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战役的结果是什么
四平战役是指1946年4月至5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在辽北省四平地区,抗击国民党军进攻的一次防御战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四平战役的结果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
四平战役结果
四平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共产党为了抗击国民党的进攻于1946年在东北四平地区(今吉林省四平市)打的一场防御战,而这场四平战役结果是怎么样的呢?到底是国民党胜利还是共产党方面胜利呢?
四平战役最终其实应该算是共产党胜利了,虽然这场战役一共有四个阶段,根据这四次作战的结果来看,双方二胜二败,其实应该是实力相当,但是最后一战中,共产党完全用炮兵重击国民党,直到国民党的工事完全摧毁后,再进行了多路突破,整个战役的战况一目了然,仅二十四小时,就占领了全城,全歼守军。这场战役一共经历了四个阶段,由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获得最后胜利,国军北进的计划被彻底打破。
其实四平战役可以说是东北较量的开局,国共两党都派出了较强的统帅,这两人都是抗日名将,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共产党林彪表示:‘四平是决战之城,我们要与国民党军决一死战!’而国民党方面杜聿明用大炮说话:专门用炮弹说话,平均每分钟落弹30多发。最终稿是共产党更胜一筹,但这也只能说明东北民主联军将士奋起反击。且东北民主联军的作战能力有了很高的体现。
也可以说,这一次的四平战役是一场人民之间的较量,最重要的事得民心者得 天下 ,作战也是如此,东北民主联军的英勇作战,推迟了敌人的北进计划,达成了最终的作战目标。
四平战役简介
四平战役简介是什么样的呢?四平战役其实就是指1946年4月到5月之间,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在辽北省四平地区,抗击国民党军进攻的一次防御战役。
四平战役的参战方主要就是东北民主联军和国民党军,而作战双方的指挥官也是著名的林彪和杜聿明。由秦皇岛登陆进军东北的国民党军,3月13日从苏联红军手中接收了沈阳防务后,相继占领抚顺,铁岭和辽阳。3月下旬,国民党军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和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凭借其美式装备和兵力数量上的优势,乘苏军撤退之机,公然破坏3月27日由国共双方代表和美国马歇尔组成“三人小组”签订的东北停战协议。
而此次爆发的四平战役中的四平,其实是东北的 军事 重镇,在解放战争期间,四平战役名闻中外,被外国记者称为“东方马德里”。这场战役一共分了四个阶段,一共持续了一个多月,在四平展开四次大战役:第一次是四平解放战;第二次是四平保卫战;第三次是四平攻坚战;第四次是四平战役。在这几次战役中,双方共投入兵力40万人,累计战斗52天,国民党军队5万多人被歼灭,我军也牺牲了3万多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四战四平”。四战四平不仅解放了四平,对全国解放也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四平又被誉为“英雄城”。
四平战役的影响
四平战役的影响是什么呢?众所周知,此次四平战役其实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抗击国民党的一次防御性质的战役。虽然双方都派出了大将作战,准备也都十分的充分,但毕竟还是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取得了最后胜利。
为什么会爆发四平战役呢?由秦皇岛登陆进军东北的国民党军,3月13日从苏联红军手中接收了沈阳防务后,相继占领抚顺,铁岭和辽阳。3月下旬,国民党军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和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凭借其美式装备和兵力数量上的优势,乘苏军撤退之机,想要在4月2日夺取四平,企图将东北民主联军主力消灭在松花江南岸。
1946年3月,国民党军仗着美式装备和数量优势,公然破坏东北停战协议,企图掌管辽东半岛。四平是东北战略要地,由林彪领导的东北联军予以反击。四平战役一共打了四场,分别是是解放战,保卫战,攻坚战,收复战。在四次战役中双方参战兵力达到90多万,四平战役打得异常艰难,国共双方互有胜负,最终以东北联军歼敌6.8万余人,付出4万伤亡的代价获取胜利而结束。
可以说,四平战役改变了国共双方的在东北的战局走向,进而改变了国共双方之后的 政治 命运。四平战役也是中国共产党党中央从全国的战略出发,为了配合谈判斗争而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城市防御战。而在这次四平战役作战中,解放军推迟了敌人的北进计划,对巩固北满根据地起到了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1. 白崇禧著名战役
