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江南水乡——周庄》课件【三篇】
【 篇一 】 教学目的 1、自主学习生字,理解“灵秀”、“瑰丽”、“遥遥相对”等词语。 2、理解课文,能背诵课文第2段,并能运用“……是因为……是因为……”的句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自主去感受周庄的独特秀美,以及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并能恰当地运用。 2、感受周庄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 教学难点 感受周庄独特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调动平时积累,激趣揭题 1、(出示小黑板)齐读“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杭”指的是江南名城苏州和杭州。天堂是非常神秘,令人向往的,像仙境一样美好的地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就是说苏州、杭州像天堂一样美。在这样美丽的城市之间,有一个令人神往的水乡古镇,这就是周庄。(出示课题:江南水乡——周庄)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自主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从图片上对周庄有了一定的感受,下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游览这个江南古镇,透过字里行间,看看你有什么不同感受。以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下作上记号。 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正音。 2、同桌讨论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全班同学一起来解决。同学们没读懂的,理解得不够的词语随着课文的学习一起再理解。 3、交流通过讨论学习理解的生词。 三、细品课文,感受水乡之美 (一)第1段的学习 1、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结合课前的了解,想想课文里的周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周庄的独特风光?(老师相机指导画出概括的句子:“得苏杭之灵秀、集水乡之瑰丽”) 2、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3、齐读第1段。 (二)第2段的学习 1、轻声读第2段,边读边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然后美美地读给其他同学听,一起来分享,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再探究怎样读出喜爱之情? 2、老师范读,让孩子闭着眼睛边听边想,体会古朴典雅,崭新华美,静谧之美。然后,学生齐读这段话,再感受一下大都市的建筑和喧闹与周庄的房屋和宁静的对比,体会周庄带给人们的轻松和畅快。 3、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引读:“人们为什么那么热爱周庄?是因为‘蓝天下……的房屋。’是因为‘周庄到处……的轻松和愉快。’” 4、完整地熟读全段。 (三)第3段的学习 周庄四面环水,犹如浮在水上的一朵睡莲,有水的地方,一定会有桥,现在周庄保存有14座古桥,几百年的历史让美丽的周庄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最有名的要数富安桥。 (1)让学生勾读描写富安桥的句子。 理解:“桥楼合璧”、“飞檐朱栏”、“雕梁画栋”等词语。使学生感受到建桥人的智慧及中国的古桥文化特色。 (2)比赛读写富安桥的句子。 (3)双桥、贞丰桥、福满桥……的资料。让学生猜猜另外的桥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根据富安桥的特点或联系对前面重点词的理解进行) (4)有感情地齐读第3段。(联系上下文感受“气势非凡”、“温馨”等词语) (四)教师小结 《江南水乡——周庄》以清新的语言,生动的描写,把我们带入秀美古朴的千年古镇。 1、教师引读“我们喜欢周庄,是因为(它那独特的水乡风光)”。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综合全文,以“我喜欢周庄,是因为……”的句式说话。 四、拓展延伸,探究性学习 老师指导学生制作“旅游记录”,让学生记录下自己旅游过的地方的景物及感受并与同学一起分享。 附:板书设计 江南水乡——周庄得苏杭之灵秀 (房屋、流水、桥楼) 集水乡之瑰丽风光独特 五、完成作业 1书写生字 2、课后练习 【 篇二 】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理解“崭新华美”、“古色古香”、“遥遥相对”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自主去感受周庄的独特秀美,以及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渗透习作的写法教学。 教学重点: 1、图文结合,理解词语并能恰当地运用。 2、感受周庄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 教学难点: 感受周庄独特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 教学过程: 一、释题 2、出示词“静静地流淌、崭新华美、古色古香” 3、是呀,真的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而有一个集这些美于一体的地方,那就是令人神往的水乡古镇,——周庄。