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2020年年终奖计税方法

时间:2024-07-27 08:18:19 编辑:莆仙君

年终奖怎么扣税

发放年终奖的当月工资高于3500元:年终奖扣税方式为:年终奖乘以税率减速算扣除数,税率是按年终奖/12作为“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的税率。当月工资低于3500元:年终奖个人所得税等于(年终奖(3500-月工资)乘以税率减速算扣除数。根据员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的不同,全年一次性奖金有两种方式计算个人所得税。高于3500元如果当月所得高于(或等于)3500元,适用公式为: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员工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适用税率根据个人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的商数确定。例如如果年终奖不超过18000元,除以12每月不超过1500,则适用税率为3%。举例,如果您当月工资所得收入超过3500元,又获得8000元年终奖,那么应该缴税:8000×3%-0=240元。如果您获12000元年终奖,那么应该缴税:12000×3%-0=360元。低于3500元如果在发放年终奖的当月,员工的工资薪金所得低于3500元,则要先算应纳税所得额:全年一次性奖金-“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然后再算适用税率:应纳税所得额÷12,用所得结果根据表2找出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第三步算要交多少税: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法律依据】:根据国税局发布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的规定,年终奖金应缴税计算标准为:全年一次性奖金应纳税额=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其中适用税率为年终奖金除以12所对应的税率及速算扣除数。


年终奖怎么扣税

法律分析:年终奖的应纳税额为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乘上适用税率再减去速算扣除数。年终奖金可以不并入当年的综合所得而进行单独纳税,而是应该把年终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所得到的数额,按照右侧按月换算之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确定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一条 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 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用本法。第三条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第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年终奖单独计税和综合计税哪个划算

年终奖单独计税还是合并计税比较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看。对部分中低收入者而言,若采取将年终奖单独计税方式,反而会增加税负。对于纳税人来说,应该搞清楚自己有多少扣除额度,再与自己的收入相比较。单独计税,还是合并计税,具体分以下情况:1.综合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负,建议合并计税。综合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负,也就是说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加起来都不如三险一金、专项附加扣除和允许的其他扣除等法定扣除多,这种情况建议合并计税,可以用年终奖弥补综合所得扣不完的扣除。2.综合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与年终奖之和不超过36000元,单独计税与合并计税都可以。综合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正,但与年终奖之和不超过36000元,这意味着单独计税与合并计税适用税率都是3%,速算扣除数都是0,两种方式纳税金额相同,所以哪种都可以。3.综合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与年终奖之和超过36000元,建议单独计税。年终奖优惠的核心是允许单独计税,而单独计税的优势在于将全部收入拆成了两部分,在7级超额累进税率下,边际税率很可能就降低了,由此导致税负可能降低。注意: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办理2019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事项的公告》的精神,一开始选择单独计税的,第二年汇算时可以在个人所得税App上重新选择并入综合所得计税,可以在个税App上算一下,哪种方式划算就用哪种。但要注意,这是个单向选择,一开始选择合并计税的,没有重新选择单独计税的机会,这是防止有些人借此逃税。 

年终奖金并入全年综合所得计税还是单独计税好

年终奖到底是单独计税,还是要并入综合所得计税,主要看何种方式对纳税人有利。如果我们的综合所得少,汇聚清算的时候不需要交税,可以选择并入综合所得计税;如果我们的综合所得多,本来汇算清缴时就需要补税,可以选择单独计税。《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一条 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 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用本法。第三条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第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