2. 国共内战转折点是什么
3. 白崇禧与林彪战役
4. 解放战争的简介
5. 蒋介石为何在大陆失败
四战四平四次战役名称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作战为四平解放战,是东北民主联军为了夺取战略要地四平,同驻守在四平的国民党军队展开的战斗。
第二次作战为四平保卫战,是国民党新一军全面进攻四平,东北民主联军守城部队奋起还击,打响的四平城区保卫战。
第三次作战为四平攻坚战,是东北民主联军与国民党军决战于四平外围的战斗。
第四次作战为四平收复战,是东北人民解放军集中力量肃清四平国民党守军的战斗。
四平会战真实历史
四平会战真实历史由于东北沦陷的比较早,当二战的战火蔓延到全中国的时候,东北反而保护了下来,所以等到二战胜利的时候,东北却成为当时国内,重要的战略地区,一时间引起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争夺,尤其是当时正值重庆谈判时期,只要是谁能争下东北,在谈判桌上就会增加一分底气。当时的中共中央指示东北局:“总之,竭尽全力霸占全东北,万一不成,亦造成对抗力量,以利将来谈判。”高岗还说:“钩子(屁股)靠着苏联,只要把脸面前海上陆上几个口子一堵,东北就是我们的了!”四平保卫战的总指挥是林彪元帅,1946年3月到1948年3月,国共两党为经略东北,在东北腹心的战略要地进行了四次大战,其中发生在1946年的四平保卫战,以作战规模之大,作战时间之长,战况之惨烈为中外所瞩目。由于四平得失,事关中共在东北的最终前途,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亲临前线,在这座宅院里,驻扎了一个多月,指挥了这场中外闻名的四平保卫战,这场战事,在林彪的军事生涯中,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全面抗战期间,中国绝大多数地区都遭受严重损失,反倒是最早被日军侵占的东北,未受战火波及,而且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因此成为两党觊觎的战略要地,也是此次战役主要起因。抗战胜利后,苏联政府和国民党达成秘密协议,由国民党军队接手东北,因此解放战争初期,国共两党一方面在重庆进行桌面谈判,另一方面暗中角力,争夺全国战略要地,特别是东北地区的局势非常紧张。当时林彪向党中央发电报,说四平之战难度太大,对手是自己在黄埔军校的老大哥杜聿明,这个人以机械化部队指挥最为擅长,主攻的新一军和新六军又是当时中国最精锐的部队,因为这两支部队不仅是美式装备,更是美国人以美式军训方式培养出来的,在缅甸可以和日本人正面一比一对抗的军队。因此林彪的意思是,没有必要血拼,要保存有生力量,直接转入东北的农村去坚持游戏战,建立根据地,放弃和中央军在城市的攻坚战,这更有利于中央军机械化部队的发挥,对于东北民主联军来说,会伤亡太大。林彪未能攻下四平,初期战场表现一般,然而林彪终究还是表现出了他不俗的一面,他痛定思痛,认真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分析出失败的根源在于只知己,不知彼,因为当时的东北联军通讯条件差,林彪就骚扰国军,缴获电台,虽然有了电台,但是没有情报,情报这个问题后来交给了特工之王李克农来解决了,特工的到来,拨开云雾见天日,守得云开见月明。得知林彪需要情报的消息以后,李克农立刻发掘自己在东北的内线情报员赵炜,此人是国军的少将参谋,主管的正是机密室,基本上整个国军的东北军力部署他都知道。面对拥有兵力、装备、训练、乃至后勤等全面优势的国民党军队,以寡敌众,以弱击强的东北民主联军奋起抵抗,给国民党军队以极大杀伤,但是,由于四平无险可守,再加上东北民主联军装备落后,战事对东北民主联军极为不利,阵地接连失守。最终,在廖耀湘的新六军占领塔子山后,由于战场形势极为不利,在四平保卫战爆发一个多月后,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命令各部队撤出了战斗,国民党军队正式占据四平街,四平保卫战,杜聿明率领的国民党军队取得了胜利,占据了四平。
四平战役的历史背景
由秦皇岛登陆进军东北的 *** 军,于3月13日从苏联红军手中接收了沈阳防务后,相继占领抚顺,铁岭和辽阳。 3月下旬, *** 军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和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凭借其美式装备和兵力数量上的优势,乘苏军撤退之机,公然破坏3月27日由国共双方代表和美国马歇尔组成“三人小组”签订的东北停战协议,提前于3月31日开始行动,集中5个军11个师的兵力由沈阳地区沿中长路(自哈尔滨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和安沈路(安东至沈阳)向南满和北满发动大规模进攻,妄图在东北停战协定签订前夺取中长路两侧地区并控制辽东半岛。 其部署是:以新编第1军、第71军向沈阳以北进攻,预期在4月2日夺取四平;以新编第6军、第52军及第94军第5师,向沈阳以南进攻,完成对鞍山、本溪等南满工业区的占领。 然后准备集中新1军、新6军等部沿中长铁路向四平以北发展进攻,企图将民主联军主力压迫于松花江南岸消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