(出示课题:江南水乡——周庄) 二、学文 台湾作家三毛说过这样一句话:一踏上周庄的土地,即便是曾经周游世界的我,也不免神情激动、眼泪汪汪。充分表现了她对周庄的热爱!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三毛这样的热爱周庄呢?快速阅读课文,快速找到课文中哪一句话充分写出了人们热爱周庄的原因。 我们喜欢周庄,喜欢它那独特的水乡风光;我们热爱周庄,热爱它那久远的历史和文化。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人们喜欢周庄的原因。(板书:独特的水乡风光久远的历史文化)读书有三个层次:正确、流利、有感情。谁可以有感情地把这句话读出来!(挑两个,评价。) 指出:有感情朗读就是要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味道! 三、细品课文,感受水乡之美 好!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我们的理解和感受一起踏上周庄的土地,先来领略一下他那独特的水乡风光。请同学们用“——”勾画出描写周庄独特的水乡风光的句子。 蓝天下,一条条小河静静地流淌,水中倒映着白墙灰瓦的房屋;传统的古朴典雅,现代的崭新华美,摇曳于小桥流水,一切是那么宁静、秀美、和谐。 1、指名读,教师评价。 2、抓住重点词语再来读。 3、结合图片理解重点词语。(古朴典雅、崭新华美、摇曳于小桥流水、) 4、看完图片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再读。) 5、那么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带着感受再读) 6、领会和谐。这么多的朋友聚在一起,会不会打乱河水的美呢? 领略了河水的宁静、秀美和和谐,让我们换一个地方,一起进入大都市。 对于久居大都市的人来说,那种水泥丛林给人的压迫感,会立刻消散,油然而生水一样的轻松和畅快。 1、出示图片。 2、亲身实践一下压迫感。 3、再来一点噪音。 4、谈感受。(带着感受再读,读出这种感觉。) 5、现在我们想干什么?(回到江南水乡) 6、出示轻音乐、图片。看完之后谈感受。(再读。) 7、有了这种感觉,所以作者说:“我们喜欢周庄,喜欢它那独特的水乡风光。” 真的,在周庄的土地上,水是水乡的灵魂,它流淌着千年古韵,它洗涤着凡俗的心灵,洋溢着返璞归真的美。他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1、默读第三段,用——画出从哪些地方你可以看出周庄的历史很久远。据考证,周庄已经有900余年的历史。小河上静卧的几座名桥也大都有四五百年的历史。 2、读出这些句子,指导读出数字。 3、抓住重点数字再读。 4、从这些数字中,你有什么样的体会?(结合感受再读) A、出示句子。这座桥的周身四侧都建有桥楼,遥遥相对,气势非凡,是江南水乡仅存的立体型桥楼合璧建筑。现在桥楼依然保存完好,飞檐朱栏,雕梁画栋,古色古香。 B、读,指出哪些词语读得好。 C、重点读。 D、气势非凡是什么意思?(结合图片理解气势非凡和立体型桥楼合璧建筑。)读出这种气势。 E、结合图片理解“飞檐朱栏、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意思。 F、看完图片之后,谁愿意再来读一遍。(读完之后,教给学生一边想一边读的方法。)桥就好像是周庄的血脉,虽历经几百年风雨依旧不改其动人的容颜,和着流水的温馨,延续着周庄古老的梦。看到这一切,人们不禁对——(勤劳智慧的周庄建桥人发出由衷地赞叹。) 四、教师小结 没去过周庄,今天却和你们一起被深深地打动,好个江南古镇,好个梦里水乡,它的名字叫——(周庄)(出示第二、第三自然段重点句配上音乐朗诵)这么美的地方它究竟在哪儿呢?请同学们在第一自然段中找一找。(出示周庄地理位置图)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就是说苏州、杭州像天堂一样美。在这样美丽的城市之间,以它独特的水乡风光和久远的历史文化征服了太多的人所以作者说:“周庄得苏杭之灵秀,集水乡之瑰丽。”其实在我们身边、在我们伟大的祖国也有很多这样的美景。(出示部分美景图)同学们,我们现在还太小,无法去一一领略祖国的山河之美,其实也不用遗憾,咱们的家乡——永川,也是一个景美、物丰的城市,像一颗明珠闪耀在重庆西部大走廊上。(播放永川资料片) 《江南水乡——周庄》以清新的语言,生动的描写,把我们带入秀美古朴的千年古镇。由此我想:世上最美的风景绝不仅仅只用眼睛欣赏。同学们让咱们拿起手中的笔也像作者一样把我们的家乡——永川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介绍给出来,让更多的人也能了解永川,喜欢上永川! 板书设计: 江南水乡——周庄 独特的水乡风光 热爱 【 篇三 】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灵秀”“瑰丽”“遥遥相对”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周庄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通过品词析句,读懂课文。背诵课文第二段。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酬本课生字。 2.感受周庄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要求读音准确,书写规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品味江南水乡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酬本课生字。 2.感受周庄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 教具准备: 1.周庄及其他水乡小镇的图片若干。 2.本课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提示课题 1.请同学们说一说跟爸爸妈妈去过什么地方旅游。 2.投影搜集的周庄图片。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说说你对周庄的印象及课前你也到的周庄概况。 