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顺治帝简介

时间:2024-07-29 18:42:25 编辑:莆仙君

顺治皇帝是谁?

顺治皇帝是皇太极的儿子。他当了18年的皇帝。

顺治资料: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崇德三年(1638年)出生在沈阳故宫永福宫,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年号顺治,在位十八年。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驾崩,享年二十四岁。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葬于清东陵之孝陵,遗诏传位第三子玄烨。


顺治帝的上一个皇帝是谁?

顺治帝是清朝的第三个皇帝,他的前面,是皇太极。
第一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庙号—清太祖,年号—天命,在位时间1616年~1626年(总共10年)

第二位:爱新觉罗·皇太极,庙号—清太宗,年号—天聪与崇德,1626年~1636年(总共10年)

第三位:爱新觉罗·福临,庙号—清世祖,年号—顺治,1644年~1661年(总共17年)

第四位:爱新觉罗·玄烨,庙号—清圣祖,年号—康熙,1661年~1722年(总共61年)

第五位:爱新觉罗·胤禛,庙号—清世宗,年号—雍正,1722年~1735年(总共13年)

第六位:爱新觉罗·弘历,庙号—清高宗,年号—乾隆,1736年~1796年(总共60年)

第七位:爱新觉罗·颙琰,庙号—清仁宗,年号—嘉庆,1796年~1820年(总共24年)

第八位:爱新觉罗·旻宁,庙号—清宣宗,年号—道光,1820年~1850年(总共30年)

第九位:爱新觉罗·奕詝,庙号—清文宗,年号—咸丰,1851年~1861年(总共10年)

第十位:爱新觉罗·载淳,庙号—清穆宗,年号—同治,1861年~1874年(总共13年)

第十一位:爱新觉罗·载湉,庙号—清德宗,年号—光绪,1874年~1908年(总共34年)

第十二位:爱新觉罗·溥仪,庙号—清宪宗,年号—宣统,1908年~1912年(总共4年)


清朝历代帝王列表是什么?

清朝历代帝王:入关前的两帝,努尔哈赤,皇太极;入关后10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慈禧虽非皇帝,却独断朝纲,也被列入。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1626年9月30日),女真族,建州女真首领、后金第一位大汗、清朝实际奠基者。生于建州左卫(今辽宁新宾县西南),父塔克世,母喜塔喇氏,努尔哈赤为长子。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被明廷任命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同年,以祖、父遗甲十三副起兵,对建州女真各部展开了兼并战争,统一了建州各部。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受封为都督佥事、龙虎将军。其后,经过二十余年征伐,统一了松花江流域和长白山以北的诸部女真。为适应当时政治、经济需要,建立八旗制度。设议政王大臣,与八旗旗主共议朝政。创制满文。随着军事力量的日益强大,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于赫图阿拉建立“大金”(后金),自立为汗,建元天命。天命三年(1618年)起兵反明。在萨尔浒之战中,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作战原则,大败明军,势力进入辽河流域。在相继攻克沈阳、辽阳和辽河以东七十余城后,于天命六年(1621年)迁都辽阳。天命十年(1625年)迁都沈阳,占领了辽东大部地区。天命十一年(1626年),挥军进攻宁远(今辽宁兴城)。袁崇焕誓守孤城。努尔哈赤劝降不果,命奋力攻城。激战中,努尔哈赤被明军炮火击伤。在撤围败退沈阳途中,患痛疽病死于叆鸡堡,年68岁。卒后初谥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后累次加谥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庙号太祖。葬沈阳福陵。光绪帝简介:光绪,是指清德宗景皇帝爱新觉罗·载湉的年号。爱新觉罗·载湉,清朝第十一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第九位皇帝(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在位期间始终使用年号“光绪”,起止时间为光绪元年正月二十日(1875年2月25日)即位至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驾崩。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戊戌政变、庚子国变等。1908年12月2日(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初九日),溥仪即位,沿用“光绪”年号至1909年1月21日(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三十日)。1909年1月22日为宣统元年正月初一日。同治、光绪两朝,常被合称为“同光”,如同光体、同光中兴。

