里。这就是为什么要行房,也算是一种导引的功法。能做到动的程度而不泄精,就是还精,还精是有益健康的,生命之路会更加灿烂。
九势的原文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凡落笔结宇,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掠笔,在于趱锋峻趯用之。涩势,在于紧駃战行之法。横鳞,竖勒之规。此名九势,得之虽无师授,亦能妙合古人,须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