3.出示课题:江南水乡——周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学习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出不认识的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的读音。 2.检查生字读音。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互评正音。 3.交流读懂的词语,不理解的词讨论解决,读不懂的或重点词语随文学习。 4.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周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课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周庄的美?(得苏杭之灵秀,集水乡之瑰丽。) 三、细读课文,想象品味(学习课文1~2段) 1.齐读第一段,说一说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放有关周庄的音像资料,让学生具体感受周庄的古朴典雅、灵秀之美。都是有感情地讲述:周庄四面环水。犹如浮在水上的一朵睡莲,当我们踏上周庄的土地时,一下子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 3.学习第二段。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默读、轻声读、同桌互读„„)读第二段,勾出自己喜欢的描写景色的句子,美美地多读几遍,说说为什么喜欢。怎样读出喜爱之情。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蓝天下„„”这一句,再通过想象来体会周庄的宁静、秀美。(学生读书可以采取自由读、同桌互读、交流比赛读等方式。) 2)学生说一说大都市的建筑和环境,与周庄进行对比,体会出周庄带给人们的轻松之感。 3)学生完整地读全段,熟读直至背诵。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书写你喜欢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周庄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江南水乡的无穷魅力。 教具准备: 教学插图。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认读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想象品味 学习第三段。 教师有感情地叙述:周庄的水意味无穷,桥是水上的一道风景,又是文化的积淀。现在还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桥,其中富安桥最有名。 1、生找出描写富安桥的两句话自读体会。再出示桥的图,比赛读写桥的句子。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桥楼合璧”“飞檐朱栏”,让学生体会到石桥的古色古香,引出对建桥人的赞叹。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3、都是有感情地叙述:周庄的桥,周庄的水,印证着同庄的历史。这桥,这景,这川流不息的运河不正是周庄的情致所在吗? 学习最后一段。 1、引读。 2、出示最后一段赏析。⑶引读。将最后一段与二、三估,结合引读。 三、拓展延伸 1.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和课外了解的信息,想象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象吗? 2.再次投影周庄的图片,请学生说一句话,表达学习课文后的感受。 四、课堂作业 填一填,再选两个你喜欢的词语造句。 古色()()遥遥()()崭新()()白墙()()小桥()()飞檐()()雕梁()()油然()()()()典雅 板书设计: 江南水乡——周庄 简介地理位置和特有风貌 具体描写白墙灰瓦的房屋、小桥流水 构成独特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绿玉带是绿色腰带,用金银珠宝做的。描述的是是山溪,因为他是把山溪比作绿玉带。原文节选,出自张继楼《童年的水墨画》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此句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垂柳当做人来写,把溪水比作镜子和绿玉带,写出了溪水平静、碧绿、清澈的特点。句子解析1、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梳妆的镜子”是指过去的妇女梳洗打扮时照的镜子,“平静”说明水面上一点波纹都没有。2、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染”是把东西放在颜料里使着色,这里指人影倒映在溪水中是绿色的3、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用“鸭群”比喻一群小孩,用“翅膀”比喻小孩的胳膊,写出了孩子们戏水玩耍时的调皮、可爱。4、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清清爽爽”是指整洁干净,这里指松树被大雨淋过以后显得格外清新凉爽。5、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这句话既是比喻句又是拟人句。句子把蘑菇当做人来写,“戴着斗笠”写出了蘑菇的形状。“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这是个被比喻句,把蘑菇比作山花,写出了蘑菇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