清朝的皇帝列表

太祖
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朱元璋
年号洪武(1368年-1398年)
孝陵

惠宗
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
朱允炆
年号建文(1399年-1402年)待考

成祖
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朱棣
年号永乐(1403年-1424年)长陵

仁宗
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朱高炽
年号洪熙(1425年)
献陵

宣宗
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朱瞻基
年号宣德(1426年-1435年)景陵

英宗
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朱祁镇
年号正统(1436年-1449年)

天顺(1457年-1464年)裕陵

代宗
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
朱祁钰
年号景泰(1450年-1457年)景泰陵

宪宗
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
朱见深
年号成化(1465年-1487年)茂陵

孝宗
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朱佑樘
年号弘治(1488年-1505年)泰陵

武宗
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朱厚照
年号正德(1506年-1521年)康陵

世宗
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朱厚熜
年号嘉靖
(1522年-1566年)永陵

穆宗
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
朱载垕
年号隆庆(1567年-1572年)
昭陵

神宗
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朱翊钧
年号万历(1573年-1620年)定陵

光宗
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
朱常洛
年号泰昌(1620年)庆陵

熹宗
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朱由校
年号天启(1621年-1627年)德陵

思宗
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朱由检
年号崇祯(1628年-1644年)思陵


顺治是清朝第几位皇帝

清朝皇帝的排列顺序:1,顺治,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2,康熙,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在 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3,雍正,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 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4,乾隆,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是雍正的第四子,在 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 5,嘉庆,嘉庆帝喁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 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6,道光,道光帝绵宁是清朝入关后的帝六代皇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7,咸丰,咸丰帝奕宁,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 22日)病故。在位11年。 8,同治,同治帝载淳是咸丰与叶赫那拉氏的独生子,生于咸丰六年(1856),同治十二年亲政。9,光绪 ,光绪帝载恬,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 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后被指定为 皇帝,他在位34年,光绪十三年病死,终年38岁,10,宣统,爱新觉罗·溥仪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1967年 10月17日在北京病势,终年61岁。康熙自幼勤奋好学,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清除鳌拜,撤除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葛尔叛乱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或御驾亲征,或决胜千里,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慎选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等行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嘉庆帝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他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从嘉庆帝个人来说,他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他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一个日趋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国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对付外来侵略者,此后只能沿着衰败的道路滑下去。

顺治为清朝第几位皇帝?

清朝第一位皇帝是顺治皇帝。顺治皇帝是清朝入关以后的第一位皇帝,而他的父亲皇太极虽然被后世称为“清太宗”,但他建立的是“大清国”。但直到皇太极去世的时候,“大清国”还没有定鼎中原,故此时的“清”并不能算是中国的一个朝代。顺治的爷爷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奠基人,后世称“清太祖”,但他建立的是“大金国”,也不算是清朝的第一位皇帝。扩展资料:爱新觉罗·福临,即清世祖(1643年-1661年在位),满洲正黄旗人。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后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崇德三年,出生于沈阳永福宫。六岁登基,年号顺治,由和硕睿亲王多尔衮摄政。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入主中原。同年,自盛京迁都北京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喀喇城,顺治帝提前亲政。面对全国出现新的抗清高潮,顺治帝同大臣经过反复筹商,决定采取抚重于剿的策略,一方面实行“招降弥乱”的怀柔政策。同年,自盛京迁都北京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喀喇城,顺治帝提前亲政。一方面重新起用洪承畴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使局势逐渐好转,为日后进攻云贵、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顺治十年(1653年),为了恢复战乱破坏的农业经济,采纳范文程等的建议,设兴屯道厅,推行屯田。十四年(1657年),积极鼓励地主、乡绅招民垦荒。对地方官员制定《垦荒考成则例》,按垦荒实绩,分别予以奖惩。同年,编成《赋役全书》颁布天下。这些措施,使濒于绝境的农业生产,开始有了转机。顺治帝对整顿吏治甚为关注,派监察御史巡视各地,惩治一批贪官污吏。为了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能,顺治帝比较注意发挥汉官作用。 顺治十六年(1659年),除东南沿海之外,全国领土基本得到统一。顺治十八年(1661年),因天花病驾崩,终年二十四岁,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葬于清东陵之孝陵,遗诏传位皇三子玄烨。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福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