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高适的诗

时间:2024-07-29 04:46:28 编辑:莆仙君

高适有哪些诗

高适有《塞上听吹笛》、《除夜作》、《别董大二首》、《醉后赠张九旭》等诗。1、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塞上听吹笛》赏析:三四句之妙不仅如此。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这固然是写声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而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手也难以画出的。同时,它仍包含通感,即由听曲而“心想形状”的成分。2、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除夜作》赏析:“旅馆寒灯独不眠”,诗的首句所包涵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启人联想,点明作者在除夕仍羁旅天涯,可以想见,诗人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自己却远离家人,身居客舍。两相对照,不觉触景生情,连眼前那盏散发光和热的灯,竟也变得“寒”气逼人了。“客心何事转凄然”,这是一个转承的句子,用提问的形式将思想感情更明朗化,因身在客中,故称“客”。诗中问道:“是什么使得客人心里面变得凄凉悲伤?”原因就是他身处除夕之夜。晚上那一片浓厚的除夕气氛,把诗人包围在寒灯只影的客舍之中,他的孤寂凄然之感便油然而生了。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二首》赏析: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4、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醉后赠张九旭》赏析:颔联“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张旭精楷书,尤善草书,逸势奇状,连绵回绕,自创新的风格,人称“草圣”。张旭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呼“张颠”。这一联对句互见,是写张旭在酒醉兴来之时,书法就会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言语也更加狂放不羁,一副天真情态。诗中表现了对张旭书法、性格的由衷的赞美。

高适有什么诗

高适最有名的十首诗有:《别董大二首》、《除夜作》、《塞上听吹笛》、《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营州歌》、《听张立本女吟》、《咏史》、《夜别韦司士》、《醉后赠张九旭》、《金城北楼》。1、《别董大二首》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译文: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2、《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译文: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3、《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译文:雪化时入侵的胡兵悄然退还,月光照着戍楼羌笛悠扬舒缓。试问那《梅花》会落向何处,它随风吹拂一夜落满了关山。4、《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译文:此次离别不知你们心绪何如,停住马饮酒询问被贬的去处。巫峡猿猴悲啼令人伤心流泪,衡阳的归雁会为我捎来回书。秋日青枫江上孤帆远远飘去,白帝城边黄叶飘零古木稀疏。圣明朝代如今定会多施雨露,暂时分手希望你们不要踌躇。5、《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译文:营州一带的少年习惯在旷野草原上生活,穿着狐皮袍子在城外打猎。他们即使喝上千杯酒也不会醉倒,这些少数民族的孩子岁就能骑马奔跑。

高适的代表作10首古诗

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高适是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写了很多关于描写边塞生活的诗歌,代表作有《燕歌行》、《塞上听吹笛》、《营州歌》、《塞上闻笛》、《塞下曲》、《自蓟北归》、《蓟中作》、《…高适是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写了很多关于描写边塞生活的诗歌,代表作有《燕歌行》、《塞上听吹笛》、《营州歌》、《塞上闻笛》、《塞下曲》、《自蓟北归》、《蓟中作》、《效古赠崔二》、《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等等。1.《蓟中作》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2.《同李员外贺哥舒大夫破九曲之作》作气群山动,扬军大旆翻。奇兵邀转战,连弩绝归奔。泉喷诸戎血,风驱死虏魂3.《塞上》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4.《塞下曲》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5.《赠别王十七管记》逢时愧名节,遇坎悲渝替。适赵非解纷,游燕独无说。浩歌方振荡,逸翮思凌励。倏若异鹏抟,吾当学蝉蜕。6.《信安王幕府诗》直道常兼济,微才独弃捐。裾诚已矣,投笔尚凄然。作赋同元叔,能诗匪仲宣。云霄不可望,空欲仰神仙。7. 《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姜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8.《塞下曲》荡子从军事征战,峨眉婵娟守空闺。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鸟夜啼。9.《答候少府》边兵如刍狗,战骨成埃尘。行矣勿复言,归欤伤我神。10.《部落曲》蕃军傍塞游,代马喷风秋。老将垂金甲,阏氏着锦裘。周戈蒙豹尾,红旆插狼头。11.《自蓟北归》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

高适的古代诗人简介

高适(700?765),汉族。盛唐人。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有《高常侍集》、《中兴间气集》等传世。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4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结交。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

天宝八载(749),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

安史之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旧唐书·高适传》说:有唐已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高适的古诗

高适的古诗有《别董大》、《除夜作》、《塞上听吹笛》、《蓟中作》、《夜别韦司士》等。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译文:描绘送别时候的自然景色。黄云蔽天,绵延千里,日色只剩下一点余光。夜幕降临以后,又刮起了北风。大风呼啸,伴随着纷纷扬扬的雪花。雁群疾速地从空中掠过,往南方飞去。赏析:这两句所展现的是典型的北国雪天风光。景物描写客观,但也处处显示着送别的情调。日暮天寒,诗人正在送别董大,执手依恋。所以这两句尽管境界广阔渺茫,其实无不体现凄苦寒凉。2、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译文:今夜故乡的人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新增一岁。赏析:诗人巧妙地运用“对写法”,将深挚的思乡之情抒发得更为曲折含蕴。这两句将前两句“独不眠”和“转凄然”的原因进行了点明,一是思乡心切,二是伤老大无成、岁月无情。3、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高适《塞上听吹笛》译文:西北边塞,冰雪消融,战士们牧马归来。入夜明月清朗,哨所里战士吹起悠扬的羌笛。赏析:此句展现出冰雪广袤的边塞,然后再在明月与哨所之间托出羌笛之声,在荒漠塞外与故乡春色的鲜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缕缕乡思。由雪夜月明的实景构造出一种美妙阔远的意境。诗中的思乡之情含蓄隽永,委婉深沉。4、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高适《蓟中作》译文:边城一带如此萧条,日光惨淡白云昏黄。赏析:此句描写诗人所见衰草遍地、寒风呼啸的“萧条”荒凉景象。纵目远眺,只见“白日”昏暗,云朵苍茫。以白描之法大笔勾勒,境界阔大,人物虽尚未出场,但通过落日黄云的苍茫之色,特别是“落日何萧条”中的“何”字,突出了主人公的感慨之深,忧愁之重。5、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高适《夜别韦司士》译文:高大的客馆里灯火通明酒也清,直饮至夜钟响归雁鸣的月落时分。赏析:开头馆舍夜宴,酒清香洌,见待客之殷勤;“夜钟”、“残月”、“雁归声”三个与夜间及别离相关的意象,既显示时间之推移与宴席时间之长,又渲染浓郁的别离气氛。三种意象,都带有凄清、寂寥的色彩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